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临空产业发展需求导向

合集下载

中原工学院:申办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中原工学院:申办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中原工学院:申办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作者:俞海洛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17年第09期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

作为毗邻港区的高校,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地理位置优势和自身的工科优势,为港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从而在服务航空港区建设中有所作为,是当时校党政班子深入思考的问题。

经过党政班子多次研讨,学校决定抓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设立的契机,与世界知名大学联合申办航空学院。

随后,学校把这一想法向省政府、省教育厅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等领导进行了汇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大力支持。

为什么要办航空学院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俄罗斯将开展大量的合作项目,如中俄大飞机合作研发项目、重型直升机合作研发项目等。

这些合作项目为我国航空经济和临空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有技术、懂管理、能交流的航空航天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中原工学院形成了以纺织服装学科为主的办学特色。

但一个2万余学生、60多个专业的高校仅仅只有这一个特色学科方向是不够的,学校打算通过合作举办航空学院开辟航空航天新特色。

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中原工学院有浓厚的航空情节,老院长凌德麟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在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他参与的“718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直八机研制”获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1987年开始担任院长职务近16年。

在他的带动下,学校承担了近30项航空领域的科研项目,培养了一批热爱航空事业的学术骨干。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宇航仪器制造大学与中原工学院从2007年就开始了学术交流活动,该校成立于1941年,是世界航空航天系统、控制系统及航空经济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著名航空航天大学,与其合作有四点考虑。

一是师资力量雄厚。

二是办学特色明显。

该校在航空航天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化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特色发展 河南工程学院锦荣服装学院示范校建设纪实

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特色发展 河南工程学院锦荣服装学院示范校建设纪实

28 /院校/ ACADEMY深化产教融合 推动特色发展河南工程学院锦荣服装学院示范校建设纪实本刊记者_董笑妍“应用为基础,特色求生存,创新求发展,贡献求支持”,始终是河南工程学院锦荣服装学院的办学宗旨。

作为中国服装大省,河南服装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直迫切而深入,服装教育资源作为产业的重要支撑,一直备受重视。

如何产教结合,培养足以带动服装业迈入新时代的人才梯队,是一大教育课题。

为此,河南工程学院锦荣服装学院精准对标示范校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坚持“应用为基础,特色求生存,创新求发展,贡献求支持”的办学宗旨,秉承“服务、传承、创新”的教育使命,着力打造集“艺术与技术、时尚与创新、推广与应用”为一体的服装特色人才。

以服务为宗旨,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全新育人模式2016年12月27日,“河南工程学院锦荣服装学院”揭牌成立,正式将行业学院办学模式引入学校,为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助于形成高校、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共同体,实现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近年来,学院与河南省服装企业联合申报并获批了市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纺织服装人才双创示范基地1个;先后与25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合作协议;与郑州锦荣轻纺城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建校内工作室5个,同时建有“设计研发型、版型研究型、营销推广型”工作室3个。

积极服务社会,持续碰撞时尚脉搏学院依托学校办学基础,整合优势资源,挖掘自身潜力,在郑州率先成立HUE 锦荣时尚创意空间,打造原创设计师集合店B209。

B209自建立以来,在服务教学的同时,注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产品开发与社会服务。

2017年,B209组建团队申报并获批了“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7年5月,学院服装设计毕业作品首次亮相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得到诸多企业与百余家媒体的关注与好评,并获“2017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人才培养成果奖”、“服饰搭配奖”、“女装设计奖”、“服装面料奖”等。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增加,应用经济类专业的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经济发展也在不断加快。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各高校也积极开设了应用经济类专业,培养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在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不相符,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有必要对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经济类人才。

1.2 目的意义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是培养经济管理领域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培养模式的完善与创新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经济发展对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因此研究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河南省高校开设应用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和相关教师,以及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这些对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设与改进措施。

在研究对象中,学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他们是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和将来的人才梯队。

他们的学习情况、就业需求和实践能力是评估培养模式效果的重要指标。

教师也是核心对象之一,他们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还包括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一模式是各高校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人才需求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计划和实践方案。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培育建设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培育建设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培育建设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2.06.30•【字号】豫教高〔2022〕84号•【施行日期】2022.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培育建设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的通知豫教高〔2022〕84号有关本科高等学校:为深入实施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培育构筑更多特需急需新兴交叉学科,全力服务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河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以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学科学院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要求,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方案》,决定遴选支持建设一批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建设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两个确保”,着力发挥高校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学科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耦合,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三位一体”发展,推动学科布局更加优化、学科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育更加精准、科研成果更加丰富,持续增强学科竞争力和引领服务能力,为服务国家创新高地和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对标一流,目标导向。

