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会考复习1.3学案

合集下载

1.1.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导学案)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

1.1.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导学案)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三课时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电子云轮廓图和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2. 了解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会书写和说明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学习重点】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在轨道表示式书写中的应用【学习难点】电子的运动状态和电子云轮廓图【课前预习】旧知回顾:1、能级能量大小的判断方法:①先看能层,一般情况下,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再看同一能层各能级的能量顺序为:E(ns)< E(np)< E(nd)< E(nf) ……②不同能层中同一能级,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

③不同原子同一能层,同一能级的能量大小不同。

2、构造原理示意图中,从1s至5s电子的排布顺序:1s→2s→2p→3s→3p→4s→3d→4p→5s新知预习:1、电子云:由于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2、原子轨道: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3、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它们的自旋相反,这个原理被称为泡利原理(也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4、洪特规则:基态原子中,填入简并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平行,称为洪特规则5、能量最低原理:在构建基态原子时,电子将尽可能地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这就是能量最低原理【课中探究】情景导入: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发现,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很复杂的,那么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视频中提到的电子构成的概率云,自旋又指的是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一、电子云与原子轨道任务一、了解电子云的相关内容V P【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 12第14自然段,了解电子云,回答下列问题:1、概率密度的表达式及相关物理量的含义? 用P 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V 表示该处的体积,则 称为概率密度,用ρ表示。

高二步步高3-1物理第二章 学案3

高二步步高3-1物理第二章  学案3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典例精析
一、电阻定律的应用
例1 目前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很高,要求里面的各 种电子元件都微型化,集成度越高,电子元件越
学案3 电阻定律

相同
微型化、越小.图中R1和R2是两个材料相同、厚度
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远远小 于R1的尺寸.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设边长为a,厚度为d, 根据电阻定律得
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 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 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 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 则金属膜的电阻为多少?镀膜材料电阻 率为多少?
ρL U ρL R= ,则 = , πDd I πDd πUDd 解得:ρ= . IL
d
L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探究区 高中物理 · 选修3-1· 教科版
学案3 电阻定律
第二章 直流电路
学案3 电阻定律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学习目标定位
1
学案3 电阻定律
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探究过程体会控制变量法.
2
掌握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3
理解电阻率的概念,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 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长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可以用 螺旋测微器测导线的直径进而算出横截面积.
2.由于变量较多,实验中需采用什么思想方法? 控制变量法
[要点提炼] 1.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 2.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学习目标 知识储备 学习探究 典例精析 课堂小结 自我检测

2021年高二化学会考-复习学案2

2021年高二化学会考-复习学案2

2021年高二化学会考-复习学案2常见的氧化剂:(1)活泼非金属单质:Cl2、Br2、O2、O3等(一)、基本概念基本原理(2)含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浓H2SO4、HNO3,KClO3、KMnO4、K2Cr2O7;MnO2等3++(3)金属性较弱的高价阳离子:Fe、Ag等一、物质的量(4)过氧化物:Na2O2、H2O2等重要概念:常见的还原剂:1.物质的量(n):。

(1)活泼金属单质:Na、Al、Zn、Fe等单位:公式:(2)某些非金属单质:H2、C、Si等2.阿伏加德罗常数(NA ) :,近似值为。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CO、SO2等3.摩尔质量(M):。

单位:(4)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酸:H2S、HI等公式:(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的盐:FeSO4、Na2SO3等4.气体摩尔体积(Vm):。

单位:。

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特定条件下(标准状况)。

公式:影响氧化还原反应的因素:浓度、温度、溶液酸碱性5.物质的量浓度(c):。

2.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单位:公式:(1)价态规律: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相互转化关系: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最高价态的只有性,最低价态的只有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物质的量浓度(CB) (2)强弱规律:×V液÷V液(单位:L)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NA ÷M 粒子数(N) 质量(m) 物质的量(n) (3)先后规律:÷N A×M 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若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加入的氧化剂首先与还原性相对强的还原剂×22.4 ÷22.4 标况反应。

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定依据:气体体积(V) (1)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判断(2)化学反应条件判断(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二、氧化还原反应(4)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判断1.有关概念(5)根据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三、离子反应反应物表现性质变化过程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常见题型:氧化剂氧化性被还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得电子)直接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还原剂还原性被氧化氧化反应氧化产物(失电子)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氧化还原同时发生,对立统一,得失电子数目相等,化合价升降相等判断离子是否共存2021年高二化学会考复习学案高二化学会考复习学案1离子反应1.本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的浓度迅速降低。

高二理科期中考导学案标准版

高二理科期中考导学案标准版

高二下学期理科期中考备考A精准诊查课首沟通知识导图课首小测1.已知点是椭圆:的左顶点,过点作圆:的切线,切点为,若直线恰好过椭圆的左焦点,则的值是( )A.12 B.13 C.14 D.15【来源】真题#2018#广东省#惠州市高二期末【题型】单选题【知识点】椭圆的简单性质,圆锥曲线的综合,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参考答案】C【解析】由题意,过点P 作圆O : 的切线,切点A ,B ,若直线AB 恰好过椭圆C 的左焦点F , 故选:C. 【难度】易2.已知空间三点A (-2,0,2),B (-1,1,2),C (-3,0,4)。

设=,=,(1)求和b 的夹角;(2)若向量k a +b 与k a -2b 互相垂直,求k 的值.【来源】真题#2018#广东省#惠州市高二期末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向量夹角与向量垂直【参考答案】-,k=-或k=2。

【解析】∵A(-2,0,2),B (-1,1,2),C(-3,0,4),=,=,∴=(1,1,0),=(-1,0,2). (1)cos ||||b a =-,∴和的夹角为-。

(2)∵k +=k (1,1,0)+(-1,0,2)=(k -1,k ,2),k -2=(k+2,k ,-4),且(k +)⊥(k -2),∴(k -1,k ,2)·(k+2,k ,-4)=(k -1)(k+2)+k 2-8=2k 2+k -10=0。

则k=-或k=2。

【难度】中3.下面是一个2×2列联表: 则表中a ,b 处的值分别为( )A .94,96B .52,50C .52,60D .54,52 【来源】真题#2018#广东省#茂名市高二期末AC θ101025AB AC θ52001⨯++-1010101025【题型】单选题 【知识点】列联表 【参考答案】C【解析】∵a +26=78,∴a =52,∴b =a +8=52+8=60. 故答案为:C【难度】易4.如果方程x 2a 2+y 2a +6=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B .(-∞,-2)C .(-∞,-2)∪(3,+∞)D .(-6,-2)∪(3,+∞)【来源】真题#2018#广东省#阳江市高二期末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考察的椭圆焦点 【参考答案】D【解析】由a 2>a +6>0,得⎩⎨⎧ a 2-a -6>0,a +6>0,所以⎩⎨⎧a <-2或a >3,a >-6,, 所以a >3或-6<a <-2. 【难度】易互动导学导学一: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证明知识点讲解1:线线平行⇔平行四边形, 矩形 ,正方形, 菱形, 梯形 ,同旁内角相等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向量共线 ,平行线之间的递推性质, 两条直线垂直同一个平面 ,中位线,线段之间成比例等等 线面平行⇔转化成线线平行面面平行⇔转化成线面平行⇔转化成线线平行线线垂直⇔矩形, 正方形 ,直角梯形的直角, 直接证明角度为90 , 正方形和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中点,向量的数量积为0,转化为线面垂直等等 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转化为线线垂直例题1.已知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 (1) 求证:EFGH 是平行四边形(2) 若BD=AC=2,EG=2。

