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辣椒主要病虫害图谱ppt演示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可选药剂:腐霉利、扑海因、
第8页,共52页。
白粉病图谱
症状: 此病仅危害叶片,老叶嫩叶均可染病,病叶正面初生褪绿小黄点,以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病斑,
随着病害的发生,病部背面产出白色粉末状物,同时病部组织变褐坏死.严重时病斑密布,终致整叶变黄. 条件适宜时,短期内白粉迅速增加,覆满整个叶部,叶片大量脱落,形成光杆,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
第9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氮肥过多,徒长苗易 发病。
• 可选药剂:三唑酮、粉锈宁、阿米西达
第10页,共52页。
辣椒炭疽病图谱
症状: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 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 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 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 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第37页,共52页。
生理性病害
• 生理性病害常常发生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例 如局部高温、倒春寒等情况。也会发生在缺 素情况下,缺素主要以缺钙,果实发育不良, 缺硼僵果、小果多。
第38页,共52页。
辣椒低温冷害和冻害图谱
辣椒在生长发育 过程中遇有轻微低温 ,出现叶绿素减少或 在近叶柄处产生黄色 花斑,病株生长缓慢 ,产生低温冷害。遇 有冰点以上较低温度 ,叶尖和叶缘出现水 浸状斑块,叶组织变 成褐色或深褐色,后 呈现青枯状,有的导 致落花、落叶和落果
辣椒主要病虫害图谱ppt课件
第1页,共52页。
辣椒的主要病虫害
• 真菌 • 细菌 • 病毒 • 生理性病害 • 根结线虫及其他虫害
第2页,共52页。
真菌病害
• 真菌病害是辣椒主要病害,辣椒整个生育期 均有发生,苗期立枯病、猝倒病,成株期疫 病、叶霉病,挂果期根腐病、灰霉病等。
• 真菌性病害在温度较高、湿度较高、透气性 较差等情况发病严重。
第33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细菌性病害危害性大,防治较为困难,要引 起高度重视。
• 可选药剂:叶枯唑、铜制剂、中生菌素、噻 唑锌、春雷霉素
第34页,共52页。
辣椒病毒病
• 病毒病作为近年来一大流行性病害,各种作 物均有发生,叶、果实均可感病。
• 病毒病的大爆发往往离不开蚜虫、飞虱、蓟 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因此防治病毒病 必须结合以上害虫的防治。
穿孔,发病严重造成落叶。
第15页,共52页。
症状:
发病叶片上先出现 1-2毫米小点,边
缘呈棕褐色,中央 灰白色,略凹陷, 尤其在嫩叶上易发 生,开始病斑扩展 缓慢,后逐渐形成
轮纹状,湿度大时
病斑融合成不规则 形斑,引起病叶黄 化或脱落。茎部病
斑5-10毫米。
辣椒白斑病图谱
第16页,共52页。
辣椒黑斑病图谱
折死亡。成株发病,多茎部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扩展到绕茎一周时,其上端枝叶萎 蔫枯死。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霉状物。病果病部灰白色、软腐,后期病部长有灰色霉状物。
第7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植株病变,一般在果实、叶片能发现明显的 “v”字型病斑,这是识别灰霉病的最重要特 征。
• 选择排水性好、土质疏松的田块,高垄栽培, 严格控制栽培密度。
第3页,共52页。
辣椒疫病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茎、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以成株期现蕾挂果前后最易受害。幼苗期发病,幼
苗茎部呈水渍状软腐,致使上部猝倒,病斑呈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可长出白色稀疏霉层
,幼苗整株枯萎而死。成株期根系发病,病斑呈褐色长形,长3~5厘米,可围茎一周,病斑交界明显,病斑稍凹陷或
• 病毒病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容易爆发。
第35页,共52页。
辣椒病毒病图谱
第36页,共52页。
辣椒病毒病图谱
症状:
病毒可在其他寄主上越冬,种子也可带毒。病毒传播主要可分为
虫传和接触传染两大类。定植晚、连作地、低洼地及缺肥地易引 起该病流行。露地栽培于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发生,6-7月份盛发,8月份高温干 旱后,病情加重。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危害。温度33℃以上,湿度 60%以下,强光照和多雾的条件下发病较重。
