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让学生爱上科学——谈如何利用微课构建高效初中科学教学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巧用微课,让学生爱上科学——谈如何利用微课构建高效初中科学教学课堂
发布时间:2023-03-23T17:17:26.443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2年12月作者:耿平平
[导读] 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初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利用微课的自主合作、融入微课视频、线上学习等科学教学模式,其次分析了利用微课的重难点突破、易错点改正、激发兴趣、结合实验等教学策略,为加强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提供参考。
耿平平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中学 315500
【摘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初中教学的理念和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利用微课的自主合作、融入微课视频、线上学习等科学教学模式,其次分析了利用微课的重难点突破、易错点改正、激发兴趣、结合实验等教学策略,为加强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利用微课;构建;初中科学;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3)2-135-01
引言: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导致学生对于周围的未知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科学这门课程是根据生活进行科学探索的一门学科,可以解决初中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科学困惑,但目前初中学校的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导致课堂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微课的兴起,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在初中科学教学课堂的这一难题,制定出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巧利用微课的科学教学模式
(一)自主合作模式
由于初中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集中授课的模式下,容易暴露出较多的问题和弊端。
若通过微课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自己现阶段需要的知识内容,或在课堂上将没有听懂的内容等通过微课的模式进行解答,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并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自行选择课后作业,对于科学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制定拔高题、重难题等;对于科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主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从而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1]。
例如:教师在教学化学反应时,会出现大量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并牢记知识点,但还存在部分学生不会读,对较多的元素符号难以全部理解并运用,同时大部分家长由于脱离学生时代过久,无法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针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内容制定微课视频,以便于帮助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弱的学生反复观看,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
(二)融入微课视频模式
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微课视频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上课之前,需提前准备好微课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学。
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科学教材章节,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微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章节时,由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较为抽象,且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到,因此,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制作相关的微课视频,在上课前给学生观看,从而使学生加强观感冲击,并以此产生好奇心,进而有效地提升了课堂的质量。
(三)线上学习模式
线上学习是通过互联网展开教学的一种模式,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信息可以高效传播,并在科技水平的不断更新发展下,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成为人们必备的交流软件,同时展开线上教学,可以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因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构建微课学习平台,从而实现从课堂的知识传授扩展到课外的知识延伸。
例如,教师可以在微信、钉钉等软件上建立班级群,并将制定的微课内容在班级群中进行上传,使学生在家里也可以随时学习,有效地提升了科学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微课的科学教学策略
(一)重难点突破策略
科学知识的重难点是学生提升成绩的重要内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是指学生难以掌握或难以理解的知识。
虽然部分教师意识到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水平有限,并因此借助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知识内容,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
这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不同,导致部分学生通过简单讲解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还有一部分学生反复讲解也不理解,对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性。
教师可以将重难点的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以便于学生反复观看,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强度,还可以解决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敢开口提问的现象[2]。
例如,在教授浮力这一章节时,对于阿基米德原理这一教学重难点而言,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进行实
验,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其进行详细讲解,但由于知识点过于抽象,导致学生难以完全掌握和理解。
因此,教师可以将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做成微课供学生观看,直到学生完全掌握为止。
(二)易错点改正策略
在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解题思路错误的现象,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会在学生出现错题后,对错题进行讲解,而忽略学生错误的解题观念问题,导致学生再次遇到此类问题时仍会出错。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部分具备关键性、代表性的错题整理出来,并制作成典型案例专题的微课视频,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不仅可以减轻教师不断重复讲解的负担,还可以使学生利用片段时间对错题进行纠正,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学生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分辨不清,因此总是出错,若教师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辨别方法制作成微课视频,可以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地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对易错内容加深理解[3]。
(三)激发兴趣策略
初中是学生进行知识储备和知识学习的初始阶段,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难以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
微课以视频的形式将知识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且将微课资源带入教学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学习热情。
此外,微课通常将视频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酸碱盐这一章节时,会涉及大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但部分强酸、强碱的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危险性,若让学生动手实验会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的方式,将实验室中的各项酸碱试剂、酒精灯、反应仪器等内容向学生展示,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知识印象,还可以使学生理解如何正确进行化学实验[4]。
(四)结合实验策略
若想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就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学有所用,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将教材上的内容编辑成日常生活中的视频,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科学知识主动学习的探索欲,进而达到初中科学的教学目标,构建高效的课堂效果。
例如,在教授光与视觉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微课视频,将光的折射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出现光线折射的现象,再通过凸视镜成像的微课讲解,使学生理解人类眼睛的独特奥秘,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保护眼睛的意识。
结语:综上可知,微课对初中科学教学课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微课与科学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构建出高效的初中科学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建芳.探索农村初中科学教学中微课开发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21(06):4-5+98.
[2]张雪.试析初中科学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25):49-50.
[3]朱建娟. 见微知著——论微课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C]/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8:790-791.
[4]金鸿飞.微课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7(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