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全部重要知识点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如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和乙病相关基因分别用A/a,E/e表示,其中有一种疾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男性人群中隐性基因a占1%。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100%B.Ⅱ—6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I—1C.Ⅲ—7为甲病患者的可能性是1/303D.可通过遗传咨询以确定Ⅲ—7是否患有甲病答案:C分析:根据1号、2号正常,其女儿患甲病,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根据1号、2号正常,其儿子患乙病,可判断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通过遗传图谱的分析,可以判定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1的基因型是AaX E Y,I-2的基因型是AaX E X e,Ⅱ-5的基因型是aaX E X-,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2,A错误;B、Ⅱ-6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I-2,B错误;C、男性人群中隐性基因a占1%,Ⅱ-3的表现型是正常的,其在正常男性中为Aa的概率是(2×99%×1%)/(1-1%×1%)=2/101,Ⅱ-4是Aa的概率是2/3,计算可得出Ⅲ-7是aa的概率是1/303,C正确;D、通过遗传咨询可以预测子代发病率,不能确定Ⅲ-7是否患有甲病,D错误。
故选C。
2、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
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与2 .3 .4互为等位基因,与6 .7 .8互为非等位基因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D.1分别与6 .7 .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图中为一对同源染色体,1与2 .5与6 .3与4 .7与8为相同基因,1(或2)与3或4可能是等位基因,5(或6)与7或8可能是等位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剖析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汇总考点一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概念及数量变化2.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含4条染色单体。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1)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
(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2)曲线模型:考点二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2. 比较与判断染色体、DNA的变化模型4. 减数分裂中据细胞质分裂情况判断细胞名称5.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种类时应特别注意是“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1)若是一个个体,则可产生2n种配子,n代表同源染色体的对数或等位基因的对数。
(2)若是一个性原细胞,则一个卵原细胞仅产生1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4个(2种)精细胞。
例如YyRr基因型的个体产生配子情况如下:6.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三看识别法(1)以上判别方法仅适用于二倍体生物。
(2)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以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以非同源染色体存在。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是否有同源染色体的行为或数目变化,有变化即为减数分裂,无变化则为有丝分裂。
(4)有丝分裂过程始终存在着同源染色体,而减Ⅱ则无同源染色体。
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考点三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XY型性别决定方式:染色体组成(n对):雄性:n-1对常染色体+ XY雌性:n-1对常染色体+ XX性比:一般 1 : 1常见生物:全部哺乳动物、大多雌雄异体的植物,多数昆虫、一些鱼类和两栖类。
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Lesch-Nyhan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患者由于缺乏HGPRT(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导致嘌呤聚集于神经组织和关节中。
下图是一个Lesch-Nyhan综合征家系图,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B.Lesch-Nyhan综合征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C.Ⅲ-1和正常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儿子的概率为1/4D.产前诊断是降低Lesch-Nyhan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答案:C分析:据图分析,系谱图中II-3和II-4正常,而子代中III-3和III-4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发病原因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导致,故致病基因位位于X染色体,设相关基因为A、a,据此分析作答。
A、结合题意可知,该病的发病原因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缺失导致的,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A正确;B、结合分析可知,Lesch-Nyhan综合征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B正确;C、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III-3和III-4基因型均为X a Y,II-3和II-4基因型为X A X a、X A Y,则III-1基因型为1/2X A X A、1/2X A X a(配子及比例为3/4X A、1/4X a),和正常男性(X A Y)结婚,生出患病儿子(X a Y)的概率为1/4×1/2=1/8,C错误;D、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可有效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故产前诊断是降低Lesch-Nyhan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D正确。
故选C。
2、学习《减数分裂》一课后,某同学写下了下面四句话,其中错误的是()A.我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中来自爸爸的和来自妈妈的一样多B.我体细胞内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4个DNA分子C.我弟弟体细胞内每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并不都相同D.我和弟弟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不完全一样答案:B分析:1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洛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洛阳市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已知某种细胞有4条染色体,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示意图表示这种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其中表示错误..的是()A.B.C.D.答案:D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等位基因一般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由图可知等位基因G、g和H、h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A、A项中两个细胞大小相等,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单体上有由DNA复制而来的两个相同的基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B项中两个细胞大小也相等,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与A项细胞不同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的方式不同,产生了基因组成为ggHH、GGhh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C项中4个细胞大小相同,为4个精细胞,两两相同,C正确;D、D项中虽然4个大小相同的精细胞也是两两相同,但是每个精细胞中不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即G 和g、H和h一般不会在一个精细胞中,D错误。