• 氟硅唑、咪鲜胺、世高、阿米妙收、福美双、 福美锌等
• 叶斑类病害在防治其他病害时兼治,一般对 辣椒影响不大。
第18页,共52页。
辣椒叶霉病图谱
症状:
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面上
初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 病部初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
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
生孢子梗和 分生孢子,随病情扩
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茎多在近地面及分叉处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稀疏霉层,然
后发展到缢缩渐变为黑褐色,并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死亡。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中央暗褐色 ,边缘黄绿色,水渍状。扩展后,叶片软腐。干燥时,病斑变为淡褐色。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始, 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病果可脱落,也可失水干燥成暗绿色僵果挂 在枝上。
辣椒青枯病图谱
,
水 须萎该症
传 根蔫病状
播 灌 溉 水 传 播 或 伤 口 侵 入 。
,
,
坏 死
茎 基 维 管 束 变 褐 细 菌 靠 雨
下 垂 , 随 后 下 部 叶 片 凋 萎 。 辣 椒
为 细 菌 性 病 害 。 发 病 株 顶 部 叶 片
:
辣 椒 青 枯 病 又 称 细 菌 性 枯 萎 病 。
辣椒软腐病
辣椒根腐病
辣椒疫病
辣椒炭疽病
第43页,共52页。
枯萎病
白绢病
辣
椒
成
株
期
灰霉病
其
他
次Hale Waihona Puke 要病害早疫病
白粉病
第44页,共52页。
辣椒虫害:
蚜虫 蓟马
白粉虱
红蜘蛛 茶黄螨
烟青虫 棉铃虫
第45页,共52页。
辣椒茶黄螨
第46页,共52页。
第47页,共52页。
螨虫危害
• 螨虫危害造成植株严重营养不良,造成作物 严重减产。
株期主要为害果 实,引起果腐, 在潮湿条件下病 部生大量白霉,
果实失去食用价
值。
辣椒绵腐病图谱
第23页,共52页。
辣椒根腐病图谱
剥根复初症
离及,期状
:
根反病
茎 部 皮 层 呈 浅
复 多 日 后 病 株
株 白 天 萎 蔫
该 病 是 由 真 菌
褐枯,引
色死晚起
腐。上的
烂 , 易
病 株 的
能 逐 渐
。 发 病
• 可选药剂:螺螨酯、哒螨灵、阿维菌素
第48页,共52页。
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
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 白色菌丝体。
辣椒菌核病图谱
第21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选择前茬作物未发生菌核病的田块,易发生 菌核病作物白菜、油菜等
• 可选药剂:乙烯菌核利、腐霉利、甲基托布 津、恶霉灵
第22页,共52页。
症状: 辣椒绵腐病苗期 即可发生,引起
幼苗基部腐烂、 缢缩而死亡。成
第11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 • 可选药剂:氟硅唑、咪鲜胺、世高
第12页,共52页。
症状: 该病是由真菌引 起的。发病叶片 上出现白色至浅 灰黄色圆形病斑 ,病斑直径2-4
毫 米,边缘明显,病 斑中央具许多小黑 点。
辣椒斑枯病
第13页,共52页。
辣椒褐斑病图谱
症状:
辣椒叶枯病图谱
症状: 辣椒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危害叶柄及茎。叶片发病开始为褐色小点,迅速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 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直径2-10毫米不等,病斑中央坏死处常脱落穿孔,病叶易脱落。病
害一般由下部向上扩展,病斑越多,落叶越严重,严重时整株叶片脱光成秃枝。
第31页,共52页。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茎。病叶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初为污绿色, 后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的晕圈,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为黄色晕圈,严 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病斑同叶片。
第14页,共52页。
辣椒白星病
