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七色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教案《七色花》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神奇的七色花带来的美好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想象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故事内容的理解。

2.学生观察、表达、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学生对故事中七色花神奇魔力的理解。

2.引导学生将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七色花》故事动画、图片。

2.教学材料:手工材料、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出示一朵美丽的七色花,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七色花的颜色。

(2)教师简要介绍七色花的传说,引发学生的兴趣。

2.故事讲述
(1)教师讲述故事《七色花》,注意语气、表情的变化,让学生身临其境。

(2)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故事解析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主要情节,讨论七色花神奇的魔力。

(2)教师提问:为什么小主人公用七色花帮助了小动物和人们?引导学生思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4.情境体验
(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教师观察并指导。

5.创意表达
(1)教师出示手工材料和绘画材料,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七色花。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成果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意和表现。

(2)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七色花一样神奇的事物?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

六、教学延伸
1.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3.艺术创作:鼓励学生继续创作七色花相关的作品,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述《七色花》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关爱他人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想象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创意表达中,将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表演时过于紧张,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
(1)故事理解: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对话,如“小朋友们,故事里的七色花为什么会有神奇的力量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创造力培养:教师提问:“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用它来做什么?”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自由表达。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
教师:“大家看看我手里的是什么花呀?”(学生回答)。

“对,这是一朵七色花,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2.故事讲述
教师:“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七色花的故事。

”(讲述故事)故事结束后,教师提问:“故事里的小女孩用七色花做了哪些好事?”
3.故事解析
教师:“为什么小女孩用七色花帮助了别人,而不是用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呢?”(引导学生思考)
4.情境体验
教师:“现在,我们就像故事里的小女孩一样,用这朵七色花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
5.创意表达
教师:“如果你们自己动手做一朵七色花,你们希望它有什么特别的力量?”(学生自由创作)
6.成果展示
学生甲:“我做的七色花可以让所有人生病的时候都能快速好起来。


教师:“哇,这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愿望!”
教师:“我们今天的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
教学难点要点补充:
1.七色花神奇魔力的理解
教师:“七色花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代表着希望和善良。

每当小女孩用花瓣帮助别人时,她都展现了她的善良心。


2.关爱他人的情感激发
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像小女孩一样,用我们的行动去帮助别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帮助他人的经历,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适当调整故事讲解的深度和速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在情境体验环节,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参与情况,给予内向或胆怯的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3.在创意表达环节,尊重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避免批评或否定。

4.对于手工创作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应耐心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完成自己的作品。

5.教学中要注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难懂的词汇,以免影响孩子们的理解和参与。

6.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创作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面上进行创作。

7.教学评价应以鼓励和正面反馈为主,注重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