高二物理选修3-1复习学案:期末复习学案二 电场能的性

高二物理选修3-1复习学案:期末复习学案二 电场能的性

期末复习学案二电场能的性质一、电势高低及电势能大小的判断1.比较电势高低的方法(1)沿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2)判断出U AB的正负,再由U AB=φA-φB,比较φA、φB的大小,若U AB>0,则φA>φB,若U AB<0,则φA<φB.2.电势能大小的比较方法做功判断法:电场力做正功,电荷(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从电势能较大的地方移向电势能较小的地方,反之,如果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那么电荷将从电势能较小的地方移向电势能较大的地方.【例1】如图,a、b是真空中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A、B两点在两电荷连线上且关于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对称,O为中点.现将一负点电荷q由A点沿ab连线移到B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点电势高于O点电势B.A点电势高于B点电势C.电荷q移动过程中,电势能一直减少D.电荷q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O为两个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点,P为连线中垂线上的一点,对O、P两点的比较正确的是( )A.φO=φP,E O>E PB.φO>φP,E O=E PC.负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大D .O 、P 两点所在直线为等势面 二、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1.应用公式U AB =W ABq求解时的注意问题 (1)W AB 、U AB 、q 均可正可负,W AB 取正号表示从A 点移动到B 点时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U AB 取正号表示φA >φB ,q 取正号表示试探电荷为正电荷;W AB 取负号表示从A 点移动到B 点时静电力对电荷做负功,U AB 取负号表示φA <φB ,q 取负号表示试探电荷为负电荷.(2)应用公式W AB =qU AB 求解时,可将各量的正负号及数值一并代入进行计算.也可以将各物理量都取绝对值,计算大小,再根据电荷的移动方向及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根据电荷在电场中的始末位置确定电势差的正负进而确定场强方向. 2.电场力做功的求解方法(1)W =Fd =qEd 适用于匀强电场.公式中d 表示初末位置间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2)W AB =E p A -E p B =-ΔE p 适用于任何电场.【例2】在电场中把一个电荷量为-6×10-8C 的点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功为-3×10-5J ,将此电荷从B 点移到C 点,电场力做功4.5×10-5J ,求A 点与C 点间的电势差.三、带电粒子运动轨迹与电场线的综合问题 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类问题的解题技巧(1)判断速度方向:带电粒子的轨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处的速度方向.(2)判断电场力(或场强)的方向:仅受电场力作用时,带电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指向轨迹 曲线的凹侧,再根据粒子的正负判断场强的方向.(3)判断电场力做功的正负及电势能的增减:若电场力与速度方向成锐角,则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若电场力与速度方向成钝角,则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例3】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在两个固定的等量正电荷的电场中运动,图中的实线为等势面,虚线ABC 为粒子的运动轨迹,其中B 点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A 、C 位于同一等势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粒子可能带正电B .该粒子经过B 点时的速度最大C .该粒子经过B 点时的加速度一定为零D .该粒子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A 点的电势能 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A 、B 两点是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时经过的两个点,平行直线表示电场线,但方向未知,整个过程中只有电场力做功.已知粒子在A 点的动能比B 点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无论粒子是从A 到B ,还是从B 到A ,电场力均做负功 B .电场线方向从右向左C .粒子的运动轨迹若为1,则粒子一定带负电D .无论粒子是带正电还是负电,均不可能沿轨迹2运动 四、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在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式为U =Ed ,其中d 为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由公式U =Ed 可以得到下面两个结论:(1)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个方向,电势下降都是均匀的,故在同一直线上相同间距的两点间电势差相等.如果把某两点间的距离平均分为n 段,则每段两端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原电势差的1/n .(2)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方向相互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端点的电势差相等. 2.在非匀强电场中,公式E =Ud 可用来定性分析问题,由E =U d可以得出结论在等差等势面中等势面越密的地方场强就越大,如图甲所示.再如图乙所示,a 、b 、c 为某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且距离ab =bc ,由于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故U ab <U bc .【例4】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有a 、b 、c 三点,ab =5 cm ,bc =12 cm ,其中ab 沿电场线方向,bc 和电场线方向成60°角,一个电荷量为q =4×10-8C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时静电力做功为W 1=1.2×10-7J ,从b 点移到c 点时静电力做功为W 2=1.44×10-7J .求:(1)匀强电场的场强E ; (2)a 、c 两点间的电势差U ac . 课时训练1.如图所示,a 、b 、c 为电场中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三点,其中c 为ab 的中点.已知a 、b 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3 V,φb=9 V,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场在c点处的电势一定为6 VB.a点处的场强E a一定小于b点处的场强E bC.正电荷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电势能一定增大D.正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一定增大2.一带正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经B、C运动到D点,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处的电场强度一定大于B处的电场强度B.粒子在A处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B处的电势能C.CD间各点电场强度和电势都为零D.A、B两点的电势差大于C、B两点间的电势差3.如图所示,在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画一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与两点电荷连线重合,两对角线交点O恰为电荷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的电场强度等于B点的电场强度B.B、D两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均相同C.一电子由B点沿B→C→D路径移至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一电子由C点沿C→O→A路径移至A点,电场力对其先做负功后做正功4.带电小球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3 J,电场力做功1 J,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0.5 J,则在A点的( )A.重力势能比B点大3 JB.电势能比B点小1 JC.动能比B点小3.5 JD.机械能比B点小0.5 J5.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 )A.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B. 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同C.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D.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6.如图所示,电场中A、B两点电势差为30 V,一个电荷量为5×10-8 C的正点电荷由A运动到B,电场力对点电荷做了多少功?B、C两点间的电势差大小为15 V,该点电荷从B运动到C,电场力对点电荷做了多少功?7.如图所示,在绝缘光滑水平面的上方存在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现有一个质量m=2.0×10-3 kg、电荷量q=2.0×10-6 C的带正电的物体(可视为质点),从O点开始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向右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s=6.0t-10t2,式中s的单位为m,t的单位为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1)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2)带电物体在0~0.5 s内电势能的变化量.8.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将一电荷量为2×10﹣5C的负电荷由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增加了0.001J,已知A、B两点间距离为4cm,两点连线与电场方向成600角,求:(1)电荷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2)A、B两点间的电势差U AB;(3)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答案精析【例1】 【答案】A【解析】等量同种电荷的等势面如图,: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故越靠近正电荷的地方电势越高,由图可以看出A 点电势高于O 点电势,A 点电势等于B 点电势,故A 正确B 错误;负电荷由A 到O 过程,电势降低,则电势能增加,由O 到B 过程电势升高则电势能减小,即电荷q 移动过程中,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C 错误;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则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D 错误;故选:A . 针对训练 1.【答案】AD【解析】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是一条等势面,故φO =φP ,D 对,电势能相等,C 错;有叠加可知从中点O 到无穷远,电场强度越来越小,故E O >E P ,A 正确. 【例2】 【答案】-250 V【解析】求解电势差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电场力的功与电荷量的比值,另一种是两点电势的差值.法一 把电荷从A 移到C 电场力做功W AC =W AB +W BC=(-3×10-5+4.5×10-5)J =1.5×10-5J. 则A 、C 间的电势差U AC =W AC q =1.5×10-5-6×10-8V =-250 V.法二 U AB =W AB q =-3×10-5-6×10-8 V =500 V.U BC =W BC q =4.5×10-5-6×10-8V =-750 V.则U AC =U AB +U BC =(500-750)V =-250 V. 【例3】 【答案】CD【解析】从该电荷的运动轨迹看,固定电荷对它有吸引力,由固定电荷带正电可知,该运动电荷一定带负电,故A 错误;因为运动电荷从A 到B 的过程中,只受电场力且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由动能定理知:动能先增加后减小,故B 点的动能不是最大,则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不是最大,故B 错误;B 点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合场强为零,故运动电荷受力为零,则加速度为零,C 正确;因为离正电荷越远,电势越低,即φA <φB ,因粒子带负电,由E p =φq 得,E pA >E p B ,故D 项正确. 针对训练 2.【答案】D【解析】由于粒子在A 点的动能比B 点大,结合电场线与轨迹形状(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合力必指向凹侧)进行分析,若粒子沿轨迹1运动时,则在任意位置时粒子所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水平向左,若粒子从A 到B ,则电场力做负功,从B 到A ,则电场力做正功,由此可知,A 错误;此时若粒子带正电,电场方向一定向左,且由A 向B 运动,若粒子带负电,电场方向一定向右,且由B 向A 运动,均满足粒子在A 点的动能比B 点大.若粒子沿轨迹2运动时,则在任意位置时粒子所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水平向右,同理可判断此情况下粒子在A 点的动能一定比B 点的小,不符合题意,即符合题意的粒子一定沿轨迹1运动,由此可知B 、C 错误,D 选项正确. 【例4】【答案】 (1)60 V/m (2)6.6 V【解析】(1)设a 、b 间距离为d ,由题设条件有W 1=qE ·d .E =W 1qd = 1.2×10-74×10-8×5×10-2V/m =60 V/m.(2)正电荷从a 移到c 时静电力做功为W =W 1+W 2,又W =qU ac ,则U ac =W 1+W 2q =1.2×10-7+1.44×10-74×10-8V =6.6 V. 课时训练 1.【答案】C【解析】本题中电场线只有一条,又没说明是哪种电场的电场线,因此电势降落及场强大小情况都不能确定,A 、B 错;a 、b 两点电势已知,正电荷从a 到b 是从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C 对,D 错. 2.【答案】AB【解析】由题图知粒子在A 处的加速度大于在B 处的加速度,因a =qEm,所以E A >E B ,A 对;粒子从A到B动能增加,由动能定理知电场力必做正功,电势能必减小,B对;同理由动能定理可知A、C两点的电势相等,U AB=U CB,D错;仅受电场力作用的粒子在CD间做匀速运动,所以CD间各点电场强度均为零,但电势是相对于零势点而言的,可以不为零,C错.3.【答案】BC【解析】根据电场强度的叠加得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不相等,则A选项错误;等量异种电荷形成的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线分别关于连线和中垂线对称,则B选项正确;沿B→C→D 路径,电势先减小后增大,电子由B点沿B→C→D路径移至D点,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则C 选项正确;沿C→O→A路径电势逐渐增大,电子由C点沿C→O→A路径移至A点,电场力对其一直做正功,则D选项错误.4.【答案】ACD【解析】带电小球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为3 J,说明重力势能减小3 J,选项A正确.电场力做功1 J,说明电势能减小1 J,选项B错误.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即动能的变化为3.5 J,选项C正确.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除重力之外的力所做的功,即机械能变化为0.5 J,选项D正确.5.【解析】由O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知,场强方向垂直虚线向下,由两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可知N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上,M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下,故M粒子带正电、N粒子带负电,A错误.在匀强电场中相邻等势线间的电势差相等,故电场力对M、N做的功相等,B 正确.因O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且N粒子带负电,故N粒子运动中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正功,C错误.O、b两点位于同一等势线上,D正确.【答案】BD6.【答案】1.5×10-6 J -7.5×10-7 J【解析】方法一:根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得:W AB=qU AB=5×10-8×30 J=1.5×10-6 J.W BC=qU BC=5×10-8×(-15) J=-7.5×10-7 J.方法二:正点电荷从A运动到B时,是顺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的,所以电场力做正功,其大小W1=qU1=1.5×10-6 J.正点电荷从B运动到C时,是逆着电场线方向移动的,所以电场力做负功,其大小W2=qU2=7.5×10-7 J.7.【答案】(1)2.0×104 N/C,方向水平向左(2)2×10-2 J【解析】(1)由s=6.0t-10t2可知,加速度大小a=2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Eq=ma解得场强E=2.0×104 N/C,方向水平向左(2)物体在0.5 s内发生的位移为s=6.0×0.5 m-10.052 m=0.5 m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ΔE p =qEs =2×10-2J8.【答案】(1)电荷由A 移到B 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是﹣0.001 J ;(2)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是50V ; (3)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是2500V/m 【解析】(1)负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其电势能增加了0.001J , 则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 =﹣0.001J (2)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AB AB 0.001V=50V 2105W U q -==-⨯- (3)由U AB =Ed =ABcos60E ︒得:AB2500V/m cos 60U E AB ==︒。

