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师蒋军晶《走进孔子》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孔子》
——蒋军晶老师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前段时间你们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出示书籍),具体的来说就是书里的一个章节,讲的是孔子。
这本书或多或少给我们有些启示。
大概有两万多字,有一天两个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有一个观点
三、出示观点:
1.孔子再音乐上很有造诣,是一位大音乐家
问:这个人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是因为孔子是一位伟人,所以他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生答。
师:就是这种学习的经历,对吧?这位同学是凭着回忆来和我们交流的。
大家迅速浏览章节中的话。
出示:(孔子不仅——后来?)
师:这是证据,很有意思,这段话是这样写的,所以这本书的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写法。
2.孔子培养了很多人才,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师:这个观点你认同吗?要找到证据。
生答。
师:类似这样的句段还有很多
出示:(孔子三十岁时——孔子一直在家授徒弟)
生答。
师评价:看小说我不划,不圈的,但是看这类书我也要做笔记,不同的书用的方法不一样(表扬学生看书时及时做笔记)
3.孔子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师:这个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
出示:在这个本书有这样一段话:孔子编订——读不到诗经
4.孔子是一位出色的历史学家。
为什么?
生答
师评价:我要表扬这位同学,虽然他说不清楚,但是他对这个书有印象,从当中找到依据。
出示:(对于《春秋》,孔子更是花了大力气——《公羊传》和《毂梁传》)
师:我们不能围绕细节来说,其中的笔则笔,削则削,什么意思?
生答。
师:该记录的就记录,该删除的就删除。
所以孔子写的春秋很有意思!历史上发生的事来告
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孔子,但是我要问大家,这本书的章节主要在写孔子什么?
生答:人生经历
师:我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给他家一张表格(填写)
师:这就是申赋渔在这个方面花了大量的手笔。
关于孔子,你有什么认识?有什么想说的?我只负责递话筒,我是中立的。
我什么都不说?
生:没有放弃过弟子、、、、、
生:思想和能力都很厉害,在每个国家都没受到重用,如果受到重用,会是很重要的人才师:那时的人,生存是第一的,侵占才是他们想做的?对于他的人生经历还有什么想说的?生:孔子的人生经历很坎坷,不能实现抱负
生:孔子的儒家给人们带来信仰,把君主的权利分给官员,让人们的思想和精神保持活跃状态,不让法家有点资本主义的感觉。
师:大家都回答都是展现这个事实,那么孔子生前经历了哪些事?要学会梳理。
出示图片:看有些书的整理(展示班上同学的梳理图)
师:梳理之后你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出示观点:孔子终其一生,颠沛流离,时常走到穷途末路。
(申赋渔)
问:你认为这个观点你接受吗?有道理吗?
师:这是外界的评价,但是他自身未必那么想。
出示:鲁迅的观点(?)
师:我们看了申赋渔写的孔子,你同意鲁迅的观点的举手?
再次梳理观点。
师:申赋渔还抛出了另一个观点
读一读:“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他用超人的智慧,点亮了满天的星斗。
这光华穿越千年,照亮的将是整个人类
师:请问这个观点你认同吗?你有没有觉得对这个观点超出了我们的思考范围,进行判断有点麻烦。
但是要记住任何观点都不一定要接受,都是可以用来讨论的。
师:假如黑格尔(出示观点)来参与讨论,估计是不同意的哦!章太炎(出示观点)可能也不太同意这个观点。
如果让鲁迅和陈独秀(出示观点)来讨论的话也可能不同意
伏尔泰说:“嗯,我认同。
”因为他说过: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爱默生说不定也同意这样的观点(出示观点)
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师结:只要是观点,都可以拿出来讨论。
师:申赋渔的观点孔子的思想穿越千年,照亮了整个人类。
你认同这句话的请举手。
为什么?生答:他的观点的确影响了一些人的观点。
师:他的什么观点对你有影响,要有依据。
他的思想穿越千年,依据在哪里?
生答。
(师不停的追问,让学生不断地思考)
师: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个话题已经超过我们现在可以判断的范围了。
我自己做不了判断,我就想作者为什么就有这样的判断,他的依据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呢?再来看一下这一个章节,申赋渔只是抛出了观点,还是讲了依据呢?
生答:35页。
孔子的思想改变了下一代君王的观点。
人人都提升仁礼义让的思想。
师结:我回去了之后拿到了这本书,然后去整理,去寻找。
他只是抛出了观点,还是有依据。
他有一段段的议论,把孔子曾经说的话融入进去(子曰:、、、、、、、、、)
师:由于连年战争,贪得无厌,永远得不到满足。
生齐读:(君子之行——永远得不到满足)
师:我没有具体的依据,我就直接给你看孔子的思想。
选自论语:君子执行也,敛,从其薄、、、、、、只是他把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便于大家理解。
假设这个翻译你认同,你觉得这个思想好吗?师:孔子的思想讲的就是仁爱,你们也觉得这个思想也很好吗?
生说:我不同意。
不单单从礼,还得要从经济条件来考虑。
(齐读:叶工随后与孔子——当然不赞同。
子曰:吾当——)
生分别说明自己的观点。
师:这个课比较烧脑,要讲逻辑。
我想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书里偏偏有这样一个观念:再次读观点。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他用超人的智慧,点亮了满天的星斗。
这光华穿越千年,照亮的将是整个人类
师:连你们都有争议,可是他得了这个观念,为什么?
看完整本书,我找到了原因,他在序言里说的
老师读序言部分(春秋之世,天子失去权柄——弥久常新)
师问:有听懂的吗?
生:为什么孔子那么懂礼的一个人,君王会不重用呢?
师:这个书还有很多观点。
其实好的作者就是所有的观点都是有依据,有事实的。
好的作者就是告诉你他的观点是从哪里来的。
好的读者就是依据找到了,你自圆其说,我还
是不同意你的观点。
四、课堂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