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 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测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仅细胞分化涉及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
B.仅细胞癌变使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C.均可发生于个体生长发育的任一时期
D.均对个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癌变过程中基因发生突变,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A错误;细胞分化也可使细胞形态、结构发生变化,B错误;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过程均可发生于个体生长发育的任一时期,C正确;细胞癌变不利于个体正常生长发育,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历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B.细胞分裂间期,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外界不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通常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出现于前期,消失于后期,A正确;菠莱是高等植物,不含有中心体,B错误;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外界不利因素容易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
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 )
A、F2表现型的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比为1:1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即F1产生的配子比为1:1最能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实质,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4、已知豌豆的两对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在某次杂交产生的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如下,则两亲本的基因型是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5、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A.③→⑥→④→①→②→⑤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D.③→⑥→②→④→①→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细胞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可判断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且无同源染色体;②
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开;③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④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⑤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细胞分裂完成产生了四个生殖细胞;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6、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H+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B.土壤温度不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
C.人甲状腺滤泡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摄取碘
D.抗体在载体蛋白协助下主动运输至细胞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氢离子进入细胞为主动运输方式,A错误;土壤温度影响植物根细胞的酶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产生能量,进而影响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离子吸收的主动运输过程,B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运输方式是胞吐,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
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
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45分)
29、(10分)紫色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如图13。
以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1)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常用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
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可选用作为实验材料。
两个实验中所用材料均有颜色,色素的存在部位__________(相同、不同),为防止绿叶中色素在研磨过程中被破坏,可加入少
许。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可选用作为实验材料,装片制作的操作流程为取材→解离→→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2分)。
观察有丝分裂需找到区,该部位细胞与管状叶细胞相比,细胞器中无
(2分)。
【答案】(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管状叶不同碳酸钙
(2)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漂洗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分生叶绿体、(大)液泡
【解析】
试题分析:(1)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有大液泡,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且有颜色便于观察。
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可选用绿色的管状叶作为实验材料。
两个实验中所用材料的色素分别存在于液泡和叶绿体,存在部位不同。
为防止绿叶中色素在研磨过程中被破坏,可加入少许碳酸钙。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可选用根尖分生组织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装片制作的操作流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
根尖只有分生区能进行有丝分裂,因而选择该区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生区与与管状叶细胞相比,无叶绿体和大液泡。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0、(14分)某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处于关闭状态,晚上开放。
如图1表示该植物固定和还原CO2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B是;C是;a、b表示的两个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的;C物质产生的场所是。
(2) 根据这类植物气孔开闭及与之相适应的光合作用特点,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3)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
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过程产生,产生CO2的总反应
式。
(4)右图为某蔬菜基地测定的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
曲线a中,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__________ (深或浅)。
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______(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
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
较高。
【答案】(1)C5(或五碳化合物) C3(或三碳化合物) (或NADPH) 基
质类囊体的薄膜上(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2) 干旱(或沙漠)地区
(3)光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NADPH(或) 有氧呼吸(呼吸作用)
(4)深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温度【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a过程是二氧化碳的固定,所以A是五碳化合物,B是三碳化合物,C是光反应提供的,产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b过程表示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根据题意,植物的气孔白天关闭,晚上开放,气孔关闭的作用是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该植物最可能生活在干旱地区。
(3)由于夜晚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无法为暗反应提供ATP、,所以不能合成有机物,植物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有两个来源,一是外界提供,二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细胞呼吸的反应式为。
(4)11时到13时一直进行光合作用,储存有机物,所以13时叶片中有淀粉比11时多,用
碘蒸汽处理,13时颜色深。
全天盖膜,使光照强度减弱,同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排出,使b的峰值下降。
6~9时和16~18时,因为全天盖膜,大棚中的气温较不盖膜时高。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1(12分)、图1是某雌性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该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及DNA 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图2的(填标号)时期.
(2)图1所示细胞对应图2的时期是,(填标号)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
(3)图2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段(用标号和~符号填),A点的变化可表示的生理过程为,该过程主要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4)图3是某同学绘制的曲线图,但是忘记了标明纵坐标,只记得时期c对应图2中的时期11,那么图3纵坐标最可能代表的内容是。
【答案】(1)4 (2)6 极体或卵细胞
(3)1~4和9~13 受精作用一定的流动性细胞间信息交流
(4)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2、(18分)南瓜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
可据此判断,________为显性,__________为隐性。
(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则杂交得到的子一代自交,预测子二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________。
用遗传图解来说明所作的推断。
(注意在空白处画图)
(3)实际上该实验的结果是:子一代均为扁盘形果,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
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__________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________(分离/自由组合)定律。
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判断。
(注意在空白处画图)
(4)若用测交的方法检验对以上实验结果的解释,测交的亲本基因组合是________。
预测测交子代性状分离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扁盘形长圆形(2)扁盘形∶长圆形=3∶1
(3)两自由组合
(4)AaBb×aabb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1∶2∶1
【解析】
试题分析:(1) 根据题意,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都为纯合子,杂交子代全为扁盘形果,所以扁盘形果是显性,长圆形果为隐性。
(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a),则亲本为AA(扁盘形)×aa(长圆形),子一代为Aa(扁盘形),子二代为1/4(扁盘形)∶2/4Aa(扁盘形)∶1/4aa(长圆形)。
遗传图解如下:
(3)(3)根据“9∶3∶3∶1”的变式,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9A_B_∶6(A_bb、aaB_)∶1aabb,南瓜果形性状受两对基因的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根据子二代结果反推,子一代为AaBb(扁盘形),则亲本为AABB(扁盘形)×aabb(长圆形)。
遗传图解如下:
(4)测交法需要选择隐性纯合子(aabb)对F1(AaBb)进行检测。
测交子代为1 AaBb(扁盘形)∶
1Aabb(圆球形)∶1aaBb(圆球形)∶1aabb(长圆形)。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