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二、 有方法地选择素材。 从生活中观察到的素材,我们如何把它们变成写作素材呢? 首先,选择要有标准。要选择最熟悉、最动人的素材来写,或者是 有真体验、真感受的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情感才能自然 而然地流露出来。例如,老舍抓住自己最熟悉的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创作 了《济南的冬天》,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济南、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返回目录
记忆,为那个烤红薯停留 冬天的夜晚格外寒冷。我慢慢地走在去接弟弟的路上。寒风扑面而 来,在衣服上着陆,它像一大块碎玻璃在羽绒服上来回划着,隔着衣服 还使我猛地打了个寒战。我的牙齿哆哆嗦嗦地打着架,我赶忙缩起脖 子,不断地哈气。风仿佛着了魔似的,肆意穿透厚实的衣服,在皮肤与 衣服的间隙中尽情地舞蹈,疯狂地蹦跳,拼命地滑步。 快到学校门口时,就着昏黄的灯光,我看到远处街道的拐角处,隐 约有一个摊子独自守在寒风里。
弟弟终于放学了,我手捧烤红薯,剥开它被烤焦的外衣,露出金黄 诱人的、散发出阵阵清甜香气的红薯肉,与弟弟分享。路灯下,远远望 去,那对老夫妇已经走远了,那位请我帮忙的老人正向我挥手致意,脸 上似乎还挂着幸福的微笑。
返回目录
那个冬夜里的烤红薯温软香甜,如一把火,驱走了刺骨的寒冷,让 我的记忆为它停留。 点评:作者通过记叙冬夜里,买走老人的老伴卖的最后一个烤红薯, 令其顺利收摊的平凡小事,传达了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我”与 弟弟分享红薯,又为这个故事增加一层温暖。文中的细节描写将人 物、事件描绘得细腻生动,可见作者观察之细,也可见其对生活中小 事的留意和思考。文章结尾与标题相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这年头,坏人太多了,我警惕地后退了几步,却又有些好奇他要干 什么,便停下了脚步。
返回目录
见我停下,老人赶紧摸出一张五元的纸币,然后认真地对我说: “在校门口的拐角处,有一个胖胖的老太婆在那里卖烤红薯,你可不可 以帮我到那里去买一个烤红薯来?”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我才看清, 原来那是个卖烤红薯的摊子。我疑惑地问:“您为什么不自己去啊?”
然,不论是什么书,同学们都看得很专注。书籍吸引着一位又一位同学
返回目录
示例:课间活动中,“读书部落”一直稳居人气排行榜第一名的宝座,
它是参与人数最多,也是最受欢迎的“部落”。一下课,同学们就立刻
拿出自己喜欢的书,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不时与身边的同学交换一些
有意思的内容。他们看的书五花八门,有刺激的侦探小说、经典的世界
名著、唯美的童话故事……最热门的要数科幻小说,几乎人手一本。当
返回目录
我把手揣在口袋里,生怕寒风钻了空子。突然,一位老人来到我面 前,他身材瘦高,额头和脸颊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身上穿着一件罩 住膝盖的黑色棉袄。他看上去神情不大自然,似乎想要和我说话。在这 样寒冷的夜晚,遇到一个陌生的老人搭话——我有点想要离开。老人开 口了,吞吞吐吐地说:“你……你好,能帮我一个忙吗?”说完恳切地 望着我,那历经沧桑的双眸里闪出动人的希望之光。
第一单元 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目 录
01 写作指津 02 佳作赏析 03 学以致用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想用笔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要学会观察,还要学会选择并 加工素材。
返回目录
一、 用心地观察生活之美。 观察生活之美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观察自然之美。观察大自然,不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 去思考、感悟,发现其中的美,感悟其中蕴含的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 情趣。例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作者在写四季的雨时,不仅调动了 多种感官,而且用心思考和感悟了雨的不同内涵,让人们在阅读时也能 感受和联想到四季的雨。
返回目录
