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分析;物流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物流工程专业周彩霞(069094171) 指导教师王建华讲师
摘要
冷链物流引起了当前物流业的广泛关注。
论文首先介绍了冷链物流相关的基本概念,之后简单分析了国外和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接下来就是重点对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主要从冷链物流的运作对象和经营主体两个角度分别分析。
然后提出了一种冷链物流的高效运作模式,即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模式,这个模式可以说是冷链物流的优化,在对这个模式的分析时也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分析之后给出了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点。
最后给出了麦当劳与夏晖合作的实例来作为第三方物流实施的参照。
关键词:物流冷链运作模式第三方
Abstract:
Cold Chain Logistics arouse wide concern of current logistics industry. relevant basic concept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were first introduced in this thesis ,and then current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at home and abroad was simply analysed ; and following more attention was paid to detail analyse of operationality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This text individual analysis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between operation object and main part of management .And then an efficient perationality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was put forward which was the Joint-distribu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this mode is the majoriz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The analysis was gone mianly from two sides and then virtue of this operationality was put forward too. Lastly stance of cooperation of Mc and Xia Hui was given as the consult implement of TPL.
Key words: Logistics Cold Chain operation mode third party
1131
一、绪论
在绪论这一章节中,主要研究了冷链物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也对冷链物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作了分析。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粮食消费由直接消费转向间接消费,由消费成品粮转向消费方便主食,像速冻食品等。
另外,居民外餐的比例迅增,致使全社会餐饮业日益兴盛。
从发展趋势看,广大民众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其消费量也将越来越大,冷冻冷藏食品的市场份额也将迅速扩大。
我国是食品、药品的产销大国,冷链物流市场相当广阔。
果蔬、水产品、速冻食品、冰淇淋、奶制品和一些药品、生物制品都需要冷链物流。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对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分析有着积极的意义。
(1)节约产品,提高产品利用率。
我们知道需要冷链支持的产品绝大部分都是易腐易烂品,在没有冷链的支持下,最终供消费者消费的合格产品只有极小一部分,即使在目前的冷链物流的运作下,也有、好大一部分被浪费掉,因此,对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分析,可以大大提高产品利用率,既节约资源又环保。
(2)有利于加快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促进物流行业的快速进步。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只有对冷链物流的运作理解透彻了,才能知道冷链物流真正需要哪些技术、设备和设施,同时对冷链物流的人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在这特定的基础上,才会对冷链的发展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当然,冷链物流作为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冷链物流的高效快速发展,势必带动我国整个物流行业的进步,对我国经济的进步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3)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也能增加社会效益。
对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掌握了,在具体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也就更加得心应手,送给消费者的产品是保证了产品质量,防止了产品的变质和污染,即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要。
此外,冷链物流做好了,产品的浪费少了,需要冷链支持的产品销售的也就多了,这样就会增加原始冷链物流端企业的收益,同时在运输或加工或销售过程中损耗的少了,降低了物流成本;在另一个层面上也就增加了社会的效益。
(二)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于低温冷冻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冷链管理作为物流产业的一个特殊和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1132
孙立军和赵玉国1等人在各自的文章里都推广采用蓄冷的运输新模式,即:用普通车辆的模式来完成统一配送,把特定的物品放在一个叫做保温箱的系统里面,然后在保温箱中加入相应的蓄冷剂,这样便可以减少因用冷藏车或冷冻车同时配送生鲜、熟鲜及其它不需要指定温度的普通商品带来的大消耗和成本,也保证货物品质安全。
张平和陈绍慧两人在他们的论文中提出用数字化与智能化控制、环境友好型制冷工质和制氮方法,多种温度和气调使用形式等保鲜科技支持与新技术开发,结果表明:该方法为研究果蔬物流保鲜全程控制体系、完善果蔬冷链流通体系和冷藏库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也是冷链物流在果蔬冷链方面的进步[1]。
叶海燕等在自己的文章中对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强调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优化的三大目标:一是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目标;二是物流速度最大化目标;三是客户服务水平最优化目标。