症状: 辣椒白星病又称斑点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 或近圆形的小斑点,病斑边缘为深褐色,稍隆起,中央白色 或灰白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中间有时脱落形成
细菌性病害
• 沐川毁灭性病害以猕猴桃溃疡病、姜瘟病为 代表,都是细菌性病害,防治困难,要高度 重视。
• 细菌性病害有伤口和长势弱的植株容易感病, 表现腐烂的病害,有明显恶臭味,就是细菌 性病害,辣椒细菌性病害主要以软腐病和青 枯病为主。
第28页,共52页。
症状: 该病只危害果实 ,发病初期果面 产生褐色水浸状 小斑点,而后病 斑逐渐进扩大, 呈湿状。病斑圆 形或近圆形,大 小10-30毫米,甚
扁平状。有的果
实在病健交界处
开始变红,提前 成熟。
辣椒脐腐病图谱
第41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脐腐病在茄科作物上一般作为生理病害,即 认为是缺素引起的。
• 通过补钙来缓解。 • 高低温极端天气,可以通过补充营养元素,
强健植株来预防,使用氨基酸液肥叶面喷雾 有一定效果。
第42页,共52页。
辣椒疮痂病
至更大,淡褐色。 湿度大时病部密
生白色绒丝状霉
层,后变为黑色。 病果最后干缩腐 烂。
辣椒果腐病图谱
第29页,共52页。
辣椒软腐病图谱
症状: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危害果实。病果先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后变褐软腐,具恶臭味,内部
果肉腐烂,果皮变白。整个果实失水后干缩,挂在枝蔓上,易脱落。
第30页,共52页。
斑个不害症
有大规果状
黑 色 霉 层 。
病 斑 , 病 斑 直 径 10 - 20 毫 米 , 病
则 形 , 稍 凹 陷 。 果 实 上 一 般 有 一
实 。 果 实 发 病 初 期 病 斑 为 淡 褐 色
:
该 病 是 由 真 菌 引 起 的 。 主 要 危
,
第17页,共52页。
白星、白斑等斑点类病害
状度状,速期真
物大软后凋茎菌
。
时 病 部 常 产 生
腐 , 皮 层 极
期 全 株 枯 死 。
萎 并 脱 落 ; 有
基 部 皮 层 出
引 起 的 。 全 株
白易根时现性
剥水
落浸
,
第26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枯萎病在发病后期容易与根腐病混淆,主要 识别维管束病变。
• 可选药剂:咪鲜胺、铜制剂
第27页,共52页。
恢
第24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控制田间湿度是关键,根腐病防治施药方式 主要以灌根为主。
• 可选药剂:多菌灵、甲霜灵、敌磺钠
第25页,共52页。
辣椒枯萎病图谱
色木系症状病症
或质发状腐害状
:
蓝 绿 色 霉
部 暗 褐 色 湿
病 呈 水 浸
只 一 侧 发 展
烂 , 叶 片 迅
。 发 病 初
该 病 是 由
第4页,共52页。
辣椒疫病图谱
第5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注意田间排水,控制田间湿度,营造良好的 根系环境。
• 可选药剂:烯酰吗啉、甲霜·锰锌、阿米妙收
第6页,共52页。
辣椒灰霉病图谱
症状:
辣椒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保护地辣椒的重要病害。幼苗发病,幼茎缢缩变细,子叶腐烂,幼苗倒
苗期发病茎基部初呈水 浸状浅褐色斑,后变棕
褐色,湿度大时长出白
色棉絮状菌丝,或软腐,
但不产生臭味,病苗呈
立枯状死亡。成株茎或
分杈处易发病,发病茎
呈灰白色,湿度大时病 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 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 烂。叶片发病呈水浸状
软腐,引起叶片脱落。 果实发病时果面先变褐
色,呈水浸状腐烂,逐
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
。
第39页,共52页。
塑料大棚或温室 栽培甜、辣椒,常发 生高温为害。叶片受 害,初叶绿素褪色, 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形 斑块或叶缘呈漂白状 ,后变黄色。轻的仅 叶缘呈烧伤状,重的 波及半叶或整个叶片 ,终致永久萎蔫或干
枯。
辣椒高温障碍
第40页,共52页。
症状: 在果实脐部附近
发生。果实表皮 发黑,逐渐成水 浸状病斑,病斑 中部呈革质化,
症状:
该病为细菌性病 害,危害叶片, 茎蔓、果实、果 柄也可受害。病 原为黄单胞杆菌。 育苗后期幼苗长
出3-4片真叶时 开始发病。成株
期在开花盛期发 病,受害的叶片 边缘叶尖常变深 褐色,不久脱落。 枝杆受害病斑为
不规则形条斑。
病菌在种子、病
残体上越冬,成
为初侵染源。
辣椒疮痂病图谱
第32页,共52页。
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 严重时变黄干枯。见于为害棚室栽 培
第19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常见于设施栽培,即温室大棚栽培已发生, 保护地陆地栽培,发生率较小。
• 可选药剂:甲基托布津、世高、嘧霉胺
第20页,共52页。
