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教学课件《原子核-复习小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D
专题4 核能的计算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存在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ΔE=Δmc2,可以判断两种核反应都会向外释放能量,计算核能的方法 如下: (1)质能方程ΔE=Δmc2是计算释放核能多少的主要方法,质量亏损 Δm的确定是计算核能的关键.
(2)核反应中如无光子辐射,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核的 动能和新粒子的动能.这种情况下的核能可由下列关系计算:反应前总 动能+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反应后总动能.
(1)写出该核反应的方程式; (2)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 (3)若测得反应后生成中子的动能是3.12 MeV,则反应前每个氘核 的动能是多少 MeV?
解:(1)核反应方程为 221H→32He+10n.
(2)质量亏损为Δm=2.013 6 u×2-3.015 0 u-1.008 7 u=0.003 5 u.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
人工转变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
人工控制
比较容易进 行人工控制
很难控制
2173Al+42He—→3105P+10n 约 里 奥 · 居 里 夫 妇 发
3105P—→3104Si+ +01e
现放射性同位素,同时 发现正电子
29325U+10n—→15464Ba+8396Kr+310n
29325U+10n—→15346Xe+9308Sr+1010n
答案:C
专题2 核反应方程 1.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
α 制
29328U—→29304Th+42He 29304Th—→29314Pa+-01e 174N+42He—→187O+11H(卢瑟福发现质子) 42He+94Be—→162C+10n(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A.14C发生的是α衰变
B.14C衰变时电荷数守恒,但质量数不守恒
C.14C的半衰期不会受到阳光、温度、气候变化等自然环境因素影
响
D.生物体中以CaCO3形式存在的14C半衰期比单质14C的半衰期更 长
解析:14C 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由此可知 X 电荷数为-1, 为-01e,所以 14C 发生的是 β 衰变,A、B 错误;半衰期是由核内部自身的 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均无关,C 正确,D 错误.
21H+31H—→42He+10n
2.核反应方程的书写 (1)掌握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 (2)掌握常见的主要核反应方程式,并知道其意义. (3)熟记常见的基本粒子的符号,如质子、中子、α粒子等.
例3 (多选)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1,X2,X3,X4代表α粒子的有
A.21H+21H→10n+X1
()
B.21H+31H→10n+X2
C.29325U+10n→15464Ba+8396Kr+3X3
D.10n+63Li→31H+X4
解析:α粒子为氦原子核42He,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
量数守恒,A 中的 X1 为32He,B 中的 X2 为42He,C 中的 X3 为中子10n,D 中
的 X4 为42He. 答案:BD
C.3105P 形成化合物 H3PO4 后不再具有放射性
D.氡在-30 ℃时的半衰期为 3.8 天,1 g 氡原子核在常温下经过 7.6
天只剩下 0.2 g 氡原子核
解析: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 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与结合能大小无关,A 错误;轻核聚变反应 方程21H+31H→42H+X 中,X 的质量数为 A=2+3-4=1,电荷数 Z=1+ 1-2=0,可知 X 表示中子,B 正确;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或是 否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无关,C 错误;氡在-30 ℃时的半衰期为 3.8 天,在 常温下半衰期仍然是 3.8 天,1 g 氡原子核在常温下经过 7.6 天,即经过 两个半衰期后剩下的氡原子核的质量 m=m0122=1 g×14=0.25 g,D 错误.
N=N012n=N012Tt半; ΔN=N0-N=N0(1-21n)=N01-21Tt半; m=m012n=m012Tt半; Δm=m0-m=m01-21n=m01-21Tt半.
例 1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在核反应21H+31H→42H+X 中,X 为中子
根据 E=12mv2 得 EE21=2121mm21vv2122=31×132=13,
即 E2=E31=13×3.12 MeV=1.04 MeV. 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E1+E2=2E0+ΔE. 代入数据得E0=0.45 MeV.
专题 3 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依据两个守恒规律,设放射性元素AZX 经过 n 次 α 衰变和 m 次 β 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表示该核反应的方程为AZX→AZ′′Y+ n42He+m-01e.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n=A-4 A′,m=A-2 A′+Z′-Z.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求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法二:因为β衰变对质量数无影响,可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 变的次数,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答案:B
例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进文化自
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进一
步证实了中国历史上商代的存在.考古人员对“祭祀坑”中出土的碳屑
样本利用14C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进而推算出商朝年代.14C的衰
变方程为C→N+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五章 原子核
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专题小结
专题1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1.衰变规律及实质
(1)α衰变和β衰变的比较.