她认为实现冷链物流优化要必须保证三者之间的有效均衡,同时在本文对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分析中也有参考她的资料[2]。
龚树生等认为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网络可分为三种模式:单个经济体的冷链物流网络、区域内的冷链网络和跨区域的冷链物流网络,这三种冷链物流网络各有其特色和使用范围2。
通过他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冷链物流的上游、中间环节和下游还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区域内农产品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尚未成型,网络分布不够均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为了减少冷链物流过程中生鲜食品的损耗,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有必要在我国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特别是要加快冷链物流网络中配送中心的建立。
陆旭群针对中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主要症结,结合RFID的技术优势探讨了其在冷链物流管理各环节的应用,分析了RFID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应用。
结果表明:RFID标签读写的便捷性,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小人力成本;通过RFID冷链温度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可以减少货物在流通及储存中的变质损耗,方便信息追溯,并有助于质量事故的责任认定;RFID冷链温度管理系统可对温度实现端到端的实时监控和记录,可提高冷链食品的安全性,增强消费者信心,进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陆续群的研究对于提高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冷链物流的发展[3]。
李芳等在自己的研究中主要针对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的特点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分析了JIT方式在冷链物流配送中的应用。
通过她的研究,最终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利用JIT思想和理论,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做到基于定单拉动式管理的信息共享、供应链流程全过程的时间管理和无缝对接,并且通过该方法能够选用合适的运输策略。
在这个研究里我们看到了JIT思想在冷链物流中的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冷链物流的集成化的发展[4]。
向丹分析了共同配送对食品安全、易腐商品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社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薄弱,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还很难缩小与发达国
1见赵玉国的《推广蓄冷模式运输,发展中国冷链物流》(经营战略,2008)。
2见龚树生的《生鲜食品的冷链物流网络研究》(现代物流,2006,(2):7–9)。
1133
家差距的情况下,推行共同配送是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并将我国的冷链物流与外国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冷链物流发展的几点建议[5]。
但总体来说.冷链物流的发展仍然跟不上市场的需求。
另外,目前社会上对于冷链物流的研究还比较少,即使有的对冷链有了研究,也只是个人看法,每个人对冷链的认识并不相同,因此,冷链物流的相关的理论研究资料还不够系统和专业,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分析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写的,本文研究目的是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的介绍冷链物流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其运作模式进行简单分析。
1.3 研究内容和思路
根据目前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冷链物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从物流的经营主体和作业对象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第一部分主要有冷链物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的相关概念,以及精益思想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等;第三部分开始详细介绍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首先是从冷链物流的运作对象的角度,从这个角度我把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分为:1果蔬冷链物流的运作;2.水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3.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
4.奶制品的冷链物流运作;
5.花卉的冷链物流运作;
6.特殊产品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
其次是从冷链物流的经营主体角度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可以将冷链物流分为自营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和第三方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
接下来主要研究了冷链物流的优化模式,就是共同配送运作模式的分析。
最后对整个研究内容的结果做了总结,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写作思路图如图1.1所示。
1134
图1.1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分析的思路
2.冷链物流概述
在本章节中主要从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和冷链的组成以及冷链物流的特点三个方面对冷链物流进行简单介绍。
(一)冷链物流的相关概念
1.冷链
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冷链(cold chain)是指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
冷链所适用的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药品。
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四个方面。
食品在产地
1135