症状: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危害幼苗、茎部、叶片
和果实等。是冬春保护
地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
第8页,共52页。
白粉病图谱
症状: 此病仅危害叶片,老叶嫩叶均可染病,病叶正面初生褪绿小黄点,以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病斑,
随着病害的发生,病部背面产出白色粉末状物,同时病部组织变褐坏死.严重时病斑密布,终致整叶变黄. 条件适宜时,短期内白粉迅速增加,覆满整个叶部,叶片大量脱落,形成光杆,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
第9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氮肥过多,徒长苗易 发病。
• 可选药剂:三唑酮、粉锈宁、阿米西达
第10页,共52页。
辣椒炭疽病图谱
症状: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 渐变为褐色。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 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 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 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第37页,共52页。
生理性病害
• 生理性病害常常发生在极端天气情况下,例 如局部高温、倒春寒等情况。也会发生在缺 素情况下,缺素主要以缺钙,果实发育不良, 缺硼僵果、小果多。
第38页,共52页。
辣椒低温冷害和冻害图谱
辣椒在生长发育 过程中遇有轻微低温 ,出现叶绿素减少或 在近叶柄处产生黄色 花斑,病株生长缓慢 ,产生低温冷害。遇 有冰点以上较低温度 ,叶尖和叶缘出现水 浸状斑块,叶组织变 成褐色或深褐色,后 呈现青枯状,有的导 致落花、落叶和落果
辣椒主要病虫害图谱ppt课件
第1页,共52页。
辣椒的主要病虫害
• 真菌 • 细菌 • 病毒 • 生理性病害 • 根结线虫及其他虫害
第2页,共52页。
真菌病害
• 真菌病害是辣椒主要病害,辣椒整个生育期 均有发生,苗期立枯病、猝倒病,成株期疫 病、叶霉病,挂果期根腐病、灰霉病等。
• 真菌性病害在温度较高、湿度较高、透气性 较差等情况发病严重。
第33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细菌性病害危害性大,防治较为困难,要引 起高度重视。
• 可选药剂:叶枯唑、铜制剂、中生菌素、噻 唑锌、春雷霉素
第34页,共52页。
辣椒病毒病
• 病毒病作为近年来一大流行性病害,各种作 物均有发生,叶、果实均可感病。
• 病毒病的大爆发往往离不开蚜虫、飞虱、蓟 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因此防治病毒病 必须结合以上害虫的防治。
穿孔,发病严重造成落叶。
第15页,共52页。
症状:
发病叶片上先出现 1-2毫米小点,边
缘呈棕褐色,中央 灰白色,略凹陷, 尤其在嫩叶上易发 生,开始病斑扩展 缓慢,后逐渐形成
轮纹状,湿度大时
病斑融合成不规则 形斑,引起病叶黄 化或脱落。茎部病
斑5-10毫米。
辣椒白斑病图谱
第16页,共52页。
辣椒黑斑病图谱
折死亡。成株发病,多茎部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扩展到绕茎一周时,其上端枝叶萎 蔫枯死。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霉状物。病果病部灰白色、软腐,后期病部长有灰色霉状物。
第7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植株病变,一般在果实、叶片能发现明显的 “v”字型病斑,这是识别灰霉病的最重要特 征。
• 选择排水性好、土质疏松的田块,高垄栽培, 严格控制栽培密度。
第3页,共52页。
辣椒疫病
症状: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茎、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以成株期现蕾挂果前后最易受害。幼苗期发病,幼
苗茎部呈水渍状软腐,致使上部猝倒,病斑呈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可长出白色稀疏霉层
,幼苗整株枯萎而死。成株期根系发病,病斑呈褐色长形,长3~5厘米,可围茎一周,病斑交界明显,病斑稍凹陷或
• 病毒病在高温干旱的环境下容易爆发。
第35页,共52页。
辣椒病毒病图谱
第36页,共52页。
辣椒病毒病图谱
症状:
病毒可在其他寄主上越冬,种子也可带毒。病毒传播主要可分为
虫传和接触传染两大类。定植晚、连作地、低洼地及缺肥地易引 起该病流行。露地栽培于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发生,6-7月份盛发,8月份高温干 旱后,病情加重。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危害。温度33℃以上,湿度 60%以下,强光照和多雾的条件下发病较重。
