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五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五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期末试卷
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近年又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
由此可以推知
A.文物史料真实可信
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C.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D.文献史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佐证
参考答案:
D
【详解】据材料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状,据考古“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中出土了铜犁”信息,推断商代已出现牛耕;这体现了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佐证,D正确;据材料中不仅有文物史料,而且有文献史料,A观点不全面;据所学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祭祀的礼器,而非农具,B错误;据材料可知商代已有牛耕和铜犁,但材料没有反映铁犁出现,因此不能说明铁犁牛耕始于商代,C错误。
2. 雅典民主政治的领袖阿里斯泰德以“公正者”而著名,但在公元前483年经公民大会投票,遭到放逐。
据说在投票之时,一不识字农民递过充作选票的陶片,请身边的阿里斯泰德代为刻上他的名字。
阿里斯泰德大奇,问道,你既不认识这位人物,何以有怨于他?农民答曰:一听到他被称为“公正者”,即感厌恶,因此投票放逐他。
这则故事反映出
A.此时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不高
B.雅典公民普遍不满政治领袖
C.“陶片放逐法”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D.雅典公民中多数人文化素质不高
参考答案:
C
3. 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
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
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家计委预定的112. 7亿元增加到147亿元,比1955年增长71%,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
据此可以推知()
A.“左”倾错误开始指导经济建设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C. 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D.“一五”期间计划实施盲目求快
参考答案:
B
分值:(1分)
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并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分析题意,“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
”可知在讨论经济计划时是比较慎重的,故A、D项错误;通过”一五“计划获得的成就,进行下一经济计划的制定,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C项题意没有体现,故应排除;表格中的数字对比显示中国进出口均大幅增加,进出口货的结构反映出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这不是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故排除A,D项正确;贸易逆差情况更加严重,故排除B,表格中没有反映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容,故C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考查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一五计划
【易错点】不能通过材料信息的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答案,结合部分材料,主观做出判断而误选其它选项。
【解题思路】:审题要抓关键的有效信息“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排除
A、D,结合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C与题意无关,进行判断即可。
4. “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人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B
5.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参考答案:
B
6.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
材料强调的是: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
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的影响
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
材料认为,“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强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在客观上导致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客观的评价了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西方扩张只是其客观作用,A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源于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B项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在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商埠”“沿海口岸”结合鸦片战争相关史实进行分析判断。
7. 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
但在南宋,已是“衣服之
章,上下混淆”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日益腐朽
B.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C.社会风尚的开明开放
D.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从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到南宋“衣服之章,上下混淆”,说明传统的等级观念受到冲击,这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商业的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影响了人们的社会风尚和思想观念;A与题干所述现象无关;C 是表面现象;D虽有道理,但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选B。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宋朝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从宋代开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为满足市民阶层的需要,出现了宋词和风俗画,继而发展到元曲、明清小说乃至京剧。
在整个文艺的发展中,呈现出日趋世俗化的趋势。
8.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
A.经典力学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D.相对论
参考答案:
B
【考点】进化论.
【分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具体知识点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时间标志.【解答】结合材料和学过的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标志着生物进化论的诞生.
故选B.
【点评】注意熟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时间标志和内容以及影响.