收集后,经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冷链是从供应链角度对以低温、恒温控制的行业进行研究,它类似于某一类的行业供应链,如石油供应链、粮食供应链等。
而由于冷链物流是冷链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一般说冷链主要指冷链物流,即冷链物流运作的具体流程。
2.1.2 物流
随着物流学术研究和实践的深化,目前物流概念已从一个比较有争议的概念演化为内涵与外延基本达成大部分共识的内容了。
但在具体界定上,不同的国家的学者、学术团队、相关组织等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如中国的物流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装装卸、搬运、包转、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3。
日本对物流的理解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
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而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也先后多次对物流做出定义,其中2001年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从上述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和日本主要侧重于从物流实际运作角度来理解物流,即强调物流的具体活动特征。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更强调物流的供应链背景,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客户需求的理念;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中的定义强调了实物流动的背景,及其基本功能和系统集成的思想。
可见不同组织、学者对物流的定义也有所不同,这也说明对物流的分析角度不同,认识也是有差异的。
必要的争议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但也由此产生了理解上的分歧。
在本论文里主要是侧重于从物流的实际运作角度来理解物流,来对物流的具体运作流程进行分析。
2.1.3 冷链物流
目前,对冷链物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1)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从保障作业对象质量和延长其保质期的角度,冷链物流主要指需冷藏冷冻的物品或保鲜品(一般是低温或恒温),在生产加工、储藏保管、运输与配送,直至最终用户消费的各个冷链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和保鲜技术环境下,以期更长时间地保持物品的关键属性和质量安全,并减少损耗的专项物流。
冷链物流一般需要低温装置,要对其运送过程、温度变动、作业时间、运输形态、物流成本等进行精确掌控[6]。
(2)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
3见张念《现代物流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1136
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型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7]。
(3)冷链物流(也可叫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内外都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
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为目的的一个系统工程[8]。
从上面的几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冷链物流要求要求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要素,协调相互间的关系,同时保证冷链产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从而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
此外冷链物流应遵循“3t原则”,即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9]。
由于易腐食品自身的特性对外界条件和时间的要求严格,冷链物流就需要统计到所运输的物品自身的耐藏性,并要利用特殊的运输工具,严格控制运送过程、运输时间、运输形态等。
2.1.4 冷藏食品与冷冻食品的定义
在我国2010年3月1日最新出台的标准中,将冷藏食品定义为:在物流过程中,中心温度始终维持在-8℃以下、冻结点以上,并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品质和新鲜度的这类食品称为冷藏食品。
将冷冻食品定义为:以可食用农、畜、禽、水产品等为主原料,经加工处理、速冻、包装等工序,在-18℃以下储运与销售的食品4。
2.1.5 精益物流思想与冷链物流
精益物流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根据不间断、不绕流、不等待、不做无用功等原则制定物流解决方案,以减少供应提前期和供应链中的各级库存,适时提供仅由供应链需求驱动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务,并努力追求完美。
精益思想的本质是要消除生产过程中所有不产生价值的浪费活动,实现由顾客拉动的价值流的流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
在生产或服务过程中,要消除物流活动中的诸多浪费现象,首先需要明确这些浪费来自何处。
生产过程中的诸多浪费现象可能是顾客不需要的或不满意的服务、因无需求而造成的产品积压和多余库存等。
将这些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具体到冷链物流中,其表现形式就可能是易腐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腐损、食品中毒事故、配送路径不合理产生的运输成本居高不下、食品过量供给等。
精益思想在冷链物流中应用的目的,就是要避免这些浪费,提高冷链效率,满足消费者需求,总结出来可以认为通过精益物流的思想让冷链物流达到下列几个目
4见《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和《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2010.3.1)。
1137
的:节约成本、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建立冷链配送中心实施共同配送,建立冷链物流网络等。
精益思想的这一系列目标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
精益的目标基本就是要使冷链物流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基础上不断完善、改进绩效。
总之,冷链要消除不产生价值的浪费,使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发展由市场需求拉动的无中断食品冷链物流。
2.2 冷链物流的构成
首先从大的冷链物流的运作流程角度来看,冷链物流主要由冷冻加工物流、冷冻储藏物流、冷藏运输及配送物流、冷冻销售物流四个方面构成。
(1)冷冻加工:包括肉禽类、鱼类和蛋类的冷却与冻结,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果蔬的预冷;各种速冻食品和奶制品的低温加工等。
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冷链装备是冷却、冷冻装置和速冻装置。
