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 民族矛盾成社会主要矛盾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2. 《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A.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 实现了平均分配产品
D.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严惩外国侵略者
C. 发表《资政新篇》
D. 反对封建统治
4.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促使侵略者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最不宜瓜分”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A. 三元里抗英
B. 义和团运动
C. 反割台斗争
D. 五四运动
6.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是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发动的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7. 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8.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比较中日近代化异同
B. 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 寻找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历史原因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对上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败影响论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B.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0. 陈天华一生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宣传家。
他所著的哪部著作促进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
A. 《猛回头》
B.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 《革命军》
D. 《时务报》
11.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
它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天津条约》
C. 《中华民国约法》
D. 《变法通议》
12.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你认为造成辛亥
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C.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13. 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当时广东国民政府确定的打击对象有( )
①张作霖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袁世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
”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5. “十四年抗战”以1931年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
其重要理由是
A.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B. 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C. 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6.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17. 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淮海战役
D. 红军长征
18.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
A. 东北地区
B. 平津地区
C. 淞沪地区
D. 西北地区
19.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 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 中华民族在十四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根本保证
D.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0.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21. 1946年6月,“假和平、真内战”的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
A. 中原解放区
B. 东北解放区
C. 陕甘宁解放区
D. 山东解放区
22.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此项土地改革总路线制订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 朝鲜战争时期23. 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里应该填写( )
A. 刘邓大军
B. 东北解放军
C. 华北解放军
D. 华东解放军
24. 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
A. 都是洋务派的代表
B. 都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C. 都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D.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5. 《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大众传媒的普及
B. 男女实现了平等
C. 西方思想的影响
D. 封建思想的根除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在各地有许许多多纪念雕塑,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历史。
识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雕塑名为《折断的烟枪》,是某地广场爱国主义教育景点。
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什么?
(2)图二是沈阳大帅府前的张学良雕塑。
张学良的哪一爱国行动迫使蒋介石接受抗日主张?该行动的影响有哪些?
(3)图三是徐州抗战纪念馆中的雕望,纪念在徐州地区抗击日本侵略取得重大胜利的将领。
雕塑中的人物是谁?他指挥的哪一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
(4)如果将图片中涉及的入物归为一个专题,请你为它起一个合适的专题名称。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二:《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白银。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根本就没有经过核算,纯粹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一人一两。
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1)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是什么意思?
28.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形成以下学习成果。
请根据该小组的学习成果,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同学们所说下列一场场救治行动各指什么运动。
①自我疗伤:②温药慢治:
③猛药重治:④思想疗法:
(2)图片中的各位“名医”,你最敬佩的是哪一位?(写出他的姓名)并说出他最主要的贡献。
29.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九大报告对许多历史问题进行了阐述。
学习十九大报告,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材料二: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三: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
材料四: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材料五:1947年3月,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的领导千部们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
(1)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2)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这条道路的核心人物是谁?他在这条道路上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伟大传奇”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请写出两个统一战线的名称。
在第二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5)毛泽东讲这段话的背景是什么?哪一事件后,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具有划时代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选项D符合题意;ABC项也是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但是不能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依据,故选D。
2. 《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A.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B. 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C. 实现了平均分配产品
D.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大国的革命纲领,革命的旗帜,对于农民战争所起的作用是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致使1856年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都是《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 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严惩外国侵略者
C. 发表《资政新篇》
D. 反对封建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资政
新篇》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但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
由于受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受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并没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之后。
故答案选C。
5. 促使侵略者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最不宜瓜分”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A. 三元里抗英
B. 义和团运动
C. 反割台斗争
D. 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9世纪末农民领导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因此义和团运动促使侵略者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最不宜瓜分”,故选B;三元里抗英是中国人民自发的反帝运动,和题意无关,A项错误;反割台斗争体现了台湾人民的反抗精神,C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故选B。
6.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A.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是由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发动的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是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而进行的探索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发起的学习西方的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发起的学习西方的运动,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7. 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 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以图示反映的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A符合题意;图示没有涉及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C排除;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图示没有涉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D排除。
故选择A。
8.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 比较中日近代化异同
B. 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 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 寻找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历史原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
材料反映的是德相俾斯麦认为日本学习制度优于中国单纯学习技术,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故选B。
9.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
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对上述材料中关于甲午战败影响论述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B.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战败源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
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C项符合题
意,故此题选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这是
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败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C项
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 陈天华一生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宣传家。
他所著的哪部著作促进了
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
A. 《猛回头》
B.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 《革命军》
D. 《时务报》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思
想迅速传播。
革命思想的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
头》和《警世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选项A符合
题意;而选项B《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章炳麟的;选项C《革命军》是邹容的;选项D《时务报》,创办
于维新变法时期;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 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
它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天津条约》
C. 《中华民国约法》
D. 《变法通议》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1912年元旦孙中山成立了中华民国,并于1912年3月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彻底否定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项《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 项《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颁布的法律;D 项《变法通议》是维新派领袖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前夕撰写的一组政论文章。
故选A 。
12.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 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
C.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 孙中山继续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指的是从1912年至1924年之间这一时间段;结合所学可知,这期间的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因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镇压二次革命,妄图复辟帝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有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
其他如滇系军阀唐继尧,桂系军阀陆荣廷。
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
选项A 符合题意;而选项B 、C 不是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
13. 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当时广东国民政府确定的打击对象有( )
①张作霖
②吴佩孚
③孙传芳
④袁世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26年7月开始广东国民政府北伐,北伐的
打击对象有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
14.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因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
”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内容“12个人参加的会议”“上海”“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可知这个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她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A 项符合题意;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
15. “十四年抗战”以1931年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
其重要理由是
A.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B. 国共两党联合抗日
C. 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柳条湖铁路被炸为借口侵略中国东北,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造成了东北三省沦陷,这一事变被称为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所以答案选A 。
16. “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转向农村,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故选A 。
17. 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
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淮海战役
D. 红军长征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