衰变类型
α 衰变
β 衰变
衰变方程
MZ X→ZM--24Y+42He
MZ X→ZM+1Y+-01e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结合 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
衰变实质
成一个整体射出
子
211H+210n→42He
例 4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29328U 有多种可能的衰变
途径:29328U 先变成28130Bi,28130Bi 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8a1Ti,也可以经一次衰
变变成2b10X(X 代表某种元素),8a1Ti 和21b0X 最后都变成28026Pb,衰变路径如
图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211,b=82
10n→11H+ -01e
匀强磁场中轨迹形状
衰变规律
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2)γ射线: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
2.半衰期的理解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作 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2) 决 定 因 素 : 半 衰 期 由 放 射 性 元 素 的 核 内 部 本 身 的 因 素 决 定 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等)或化学(如单质或化合物) 状态无关.
(3)主要应用: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在科技上主要应用于考古和某 些测量.
(4)衰变速度越快的元素,半衰期越短,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 期不同,甚至差别悬殊.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原子核适 用,对于少数个别的原子核,其衰变毫无规律,何时衰变,不可预知.
3.半衰期计算 (1)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原子核个数)加上剩余放射性元素 的质量(原子核个数)等于最初没有发生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原子核 个数). (2)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新的元素质量之比等于 放射性元素与生成的新的元素质量数之比.
(
)
29328U—→28130Bi—②—→2b10X
①↓
↓
B.①是 β 衰变,②是 α 衰变
8a1Ti—→28026Pb
C.①②均是 α 衰变
D.29328U 经过 7 次 α 衰变,5 次 β 衰变后变成28130Bi
解析:28130Bi 经过①变化为8a1Ti,核电荷数少 2,为 α 衰变,即28130Bi→8a1 Ti+42He,故 a=210-4=206;28130Bi 经过②变化为2b10X,质量数没有发生 变化,为 β 衰变,即28130Bi→2b10X+-01e,故 b=83+1=84,A、B、C 错误; 29328U 经过 7 次 α 衰变,则质量数少 28,电荷数少 14,在经过 5 次 β 衰变 后,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 5,此时质量数为 238-28=210,电荷数为 92-14+5=83,变成了28130Bi,故 D 正确.
(3)核反应方程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考查反应方程的书写、 配平及类型判断等问题.书写及配平核反应方程的依据是电荷数、质量数 守恒.另外要熟记常见粒子的符号,如42He、11H、10n、-01e、01e、21H、31H 等.
例 5 已知氘核 21H 质量为 2.013 6 u,中子质量为 1.008 7 u,32He 核 的质量为 3.015 0 u.两个速率相等的氘核对心碰撞聚变成 32He 并放出一 个中子,释放的核能也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质量亏损为 1 u 时,释放的能 量为 931.5 MeV.除了计算质量亏损外,32He 的质量可以认为是中子的 3 倍).
(3) 发 生 衰 变 的 放 射 性 元 素 在 相 同 时 间 内 衰 变 次 数 与 其 质 量 成 正 比.
若半衰期用T半表示,t表示衰变时间,N0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初始原 子核个数,N为经历了n个半衰期后剩余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个数, ΔN表示已衰变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个数;m0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初始质 量,m为经历了n个半衰期所剩余放射性元素的质量,Δm表示已衰变的 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则有如下4个公式:
(则3)释设放中的子核和能32H为e 核ΔE的=质Δ量m分c2别=为0.0m031、5m×29,3速1.5度M分e别V=为3v.21、6 Mv2e,V反.应 前每个氘核的动能为 E0,反应后中子和32He 核的动能分别为 E1、E2.
根据动量守恒得 m1v1-m2v2=0, 所以vv12=mm21=31.
专题4 核能的计算 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存在质量亏损,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ΔE=Δmc2,可以判断两种核反应都会向外释放能量,计算核能的方法 如下: (1)质能方程ΔE=Δmc2是计算释放核能多少的主要方法,质量亏损 Δm的确定是计算核能的关键.