故选D。
2、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某结构数量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B.f~g阶段细胞中会出现8个四分体结构C.e时期的生理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特点D.b~e阶段细胞中一般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答案:B分析: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间期DNA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变;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DNA数目变化:在间期加倍,在MⅠ末期结束减半,在MⅡ末期结束再次减半;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在MⅠ末期结束减半,在MⅡ后期加倍,在MⅡ末期结束减半。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1.生物: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范围 2.场所高等植物:花高等动物:睾丸、卵巢3.对象: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见减数分裂图解-1 ● 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见减数分裂图解-23、精子与卵细胞异同点 见减数分裂图解-2 表格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三、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阶段检测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阶段过关检测( 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选择题1.用显微镜观察处于分裂期的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核DNA分子,此细胞最可能是以下哪种细胞() 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极体解析:选D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核DNA分子,表明此时染色体还未复制或者已经发生着丝粒的分裂,因此不可能为减数分裂Ⅰ时期的细胞,即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均不符合题意,而精原细胞可能在进行有丝分裂或正在发生染色体的复制,也可能不符合题意,极体是处于减数分裂Ⅱ时期的细胞,若其正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或末期,则符合题意。
2.下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为A→C→B→DB.D图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C.B图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之比为1∶2D.A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图中有两个四分体解析:选B A为精原细胞,B为次级精母细胞,C为初级精母细胞,D为精细胞,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为A→C→B→D,A正确;D图为精细胞,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错误;B图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之比为1∶2,C正确;A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图中有两个四分体,D正确。
3.下列关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数目相等B.卵细胞形成过程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C.精细胞需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精子D.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一致解析:选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子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A正确;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共发生了2次细胞质不均等分裂,B正确;精子的形成需要经过精细胞变形过程,C正确;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一致的,D错误。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总结(超全)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交叉互换发生在任意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同一时期C.对人类而言,含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可能含有92条或0条染色单体D.在玉米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玉米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答案: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A、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MⅡ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MⅠ后期,B错误;C、对人类而言,含有46条染色体的细胞,如果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可能含有92条染色单体,如果处于MⅡ后期,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C正确;D、在玉米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玉米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在M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错误。
故选C。
小提示:2、雄蝗虫染色体较大且数目相对较少(2n=23,性染色体组成为XO),将雄蝗虫精巢中正常分裂的细胞制成临时装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是23条,则该细胞中一定含有姐妹染色单体B.若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是46条,则该细胞中一定含有两条X染色体C.若观察到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的染色体条数一定是11或12D.若细胞中观察不到X染色体,则该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一定是减数分裂答案:C分析:雄蝗虫精巢中的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经过有丝分裂实现精原细胞的增殖过程,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雄蝗虫只有一条 X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时只能形成11个四分体,其细胞中含有两条X染色体额时期应该我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汇总大全(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家蝇Y染色体由于某种影响断成两段,含s基因的小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获得XY'个体,不含s基因的大片段丢失。
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其他均可存活且繁殖力相同。
M、m是控制家蝇体色的基因,灰色基因M对黑色基因m为完全显性。
如图所示的两亲本杂交获得F1,从F1开始逐代随机交配获得F n。