高二理科政治会考复习材料

高二理科政治会考复习材料

高二理科政治会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差别:含义不一样。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离开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离开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一致。

2、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1)差别:研究对象不一样:详细科学研究的是某一详细领域的规律和神秘哲学研究的是最一般的本质和最广泛的规律(2)联系:①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进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详细科学供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以为哲学能够代替详细科学的见解是错误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含双方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和存在何者为根源的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独一标准);二是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想可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此作出必定的是可知论,而否定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是不行知论的看法。

4、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1)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根源。

唯物主义的看法: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存心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的看法:意识是根源的,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物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就(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1)毛泽东思想:“精华”是脚踏实地,“活的灵魂” :脚踏实地、民众路线、独立自主。

(2)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系统:①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重要性第二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谛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存在。

高二总复习教案学生版

高二总复习教案学生版

电磁场复习学案1.对电场强度的三个公式的理解(1)E =F q 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是确定值,其大小和方向与试探电荷q 无关.试探电荷q 充当“测量工具”的作用.(2)E =k Qr 2是真空中点电荷所形成的电场的决定式.E 由场源电荷Q 和场源电荷到某点的距离r 决定.(3)E =U d 是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注意:式中d 为两点间沿电场方向的距离.2.电场能的性质(1)电势与电势能:φ=E p q .(2)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U AB =W AB q=φA -φB .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W =-ΔE p .3.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1)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且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2)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越密.(3)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沿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一定做功.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1)磁场只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对静止电荷无力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洛伦兹力.(2)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其大小为F =qvB sin θ,注意:θ为v 与B 的夹角.F 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但四指的指向应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方向的反方向.5.洛伦兹力做功的特点 由于洛伦兹力始终和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永不做功,但洛伦兹力的分力可以做功.1.本部分内容的主要研究方法有:(1)理想化模型.如点电荷、电场线、等势面;(2)比值定义法.电场强度、电势的定义方法是定义物理量的一种重要方法;(3)类比的方法.电场和重力场的比较;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的比较;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类比.2.静电力做功的求解方法:(1)由功的定义式W=Fl cos α来求;(2)利用结论“电场力做功等于电荷电势能增量的负值”来求,即W=-ΔE p;(3)利用W AB=qU AB来求.3.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曲线运动时,采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实际是类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类平抛运动的末速度就是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考向1 对电场性质的理解例1如图1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两相邻等势面间电势差相等.A、B、C 为电场中的三个点,且AB=BC,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开始运动,先后经过B、C两点,若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A.粒子在A、B、C三点的加速度大小关系a A>a B>a CB.粒子在A、B、C三点的动能大小关系E k C>E k B>E k AC.粒子在A、B、C三点的电势能大小关系E p C>E p B>E p AD.粒子由A运动至B和由B运动至C电场力做的功相等(2014·江苏·4)如图2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x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O.下列关于x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B.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C.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升高D.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考向2 电场矢量合成问题例2如图3所示,a、b、c、d分别是一个菱形的四个顶点,∠abc=120°.现将三个等量的正点电荷+Q分别固定在a、b、c三个顶点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3A.d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由d指向OB.O点处的电场强度是d点处的电场强度的2倍C.bd连线为一等势线D.引入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依次置于O点和d点,则在d点所具有的电势能大于在O 点所具有的电势能3.电势的高低可以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或者由离正、负场源电荷的距离来确定.如图4甲所示,MN为很大的薄金属板(可理解为无限大),金属板原来不带电.在金属板的右侧,距金属板距离为d的位置上放入一个带正电、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由于静电感应产生了如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几位同学想求出点电荷和金属板垂直连线之间中点a 的电场强度大小,但发现问题很难.几位同学经过仔细研究,从图乙所示两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电场分布得到了一些启示,经过查阅资料他们知道:图甲所示的电场分布与图乙中虚线右侧的电场分布是完全一样的.图乙中两等量异号点电荷的大小也为q,他们之间的距离为2d,虚线是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由此他们分别求出了a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一共有以下四个不同的答案(答案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正确的是( )图4A.kq dB.3kq 4dC.40kq 9dD.32kq 9d考向3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临界、极值问题例3 (2014·江苏·14)某装置用磁场控制带电粒子的运动,工作原理如图5所示.装置的长为L ,上、下两个相同的矩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与纸面垂直且相反,两磁场的间距为d .装置右端有一收集板,M 、N 、P 为板上的三点,M 位于轴线OO ′上,N 、P 分别位于下方磁场的上、下边界上.在纸面内,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从装置左端的中点射入,方向与轴线成30°角,经过上方的磁场区域一次,恰好到达P 点.改变粒子入射速度的大小,可以控制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不计粒子的重力.图5(1)求磁场区域的宽度h ;(2)欲使粒子到达收集板的位置从P 点移到N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变化量Δv ;(3)欲使粒子到达M 点,求粒子入射速度大小的可能值.如图6所示,在边长为L 的正方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在正方形对角线CE 上有一点P ,其到CF 、CD 距离均为L 4,且在P 点处有一个发射正离子的装置,能连续不断地向纸面内的各方向发射出速率不同的正离子.已知离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不计离子重力及离子间相互作用力.图6(1)速率在什么范围内的所有离子均不可能射出正方形区域?(2)求速率为v =13qBL 32m的离子在DE 边的射出点距离D 点的范围.8.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多过程问题例4 (22分)如图7所示,无限宽广的匀强磁场分布在xOy 平面内,x 轴上下方磁场均垂直xOy 平面向里,x 轴上方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x 轴下方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43B .现有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粒子以速度v 0从坐标原点O 沿y 轴正方向进入上方磁场.在粒子运动过程中,与x 轴交于若干点.不计粒子的重力.求:图7(1)粒子在x 轴上方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2)设粒子在x 轴上方的周期为T 1,x 轴下方的周期为T 2,求T 1∶T 2;(3)如把x 轴上方运动的半周与x 轴下方运动的半周称为一周期的话,则每经过一周期,在x 轴上粒子右移的距离;(4)在与x 轴的所有交点中,粒子两次通过同一点的坐标位置.(限时:15分钟,满分:18分)(2014·重庆·9)如图8所示,在无限长的竖直边界NS 和MT 间充满匀强电场,同时该区域上、下部分分别充满方向垂直于NSTM 平面向外和向内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 和2B ,KL 为上、下磁场的水平分界线,在NS 和MT 边界上,距KL 高h 处分别有P 、Q 两点,NS 和MT 间距为1.8h .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从P 点垂直于NS 边界射入该区域,在两边界之间做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图8(1)求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要使粒子不从NS边界飞出,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最小值.(3)若粒子能经过Q点从MT边界飞出,求粒子入射速度的所有可能值.(限时:45分钟)题组1 对电场性质的理解1.(2014·新课标Ⅰ·21)如图1所示,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M、N、P、F四点,M、N、P 为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F为MN的中点,∠M=30°.M、N、P、F四点处的电势分别用φM、φN、φP、φF表示.已知φM=φN,φP=φF;点电荷Q在M、N、P三点所在平面内,则( )图1A.点电荷Q一定在MP的连线上B.连接PF的线段一定在同一等势面上C.将正试探电荷从P点搬运到N点,电场力做负功D.φP大于φM2.两点电荷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2所示,若图中A、B两点处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 A、E B,电势分别为φA、φB,则( )图2A.E A<E B,φA>φ B B.E A<E B,φA<φBC.E A>E B,φA<φ B D.E A>E B,φA>φB3.空间存在着方向平行于x轴的静电场,A、M、O、N、B为x轴上的点,OA<OB,OM=ON,AB间的电势φ随x的分布为如图3所示的折线,一个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M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向右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3A.粒子一定带正电B.粒子一定能通过N点C.AO间的电场强度小于OB间的电场强度D.粒子从M向O运动过程中所受电场力均匀增大题组2 电场矢量合成问题4.如图4所示,在正方形区域的四个顶点固定放置四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的绝对值相等,电性如图中所示.K、L、M、N分别为正方形四条边的中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下列关于各点的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判断正确的是( )图4A.K点与M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C.N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大于L点电场强度的大小D.K、O、M三点的电势相等5.如图5所示是一个正方体ABCDEFGH,m点是ABCD面的中点、n点是EFGH面的中点.当在正方体的八个角上各固定一个带电量相同的正点电荷,比较m、n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5A.电场强度相同,电势相等B.电场强度不相同,电势不相等C.电场强度相同,电势不相等D.电场强度不相同,电势相等6.如图6所示,在真空中固定两个等量异号点电荷+Q和-Q,图中O点为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P点为连线上靠近-Q的一点,MN为过O点的一条线段,且M点与N点关于O点对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M、N两点的电势相等B .M 、N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C .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M 点沿直线移到N 点的过程中,电荷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D .