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山道士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山道士》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成语。
1.3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作品主题。
2.过程与方法:
2.1学会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探讨课文内容。
2.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3.2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合作与分享。
3.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辨别是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1.2生字词和成语的学习。
1.3人物形象的分析。
2.教学难点:
2.1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2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1.1教师简要介绍《劳山道士》的作者、背景及课文大意。
1.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劳山道士》的了解。
2.朗读课文
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学习生字词
3.1教师展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3.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分析课文内容
4.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2学生回顾所学,巩固记忆。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内容
1.1学生复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
2.分析人物形象
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比较阅读
3.1教师提供相关文本,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3.2学生分享比较阅读的感悟。
4.拓展活动
4.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5.2学生回顾所学,巩固记忆。
第三课时
1.复习前两节课内容
1.1学生复述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1.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前两节课内容的掌握。
2.课堂讨论
2.1教师提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3.小组活动
3.1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3.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作业布置
4.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4.2学生分享作业完成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5.2学生回顾所学,巩固记忆。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劳山道士》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感悟作品主题,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
第二课时
2.分析人物形象
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对话: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文中的劳山道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学生A:“我觉得劳山道士很神秘,他懂得很多法术。
”
教师:“很好,那你们觉得他的神秘背后有什么深层含义吗?”
学生B:“可能代表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力量。
”
教师:“对了,那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文中的其他人物,比如他的弟子,又呈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
3.比较阅读
3.1教师提供相关文本,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对话:
教师:“现在请大家拿出我发的这篇《聊斋志异》中的另一个故事,和《劳山道士》进行比较,看看两者在描写手法和人物塑造上有什么异同。
”
学生C:“我发现两个故事都很神秘,但《劳山道士》的故事更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
”
教师:“很好,那你们能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吗?”
第三课时
2.课堂讨论
2.1教师提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对话:
教师:“如果让你们自己编写一个关于道士的故事,你们会怎样设计故事情节和人物?”
学生D:“我会让道士遇到一些考验,看他如何用智慧和法术克服困难。
”
教师:“这个想法很有创意,那你们觉得这样的故事对读者有什么启示吗?”
学生E:“可能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正义和勇气。
”
3.小组活动
3.1学生分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对话:
教师:“现在请大家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注意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
学生F(扮演劳山道士):“我,劳山道士,今日便展示一下我的
法术。
”
学生G(扮演弟子):“师傅,请您务必小心。
”
教师:“大家做得很好,角色代入感很强,记得在扮演中要充分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
这样的补充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吸收。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注意事项:
1.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当放缓教学节奏,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和消化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2.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在分析人物形象和讨论课文内容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理解,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4.由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文言文内容。
5.教学方式上,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6.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7.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8.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