• 氟硅唑、咪鲜胺、世高、阿米妙收、福美双、 福美锌等
• 叶斑类病害在防治其他病害时兼治,一般对 辣椒影响不大。
第18页,共52页。
辣椒叶霉病图谱
症状:
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面上
初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 病部初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
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
生孢子梗和 分生孢子,随病情扩
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茎多在近地面及分叉处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稀疏霉层,然
后发展到缢缩渐变为黑褐色,并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死亡。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中央暗褐色 ,边缘黄绿色,水渍状。扩展后,叶片软腐。干燥时,病斑变为淡褐色。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始, 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病果可脱落,也可失水干燥成暗绿色僵果挂 在枝上。
辣椒青枯病图谱
,
水 须萎该症
传 根蔫病状
播 灌 溉 水 传 播 或 伤 口 侵 入 。
,
,
坏 死
茎 基 维 管 束 变 褐 细 菌 靠 雨
下 垂 , 随 后 下 部 叶 片 凋 萎 。 辣 椒
为 细 菌 性 病 害 。 发 病 株 顶 部 叶 片
:
辣 椒 青 枯 病 又 称 细 菌 性 枯 萎 病 。
辣椒软腐病
辣椒根腐病
辣椒疫病
辣椒炭疽病
第43页,共52页。
枯萎病
白绢病
辣
椒
成
株
期
灰霉病
其
他
次Hale Waihona Puke 要病害早疫病
白粉病
第44页,共52页。
辣椒虫害:
蚜虫 蓟马
白粉虱
红蜘蛛 茶黄螨
烟青虫 棉铃虫
第45页,共52页。
辣椒茶黄螨
第46页,共52页。
第47页,共52页。
螨虫危害
• 螨虫危害造成植株严重营养不良,造成作物 严重减产。
株期主要为害果 实,引起果腐, 在潮湿条件下病 部生大量白霉,
果实失去食用价
值。
辣椒绵腐病图谱
第23页,共52页。
辣椒根腐病图谱
剥根复初症
离及,期状
:
根反病
茎 部 皮 层 呈 浅
复 多 日 后 病 株
株 白 天 萎 蔫
该 病 是 由 真 菌
褐枯,引
色死晚起
腐。上的
烂 , 易
病 株 的
能 逐 渐
。 发 病
• 可选药剂:螺螨酯、哒螨灵、阿维菌素
第48页,共52页。
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
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 白色菌丝体。
辣椒菌核病图谱
第21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选择前茬作物未发生菌核病的田块,易发生 菌核病作物白菜、油菜等
• 可选药剂:乙烯菌核利、腐霉利、甲基托布 津、恶霉灵
第22页,共52页。
症状: 辣椒绵腐病苗期 即可发生,引起
幼苗基部腐烂、 缢缩而死亡。成
第11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高温高湿有利于此病发生。 • 可选药剂:氟硅唑、咪鲜胺、世高
第12页,共52页。
症状: 该病是由真菌引 起的。发病叶片 上出现白色至浅 灰黄色圆形病斑 ,病斑直径2-4
毫 米,边缘明显,病 斑中央具许多小黑 点。
辣椒斑枯病
第13页,共52页。
辣椒褐斑病图谱
症状:
辣椒叶枯病图谱
症状: 辣椒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危害叶柄及茎。叶片发病开始为褐色小点,迅速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 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直径2-10毫米不等,病斑中央坏死处常脱落穿孔,病叶易脱落。病
害一般由下部向上扩展,病斑越多,落叶越严重,严重时整株叶片脱光成秃枝。
第31页,共52页。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茎。病叶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初为污绿色, 后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的晕圈,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为黄色晕圈,严 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病斑同叶片。
第14页,共52页。
辣椒白星病
症状: 辣椒白星病又称斑点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 或近圆形的小斑点,病斑边缘为深褐色,稍隆起,中央白色 或灰白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病斑中间有时脱落形成