不考虑交换和其他突变,关于F1至F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B.各代均无基因型为MM的个体C.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逐代降低D.雌性个体所占比例逐代降低答案:D分析:含s基因的家蝇发育为雄性,据图可知,s基因位于M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之间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含有M的个体同时含有s基因,即雄性个体均表现为灰色,雌性个体不会含有M,只含有m,故表现为黑色,因此所有个体均可由体色判断性别,A正确;B、含有M s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雄性,基因型为M s M s的个体需要亲本均含有M s基因,而两个雄性个体不能杂交,B正确;C、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为mX,雄性亲本产生的配子为XM s、M s0 .Xm、m0,子一代中只含一条X染色体的雌蝇胚胎致死,雄性个体为1/3XXY’(XXMsm)、1/3XY’(XM s m),雌蝇个体为1/3XXmm,把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分开考虑,只考虑性染色体,子一代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3/4X、1/40,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含有X,子二代中3/4XX、1/4X0;只考虑常染色体,子二代中1/2M s m、1/2mm,1/8mmX0致死,XXmm表现为雌性,所占比例为3/7,雄性个体3/7XXY’(XXM s m)、1/7XY’(XM s m),即雄性个体中XY'所占比例由1/2降到1/4,逐代降低,雌性个体所占比例由1/3变为3/7,逐代升高,C正确,D错误。
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清单
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清单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明:1.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的细胞增殖方式,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殖。
2.组成高等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般有两种类型,即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最普遍)和无丝分裂,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靠减数分裂。
一、预言:1.科学家:与孟德尔同时代的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
2.理论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
3.证实:其他科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证实了魏斯曼预言的过程—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二、场所:有性生殖器官,以哺乳动物为例:雄性在睾丸,雌性在卵巢。
三、过程:(一)精原细胞的增殖: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每个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精子的形成:(二)卵子的形成-与精子形成的区别:(三)观察-【探究·实践】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半五、结果-产生配子:(一)配子的特点-染色体组合具多样性1.【探究·实践】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一对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时期)。
(二)配子的结合-受精作用: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高中生物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高中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高中生物学中,我们通常会学习到这两个概念,并了解到它们对生物体的遗传和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
一、基因的定义和结构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它携带着遗传信息,并决定了一个生物体的一些特征。
基因常常被描述为DNA分子上的一段特定序列,这个序列编码了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顺序。
一个基因可以看作是一个生物体某个特征的遗传密码。
基因的结构通常包括起始密码子、编码区和终止密码子。
起始密码子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个特定序列,它指示着基因的起始位置。
编码区是指基因中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区域。
终止密码子是基因中用于终止蛋白质合成的特定序列。
基因的结构和序列多样性使得不同的生物体能够产生不同的特征和数量的蛋白质。
二、染色体的定义和结构染色体是一个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包装单位。
在有细胞核的生物中,染色体通常位于细胞核中,并通过一种复杂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
染色体的主要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它们承载了生物个体的所有遗传物质。
染色体通常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出现为染色体体态的形态,这是由于染色体的DNA依附于特定的蛋白质,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结构。
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起到了保护遗传信息、稳定基因组和遗传重组的作用。
三、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在生物细胞中,基因通常位于染色体上。
每个生物体通常都有一对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
这些染色体中的每一条都含有大量的基因。
基因的分布在染色体上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在人类中,基因通常被排列在22对自动体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上。
这种排列方式使得基因的组合和分离成为可能,从而导致了生物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基因是染色体上的一段特定DNA序列。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从基因和染色体层面解释新情景下的简单遗传现象。
2.科学思维:尝试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否定自我的科学精神。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传递中的性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易饲养,繁殖快;③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4.实验过程(1)实验现象现象分析P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F2红眼(♀、)∶白眼()=3∶1 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2)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3)实验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5)测交实验①测交预期F2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然后选取子代中的白眼雌果蝇再和F1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大全笔记(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考点大全笔记单选题1、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下列示意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配对,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B、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应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时形成的细胞,B错误;C、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C错误;D、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D正确。
故选D。
2、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3号和4号为正常的异卵孪生兄弟,兄弟俩基因型均为AA的概率是()A.0B.1/9C.1/3D.1/16答案:B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父母均无病,但却有一个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父母均为杂合子。
