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思想政治试题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思想政治试题七一、单选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
B.资产阶级未采取有效措施缓和阶级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使工人阶级日益贫困化
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之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标志着我国进入近代社会。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
C.正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D.逐步走上了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3.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 ”这一鲜明主题。
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是()
A.“四个自信” B.“五位一体” C.“十个明确” D.“十四个坚持”
5.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实事求是
C.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D.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6.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
A.主要体现B.根本特征
C.根本前提D.基本要求
7.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为标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
A.提高国有资本效率B.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C.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D.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其中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
A.社会公平正义问题B.发展动力问题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D.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9.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
A.大力发展实体经济B.大力发展生产力
C.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D.大力发展虚拟经济
10.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A.社会优抚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社会互助
11.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实现共产主义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下列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的是()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
完成下面小题。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明确了我国的()
A.国体B.政体C.经济制度D.政治体制
14.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这一根本政治制度是()
A.协商民主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的主题是()
A.团结和民主B.民主和协商C.协商和团结D.和平和发展
16.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A.科学立法B.公正司法C.严格执法D.全民守法
17.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A.法制民主B.法治思想C.法治政府D.法制组织
1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19.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A.发展B.联系C.扬弃D.矛盾
2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和三种形式。
()
A.概念、知觉和表象B.感觉、知觉和表象
C.感觉、判断和表象D.感觉、知觉和推理
2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B.主观性C.普遍性D.差异性
22.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发挥主观能动性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C.弘扬劳动精神D.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23.文化创新的主体是()
A.文艺工作者B.人民群众C.脑力劳动者D.知识分子
24.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A.理想信念B.综合国力C.文化自信D.文化强国
25.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
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
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
A.相互尊重、推陈出新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二、书面表达题
2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全面展开。
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运用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8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Y市建立了茄子产业示范带,这是农民脱贫的一个缩影:有的农民每天到承包的地里干活,一个月能赚3000元;有的农民原来的土地经过流转,统一规划种起了茄子,一亩地每年租金800元;有的农民到Y市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做分拣员,每月到手工资2000多元,实现了农民收入多样化。
结合材料,回答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是什么?目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多种形式。
写出其中的三种形式。
(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双十一”前夕,针对某些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热议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起草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意味着国内互联网平台领域的反垄断立法破冰。
2020年12月底召开的2021年经济工作的会议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被明确点名。
监管再次强调: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多轮定调也标志着,我国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常态化阶段的开启。
2021年2月,《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发布,该指南立足执法实践,针对近年来社会各方面反映较多的“二选一”“封禁”“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作出了专门规定。
(1)你认为什么样的政府才是真正的法治政府?(7分)
(2)根据材料,联系生活,谈谈你了解的法治政府有哪些基本职能。
(8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宣传部授予张连印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他入伍40年,把全部青春献给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事业。
退休后,他毅然回到家乡,18年里带领团队共植树1.8万余亩、200多万株,为家乡生态环境改善和京津风沙源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连印同志是初心使命的真挚坚守者、“两山论”的生动践行者、革命传统的模范传承者。
他信仰如炬、初心如磐,卸甲不移志、退休不褪色,为党的事业拼搏不息、奋斗不止;他少小离家、落叶归根,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与百姓心手相牵,坚持奋斗在绿化荒山、防风固沙的“新战场”;他退休后脱下军装换农装,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作风,模范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做出了光辉榜样。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谈谈张连印同志的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15分)
(2)某中学拟开展“奋进新时代,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就活动内容和形式提两条好的建议。
要求:紧扣主题,每条在30字以内。
(4分)
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思想政治
答题卡
一、选择题
二、书面表达题
26.
27.
28.
29(1)
(2)
参考答案
1.D
【详解】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该选项与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无直接联系,更不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排除A。
B:资产阶级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缓和阶级矛盾,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B错误。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使工人阶级日益贫困化”这不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排除C。
D: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正确。
故本题选D。
2.A
【详解】A: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A正确。
BCD错误。
故本题选A。
3.D
【详解】A: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故A不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课题,故B不选。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课题,故C不选。
D:根据教材可知,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4.C
【详解】AB:“四个自信”、“五位一体”属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十个明确”的内容,故AB不符合题意。
C:“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故C正确。
D:“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故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C
【详解】ABCD: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C正确,排除ABD。
故本题选C。
6.B
【详解】B: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B观点符合题意。
ACD: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主要体现、根本前提或者基本要求,ACD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7.D
【详解】ABCD: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D符合题意,ABC均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8.B
【详解】A: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故A不选。
B: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故B正确。
C:绿色发展,注重解决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故C不选。
D:开放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故D不选。
故本题选B。
9.A
【详解】A:依据教材可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A符合题意。
BCD: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C
【详解】A: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A不合题意。
B:社会福利是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B不合题意。
C: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它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C符合题意。
D: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B
【详解】B: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B正确。
AC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均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A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2.A
【详解】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逐步确立的,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完善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故A正确。
BCD:根据教材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故BCD不选。
故本题选A。
13.A14.C
【解析】13.ABCD: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A正确,排除BCD。
故本题选A。
14.ABC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本题选C。
15.A
【详解】A:政协的主题是民主和团结,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6.B
【详解】B: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B符合题意。
ACD: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依法治国实施过程中,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AC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7.C
【详解】C: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C说法正确。
ABD:法制民主、法治思想、法制组织不是依法治国一体化建设的内容,ABD观点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D
【详解】A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C不选。
B: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B错误。
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D正确。
故本题选D。
19.C
【详解】AB: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是发展的环节。
发展与联系不是其实质。
AB不合题意。
C: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就是“扬弃”。
C正确。
D: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不是辩证否定的实质。
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0.B
【详解】B: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B正确。
ACD: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ACD错误。
故本题选B。
21.A
【详解】ABCD: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A正确,BCD错误。
故本题选A。
22.B
【详解】A: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故B正确。
CD:二者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故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3.B
【详解】B: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文化创新的来源和动力,B符合题意;ACD:文艺工作者、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只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他们所创作的内容也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4.C
【详解】C: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C符合题意。
ABD:理想信念、综合国力、文化强国均不是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ABD排除。
故本题选C。
25.C
【详解】C:“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也尝试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品品茶的韵味”,形象地说明了不同文化往来应平等交流、相互借鉴,C说法正确。
ABD:材料主要表达的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相互尊重,尊重差异,这些做法是对的。
但是推陈出新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对本民族文化应该认同,AB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6.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27.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要素。
28.(1)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2)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都是法治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职能。
29.(1)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作为价值选择的最高价值标准。
①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坚定理想信念。
(2)答案示例:①组织观看张连印等时代楷模优秀事迹专题片;①开展“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教育征文活动;①举办“青春·奋斗”主题励志演讲赛;①组织“奋进新时代,最美奋斗者”行业标兵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