9. 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
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
”关于“第二次打击”表述正确的有( )
①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②改变了对人类地位的看法
③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奥秘
④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近代世界的科技。
“第二次是生物学的研究剥夺了为人类特创的特殊优越性,将人类废黜为动物的后裔”主要是指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而揭示了人类不是神创造的,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①正确;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从而改变了对人类地位的看法,故②正确;进化论揭示了生命起源的奥秘,否定了神学创世说,故③正确;牛顿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正式确立并形成体系,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10.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
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 )
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 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 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
参考答案:
B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故A项错误;据材料“直到东汉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可知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说明文吏比儒生选拔的更多,并非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故D项错误。
11.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参考答案:
A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宋明理学的影响。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前期,故排除D项;此时孔子仍备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推崇,《诗经》也成为八股取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B项;此时的知识分子仍热衷于科举考试,贾宝玉也未弃儒经商,故排除C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知宋明理学在明清时期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居于统治地位。
故本题应选A 项。
12.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而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
”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辛亥革命的促进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国民政府的推动
参考答案:
A
根据“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可知,黄金时代指1903-1912年,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A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B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国民政府时期,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根据时间并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
13.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
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
参考答案:
B
解析:题干材料中“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的意思是责罚不孝的人,不得擅自改立太子,不得把妾立为正妻,其中的孝亲、维护嫡长子继承权、不承认庶妻(小妾)的地位,体现了宗法制的原则,故齐桓公是在维护宗法制。
材料不体现“挟天子”,排除A,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
【思路点拨】根据宗法制以血缘关系确定尊卑的特点分析。
14. “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文中“它”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参考答案:
D
考点:本题意在考查1840—190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不符合“反对西洋化、近代化”,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也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盲目排外的性质,符合“反对西洋化、近代化,……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故D项正确。
15. 梭伦时有惩处“在公民集体的重大争论中”不明确表态者的法律,伯里克利也强调:“对那些不参与政治的人,我们不认为他们是超脱自由的,而认为他们是无用的。
”材料表明
A.不积极参政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
B.雅典普遍存在公民不愿参政现象
C.积极参政是雅典公民的应尽义务
D.公民的参政自由受到法律的限制
参考答案:
C
“不积极参政都要受到法律的惩处”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雅典普遍存在公民不愿参政现象,故B错误;梭伦和伯里克利都强调公民参政,说明积极参政是雅典公民的应尽义务,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公民的参政自由受到法律的限制,故D错误。
故选C。
16.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写道:“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列宁认为这两种政体:A.统治方式不一样,代议制政权机构不适合俄国国情B.有质的差别,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后者代表无产阶级C.俄国革命形势需要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前者已过时,俄国革命正在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
参考答案:
D
17. 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一支训练有素的民兵,自由州的安全实为必要,民众拥有并且佩带枪支的权利不容侵犯。
”这一修正案出现的背景是
A.美国的武装民众为国家独立做出了贡献
B.美国为了维护各州的独立权力
C.美国训练民兵为了节约国家的经费开支
D.为了民众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
参考答案:
A
根据材料可知,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美国民众持枪权不可侵犯,这是基于1791年前的美国现状做出的决策,是因为美国的武装民众为国家独立做出了贡献,故A项正确。
该修正案的背景是美国的武装民众为国家独立做出了贡献,而不是为了维护各州的独立权力,故B项错误。
宪法修正案的修改是基于美国的武装民众为国家独立做出了贡献,而不是训练民兵为了节约国家的经费开支,故C项错误。
宪法修正案的修改是基于美国的武装民众为国家独立做出了贡献,而不是为了民众维护自身的基本权利,故D项错误。
18. 1981年,里根总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调整。
进入21世纪之后,小布什政府将“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当中,美国国有企业进人私有化改革的新阶段。
这些措施
A.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均完全摈弃了凯恩斯理论
参考答案:
C
材料中体现的里根和小布什整顿国有企业均属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里根的做法;国企转化为私企是为了减少国家干预,故B项错误;里根经济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凯恩斯主义,故D项错误。
19.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其中“要术”是指
A.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B.关中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C.齐国官营手工业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D.长江流域食品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参考答案:
A
20. 下列关于张勋复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黎元洪支持张勋发动复辟