只将-Q 移到P 点,其他点在空间的位置不变,则O 点的电场强度变大7.如图7所示,在场强大小为E ,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放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A 、B 、C 、D 四点在以点电荷为圆心、半径为r 的圆周上,并且A 点、C 点与点电荷在同一水平线上,B 点、D 点与点电荷在同一竖直线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A 点电场强度最大,且为E +k q rB .B 、D 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 .同一点电荷在B 点和D 点时的电势能相等D .同一点电荷在A 点和C 点时的电势能相等题组3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临界、极值问题8.如图8所示,在Ⅰ、Ⅱ两个区域内存在磁感应强度均为B 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分别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向里,AD 、AC 边界的夹角∠DAC =30°,边界AC 与边界MN 平行,Ⅱ区域宽度为d .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可在边界AD 上的不同点射人,入射速度垂直AD 且垂直磁场,若入射速度大小为qBd m,不计粒子重力,则( )图8A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d 2B .粒子距A 点0.5d 处射入,不会进入Ⅱ区C .粒子距A 点1.5d 处射入,在Ⅰ区内运动的时间为πm qBD .能够进入Ⅱ区域的粒子,在Ⅱ区域内运动的最短时间为πm 3qB9.如图9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建立直角坐标系xOy ,y 轴竖直向上,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微粒从x 轴上的M 点射出,方向与x 轴夹角为θ,微粒恰能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图9(1)求匀强电场场强E;(2)若再叠加一圆形边界的匀强磁场,使微粒能到达x轴上的N点,M、N两点关于原点O对称,距离为L,微粒运动轨迹也关于y轴对称.已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xOy平面向外,求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S及微粒从M运动到N的时间t.题组4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多过程问题10.如图10所示,在坐标系xOy的第二象限内有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第三象限内存在匀强磁场Ⅰ,y轴右侧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Ⅱ,Ⅰ、Ⅱ磁场的方向均垂直于纸面向里.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自P(-l,l)点由静止释放,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进入磁场Ⅰ,接着以垂直于y轴的方向进入磁场Ⅱ,不计粒子重力.图10(1)求磁场Ⅰ的磁感应强度B1;(2)若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B2=B1,粒子从磁场Ⅱ再次进入电场,求粒子第二次离开电场时的横坐标;(3)若磁场Ⅱ的磁感应强度B2=3B1,求粒子在第一次经过y轴到第六次经过y轴的时间内,粒子的平均速度.第2课时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常见的运动类型(1)匀变速直线运动:通常利用动能定理qU =12m v 2-12m v 20来求v .对于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也可以用W =qEd 求解.(2)偏转运动:一般研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对于类平抛运动可直接利用平抛运动的规律以及推论;较复杂的曲线运动常用运动分解的办法来处理.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常见的运动类型(1)匀速直线运动:当v ∥B 时,带电粒子以速度v 做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圆周运动:当v ⊥B 时,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平面内以入射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3. 复合场中粒子重力是否考虑的三种情况(1)对于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离子等,因为其重力一般情况下与电场力或磁场力相比太小,可以忽略;而对于一些宏观物体,如带电小球、液滴、金属块等一般应考虑其重力.(2)题目中有明确说明是否要考虑重力的.(3)不能直接判断是否要考虑重力的,在进行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时,根据运动状态可分析出是否考虑重力.1. 正确分析带电粒子的受力及运动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什么运动,取决于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及初始运动状态的速度,因此应把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2. 灵活选用力学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应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往往同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列方程联立求解.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时,应选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题型1 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例1 (2013·四川·11)如图1所示,竖直平面(纸面)内有直角坐标系xOy ,x 轴沿水平方向.在x ≤0的区域内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1的匀强磁场.在第二象限紧贴y 轴固定放置长为l 、表面粗糙的不带电绝缘平板,平板平行于x 轴且与x 轴相距h .在第一象限内的某区域存在方向相互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2、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和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一质量为m 、不带电的小球Q 从平板下侧A 点沿x 轴正向抛出;另一质量也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P 从A 点紧贴平板沿x 轴正向运动,变为匀速运动后从y 轴上的D 点进入电磁场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经14圆周离开电磁场区域,沿y 轴负方向运动,然后从x 轴上的K 点进入第四象限.小球P 、Q 相遇在第四象限的某一点,且竖直方向速度相同.设运动过程中小球P 电量不变,小球P 和Q 始终在纸面内运动且均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为g .求:图1(1)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并判断P 球所带电荷的正负;(2)小球Q 的抛出速度v 0的取值范围;(3)B 1是B 2的多少倍?静电喷漆技术具有效率高、浪费少、质量好、有益于健康等优点,其装置可简化为如图2甲所示.A 、B 为水平放置的间距d =1.6 m 的两块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有方向由B 指向A 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 =0.1 V /m.在A 板的中央放置一个安全接地的静电油漆喷枪P ,油漆喷枪可向各个方向均匀地喷出初速度大小均为v 0=6 m/s 的油漆微粒,已知油漆微粒的质量均为m =1.0×10-5 kg 、电荷量均为q =-1.0×10-3 C ,不计油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油漆微粒所带电荷对板间电场的影响及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求:图2(1)油漆微粒落在B 板上所形成的图形面积;(2)若让A 、B 两板间的电场反向,并在两板间加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 =0.06 T ,如图乙所示,调节喷枪使油漆微粒只能在纸面内沿各个方向喷出,其他条件不变.B 板被油漆微粒打中的区域的长度;(3)在满足(2)的情况下,打中B 板的油漆微粒中,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⑯题型2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分析例2(2013·安徽·23)如图3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在第Ⅰ象限内有平行于y轴的匀强电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在第Ⅳ象限的正三角形abc区域内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xOy平面向里,正三角形边长为L,且ab边与y轴平行.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从y轴上的P(0,h)点,以大小为v0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通过电场后从x 轴上的a(2h,0)点进入第Ⅳ象限,又经过磁场从y轴上的某点进入第Ⅲ象限,且速度与y 轴负方向成45°角,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求:图3(1)电场强度E的大小;(2)粒子到达a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3)abc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最小值.如图4所示,在坐标系xOy所在平面内有一半径为a的圆形区域,圆心坐标O1(a,0),圆内分布有垂直xOy平面的匀强磁场.在坐标原点O处有一个放射源,放射源开口的张角为90°,x轴为它的角平分线.带电粒子可以从放射源开口处在纸面内朝各个方向射出,其速率v、质量m、电荷量+q均相同.其中沿x轴正方向射出的粒子恰好从O1点的正上方的P点射出.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且不计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图4(1)求圆形区域内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方向;(2)①判断沿什么方向射入磁场的带电粒子的运动时间最长,并求最长时间;②若在y≥a的区域内加一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放射源射出的所有带电粒子运动过程中将在某一点会聚,若在该点放一回收器可将放射源射出的带电粒子全部收回,分析并说明回收器所放的位置.9. 带电粒子在周期性变化的复合场中运动分析 审题示例(2013·江苏·15)(16分)在科学研究中,可以通过施加适当的电场和磁场来实现对带电粒子运动的控制.如图5甲所示的xOy 平面处于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t 做周期性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x 轴正方向为E 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为B 的正方向.在坐标原点O 有一粒子P ,其质量和电荷量分别为m 和+q .不计重力.在t =τ2时刻释放P ,它恰能沿一定轨道做往复运动.图5(1)求P 在磁场中运动时速度的大小v 0;(2)求B 0应满足的关系;(3)在t 0⎝⎛⎭⎫0<t 0<τ2时刻释放P ,求P 速度为零时的坐标.如图6所示,在xOy 平面内存在均匀、大小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磁场和电场,变化规律分别如图乙、丙所示(规定垂直纸面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沿y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为正).在t =0时刻由原点O 发射初速度大小为v 0,方向沿 y 轴正方向的带负电粒子.已知v 0、t 0、B 0,粒子的比荷q m =πB 0t 0,不计粒子的重力.图6(1)t =t 02时,求粒子的位置坐标; (2)若t =5t 0时粒子回到原点,求0~5t 0时间内粒子距x 轴的最大距离;(3)若粒子能够回到原点,求满足条件的所有E 0值.(限时:45分钟)1. 如图1所示,P 、Q 是相距为d 的水平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P 、Q 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1的匀强磁场,MN 是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用导线将P 与M 相连,将Q 与N 相连,X 是平行于M 和N 的竖直绝缘挡板,Y 是平行于M 和N 的荧光屏,X 、M 、N 、Y 的中间各有一个小孔,所有小孔在同一水平轴线上,荧光屏的右侧有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 2的匀强磁场,现有大量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的正负离子电荷量的大小均为q ,质量均为m )以相同的速度垂直于磁场水平向右射入金属板P 、Q 之间.现忽略电场的边缘效应,不计等离子体的重力,两对极板间形成的电场均可视为匀强电场.求:图1(1)若在荧光屏Y 上只有一个亮点,则等离子体的初速度v 0必须满足什么条件;(2)若等离子体以初速度v 0射入磁场,且在荧光屏上有两个亮点,则正、负两种电荷形成的亮点到荧光屏上小孔的距离之比是多少?2. 如图2所示,在xOy 平面内,第Ⅲ象限内的直线OM 是电场与磁场的边界,OM 与x 轴负方向成45°角.在x <0且OM 的左侧空间存在着沿x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50 N /C ,在y <0且OM 的右侧空间存在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0.2 T .一不计重力的带负电的微粒,从坐标原点O 沿y 轴负方向以v 0=4×103 m/s 的初速度进入磁场,已知微粒所带电荷量为q =-4×10-18 C ,质量为m =1×10-24 kg.求:图2(1)带电微粒第一次经过磁场边界时的位置坐标及经过磁场边界时的速度方向;(2)带电微粒最终离开电、磁场区域时的位置坐标;(3)带电微粒在电、磁场区域运动的总时间(结果可以保留π).3.如图3所示,真空室内竖直条形区域Ⅰ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条形区域Ⅱ(含Ⅰ、Ⅱ区域分界面)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磁场和电场宽度均为L,高度足够大,M、N为涂有荧光物质的竖直板.现有P、Q两束质子从A处连续不断地射入磁场,入射方向都与M板夹角成60°且与纸面平行,两束质子束的速度大小都恒为v.当Ⅰ区中磁场较强时,M板上有一个亮斑,N板上无亮斑.缓慢改变磁场强弱,M板和N板上会各有一个亮斑,继续改变磁场强弱,可以观察到N板出现两个亮斑时,M板上的亮斑刚好消失.已知质子质量为m,电量为e,不计质子重力和相互作用力,求:图3(1)N板上刚刚出现一个亮斑时,M板上的亮斑到A点的距离x;(2)N板上恰好出现两个亮斑时,区域Ⅰ中的磁感应强度B;(3)N板上恰好出现两个亮斑时,这两个亮斑之间的距离s.4.电子扩束装置由电子加速器、偏转电场和偏转磁场组成.偏转电场的极板由相距为d的两块水平平行放置的导体板组成,如图4甲所示.大量电子由静止开始,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连续不断地沿平行板的方向从两板正中间OO′射入偏转电场.当两板不带电时,这些电子通过两板之间的时间为2t0;当在两板间加最大值为U0、周期为2t0的电压(如图乙所示)时,所有电子均能从两板间通过,然后进入竖直宽度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在竖直放置的荧光屏上.已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其重力不计.图4(1)求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位置到OO′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2)要使所有电子都能垂直打在荧光屏上,求:①匀强磁场的水平宽度L;②垂直打在荧光屏上的电子束的宽度Δy.。

