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2年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2012年中考三模历史试卷
1、图片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图片中最能反映战国社会生活的是:()
A、兵马俑
B、司母戊鼎
C、都江堰
D、甲骨文
2、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商鞅变法 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 D.百家争鸣
3、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开创科举制”、“开元盛世”、“玄奘西游”、“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右图))是中国最早的商标,它出现在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5、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成为北京奥运开幕式(见右图)的一大亮
点,舞蹈的编排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首创者是
A.蔡伦 B.李春 C.毕升 D.沈括
6、“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圣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
”这是张学良先生对一位中国古代民族英雄的赞词。
这位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康熙帝 D.左宗棠
7、右面的史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A.学习西方、变法通商的思想
B.固守传统、重商抑农的思想
C.夜郎自大,对外交流的思想
D.固步自封、闭关锁国的思想
8、170年前,清政府战败后对外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不平等条约指的是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1898年历时103天的戊戌变法运动以谭嗣同等六人的被杀害宣告了失败。
这次变法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③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④促进了思想启蒙A.①②③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10、2012年5月4日,为庆祝五四青年节90周年举行了《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 20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1927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所反映的重大革命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秋收起义 C.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1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重庆谈判
13、为解放阁亲笔题词的是
A.毛泽东 B.粟裕 C.陈毅 D.许世友
14、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根本的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资本主义道路
C.坚持国共两党平等对话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5、“它是全希腊的学校,是民主政治的摇篮;它是奥林匹克的故乡,奥运圣火在那里点燃。
这里的“它”指的是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 D.迈锡尼
1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丰富了美国老板杰克的生活,在当时他不可以
A. 驾驶汽车欣赏纽约的夜景
B. 搭乘飞机出国考察
C. 用电脑上网查阅商业信息
D. 打电话约生意伙伴一起聚会
17、《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它是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逐渐走向联合。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同的是
A.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B.建立了区域联合
C.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D.美国的经济援助
20、有人谈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一、(15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李白诗
请回答:
21、材料一中主要赞颂了秦王赢政的哪一历史功绩?(3分)为了巩固这一功绩,秦始皇在政治上开创了什么制度?(3分)
材料二见下图
22、图一中姓氏的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3分)图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2分)体现了这一时期怎样的一种历史发展趋势?(2分)
2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写出两个即可。
)
二、(15分)2012年中央发布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
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
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
个中央一号文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右图)1950年,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把土地分给农民自
己,有的还分了地主家的耕牛、农具和房屋等。
请回答:‘
24、上述材料描述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3分)这一事件中颁布的哪一文件使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3分)
材料二(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5、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后在农村推行的经营体制是什么?(3分)
26、上述两个阶段,我国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3分)你对此有何感悟?(3分)
三、(15分)二战结束以来,国际局势、大国关系,变化莫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乔治•凯南:被误读的遏制政策之父》27、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材料中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2分)美国在后一场“战争”中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美国的这些措施对世界格局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
盟国,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28、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材料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从长期目标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29、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4分)有何历史意义?
(2分)
四、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网络又是一把双刃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
网络凭其自身的自由性、挑战性、虚拟性,迎合青少年的心理,客观上成为他们逃避现实、寻找自我的手段。
青少年容易患上“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对中学生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危害。
30、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关于网络影响的观点。
(要求:选择一个观点展开评论即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字数在150以内)
历史参考答案(2012.6)
选择题
1.C
2.A
3.D
4.C
5.C
6.B
7.D
8.B
9. A 10.B
11.B 12.C13.C 14.A15.B16.C17.B18. B19.B20. A
非选择题
一、(15分)
21、历史功绩: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3分。
重点答出“统一中国”)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分)
22、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3分)时期:元朝。
(2分)历史趋势:民族融合。
(2分)
23、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少数民族改革、民族交往等。
(2分。
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
二、(15分)
24、事件:土地改革;(3分)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分)2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分)26、共同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分。
意思接近即可。
)感悟:制定农村政策一定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符合国情;农业是基础。
(3分。
意思接近、言之有理即可。
)
三、(15分)
27、两个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美苏“冷战”。
(2分)
措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影响:两极格局形成(2分)
28、变化: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等力量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2分)
29、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4分)意义: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发展。
(2分)
四、(15分)
30、观点一:网络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评述:围绕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何方便人们的生活。
观点二:网络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
评述:青少年不健康上网的种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