4. 体味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芸芸众生,社会上的热点、新闻、 焦点人物,都是写作的素材。关注社会,及时了解社会现状,能帮助我 们体味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5. 关注自我成长。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关注自我的心理变化,发 现成长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哲理,这样才能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比如,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的作者就抓住了自我的心理变化,写 出了思乡之愁、羁旅之愁。
返回目录
2. 品味家庭生活。如果我们平时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那么 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我 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做到已知加新知,写出自己的感受。
3.趣事,活跃在校园里的我们最熟悉的同学、最敬爱的老师……都 是我们丰富的写作素材,能将这些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我们的写作之路 便会更宽阔。
返回目录
有人说,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太枯燥,一天到晚就是学习,有什么可 学的?其实,说这话的人是缺少了一双发现乐趣的慧眼和一颗热爱生活 的年轻的心。只要你在校园里驻足、漫步,或亲历多彩的课外活动,你 便会发现一幅幅生动的、富有情趣的画面。请在“课间”“午餐”“活 动”三项内容中任选一项进行片段描写。
要求:① 注重描写;②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 200字以内。
返回目录
其次,加工要有方法。在对素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善于取舍, 去掉素材中的细枝末节,直接提炼出素材的核心要点。同一主题有时需 要用到多个素材,这时,我们就需要对素材进行整合,将和中心最有联 系的内容详细突出。如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花时就写了桃树、杏 树、梨树开满了花赶趟儿的热闹情景,而舍弃了对其他花卉的描写。
“因为……那老太婆是我的老伴,我刚才去叫她收摊回家,见她还 有一个烤红薯没有卖出去,这个犟老太婆,烤红薯不卖完,她肯定不会 走的。可她身子骨很弱,容易着凉,我怕她禁不住这刺骨的寒风,所以 恳请你帮帮忙!”说完他又深情地朝那个摊子的方向看了看,眼里闪烁 着温柔的光芒。
返回目录
我顿时被老人的这番话感动了,明明寒风刺骨,我却仿佛感受到了 春日般的温暖。在这个寒冷的夜晚,这位老人竟用这样“笨拙”的方法 来表达他真挚的爱。我推开他递钱的手,赶忙走到摊子前买走了那最后 一个烤红薯。
二、 有方法地选择素材。 从生活中观察到的素材,我们如何把它们变成写作素材呢? 首先,选择要有标准。要选择最熟悉、最动人的素材来写,或者是 有真体验、真感受的素材。这样,写作时才能得心应手,情感才能自然 而然地流露出来。例如,老舍抓住自己最熟悉的济南的冬天的特点创作 了《济南的冬天》,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他对济南、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 和赞美之情。
返回目录
记忆,为那个烤红薯停留 冬天的夜晚格外寒冷。我慢慢地走在去接弟弟的路上。寒风扑面而 来,在衣服上着陆,它像一大块碎玻璃在羽绒服上来回划着,隔着衣服 还使我猛地打了个寒战。我的牙齿哆哆嗦嗦地打着架,我赶忙缩起脖 子,不断地哈气。风仿佛着了魔似的,肆意穿透厚实的衣服,在皮肤与 衣服的间隙中尽情地舞蹈,疯狂地蹦跳,拼命地滑步。 快到学校门口时,就着昏黄的灯光,我看到远处街道的拐角处,隐 约有一个摊子独自守在寒风里。
弟弟终于放学了,我手捧烤红薯,剥开它被烤焦的外衣,露出金黄 诱人的、散发出阵阵清甜香气的红薯肉,与弟弟分享。路灯下,远远望 去,那对老夫妇已经走远了,那位请我帮忙的老人正向我挥手致意,脸 上似乎还挂着幸福的微笑。
返回目录
那个冬夜里的烤红薯温软香甜,如一把火,驱走了刺骨的寒冷,让 我的记忆为它停留。 点评:作者通过记叙冬夜里,买走老人的老伴卖的最后一个烤红薯, 令其顺利收摊的平凡小事,传达了一种温馨、亲切的氛围。“我”与 弟弟分享红薯,又为这个故事增加一层温暖。文中的细节描写将人 物、事件描绘得细腻生动,可见作者观察之细,也可见其对生活中小 事的留意和思考。文章结尾与标题相呼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这年头,坏人太多了,我警惕地后退了几步,却又有些好奇他要干 什么,便停下了脚步。
返回目录
见我停下,老人赶紧摸出一张五元的纸币,然后认真地对我说: “在校门口的拐角处,有一个胖胖的老太婆在那里卖烤红薯,你可不可 以帮我到那里去买一个烤红薯来?”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我才看清, 原来那是个卖烤红薯的摊子。我疑惑地问:“您为什么不自己去啊?”