高二政治理科学业考试复习学案

高二政治理科学业考试复习学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基础知识梳理】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3、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如何?(1)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易错提醒】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说凡是矛盾都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单有一个方面不能成其为矛盾。

2、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和“统一”是矛盾双方所存在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本身。

不能将对立看成是矛盾的一方,将统一看成是矛盾的另一方。

3、哲学上讲的矛盾不等于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

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间的口角等。

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只是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4、哲学上讲的“斗争”不等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

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见课本68)5、哲学上讲的矛盾不等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时出现的语言表述上的前后不一致、首尾不一,如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而哲学上讲的矛盾是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教案
教案标题:化学会考复习
教学内容:化学会考复习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高中化学会考重点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步骤:
一、复习基础知识
1. 复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 复习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
3. 复习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4. 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二、重点知识点梳理
1. 迁移迁移率和电导率的计算方法
2. 离子反应和配位反应的特点及区别
3.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类的性质
4.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基本知识
三、重点题型解析
1.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和技巧
2. 填空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解答题的思路和结构
4. 计算题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例题演练
1. 针对各知识点编写一些例题进行演练
2. 指导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分析
3. 督促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五、模拟考试
1. 定期组织模拟考试进行检测
2. 收集学生答卷进行分析和评讲
3. 指导学生总结经验,完善解题技巧
六、复习总结
1. 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
2. 总结学习经验和问题,制定下一步学习计划
3. 鼓励学生保持耐心和积极态度,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模拟考试成绩,以及课堂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情况。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顺利完成会考复习。

物理高二会考题讲解教案

物理高二会考题讲解教案

物理高二会考题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例如,为什么夏天穿白色衣服比穿黑色衣服凉爽?2. 讲解。

根据物理高二会考的知识点,系统地讲解相关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方面的内容。

重点讲解一些经典的物理问题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3. 案例分析。

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一个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θ,摩擦系数为μ,求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

4. 练习。

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老师可以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实验设计。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通过实验来验证物理定律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框架,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物理高二会考的相关知识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导学案1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导学案1

高二物理会考复习导学案第三章 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受力分析学习目标:1.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力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 3.弹力有无判断、弹力方向、胡克定律4.摩擦力产生条件及方向判断,滑动摩擦力公式及应用,二力平衡求静摩擦力 5. 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 ——力的概念1、力是 的相互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物体”同时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使受力物体发生____ ____;使受力物体的改变__ 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 。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4、力是矢量,既有 ,又有 。

力的单位: 练习1:关于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之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之间一定相互接触B .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 .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D .打篮球接球时,球对手有作用力,施力物体是手知识点二——重力1、重力是_______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_____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______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______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位置与物体的 、 有关,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重力的大小:G=_ _____。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大小可用天平测量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D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知识点三——弹力1.弹力:发生_____ ____的物体,会对_________ ____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复习学案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复习学案

6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一、知识回顾:1.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内环境是人体 _________ 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由 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液体环境, 包括 _________ 、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用图示表示构成内环境的三种 液体之间的物质流动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

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 _____________ 中,血管 壁细胞直接生活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描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

渗透压:主要与 Nh , Cl -、蛋白质有关;酸碱度: 7.35~7.45,与HCO , HP O 有关。

3.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________ 是细胞与外环境交换物质的媒介。

4.(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运动,共同维 持内环境的 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否一成不变? 5.(简述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酶催化的反应需要适宜的和。

所以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的必要条件。

7.(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并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内环境的组成:_____ 匚 ___9.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课堂演练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 .淋巴液B .组织液C .血浆D .唾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A .血浆B .血浆和组织液C .淋巴和组织液D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4. 细胞内液是指 ()C .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D 5. 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糖尿病B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 ③二氧化碳和氧④Na+ ⑤血浆蛋白A .①②③B .①④⑤ C.①③④ D .②③④⑤第1课时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8. 关注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A .人体内全部液体B .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人体细胞外的液体C .细胞代谢紊乱D.渗透压下降3.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是()细现液f 淋巴帥瞰 F 巴俎奴碾二:祥巴组级液5±林巴AB C D7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8 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 A液为_______ , B液为_________ , C液为________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_ 。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3-1 1.3静电平衡专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3-1 1.3静电平衡专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选修3-1 1.3静电平衡专题教案【教学三维目标】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2.理解静电平衡时,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表面且内部场强处处为零3.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重点难点】静电平衡状态电场中导体的特点【教学方法】推理归纳法、问题解决法、实验法【教具准备】验电器、法拉第圆筒、有绝缘柄的金属球一个、金属网罩、收音机、感应起电机、导线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2、静电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什么?3、在静电感应时用手摸一下导体,再移走源电荷,则导体带什么电?若将导体接地则情况如何?左端接地呢?(二)新课教学一、电场中的导体1、 金属导体的特征:由做热振动的正离子和做无规则热运动的自由电子组成2、 静电感应现象问题:在源电荷的电场中引入金属导体后会对空间各点的场强有影响吗?是什么作用使金属内的电子定向移动的?此移动一直进行吗?金属导体内部有电场吗?答:使空间电场重新分布源电荷的电场使导体内部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包括表面)中没有电荷定向移动时的状态叫静电平衡状态4、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⑴内部场强处处为零(不为0则自由电子将继续移动直至合场强为0)⑵导体中没有自由电荷定向移动⑶净电荷分布在导体表面实验证明:法拉第圆筒实验⑷导体表面附近电场线与表面垂直理论证明:中性导体带电后,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净电荷只能分布在表面反证法:若内部有自由电荷,则内部场强不为0,导体就不是处于静电平衡状态5上图空间实际电场分布,不会出现虚线电场线二、静电屏蔽1、 空腔导体的特点:2、 静电屏蔽外部电场对内部仪器没有影响 若将源电荷置于空腔内,则外对内没有影响,但内对外有影响实验演示:将收音机置于金属网罩内则声音大小减小若将球壳接地,则内外各不影响3、 应用电学仪器和电子设备外面套有金属罩通信电缆版面包一层铅皮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穿金属网衣通讯工具在钢筋结构房屋中接收信号弱(三)巩固练习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壳的球心处放一正电荷,试分析A 、B 、C 三C .E A ≠0 ,E B ≠0 ,E C ≠0D .E A =0 ,E B ≠0 ,E C =0例2:如图所示,A 、B 是两个架在绝缘支座上的金属球,都不带电,中间用导线连接,现用一带正电的小球C 靠近B ,用手摸一下B 球,再撤去导线,然后移走C 球,则A 、B 带电情况:A .A 球带正电,B 球带负电 B .A 球带正电,B 球不带电C .A 球不带电,B 球带负电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例3:长为L 的金属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带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 处且与棒在一条线上,则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O 处产生的场强的大小 ,方向 。

高二会考复习电场学案二

高二会考复习电场学案二

课题:电场能量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电势、电势差的概念,会熟练计算电势差、电场力做的功。

2.知道什么是电容器,理解电容的概念,知道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3.会熟练计算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理班要求)教学重点:电势差的概念。

教学难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用到的方法:类比;运动的分解。

知识复习:1、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这两点间的电势差(又叫电压)。

定义式为:____ _____单位是:__ ___,电势差是__ _量。

电势差U AB=-200V的含义是:。

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计算式为:。

2、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相对于零电势点的_________,电势具有相对性,其值与_____ _的选取有关,用符号表示。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_______。

3、如果选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则孤立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___ ____,孤立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__ ____。

电场中某点a的电势Фa=-10v,其含义是a点的电势比零电势点低10v。

大地的电势是伏特。

4、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将该电荷从这一点移到_________ 电场力所作的功。

其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电势能是标量,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研究电势能时应先选零势能点。

某电荷的电势能是10J,其含义是电荷的电势能比在参考点时 10J。

5、等势面:在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

①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对电荷做功____ ___。

②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____ _,而电场线一定从电势___的等势面指向电势__ 的等势面③电场中等差等势面密集处,电场强度________④等势面也不是真实存在的6、匀强电场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__ __,其中d表示____ __. 7.电容器及电容器的充、放电(1)电容器的概念。

