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高三宜宾市对口升学考试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三宜宾市对口升学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文明中,以玉器和陶器为代表的文化是()
A.红山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大汶口文化
D.良渚文化
2.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隶书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一。

其中,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文字
C.修筑长城
D.推行郡县制
4.汉武帝时期,派谁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班超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6.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A.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
B.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C.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7.唐朝时期,发明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筒车的主要作用是()
A.运输粮食
B.灌溉农田
C.纺织丝绸
D.耕地播种
8.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三司
B.实行行省制度
C.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D.建立厂卫特务机构
9.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A.契丹族
B.回族
C.女真族
10.明朝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包括()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三司
C.实行行省制度
D.建立厂卫特务机构
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改革政治制度
D.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13.戊戌变法的主要作用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建立了中华民国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1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
B.《民报》
D.《万国公报》
1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
A.1919年
B.1921年
C.1927年
D.1949年
二、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材料二:“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3分)
(2)材料二反映了秦始皇怎样的统治状况?(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治国理政的认识。

(6分)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两大口号。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请回答:
(1)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6分)
(3)你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1.简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原因。

2.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D良渚文化以玉器和陶器为代表。

A选项红山文化以玉器著名,但题干说的是玉器和陶器;B选项河姆渡文化主要是黑陶等;C选项大汶口文化有特色的陶器等,但不如良渚文化更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A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B选项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C选项篆书是秦统一后的一种字体;D选项隶书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字体。

答案选A。

3.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A选项统一度量衡是经济方面的措施;C选项修筑长城是军事防御方面的措施;D选项推行郡县制是政治方面的措施。

答案选B。

4.C汉武帝时期,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

A选项卫青、B选项霍去病是抗击匈奴的将领;D选项班超是东汉时期经营西域的人物。

答案选C。

5.B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A选项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C选项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D选项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答案选B。

6.B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A选项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为科举制创立奠定基础;C选项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是科举制的完善;D选项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也是科举制的完善。

答案选B。

7.B筒车的主要作用是灌溉农田。

A选项运输粮食不是筒车的作用;C选项筒车与纺织丝绸无关;D选项筒车不是耕地播种的工具。

答案选B。

8.C北宋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A选项设立三司是在中央;B选项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D选项建立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9.B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A选项契丹族在辽宋时期存在;C选项女真族建立了金;D选项党项族建立了西夏。

答案选B。

10.C明朝废除了行省制度,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三司、建立厂卫特务机构等。

答案选C。

11.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B选项《北京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C选项《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D选项《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

答案选A。

12.C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但没有改革政治制度。

答案选C。

13.C戊戌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思想启蒙。

A选项推翻封建帝制是辛亥革命的成果;B 选项建立中华民国是辛亥革命的成果;D选项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选C。

14.A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

B选项《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C选项《申报》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报纸,但不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D选项《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宣传变法的刊物之一,但不是主要阵地。

答案选A。

15.B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A选项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C选项1927年发生了南昌起义等事件;D选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

答案选B。

二、材料分析题答案
1.(1)政治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

(3分)
(2)统治状况:秦始皇实行严刑峻法,亲自处理大量案件,导致犯罪的人很多,监狱人满为患,天下百姓忧愁怨恨。

这反映出秦始皇的统治非常残暴,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6分)
(3)认识:
②单纯依靠刑罚不能治理好国家,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

③要重视社会的和谐稳定,采取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6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2.(1)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分)(2)批评:郑观应认为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用”),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体”),这样是无法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的。

中国应该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同时,也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现君民一体,上下同心。

(6分)
(3)根本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

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情况下,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无法实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独立。

(6分)
三、简答题答案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6分)
②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后,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南方的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大幅增加,手工业也日益繁荣,商业城市兴起。

(7分)
③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超过了北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7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许多北方人南迁,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分)
③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鼓励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

(4分)
④江南地区的人民勤劳刻苦,善于经营,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3分)⑤新的农作物品种在南方的引进和推广,如占城稻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分)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日军,相互配合,共同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5分)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5分)③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广大民众积极支援抗战,为军队提供了物资和人力支持。

(5分)
④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

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军事、物资等方面对中国的支持,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例如,美国对日本的轰炸和苏联对中国东北日军的进攻,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5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5分)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击外敌,这种民族凝聚力和
③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5分)④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组织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