然,不论是什么书,同学们都看得很专注。书籍吸引着一位又一位同学
返回目录
示例:课间活动中,“读书部落”一直稳居人气排行榜第一名的宝座,
它是参与人数最多,也是最受欢迎的“部落”。一下课,同学们就立刻
拿出自己喜欢的书,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不时与身边的同学交换一些
有意思的内容。他们看的书五花八门,有刺激的侦探小说、经典的世界
名著、唯美的童话故事……最热门的要数科幻小说,几乎人手一本。当
返回目录
我把手揣在口袋里,生怕寒风钻了空子。突然,一位老人来到我面 前,他身材瘦高,额头和脸颊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身上穿着一件罩 住膝盖的黑色棉袄。他看上去神情不大自然,似乎想要和我说话。在这 样寒冷的夜晚,遇到一个陌生的老人搭话——我有点想要离开。老人开 口了,吞吞吐吐地说:“你……你好,能帮我一个忙吗?”说完恳切地 望着我,那历经沧桑的双眸里闪出动人的希望之光。
第一单元 写作 热爱写作,学会观察
目 录
01 写作指津 02 佳作赏析 03 学以致用
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用文字来记录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想用笔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不仅要学会观察,还要学会选择并 加工素材。
返回目录
一、 用心地观察生活之美。 观察生活之美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观察自然之美。观察大自然,不仅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心 去思考、感悟,发现其中的美,感悟其中蕴含的阳光向上的人生志向和 情趣。例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作者在写四季的雨时,不仅调动了 多种感官,而且用心思考和感悟了雨的不同内涵,让人们在阅读时也能 感受和联想到四季的雨。
返回目录
4. 体味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芸芸众生,社会上的热点、新闻、 焦点人物,都是写作的素材。关注社会,及时了解社会现状,能帮助我 们体味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
5. 关注自我成长。关注自己的成长历程,关注自我的心理变化,发 现成长过程中值得思考的哲理,这样才能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比如,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的作者就抓住了自我的心理变化,写 出了思乡之愁、羁旅之愁。
返回目录
2. 品味家庭生活。如果我们平时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某些方面,那么 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妈妈是如何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一天的?我 们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做到已知加新知,写出自己的感受。
3.趣事,活跃在校园里的我们最熟悉的同学、最敬爱的老师……都 是我们丰富的写作素材,能将这些素材运用到作文中,我们的写作之路 便会更宽阔。
返回目录
有人说,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太枯燥,一天到晚就是学习,有什么可 学的?其实,说这话的人是缺少了一双发现乐趣的慧眼和一颗热爱生活 的年轻的心。只要你在校园里驻足、漫步,或亲历多彩的课外活动,你 便会发现一幅幅生动的、富有情趣的画面。请在“课间”“午餐”“活 动”三项内容中任选一项进行片段描写。
要求:① 注重描写;②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 200字以内。
返回目录
其次,加工要有方法。在对素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善于取舍, 去掉素材中的细枝末节,直接提炼出素材的核心要点。同一主题有时需 要用到多个素材,这时,我们就需要对素材进行整合,将和中心最有联 系的内容详细突出。如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花时就写了桃树、杏 树、梨树开满了花赶趟儿的热闹情景,而舍弃了对其他花卉的描写。
“因为……那老太婆是我的老伴,我刚才去叫她收摊回家,见她还 有一个烤红薯没有卖出去,这个犟老太婆,烤红薯不卖完,她肯定不会 走的。可她身子骨很弱,容易着凉,我怕她禁不住这刺骨的寒风,所以 恳请你帮帮忙!”说完他又深情地朝那个摊子的方向看了看,眼里闪烁 着温柔的光芒。
返回目录
我顿时被老人的这番话感动了,明明寒风刺骨,我却仿佛感受到了 春日般的温暖。在这个寒冷的夜晚,这位老人竟用这样“笨拙”的方法 来表达他真挚的爱。我推开他递钱的手,赶忙走到摊子前买走了那最后 一个烤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