高二步步高物理第一章学案

高二步步高物理第一章学案

学案2库仑定律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点电荷的概念.2.理解库仑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适用条件,会用库仑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一、探究影响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1.点电荷:当一个带电体本身的线度比它到其他带电体的距离小很多,以至在研究它与其他带电体的相互作用时,该带电体的形状以及电荷在其上的分布状况均无关紧要,该带电体可看做一个带电的点,这样的电荷称为点电荷.点电荷就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2.实验探究1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跟距离的关系:保持电荷的电荷量不变,距离增大时,作用力减小;距离减小时,作用力增大.2探究电荷间作用力的大小跟电荷量的关系:保持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不变,电荷量增大时,作用力增大;电荷量减小时,作用力减小.3实验表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二、库仑定律1.内容: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称为静电力或库仑力,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斥力或引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2.表达式:F=k错误!,其中k=×109 N·m2/C2,叫做静电力常量.一、探究影响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因素库仑定律问题设计1.O是一个带正电的物体.把系在丝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挂在图1中P1、P2、P3等位置,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体的作用力的大小,图中受力由大到小的三个位置的排序为P1、P2、P3.图12.使小球处于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小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小球所受作用力的大小如何变化答案增大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小球受到的作用力增大;减小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小球受到的作用力减小.3.以上说明,哪些因素影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因素对作用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答案电荷量和电荷间的距离.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电荷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要点提炼1.库仑定律的表达式:F=k错误!.式中的k为静电力常量,数值为k=×109_N·m2/C2.2.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延伸思考1.有人说:“点电荷是指带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对吗为什么答案不对.点电荷是只有电荷量,没有大小、形状的带电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大得多,以至于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带电体可以看做点电荷.一个物体能否被看做点电荷,是相对于具体问题而言的,不能单凭其大小和形状而定.2.还有人根据F=k错误!推出当r→0时,F→∞,正确吗答案从数学角度分析似乎正确,但从物理意义上分析却是错误的.因为当r→0时,两带电体已不能看做点电荷,库仑定律不再适用.二、静电力的叠加问题设计已知空间中存在三个点电荷A、B、C,A对C的库仑力是否因B的存在而受到影响A、B是否对C都有力的作用如何求A、B对C的作用力答案A对C的库仑力不受B的影响,A、B对C都有力的作用,A、B对C的作用力等于A、B 单独对C的作用力的矢量和.要点提炼1.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点电荷,那么每个点电荷都要受到其他所有点电荷对它的作用力.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不因第三个点电荷的存在而有所改变.因此,两个或两个以上点电荷对某一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等于各点电荷单独对这个点电荷的作用力的矢量和.2.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所以,如果知道带电体上的电荷分布,根据库仑定律和平行四边形定则就可以求出带电体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和方向.一、对点电荷的理解例1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电荷量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是点电荷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是点电荷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时,可将这两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点电荷解析本题考查点电荷这一理想模型.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成点电荷,关键在于我们分析时是否考虑它的体积大小和形状.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做点电荷,不能以它的体积大小而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若它的体积和形状可不予考虑时,就可以将其看成点电荷.故选C.答案 C二、对库仑定律的理解例2两个分别带有电荷量-Q和+3Q的相同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固定在相距为r的两处,它们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将其固定距离变为错误!,则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 FF D.12F解析两带电金属小球接触后,它们的电荷量先中和后均分,由库仑定律得:F=k错误!,F′=k错误!=k错误!.联立得F′=错误!F,C选项正确.答案 C针对训练有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A所带电荷量为+7Q,B所带电荷量为-Q,C 不带电.将A、B固定起来,然后让C反复与A、B接触,最后移去C,A、B间的相互作用力变为原来的倍倍倍倍解析C与A、B反复接触,最后A、B、C三者所带电荷量均分,即q A′=q B′=q C′=错误!=2Q.A、B间的作用力F′=k错误!=错误!,原来A、B间的作用力F=k错误!=错误!,所以错误!=错误!,即F′=错误!F.三、多个点电荷间静电力的叠加例3如图2所示,分别在A、B两点放置点电荷Q1=+2×10-14 C和Q2=-2×10-14 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有一点C,且AB=AC=BC=6×10-2 m.如果有一高能电子静止放在C点处,则它所受的库仑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图2解析电子带负电荷,在C点同时受A、B两点电荷的作用力F A、F B,如图所示.由库仑定律得F A=k错误!=×109×错误!N=×10-21 NF B=k错误!=×10-21 N由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几何知识得静止放在C点的高能电子受到的库仑力F=F A=F B=×10-21 N,方向平行于AB连线由B指向A.答案×10-21 N方向平行于AB连线由B指向A例4如图3所示,两个点电荷,电荷量分别为q1=4×10-9 C和q2=-9×10-9 C,分别固定于相距20 cm的a、b两点,有一个点电荷q放在a、b所在直线上且静止不动,该点电荷所处的位图3A.在a点左侧40 cm处B.在a点右侧8 cm处C.在b点右侧20 cm处D.无法确定解析此电荷电性不确定,根据平衡条件,它应在q1点电荷的左侧,设距q1距离为x,由k错误!=-k错误!,将数据代入,解得x=40 cm,故A项正确.答案 A1.对点电荷的理解对点电荷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点电荷可以是带电荷量很大的带电体B.点电荷的带电荷量可能是×10-20 CC.只要是均匀的球形带电体,不管球的大小,都能被看做点电荷D.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情况对它们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都能看做点电荷答案AD解析能否把一个带电体看做点电荷,不是取决于带电体的大小、形状等,而是取决于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看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情况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2.对库仑定律的理解相隔一段距离的两个点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力为F,现使其中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变为原来的2倍,同时将它们间的距离也变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B.4F C.2F答案 A解析F=k错误!,F′=k错误!=错误!k错误!=错误!,选A.3. 静电力的叠加如图4所示,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L,在顶点A、B处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 A、Q B,Q A=Q B=+Q,求在顶点C处的电荷量为Q C的正点电荷所受的静电力.图4答案错误!k错误!,方向与AB连线垂直向上解析正点电荷Q C在C点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Q A、Q B对Q C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都不因其他电荷的存在而改变,仍然遵守库仑定律.Q A对Q C作用力:F A=k错误!,同种电荷相斥,Q B对Q C作用力:F B=k错误!,同种电荷相斥,因为Q A=Q B=+Q,所以F A=F B,Q C受力的大小:F=错误!F A=错误!k错误!,方向为与AB连线垂直向上.4.静电力的叠加如图5所示,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分别放置Q A=+3×10-9 C、Q B=-4×10-9 C、Q C=+3×10-9 C的A、B、C点电荷,试求作用在点电荷A上的静电力的大小.图5答案×10-4 N解析点电荷A同时受到B和C的静电力作用,因此作用在A上的力应为两静电力的合力.可先根据库仑定律分别求出B、C对A的静电力,再求合力.A受到B、C电荷的静电力如图所示,根据库仑定律有F BA=错误!=错误!N=×10-3 NF CA=错误!