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炉电极操作须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石炉电极操作须知
电石炉主体设备介绍及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一、电极的简介
电极是由电极糊和铁壳组成的。

电极铁壳是用厚1~2.5毫米的钢板卷制而成的,其中装有铁拉筋,以增加电极的强度和导电性。

电极铁壳装在电极把持器内,然后将电极糊填铁壳内。

这种电极在电石炉内工作时是要不断消耗的,所以需要继续不断地下放电极,以资补充。

当电极下放到导电颚板下部时,经过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
温焙烧,使电极糊碳化而成电极。

因为电极铁壳可以在电炉不停电的情况下继续焊接,电极糊不断地向铁壳内加入,而且又是在电石炉内烧结而成的,所以叫做连续式自动烧结电极。

这种电极的特点是直径可以扩大到2米,不用螺丝接头,在
电石炉连接时非常方便,而且价格低廉,这就给电石炉向大容量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整个电石炉的设备中,电极就是心脏。

在电石生产中,电
流是通过电极输入炉内,产生电弧,进行冶炼电石,电极在整个电炉中是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的。

在设计电石炉中,有许多参数是参考电极直径进行的。

电极
直径小,电流密度大;直径大,电流密度小,电流密度与电流直径
选择恰当与否,对整个电石炉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电极直径大小,对整个电炉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电极直径大小的决定,对设计考虑电极同心圆直径,电极间距,炉膛内径,深度,甚至炉膛外径,炉底厚度等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以。

三相电炉电极,一般多采用三角形布置,设计时,既要考虑
电极之间的距离,使它有足够而均匀的温度分布,并能形成互相串通的更大高温区,又要考虑电极与炉壁之间有足够距离,使它对炉壁辐射均匀,避免炉壁过快烧毁。

电极同心圆直径与炉壁内径之比,一般为0.44(炉子内径为电极同心圆直径的2.25倍)。

二、电极系统的组成
1:护屏【组成:每项电极7块;作用;密封,护屏】
2:底环【组成:每项电极7组;作用:密封,固定护屏,固定接触元件】
3:接触元件【组成:每项电极14组;作用:将短网电流送到电极工作端碳素部位】
4:通水母线【组成:每项电极14根;作用:输送电能,便于电极升降】
5:把持筒【组成:每项电极2节把持筒;作用:电极焙烧送风,上有把持平台用于安装压放装置和升降装置】
6:碳素电极【组成:电极糊焙烧而成;作用:用于将电能送到炉底冶炼电石】
7:电极筒【组成:由冷轧铁钢和圆钢焊接而成;作用:用于盛装电极糊】
8:加热送风系统【组成:1台鼓风机,加热元件(两组6KW,一组12KW);作用:为电极培烧提供热源和电石过硬时提供风量】
三、电极的质量
电石炉对电极要求很高:
1:能耐高温,同时热膨胀系数要小。

因为它一端遭受电弧高温,另一端则露于料面上与被水冷却的电极把持器相接触,所以要求在温度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坚固性。

2;具有比较小的电阻系数,可以降低电能的损耗。

3:具有较小的气孔率,可以使加热状态的电极氧化缓慢。

4: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才不致因机械与电气负荷的影响使电极折断。

5:必须经受得住生产过程中炉料崩塌的轻微的侧击。

6:电极糊的质量
(1)挥发份太高时,会造成下列不良结果:
A:不易烧结,强度差,容易软断。

B:收缩性大,强度差,可能发生硬断。

C:氧化快,电极糊消化快。

D:容易烧结成异形,除下放电极困难外,也易折断。

F:放电极时减负荷多,增负荷慢,影响产量。

(2)挥发分过低时,会造成下列不良结果
A:过早烧结,强度差,容易硬断。

B:粘结性不够,强度差,也易硬断。

C:电极与导电颚板接触电阻大,会加大电耗及影响颚板寿命。

; (3)灰分过高时,会造成下列不良结果:
A:灰分不高于4%
B:灰分过高,会使强度差,电阻大,电耗高,相应电极消耗量也高。

(4)电阻系数 55~75欧.平方毫米/米
(5)抗拉强度 140~200公斤/平方厘米
(6)假比重 1.36~1.45克/立方厘米
(7)真比重 1.8~1.9克/立方厘米
(8)气孔率 25~28%
(9)电流密度 6~9安/平方厘米
四、液压系统
1:液压泵的组成:共有2台油泵(一开一备)。

(1)液压泵的作用:将油箱的液压油送到液压系统的工作部位。

如:大力缸、压放缸、循环泵,用于将液压油循环冷却,备用泵在其它泵出现故障时可以代替其中一台泵工作。

2:吸油球阀的组成:共有2个吸油球阀。

(1)吸油球阀的作用:处于打开状态,油泵进行工作。

3:调速阀的作用:电极靠自重下降时,调整油的流量从而控制电极下降的快慢。

4:液控单相阀的作用:当电极下降时需要电磁球阀打开液压销,电极才可以下降。

5:压力断电器的作用:电极升降以及管路中的压力。

如:管路中压力和电极升降压力低于设定的压力时,就会自动报警发出信号,油泵停止工作。

6:电磁导流阀的工作:调整系统压力,也是一种保护阀。

7:单相阀的作用:只能从一个方向运行。

8:温度表的作用:
(1)控制两个加热元件的温度(加热元件在油温过低时投入使用,保证正常油温在25——35摄氏度之间);
(2)控制电磁水阀工作和停止;
(3)显示油箱内的温度。