由于3和4是异卵孪生兄弟,所以他们是AA的概率各为1/3,Aa概率各为2/3,故均为AA的概率是1/3×1/3=1/9,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小提示:3、如图为某生物细胞中 2 对同源染色体上 4 对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
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A.和B.和C.和D.和答案: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2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第二册教案讲义: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依据。
2.阐述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独立性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自由组合判断正误(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3)雌蝗虫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12条来自父方,12条来自母方()答案(1)×(2)×(3)√解析(1)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质中的基因不位于染色体上。
(2)配子中不只含有一个基因,而是含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
任务一: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1.根据萨顿的假说,请在图中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中染色体上白色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
提示如图所示2.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从理论上支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事实是否如此呢?为什么?提示不一定;这样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实验的验证。
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B.萨顿发现了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C.萨顿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萨顿假说的提出并没有科学的实验依据作为支撑答案C解析萨顿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但并没有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假说的提出在当时并没有科学的实验依据作为支撑。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带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答案:D分析:本题以果蝇为例,考查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与变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等物质的行为变化规律,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 B Y,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染色体复制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也复制,即初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是AAaaX B X B YY,而基因型为AAX B X b的细胞基因数目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说明其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即该细胞不是初级精母细胞,而属于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间期的DNA复制(核DNA加倍)和减一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核DNA减半),该细胞内DNA的含量与体细胞相同,B错误;C、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A与a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错误;D、该细胞的亲本AaX B Y没有无节律的基因,而该细胞却出现了无节律的基因,说明在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节律的基因发生了突变,D正确。
故选D。
小提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影响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者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进而产生异常的细胞,考生要能够根据所给细胞的基因型或者染色体组成,判断出现异常细胞的原因。
2、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法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B.运用假说-演绎法进行验证,得到的实验结果不一定与预期相符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的推论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答案:C分析:假说-演绎法是指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并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类比推理法是指将未知的和已知的作比较,根据惊人的一致性推理并得到结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微专题四 伴性遗传的常规解题方法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 8
解析 由系谱图中Ⅱ-4和Ⅱ-5正常,生下患甲病女孩Ⅲ-6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病,则乙病是红绿色盲,即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 于女性,A、B错误; 对于甲病(基因用A、a表示),Ⅱ-4是杂合子(Aa),Ⅱ-4为甲病携带者的概率为1,C 错误; 对于乙病(基因用 B、b 表示),Ⅱ-4 是携带者(XBXb)的概率是12,Ⅱ-4 的基因型为12 AaXBXb、12AaXBXB,Ⅱ-5 的基因型为 AaXBY,二者生下正常女孩的概率是12×34= 38,D 正确。
解析 如果M/m是位于X染色体上,则纯合黑毛母羊为XMXM,纯合白毛公羊为XmY, 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XMXm和XMY,子二代中黑毛(XMXM、XMXm、XMY)∶白毛 (XmY)=3∶1,但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是雌∶雄=0∶1。如果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则纯合黑毛母羊为MM,纯合白毛公羊为mm,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为Mm,子二代 中黑毛(1MM、2Mm)∶白毛(1mm)=3∶1,但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是雌∶雄=1∶1, 没有性别差异。
12345
2.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3、Ⅱ7均带有致病基因。相关判断 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4、Ⅱ6为杂合子的概率均为
2 3
√C.Ⅱ3、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1 6
D.Ⅲ8产生的配子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 4
12345
解析 Ⅱ6和Ⅱ7正常,生出患病孩子Ⅲ9,又Ⅱ7带有致病基因,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 性遗传病,A项错误; 设相关基因用 A、a 表示,Ⅱ4 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Ⅱ6 的基因型为 Aa,B 项 错误; Ⅱ3 的基因型为 Aa,Ⅱ4 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 为23×14=16,C 项正确; Ⅱ3 的基因型为 Aa,Ⅱ4 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23Aa,已知Ⅲ8 表型正常的概率为13+ 23×34=56,若配子中携带致病基因,则代表其是杂合子 Aa,Ⅲ8 的基因型及概率为25AA、 35Aa,因此,Ⅲ8 产生的配子中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35×12=130,D 项错误。