=错误!N=9×10-5 N规定沿这条直线由A指向C为正方向,则点电荷A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 A=F BA-F CA=×10-3-9×10-5 N=×10-4 N.题组一对点电荷的理解1.关于点电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足够小的电荷就是点电荷B.一个电子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均可视为点电荷C.在实际中点电荷并不存在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它尺寸的绝对值,而是看它的形状和尺寸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答案CD解析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一个带电体能否看成点电荷不是看其大小,而是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它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状况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能否忽略不计.因此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和小的带电体一定能看成点电荷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所以A、B错,C、D对.2.下列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电荷全部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B.球状带电体一定可以看成点电荷C.点电荷就是元电荷D.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应以具体情况而定答案 D解析一个带电体能否看做点电荷,是相对于具体问题而言的,不能单凭其大小和形状及带电荷量的多少来判断,因此D正确,A、B错误.元电荷是电荷量,点电荷是带电体的抽象,两者的内涵不同,所以C错.题组二对库仑定律的理解3.关于库仑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库仑定律适用于点电荷,点电荷其实就是体积很小的球体B.根据F=k错误!,当两电荷的距离趋近于零时,静电力将趋向无穷大C.若点电荷q1的电荷量大于q2的电荷量,则q1对q2的静电力大于q2对q1的静电力D.库仑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答案 D解析点电荷是实际带电体的近似,只有带电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电荷的作用力影响可忽略不计时,实际带电体才能视为点电荷,故选项A错误;当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趋近于零时,不能再视为点电荷,公式F=k错误!不能用于计算此时的静电力,故选项B错误;q1和q2之间的静电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故选项C错误;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相似,研究和运用的方法也很相似,都是平方反比定律,故选项D正确.4.要使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间的库仑力增大到原来的4倍,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每个点电荷的电荷量都增大到原来的2倍,电荷间的距离不变B.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使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C.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加倍,另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保持不变,同时使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错误!D.保持点电荷的电荷量不变,将两个点电荷间的距离减小为原来的错误!答案 A解析根据库仑定律可知,当r不变时,q1、q2均变为原来的2倍,F变为原来的4倍,A正确.同理可求得B、C、D中F均不满足条件,故B、C、D错误.5.两个半径为R的带电球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当两球心相距3R时,相互作用的静电力大小为A.F=k错误!B.F>k错误!C.F<k错误!D.无法确定答案 D解析因为两球心距离不比球的半径大很多,所以两带电球不能看做点电荷,必须考虑电荷在球上的实际分布.当q1、q2是同种电荷时,相互排斥,电荷分布于最远的两侧,电荷中心距离大于3R;当q1、q2是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电荷分布于最近的一侧,电荷中心距离小于3R,如图所示.所以静电力可能小于k错误!,也可能大于k错误!,D正确.题组三静电力的叠加6.如图1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a所带的电荷量比b所带的电荷量小.已知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四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它应是图1A.F1B.F2C.F3D.F4答案 B解析据“同电相斥,异电相吸”规律,确定金属小球c受到a和b的静电力方向,考虑a的带电荷量小于b的带电荷量,故F ac与F bc的合力只能为F2,选项B正确.7.如图2所示,有三个点电荷A、B、C位于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已知A、B都带正电荷,A所受B、C两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如图中F A所示,那么可以判定点电荷C所带电荷的电性图2A.一定是正电B.一定是负电C.可能是正电,也可能是负电D.无法判断答案 B解析因A、B都带正电,所以静电力表现为斥力,即B对A的作用力沿BA的延长线方向,而不论C带正电还是带负电,A和C的作用力方向都必须在AC连线上,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合力必定为两个分力的对角线,所以A和C之间必为引力,所以C带负电,故选B.题组四多个电荷的平衡问题8.如图3所示,三个点电荷q1、q2、q3固定在一直线上,q2与q3间距离为q1与q2间距离的2倍,每个电荷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均为零,由此可以判定,三个电荷的电荷量之比为图3A.-9∶4∶-36 B.9∶4∶36C.-3∶2∶-6 D.3∶2∶6答案 A解析本题可运用排除法解答.分别取三个电荷为研究对象,由于三个电荷静电力合力均为零,所以这三个电荷不可能是同种电荷,这样可立即排除B、D选项,故正确选项只可能在A、C 中.若选q2为研究对象,由库仑定律知:错误!=错误!,因而得:q1=错误!q3,即q3=4q1.选项A恰好满足此关系,显然正确选项为A.9.有两个带电小球,电荷量分别为+Q和+9Q.在真空中相距0.4 m.如果引入第三个带电小球,正好使三个小球都处于平衡状态.求:1第三个小球带的是哪种电荷2应放在什么地方3电荷量是Q的多少倍答案1带负电2放在+Q和+9Q两个小球连线上,距离+Q 0.1 m处3错误!倍解析根据受力平衡分析,引入的第三个小球必须带负电,放在+Q和+9Q两个小球的连线之间.设第三个小球带电量为q,放在距离+Q为x处,由平衡条件和库仑定律有:以第三个带电小球为研究对象:错误!=错误!解得x=0.1 m以+Q为研究对象:错误!=错误!得q=错误!题组五综合应用10.如图4所示,把一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光滑绝缘斜面上,欲使球a能静止在斜面上,需在MN 间放一带电小球b,则b应图4A.带负电,放在A点B.带正电,放在B点C.带负电,放在C点D.带正电,放在C点答案 C解析小球a受到重力、支持力和库仑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静止在斜面上.可知只有小球b带负电、放在C点才可使a受合力为零,故选C.11.如图5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放置3个电荷量均为>0的相同小球,小球之间用劲度系数均为k0的相同轻质弹簧绝缘连接.当3个小球处在静止状态时,每根弹簧长度为l.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若不考虑弹簧的静电感应,则每根弹簧的原长为图5A.l+错误!B.l-错误!C.l-错误!D.l-错误!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及胡克定律的应用.以最左边的小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到的弹簧的弹力等于其他两个小球对它的库仑斥力的和,即k0x=k错误!+k错误!,弹簧的原长为l-x=l-错误!,C项正确.12.如图6所示,把质量为0.2 g的带电小球A用丝线吊起,若将带电荷量为+4×10-8 C的小球B靠近它,当两小球在同一高度且相距3 cm时,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g取10 m/s2,则:图61此时小球B受到的库仑力F的大小为多少2小球A带何种电荷3小球A所带电荷量大小是多少答案12×10-3 N2负电荷35×10-9 C解析根据题给条件,可知小球A处于平衡状态,分析小球A受力情况如图所示.mg:小球A的重力.T:丝线的拉力.F:小球B对小球A的库仑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F=mg tan 45°=×10-3×10×1 N=2×10-3 N.题中小球A、B都视为点电荷,它们相互吸引,其作用力大小F=k错误!F=k错误!=mg tan 45°,所以q A=错误!C=5×10-9 C.小球B受到的库仑力与小球A受到的库仑力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小球B受到的库仑力大小为2×10-3 N.小球A与小球B相互吸引,小球B带正电,故小球A带负电.13.如图7所示,一个挂在绝缘细线下端的带正电的小球B,静止在图示位置,若固定的带正电小球A的电荷量为Q,B球的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θ=30°,A和B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求A、B两球间的距离.图7答案错误!解析如图所示,小球B受竖直向下的重力mg、沿绝缘细线的拉力T、A对它的库仑力F C. 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 C=mg tan θ根据库仑定律得F C=k错误!解得r=错误!=错误!14.已经证实质子、中子都是由上夸克和下夸克的两种夸克组成的,上夸克带电荷量为错误!e,下夸克带电荷量为-错误!e,e为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如果质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且各个夸克之间的距离都为l,l=×10-15 m,试计算质子内相邻两个夸克之间的静电力.答案上夸克之间的静电力为N,是排斥力;上夸克与下夸克之间的静电力为N,是吸引力解析质子带电荷量为+e,所以它是由2个上夸克和1个下夸克组成的.按题意,三个夸克必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这时上夸克与上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应为F uu=k错误!=错误!k错误!,代入数据,得F uu=N,是排斥力.上夸克与下夸克之间的静电力为F ud=k错误!=错误!k错误!代入数据,得F ud=N,是吸引力.。