9:液位控制断电器的作用:当油位低于浮球的位置,它就会自动报警。

10:空气滤清器的作用:吸排空气。

11:电磁水阀得作用:当油的温度高时,电磁水阀投入工作状态,循环冷却系统开始工作,使油温下降。

12:换热器的作用:降低油温(冷却水和液压油在里面进行换热)13:滤油器的作用:过滤液压油避免杂质进入管道,堵塞元件。

14:板阀的组成,共有5块板阀。

14.1板阀的作用:每一个板阀有4个截止阀,上面的为常闭,下
面的为常开。

启动备用阀时打开上面的两个截止阀,关闭下面的两个截止阀。

15:大力缸作用:用于电极(把持筒)的升降。

16:压钳缸的组成:(1)压放缸,(2)夹持缸(作用:夹紧电极,防止电极下滑)。

17:压放缸的作用:电极消耗后,电极压放,补偿电极在炉内长度的消耗。

五、电极软断
出现的现象:
1;电流突然上升,电极对炉底电压下降到“0”位。

2:炉气(T4)出口温度增高。

3:电极筒大量冒黑烟。

4:炉气压力突然增大,防爆孔打开。

产生的原因:
1:电极糊的质量差,灰份高,挥发份大,软化点高。

2:电极自动下滑或过量下放电极。

3:电极糊块大,填加无规律,蓬住或架空。

4:电极筒焊接质量差。

处理的方法:
1:电流上升不要提电极,停电的同时该相电极下降到适当位置。

2:立即停电迅速下降电极,使断头相接后压实炉料,减少电极糊外
流。

3:扒掉外流的电极糊,将电极调节变为手动控制进行单项电极焙烧。

4:电极糊应填入电极筒内的高度达到导电夹装置顶部以上1500mm。

5:将电压降至最抵挡,软断项电极不动,利用另外两相电极控制调
节焙烧电极。

六、导电夹与电极间刺火
出现的现象:1:接触面与电极筒处发红或有明显刺火。

2:放电极时,接触装置不宜滑动。

产生的原因:1:由于弹簧组件上的压力过低。

2:电极筒或肋板表面有毛刺或不干净。

处理的办法:1:更换打火的接触装置,检查其它弹簧的螺母及压力。

2:电极筒损坏,将损坏部分下送,直至接触装置与未
损坏部分接触。

七、电极硬断
出现的现象:
1:电流突然下降后回升。

2:炉温突然上升。

3:电路产生的电弧声异常。

4:电流突然下降,或暂时上升后急剧下降。

5:电极对炉底电压突然升高
产生的原因:
1:电极糊保管不当灰分量高.粘接性差。

2:停炉时期电极冷却率大。

3:导电接触器以上的电极糊过热,固体物沉淀,造成电极分层。

4:电极糊质量差。

处理的办法:
1:发现硬断时不要下降电极。

2:断头小,残留电极长度若可以工作,可将断头压入炉内继续送电。

3:检查软缆是否断裂.
八、底环与电极筒粘接
出现的现象:1:电极压放不下来。

产生的原因:1:电极夹上过量的热负载,或水量不足。

2:电极夹内部有气体燃烧,致使密封圈损坏磨损。

处理的办法:1;取下一个或多个护屏进行检查。

2:如果电极筒变形,变扭曲,要切掉损坏部分。

3:切掉损坏部分后,压放电极系统将电极送至过底环。

4:若电极筒严重损坏,须放松支撑底环部分的螺栓和
接触装置上的弹簧组件螺栓。

当通过电极夹送电极
时,注意不要在接触装置头以下馈送至烘烤区。

九、电极自溜
出现的现象:1:电极不受远程控制自行下降。

产生的原因:1;电流突然上升,对炉底电压下降。

处理的办法:1:停电,并仔细观察位置记录仪。

2:检查维修电极的夹持系统。

十、电极不下
出现的现象:1:电极工作端插入料层较短,电极位置偏高,电极周
围塌料频繁,并伴有少量电石翻出。

出炉量少,电
石质量偏低或者太高,出炉困难。

产生的原因1:炉底炉温偏低。

2:炉料配比偏高。

3:炉料比电阻偏小。

4:电流,电压参数不合理。

处理的办法:1:适当降低炉料配比。

2:调整电气参数降低电压。

3:有条件时改变炭材粒度或种类。

4:如果严重时,内燃炉可适当使用明弧操作。

密闭炉
可关闭下料阀,以减少料层上红料。

十一、翻电石
出现的现象:炉内由电极处突然涌出电石,流到料层上面严重时会烧
坏设备。

密闭炉可观察到局部炉压突然增大,防爆
口炸开,严重时可喷火到炉盖上方,烧坏循环水管
和软电缆。

产生的原因:1:炉内底部温度较低。

2:三相熔池不通。

3:炉内电石较多,出炉口不能及时打开。

4:电极插入料中太短。

5:新开炉或停炉时间长,送电负荷增加太快。

处理的办法:1:稳定负荷增长曲线。

2:电极入炉的深度:工作端插入料层不低于1000MM。

3:控制炉料的投入产出平衡。

4:正确分析炉内状况及时打开炉眼,确保电石及时流出。

5:当三相电极不通时,三个出炉口可交替出炉。

十二、炉内设备漏水
出现的现象:1:单相电极电流可能下降。

2:炉气出口温度降低。

3:炉气压力增大。

4:循环水管压力低于0Mpa。

产生的原因:1:电石炉绝缘不好,产生刺火。

2:炉料硬壳与设备刺火。

3:炉内温度高。

处理的办法:1:平时操作要细致观察各种仪表的变化。

2:发现漏水后停电检修。

3:关闭供水阀门。

4:操作中电极不能上下移动,防止热料喷出或爆炸。

5:料层表面的湿料要及时清除。

十三、三相不通的原因
1:(1)炉内熔池温度过低;(2)电极位置过高;(3)电极过短;
- 1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