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 高考语文复习 3语言文字运用12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审清楚题 如[例题1]中规定的描述对象是“从”“北”,[例题2]中规定了必选对象。如
答案:我在这次比赛中出现了严重失误,赛后分析会上,
教练对我比赛中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我进一步认识到
失误的原因在于我骄傲自大,轻视对手,并保证坚持改正
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句式 运用
考点一 仿用句式 考点二 变换句式
考点一 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
本考点常常与常见修辞手法等联合考查。常见的考查形式有:常规仿 写(开放式、命题式、嵌入式)、给定材料式仿写和拟写对联。
备考 考生应该加强语言基本能力训练,熟练运用常见修辞、句式知识,应对仿 须知 写考查;对于变换句式考点,应该了解基本的句式特点,并经常变换运用。
高考示例
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 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 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 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 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后人跟随前人走 北:二人站立背靠背
字义相背可意会
典例 精析
2.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由于性格、经历和生活环境的不 同,每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请你从以下四个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仿 照示例各写一句话,表达他们各自对生命的理解。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句式与示例 大致相同。 备选人物:陶渊明 徐志摩 桑地亚哥 巴金 示例:苏东坡——生命就是一次风雨兼程的旅行,只有心胸旷达,才能笑到终点。
答案: (示例)如果语言是生产工 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 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3.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 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 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 原意。 教练在赛后分析会上对我在 比赛中的表现进行的深入剖 析,使我对自己在这次比赛 中由于骄傲自大、轻视对手 导致的严重失误有了更进一 步的认识,并作出了坚决改 正错误,争取在下一次比赛 中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2.(2017·浙江卷)归谬法是指为反对 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要求: 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 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 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 作了。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结合例句,明确 归谬法的表述特点。即先摆出要反 对的观点,假设其是正确的,然后进 行推理,得出错误的结论。仿写时必 须要符合例句的形式,采用以“如果 ……那么”为关联词语的假设复句 的形式。
3-12仿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考点解读
考情速览
考情 分析
句子仿写要求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仿照示例写句子。这类题往往涉 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谐调等方面。多以主观表述 题的形式出现,并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这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 途径。“变换句式”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在不改变原意 的前提下,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2018年全国卷Ⅱ曾经考 查仿写。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长句变短句,要准确 把握句子的原意,在变换前认真分析句子的构成元素, 分清主次,提取主要信息,作为句子的主干句。在找出 主干句的基础上,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应当按照怎样 的顺序排列组合,才能使所改写的句子既能够准确的表 达原意,又能使句子的表达通常连贯,合乎逻辑。具体 方法有:(1)剥离法。把中心语中的并列修饰成分分开, 分别与句中联系它们的共同成分组合,形成几个并列的 分句。(2)分述法。把中心语的附加成分抽出来,采用 例举的形式,使之单独成句。(3)反复法。对一些长句 中的复杂短语,可以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出现,将复 杂短语拆分成几个分句。
“限定话题型仿写”,或规定了仿写的对象,或对陈述对象有一定的限制,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仿写难度。在仿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或者 避免使用某些陈述对象,否则,就会不合要求,“失之一词,谬以千里”。
知识
精讲
明确话题要求,注重“形神兼备”
具体解题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看清楚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内容与形式。要求仿写的句子 涉及内容、形式、修辞和字数四个方面,综合考查各方面的能力。主要是针 对提供的新语境进行句式仿造和创造性发挥。
仿用句式4题型
仿用句 式4题型
题型一 限定话题型仿写 题型二 自选话题式仿写 题型三 嵌入填空式仿写
题型四 对联式仿写
题型一 限定话题式仿写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这四个会意字,弄懂 字的形义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仔细阅读例句,按照例句的 形式,针对“从”“北”两个字分别写出两个七字句,所 写的语句要能展示字的形义关系;此外,还要注意所写句 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 位高雅,符合事理逻辑。
答案:(示例) 从:一人前行一人后
“从”“北”,[例2]中规定了必选对象。如果脱离了题目的这些要求去写,即使
写得再好,也得不到分。
2.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和所用的修辞手法。如[例2],开头是一个比喻句,接
下来的句子是“只有……才……”。很多情况下还要分析例句的细微结构。
3.注意内容一致和感情基调的统一。
典例 精析
1.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 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 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
解析:首先,明确所给材料的主旨:依据 事实表现来概括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 其次,将表现内容一致的事实放在一起。 再次,理顺“表现”与“精神”的关系,注意要 符合逻辑事理。最后,参照所给示例整合 语句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 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 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 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开天 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 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