(2)核反应中如无光子辐射,核反应释放的核能全部转化为新核的 动能和新粒子的动能.这种情况下的核能可由下列关系计算:反应前总 动能+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反应后总动能.
(1)写出该核反应的方程式; (2)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 (3)若测得反应后生成中子的动能是3.12 MeV,则反应前每个氘核 的动能是多少 MeV?
解:(1)核反应方程为 221H→32He+10n.
(2)质量亏损为Δm=2.013 6 u×2-3.015 0 u-1.008 7 u=0.003 5 u.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
人工转变
重核裂变 轻核聚变
人工控制
比较容易进 行人工控制
很难控制
2173Al+42He—→3105P+10n 约 里 奥 · 居 里 夫 妇 发
3105P—→3104Si+ +01e
现放射性同位素,同时 发现正电子
29325U+10n—→15464Ba+8396Kr+310n
29325U+10n—→15346Xe+9308Sr+1010n
答案:C
专题2 核反应方程 1.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
α 制
29328U—→29304Th+42He 29304Th—→29314Pa+-01e 174N+42He—→187O+11H(卢瑟福发现质子) 42He+94Be—→162C+10n(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A.14C发生的是α衰变
B.14C衰变时电荷数守恒,但质量数不守恒
C.14C的半衰期不会受到阳光、温度、气候变化等自然环境因素影
响
D.生物体中以CaCO3形式存在的14C半衰期比单质14C的半衰期更 长
解析:14C 衰变时电荷数和质量数都守恒,由此可知 X 电荷数为-1, 为-01e,所以 14C 发生的是 β 衰变,A、B 错误;半衰期是由核内部自身的 因素决定的,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均无关,C 正确,D 错误.
21H+31H—→42He+10n
2.核反应方程的书写 (1)掌握核反应方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 (2)掌握常见的主要核反应方程式,并知道其意义. (3)熟记常见的基本粒子的符号,如质子、中子、α粒子等.
例3 (多选)下列核反应方程中,X1,X2,X3,X4代表α粒子的有
A.21H+21H→10n+X1
()
B.21H+31H→10n+X2
C.29325U+10n→15464Ba+8396Kr+3X3
D.10n+63Li→31H+X4
解析:α粒子为氦原子核42He,根据核反应方程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
量数守恒,A 中的 X1 为32He,B 中的 X2 为42He,C 中的 X3 为中子10n,D 中
的 X4 为42He. 答案:BD
C.3105P 形成化合物 H3PO4 后不再具有放射性
D.氡在-30 ℃时的半衰期为 3.8 天,1 g 氡原子核在常温下经过 7.6
天只剩下 0.2 g 氡原子核
解析: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 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与结合能大小无关,A 错误;轻核聚变反应 方程21H+31H→42H+X 中,X 的质量数为 A=2+3-4=1,电荷数 Z=1+ 1-2=0,可知 X 表示中子,B 正确;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或是 否是单质还是化合物无关,C 错误;氡在-30 ℃时的半衰期为 3.8 天,在 常温下半衰期仍然是 3.8 天,1 g 氡原子核在常温下经过 7.6 天,即经过 两个半衰期后剩下的氡原子核的质量 m=m0122=1 g×14=0.25 g,D 错误.
N=N012n=N012Tt半; ΔN=N0-N=N0(1-21n)=N01-21Tt半; m=m012n=m012Tt半; Δm=m0-m=m01-21n=m01-21Tt半.
例 1 关于原子和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在核反应21H+31H→42H+X 中,X 为中子
根据 E=12mv2 得 EE21=2121mm21vv2122=31×132=13,
即 E2=E31=13×3.12 MeV=1.04 MeV. 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得E1+E2=2E0+ΔE. 代入数据得E0=0.45 MeV.
专题 3 衰变次数的确定方法 方法一:依据两个守恒规律,设放射性元素AZX 经过 n 次 α 衰变和 m 次 β 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AZ′′Y,则表示该核反应的方程为AZX→AZ′′Y+ n42He+m-01e.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列方程 A=A′+4n,Z=Z′+2n-m, 由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n=A-4 A′,m=A-2 A′+Z′-Z. 由此可见确定衰变次数可归结为求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法二:因为β衰变对质量数无影响,可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α衰 变的次数,然后根据衰变规律确定β衰变的次数.