细菌性病害
• 沐川毁灭性病害以猕猴桃溃疡病、姜瘟病为 代表,都是细菌性病害,防治困难,要高度 重视。
• 细菌性病害有伤口和长势弱的植株容易感病, 表现腐烂的病害,有明显恶臭味,就是细菌 性病害,辣椒细菌性病害主要以软腐病和青 枯病为主。
第28页,共52页。
症状: 该病只危害果实 ,发病初期果面 产生褐色水浸状 小斑点,而后病 斑逐渐进扩大, 呈湿状。病斑圆 形或近圆形,大 小10-30毫米,甚
扁平状。有的果
实在病健交界处
开始变红,提前 成熟。
辣椒脐腐病图谱
第41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脐腐病在茄科作物上一般作为生理病害,即 认为是缺素引起的。
• 通过补钙来缓解。 • 高低温极端天气,可以通过补充营养元素,
强健植株来预防,使用氨基酸液肥叶面喷雾 有一定效果。
第42页,共52页。
辣椒疮痂病
至更大,淡褐色。 湿度大时病部密
生白色绒丝状霉
层,后变为黑色。 病果最后干缩腐 烂。
辣椒果腐病图谱
第29页,共52页。
辣椒软腐病图谱
症状: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危害果实。病果先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后变褐软腐,具恶臭味,内部
果肉腐烂,果皮变白。整个果实失水后干缩,挂在枝蔓上,易脱落。
第30页,共52页。
斑个不害症
有大规果状
黑 色 霉 层 。
病 斑 , 病 斑 直 径 10 - 20 毫 米 , 病
则 形 , 稍 凹 陷 。 果 实 上 一 般 有 一
实 。 果 实 发 病 初 期 病 斑 为 淡 褐 色
:
该 病 是 由 真 菌 引 起 的 。 主 要 危
,
第17页,共52页。
白星、白斑等斑点类病害
状度状,速期真
物大软后凋茎菌
。
时 病 部 常 产 生
腐 , 皮 层 极
期 全 株 枯 死 。
萎 并 脱 落 ; 有
基 部 皮 层 出
引 起 的 。 全 株
白易根时现性
剥水
落浸
,
第26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枯萎病在发病后期容易与根腐病混淆,主要 识别维管束病变。
• 可选药剂:咪鲜胺、铜制剂
第27页,共52页。
恢
第24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控制田间湿度是关键,根腐病防治施药方式 主要以灌根为主。
• 可选药剂:多菌灵、甲霜灵、敌磺钠
第25页,共52页。
辣椒枯萎病图谱
色木系症状病症
或质发状腐害状
:
蓝 绿 色 霉
部 暗 褐 色 湿
病 呈 水 浸
只 一 侧 发 展
烂 , 叶 片 迅
。 发 病 初
该 病 是 由
第4页,共52页。
辣椒疫病图谱
第5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注意田间排水,控制田间湿度,营造良好的 根系环境。
• 可选药剂:烯酰吗啉、甲霜·锰锌、阿米妙收
第6页,共52页。
辣椒灰霉病图谱
症状:
辣椒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是保护地辣椒的重要病害。幼苗发病,幼茎缢缩变细,子叶腐烂,幼苗倒
苗期发病茎基部初呈水 浸状浅褐色斑,后变棕
褐色,湿度大时长出白
色棉絮状菌丝,或软腐,
但不产生臭味,病苗呈
立枯状死亡。成株茎或
分杈处易发病,发病茎
呈灰白色,湿度大时病 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 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 烂。叶片发病呈水浸状
软腐,引起叶片脱落。 果实发病时果面先变褐
色,呈水浸状腐烂,逐
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
。
第39页,共52页。
塑料大棚或温室 栽培甜、辣椒,常发 生高温为害。叶片受 害,初叶绿素褪色, 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形 斑块或叶缘呈漂白状 ,后变黄色。轻的仅 叶缘呈烧伤状,重的 波及半叶或整个叶片 ,终致永久萎蔫或干
枯。
辣椒高温障碍
第40页,共52页。
症状: 在果实脐部附近
发生。果实表皮 发黑,逐渐成水 浸状病斑,病斑 中部呈革质化,
症状:
该病为细菌性病 害,危害叶片, 茎蔓、果实、果 柄也可受害。病 原为黄单胞杆菌。 育苗后期幼苗长
出3-4片真叶时 开始发病。成株
期在开花盛期发 病,受害的叶片 边缘叶尖常变深 褐色,不久脱落。 枝杆受害病斑为
不规则形条斑。
病菌在种子、病
残体上越冬,成
为初侵染源。
辣椒疮痂病图谱
第32页,共52页。
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 严重时变黄干枯。见于为害棚室栽 培
第19页,共52页。
防控措施
• 常见于设施栽培,即温室大棚栽培已发生, 保护地陆地栽培,发生率较小。
• 可选药剂:甲基托布津、世高、嘧霉胺
第20页,共52页。
症状: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危害幼苗、茎部、叶片
和果实等。是冬春保护
地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