高二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
高二生物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
基因和染色体是生物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知识点:
1. 基因和染色体具有平行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而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但在配子中,基因只有一个,染色体也只有一条。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这是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这一观点可以通过果蝇杂交实验等实验证据得到支持。
3.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 伴性遗传也是基因和染色体的一个重要关系。
伴性遗传是指某些遗传性状或基因只存在于某个性染色体上,并随着该性染色体遗传给后代的现象。
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可以通过一些口诀来记忆,例如“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查阅高中生物教材或咨询专业教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伴性遗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学课件
解析 (1)由Ⅱ-1×Ⅱ-2→Ⅲ-1可知,该性状为隐性性状。(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 仅位于Y染色体上,Ⅱ-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XYA,所以Ⅲ-1也应该是XYA(不表现 者),Ⅱ-3为表现者,其基因型为XYa,该Ya染色体传给Ⅲ-4,其基因型为XYa(表 现者),Ⅲ-3不含Ya染色体,其基因型为XX(不表现者)。(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 位 于 X 染 色 体 上 , 则 Ⅰ - 1 、 Ⅱ - 3 、 Ⅲ - 1 均 为 XaY , 则 Ⅰ - 2 为 XAXa 、 Ⅱ - 2 为 XAXa、Ⅱ-4为XAXa,由Ⅱ-1为XAY和Ⅱ-2为XAXa可推Ⅲ-2可能为XAXa,也可 能是XAXA。 答案 (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Ⅱ-4 Ⅲ-2
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
[典例1] 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系图谱,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判断该红绿色盲为隐性遗传病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Ⅲ-4绘图正确,则图中的Ⅲ-4的父亲的表现型________(“正确”或“错 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 - 4 将 来 结 婚 后 生 育 的 儿 子 是 色 盲 患 者 的 概 率 为 ________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雌性和雄性的表型种类或比例不相同 2.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
(1)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决定性别
(2)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异 型的,用 XY
表示;女性的性染
色体同组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减数分裂1、定义: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1)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细胞。
(2)时期:原始生殖细胞(特殊的体细胞)→成熟生殖细胞(3)特点: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4)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在睾丸中)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变形为精子)Ⅰ、间期(精原细胞)DNA复制、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初级精母细胞(与有丝分裂间期相同)Ⅱ、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初级精母细胞)①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交换部分片段。
(又称四分体时期)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下两侧。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④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Ⅲ、减数第二次分裂期(次级精母细胞)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
②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细胞两极。
④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四个精细胞(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精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点:①相同点:形成过程与精子基本相同,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卵细胞。
②精子的形成场所在睾丸,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在卵巢。
③初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叫做次级卵母细胞,小的细胞叫做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大的细胞叫做卵细胞,小的细胞叫做极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也分裂成两个极体。
④精子的形成细胞质均等分裂;卵细胞的形成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⑤精子形成需要变形,卵细胞形成不需要变形。
⑥减数分裂的结果:1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产生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3、减数分裂相关的概念认识(1)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缠绕并交换片段。
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2)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故称为四分体。
4、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辨认:(1)同源染色体特点: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一般形态大小相同,能发生联会。
(注: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但形态大小不同)(2)判断是否是同源染色体:①看形态大小:→不同:非同源染色体②看染色体行为:→不能联会:非同源染色体→能联会:同源染色体(3)判断是否是姐妹染色单体:是否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点上,若是则是姐妹染色单体(4)右上图中:①A和B; C和D是同源染色体②1和2; 3和4; 5和6; 7和8是姐妹染色单体③例如A和C或D是非同源染色体④例如1和3或4或5或6或7或8是非姐妹染色单体(5)注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形成的两个染色体虽然形态大小相同但不是同源染色体。