高二物理第一、二章基础复习教案(鲁科版(选三)

高二物理第一、二章基础复习教案(鲁科版(选三)

静电场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等重点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在熟练掌握上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复习重点:物理概念的深刻含义、对物理概念的综合性运用★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学案导学★教具投影片(或小黑板),学案★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基础知识(投影复习提纲,可以印发提纲,要求学生课下预习完成)1.电荷电荷守恒(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电荷和电荷。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电荷的多少叫。

(2)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起电。

(3)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

2.元电荷:e=,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或者。

3.库仑定律:(1)定律的内容:真空中两个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成正比,跟它们的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

(2)库仑力的大小F= 。

(3)静电力恒量k= 。

4.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这种力叫。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发生的。

5.电场强度(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叫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

(2)定义式:E=,其单位是。

(3)方向:场强的方向与正电荷,与负电荷。

6.点电荷的场强:E=。

如果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它们的电场就相互叠加形成的合电场。

这时某点的场强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叫做电场的叠加。

7.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一致,这样的曲线叫电场线。

8.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从电荷出发终止于电荷,不形成闭合曲线。

(2)电场线不、也不。

(3)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

9.匀强电场:在电场的某一区域,如果场强的和都相同,这个区域的电场叫匀强电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地球的运动及意义
(1)地球的运动
自 转 公 转 中 心 地轴
太阳
方 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
自西向东 速 度
角速度 15°/小时(1°/4分钟)
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约1°/天 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赤道最大,60˚N 约为其一半 约30千米/秒
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周 期
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24时 (1太阳日)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 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
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方时(经度每隔15°差1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南左北右)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__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__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_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_____,全球各地现_____现象。

南半球相反。

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____,北半球各地昼长__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__夜越__。

冬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_昼夜_____,各为_____小时 (7) 昼夜交替周期是_________小时,叫做__________日。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________________,叫做__________年。

全球被划分为____个时区,各时区以___________的地方时为本区的区时。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______,自转的平面叫______,它们的交角为_____,称黄赤交角
绘制夏至日、冬至日地球日照图,并在图中画出地轴、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光线、标出直射点和极点、用斜线阴影表示夜半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