答案:B
例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进文化自
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进一
步证实了中国历史上商代的存在.考古人员对“祭祀坑”中出土的碳屑
样本利用14C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进而推算出商朝年代.14C的衰
变方程为C→N+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五章 原子核
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专题小结
专题1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1.衰变规律及实质
(1)α衰变和β衰变的比较.
衰变类型
α 衰变
β 衰变
衰变方程
MZ X→ZM--24Y+42He
MZ X→ZM+1Y+-01e
2 个质子和 2 个中子结合 中子转化为质子和电
衰变实质
成一个整体射出
子
211H+210n→42He
例 4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29328U 有多种可能的衰变
途径:29328U 先变成28130Bi,28130Bi 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 8a1Ti,也可以经一次衰
变变成2b10X(X 代表某种元素),8a1Ti 和21b0X 最后都变成28026Pb,衰变路径如
图所示.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211,b=82
10n→11H+ -01e
匀强磁场中轨迹形状
衰变规律
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
(2)γ射线:γ射线经常是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产生的.
2.半衰期的理解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叫作 这种元素的半衰期. (2) 决 定 因 素 : 半 衰 期 由 放 射 性 元 素 的 核 内 部 本 身 的 因 素 决 定 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等)或化学(如单质或化合物) 状态无关.
(3)主要应用: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在科技上主要应用于考古和某 些测量.
(4)衰变速度越快的元素,半衰期越短,不同的放射性元素,半衰 期不同,甚至差别悬殊.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原子核适 用,对于少数个别的原子核,其衰变毫无规律,何时衰变,不可预知.
3.半衰期计算 (1)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原子核个数)加上剩余放射性元素 的质量(原子核个数)等于最初没有发生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原子核 个数). (2)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新的元素质量之比等于 放射性元素与生成的新的元素质量数之比.
(
)
29328U—→28130Bi—②—→2b10X
①↓
↓
B.①是 β 衰变,②是 α 衰变
8a1Ti—→28026Pb
C.①②均是 α 衰变
D.29328U 经过 7 次 α 衰变,5 次 β 衰变后变成28130Bi
解析:28130Bi 经过①变化为8a1Ti,核电荷数少 2,为 α 衰变,即28130Bi→8a1 Ti+42He,故 a=210-4=206;28130Bi 经过②变化为2b10X,质量数没有发生 变化,为 β 衰变,即28130Bi→2b10X+-01e,故 b=83+1=84,A、B、C 错误; 29328U 经过 7 次 α 衰变,则质量数少 28,电荷数少 14,在经过 5 次 β 衰变 后,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 5,此时质量数为 238-28=210,电荷数为 92-14+5=83,变成了28130Bi,故 D 正确.
(3)核反应方程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考查反应方程的书写、 配平及类型判断等问题.书写及配平核反应方程的依据是电荷数、质量数 守恒.另外要熟记常见粒子的符号,如42He、11H、10n、-01e、01e、21H、31H 等.
例 5 已知氘核 21H 质量为 2.013 6 u,中子质量为 1.008 7 u,32He 核 的质量为 3.015 0 u.两个速率相等的氘核对心碰撞聚变成 32He 并放出一 个中子,释放的核能也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质量亏损为 1 u 时,释放的能 量为 931.5 MeV.除了计算质量亏损外,32He 的质量可以认为是中子的 3 倍).
(3) 发 生 衰 变 的 放 射 性 元 素 在 相 同 时 间 内 衰 变 次 数 与 其 质 量 成 正 比.
若半衰期用T半表示,t表示衰变时间,N0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初始原 子核个数,N为经历了n个半衰期后剩余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个数, ΔN表示已衰变的放射性元素原子核个数;m0表示放射性元素的初始质 量,m为经历了n个半衰期所剩余放射性元素的质量,Δm表示已衰变的 放射性元素的质量.则有如下4个公式:
(则3)释设放中的子核和能32H为e 核ΔE的=质Δ量m分c2别=为0.0m031、5m×29,3速1.5度M分e别V=为3v.21、6 Mv2e,V反.应 前每个氘核的动能为 E0,反应后中子和32He 核的动能分别为 E1、E2.
根据动量守恒得 m1v1-m2v2=0, 所以vv12=mm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