B.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怂恿有关
C.张勋复辟发生后段祺瑞予以支持
D.黎元洪领导了挫败张勋复辟的斗争
参考答案:
B
21. 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能够实行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是
A.推翻幕府
B.驱除列强
C.天皇放权
D.民族独立
参考答案:
A
【详解】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倒幕运动是明治维新的前提,选项A正确;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
22. 《权利法案》規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这一规定主要表明()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 B.法律权威高于国王权威
C.国王“统而不治” D.国王的权力受制约
参考答案:
B
23.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以高于农产品市场价,预购参加土地减耕计划的农场主的农产品,在农作物收获后,如果谷物市场价格高于预购价,农场主可以以预购价把自己的农产品赎回进行销售,偿还抵押贷款;否则这些农产品将归政府所有。
材料反映新政中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鼓励农民生产积极性
B.压缩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消除农民对政府不满情绪
D.打击大农场主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调整政策目标是压缩产量,稳定家产品价格,故选择B。
考点: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24. 据统计,到1950 年9 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 年12 月增加了12 倍以上。
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 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 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参考答案:
A
25. 1928年2月,在《中央复广东省委信》中指出:中国革命事实上形成了“农民割据”的特殊方式,但这种割据的发展“必须取得”各区域内的较大城市,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上面”表现出来。
这实质上表明
A.革命重心转向农村地区
B.广东率先实践“工农武装割据”
C.民主革命获得实质进展
D.“城市中心道路”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
D
材料“这种割据的发展“必须取得”各区域内的较大城市,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就要“在这上面”表现出来”说明农村的格局必须建立在城市的基础上,该思想仍然含有“城市中心道路”,D正确;此时工作重心仍在城市,A错误;江西是率先实践“工农武装割据”,B错误;民主革命思想仍然属于徘徊中,C错误。
26. 《资政新篇》全文分4个部分,即“用人失察类"、"风风类"、“法法类”和“刑刑类"。
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下表是4个部分字数和所占比例,这说明
A.先进的中国人迫切地、大幅度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中国学习西方已经从器物上升到制度
C.洪仁玕对西方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的引用急切
D.《资政新篇》适应了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需要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西方先进的技术问题,排除A项。
学习制度是维新派的主张,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制度层面,排除B项;从《资政新篇》的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来看,反映了洪仁玕对西方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的引用急切,以此
来重振太平天国,故C项正确;《资政新篇》不是农民起义的产物,并没有适应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需要,排除D项。
27.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
”对这项土地制度的评价正确的是
A.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B.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C.导致了自耕农衰退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根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项土地制度指的是均田制。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均田制的推行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排除A;均田制给农民分配土地,推动了自耕农的发展,故排除C;均田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故排除D;均田制的推行使无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选B。
28.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
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建议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B.乙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参考答案:
C
29.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写道,“在股份公司内,职能已经和资本所有权分离,劳动也已经完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剩余劳动的所有权相分离。
资本主义生产极度发展的这个结果,是一个必经的过渡点,以便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所有,不过这时它已经不是当作个体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共同生产者共有的财产,直接的社会财产。
”为此,十九世纪末期的欧美工人运动()
A.坚持了暴力革命,武装夺权的道路
B.以实现民主权利,增加福利待遇为主要目标
C.顺应时代发展,放弃了与资本家的斗争,转向合作
D.产生了列宁主义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参考答案:
考点:7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需要掌握十九世纪末期的欧美工人运动的概况和目标.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不过这时它已经不是当作个体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共同生产者共有的财产,直接的社会财产”进行分析,注意题干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题干“不过这时它已经不是当作个体生产者的私有财产,而是当作共同生产者共有的财产,直接的社会财产”可以看出十九世纪末期的欧美工人运动以实现民主权利,增加福利待遇为主要目标,故B项正确.
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列宁主义理论诞生是在190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B.
30. 唐朝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
每当需要颁下诏赦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
政事堂的设立A.弱化了宰相权力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导致了冗官现象 D.加强了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
B
本题考查的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和门下省在政务运行过程中相互制约,影响了行政效率,故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才有了将二省合于一处开会商议政事的政事堂。
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英国人阿瑟·扬在亲临法国大革命初期的国民议会现场后,有如下评论:“旁听席上的群众被允许以鼓掌和其他表示赞许的声音来干预辩论,这样做太欠雅观,也很危险,因为他们既然可以表示赞许,也就可以表示反对,既然可以鼓掌,也就可以发出嘘声。
据说,他们已经这样做了,而这样是会压制辩论,影响议事的。
”
——《1787~1789年法国游记》
材料二英国的君主从原来实际的国家统治者,演变为今天的国家元首、主权的象征即虚君,经历了漫长的时期,这绝对不是像我们原来的西方政治史所说的那样,1688年“光荣革命”一下子就完成了的;即使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国王的权力还是比较大的。
但是,国王的权力越来越小,到今天已经非常小了。
……法国革命之后,民主化在整个欧洲,整个西方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这个时候,英国对原来的下院进行了改造,逐步引入了普选制,下院逐渐变成了民意代表机构。
以上就是英国的混合政体……君主、上院的贵族和下院的民主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