(6)数量关系:1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1)染色体:①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进入两个细胞,染色体数量减半(2n→n);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染色体数目增倍(n→2n)③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进入两个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2n→n)(2)DNA(核DNA)①间期DNA复制,数目加倍(2n→4n)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进入两个细胞,DNA数量减半(4n→2n);③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进入两个细胞,DNA数目减半(2n→n)(3)染色单体(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时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才存在染色单体)①间期DNA复制,染色单体出现(0→4n)②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进入两个细胞,染色单体数量减半(4n→2n);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开,染色单体消失(2n→0)④如果在直方图中出现了数量为0则一定是染色单体6、正常情况下产生配子的种类分析(以YyRr个体为例)(1)注意是分析一个个体还是一个性原细胞。
(2)一个精原细胞:可能产生4种精子,实际能产生2种精子(YR、yr或Yr、yR)(3)一个卵原细胞:可能产生4种卵细胞,实际能产生1种卵细胞(YR或yr或Yr或yR)(4)一个雄性个体:可能产生4种精子,实际能产生4种精子(YR、yr、Yr、yR)(5)一个雌性个体:可能产生4种卵细胞,实际能产生4种卵细胞(YR、yr、Yr、yR)7、发生在细胞分裂时的变异:(1)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基因突变(2)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基因突变(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基因重组(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基因重组(5)染色体变异:①出现多倍体:有丝分裂后期没有形成纺锤丝牵引形成两个子细胞②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一般出现在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的时期(6)对于个体(AaBb)配子异常情况①若产生AaB或Aab或ABb或aBb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②若产生AAB或aaB或AAb或aab或ABB或aBB或Abb或abb配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8、配子多样性的原因: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二、受精作用1、定义: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3、特点:①受精卵的染色体(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质遗传物质(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②仅能有一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通常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生理变化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详见选修三)③未受精时卵细胞的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缓慢;受精后受精卵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主要是有丝分裂)。
三、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2)核心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平行关系(4)平行关系的具体表现: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③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④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果蝇容易饲养,繁殖快②产生后代多③相对性状多而明显(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2)实验过程:(3)实验结论: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4)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五、伴性遗传1、定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XY染色体的组成:(1)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相似,但有在性别表现上的区别。
(2)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类型XY型ZW型性别雌性雄性雌性雄性2A+XX 2A+XY 2A+ZW 2A+ZZ 体细胞染色体组成性细胞染色体A+X A+X或A+Y A+Z或A+W A+Z 组成实例人等大部分动物鸡等鸟类、鳞翅目昆虫(4)注意:①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②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③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的影响④存在: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3、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注: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患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做交叉遗传4、红绿色盲的相关分析5、分析遗传图谱:两病患病概率:7、区别率(1-m)×(1-n)】“男(女)孩患病”和“患病男(女)孩”的不同计算方法(1)若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①男孩患病概率=女孩患病概率=后代患病的概率②生出患病男孩概率=生出患病女孩概率=后代患病的概率×1/2 (2)若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①若问:生出患病的男(女)孩的概率→Ⅰ在所有后代中找出患病的患病的男(女)孩所占的比例Ⅱ在所有后代中找出患病的后代所占的比例,再×1/2②若问:生出的男(女)孩中患病的概率→在所有的男(女)孩中找出患病的男(女)孩所占的比例8、致死情况:(见右图)(1)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使雄配子致死(2)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使雄性个体致死9、基因定位的遗传实验设计与分析(1)判断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①若相对性状未知且亲本均为纯合子:正交和反交若雌雄表现型相同→位于常染色体上若雌雄表现型不同→位于X染色体上②若相对性状已知:隐性雌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若子代中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否则→位于常染色体上(2)判断是在X染色体还是XY同源区段上(已知显隐性以及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①隐性雌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若子代中所有雄性都为显性性状→位于XY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所有雄性都为隐性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②杂合显性雌性个体×纯合显性雄性个体若子代中所有个体都为显性性状→位于XY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所有雄性出现隐性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3)判断是位于XY同源区段遗传还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雌性个体×显性纯合雄性个体,F1自交得到F2若F2中雌雄个体中都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出现→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中雄性个体都为显性性状,雌性个体中有显性和隐性性状出现→位于XY同源区段上六、人类遗传病1、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1)按目的分调查方式:①发病率:广大人群中调查②遗传方式:家族中调查(2)调查中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等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3)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100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2、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1)遗传咨询(2)产前诊断:①羊水检查②B超检查③孕妇血细胞检查④基因诊断(3)禁止近亲结婚(4)适龄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