(2)冷冻储藏:包括食品的冷却储藏和冻结储藏,以及水果、蔬菜等食品的气调储藏,它是保证食品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低温环境。
在此环节主要涉及各类冷藏库(加工间)、冷藏柜、冻结柜及家用冰箱等。
(3)冷藏运输及配送:包括食品的中长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物流环节的低温状态。
它主要涉及铁路冷藏车、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低温运输工具。
在冷藏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是引起食品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的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稳定的温度,原途运输尤其重要。
(4)冷冻销售:包括各种冷链食品进入批发零售环节的冷冻储藏和销售,它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共同完成。
随着大中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连锁超市正在成为冷链食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在这些零售终端中,大量使用了冷藏、冷冻陈列柜和储藏库,它们成为完整的食品冷链中补了或缺的重要环节[10]。
但是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还需要集货、配送中心等的衔接,因此如果从具体的冷链流程角度来分析冷链物流,我们可以用图2.1来表示。
图2.1冷链物流运作流程图
1138
2.3 冷链物流的特点
(1)冷链物流投资大,成本高。
冷库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冷藏物流的运作成本高,从目前的研究看冷链物流运作中的电费和油费是维持冷链的必要投入。
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和温度控制及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
此外,为确保易腐食品在流通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必须安装温控设施、采购冷藏车,为提高物流运作率又需要使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这些额外投资导致低温食品的物流成本偏高。
(2)冷链物流的监控困难。
冷链物流管理不是单点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冷链物流是一条完整的“链”,因此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存储、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就会对整个链条产生影响,所以冷链的运作急需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操作人员素质也是保证冷链的重要因素。
(3)商品全程温度控制因为冷链物流配送的货物都是易腐品,生命周期较短。
因此对冷链运作全程温度控制要求高。
(4)冷链物流过程中有流通加工的参与。
我们可以把冷链物流中的“链”定义为冷藏(冷冻)环境下的运输的话,“节点”为各培育基地、生产基地、屠宰场、制造工厂、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冷藏(冷冻)库、低温物流中心、卖场超市等贩卖点等。
因此冷链物流的“节点”不仅仅是流通环节,还包括加工生产环节。
(5)产品过程温度控制难度大。
不同产品的货物和相同品种、品质不同的货物,都必须要有对应的产品温度控制和贮藏时间的经济技术指标,低温食品的物流应实现标准化。
(6)冷链物流的组织协调性强。
易腐食品要求及时稳定的周转,尽量缩短在运输以及周转过程中的时间,同时为了较少了较少产品浪费,冷链物流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
1139
3.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这一章中主要研究了国外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的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3.1 国外的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以冷链设备方面为例,发达国家大力推广通风、气调、液氮、保温、冷板等多种冷藏箱及机冷式冷藏集装箱的应用,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藏运输实施全过程控制,极大促进了冷藏运输的发展。
目前,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者冷藏箱,并配以EDI 等先进的信息系统,广泛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的多式联运形式,使易腐食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冷藏率达到100%,美国的果蔬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2%~5%,而日本通过建立一批加工厂、预冷库、冷藏库、运输中心、地方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店等冷链节点,使鲜活农产品产后的商品化比例达100%[11]。
可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从生产、加工、分拨、仓储、配送、销售直到售后服务的一整套标准化食品冷链流程以及适合各类冷链产品冷藏特点的高效冷链管理
机制,冷链保鲜技术也达到十分先进的水平。
生鲜食品在冷链系统中运行,减少了食品的损耗,同时还保证了食品的质量,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政府通过立法、审核认证,协会及企业通过建立标准体系、管理体系、产品召回等各个环节,建立起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
现在,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都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农产品进出口也有严格的检验和认证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3.2 我国的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迅猛,“生、鲜”食品消费逐渐加大,日益扩大的易腐食品市场给冷链产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食品冷链物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调查显示,随着我国人民饮食观念的不断进步,普通消费者正日益关注食品的冷冻保鲜状况;人们对食品卫生要求的提高,以及近年来各大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使食品企业、冷饮企业快速发展;全国公路建设条件的逐步完善,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对食品品质要求更高,营养要求更丰富,食用要求更快捷、更简便;新的商业模式的发展,比如超市、便利店、快餐配送、熟食和速冻食品需求量增加,上述众多因素促进了冷链物流需求的升温,拉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因此,国内第三方冷链物流开始迅速发展,涌现出夏晖、中外运裕和、北京华日飞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