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和现有“双一流”建设高校,坚持目标导向,超前谋划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创造发展条件,优先培育支持一批建设基础扎实、优势特色明显,与特需急需产业领域契合度高、关联紧密、服务有力的特色骨干学科(群),为“双一流”创建锻造生力军、厚植后备力量。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05•【字号】豫政办〔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豫政办〔2024〕33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5日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推动低空消费、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扩大低空消费需求为牵引,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航空研发制造能力,着力推动场景应用与产业融合,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发展高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社会资源和高端生产要素向低空经济领域集聚;更好发挥政府统筹谋划、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撑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促进低空经济产业良性发展。

2.需求引领、创新驱动。

顺应低空经济消费场景不断丰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的发展态势,不断拓展低空应用场景,培育新兴消费热点;注重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加强低空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发布《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发布《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发布《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4.07.23•【字号】教职成〔2024〕250号•【施行日期】2024.07.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发布《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的通知教职成〔2024〕250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高等职业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持续推动职业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匹配,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河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实施意见》要求,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结合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期人才需求现状,针对全省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重点产业链的500家重点企业,开展了重点发展企业紧缺岗位和人才需求调研,联合编制了《河南省重点产业对应职业教育紧缺专业设置指导目录》(附件1,以下简称“《目录》”),汇总了《202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布点多、规模大专业清单》(附件2,以下简称“《专业清单》”)和《河南省重点产业链紧缺岗位参考清单》(附件3,以下简称“《紧缺岗位参考清单》”),现予以发布,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对接产业需求,强化支撑引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职业院校要紧紧围绕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需要,以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7+28+N”重点产业链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在专业布局、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出快速、准确的调整,优先布局面向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传承传统技艺的专业;要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联系行业企业,深入一线调研,挖掘行业企业需求,结合学校专业优势特色,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之一的应用经济类专业,在河南省高校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教学不足、就业导向不明确等。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索适合河南省高校的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本文旨在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当今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促进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应用经济领域的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探索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针对当前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短缺、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研究河南省高校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竞争力,同时也为地方经济提供了更多优质的人才支撑。

通过研究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经济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现状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不够契合。

传统经济学知识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的需求,需要更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6.07.20•【字号】豫教发规〔2016〕95号•【施行日期】2016.07.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引导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豫教发规〔2016〕95号各省辖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各普通本科高校: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引导我省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建立定位准确、类别清晰、结构合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多样化需求的具有河南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要求,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等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通过项目带动、资金引导、政策扶持等措施,引导部分本科高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二、实施原则(一)坚持统筹规划原则。

系统总结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经验,做好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坚持改革创新,围绕内涵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加强区域内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增强学校适应人力资源市场变化的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能力以及为区域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能力。

应用性科研助推新建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应用性科研助推新建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河南教育高教应用性科研助推新建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贾宪军摘要: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应用型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传统育人模式难以适应新的要求,亟须以应用性科研为抓手,发挥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堂教学创新及实践性教学拓展等方面的助推作用。

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应调整现有职称评定、科研激励等相关政策,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科研活动。

关键词:应用性科研;新建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收稿日期:2019-03-06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编号:2018-JKGHYB-031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6BJJ020)作者简介:贾宪军(1979—),男,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

近年,我国金融市场与行业在宏观背景及微观技术两个层面均出现了深刻的变革。

从宏观经济背景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以要素投入、规模扩张为主,向以效率提升、科技创新为主转变,金融业也迫切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融资领域,金融服务的对象将更多地向创新型企业及各类中小微企业倾斜,直接融资尤其是多层次股权市场将充分发展;在投资领域,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的正式颁布,各类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难以为继,金融机构资管业务面临重大转型。

与宏观背景相适应,今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会日益增多,金融服务方式将更加注重差异化、精细化。

同时,随着移动支付、云数据、智能合约、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深度运用,传统金融行业与监管在支付方式、商业形态及信用体系等方面均面临颠覆式重构。

金融行业的上述变化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在提供差异化、精细化金融服务时,需要从业人员具有更强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客户的个性化特征及独特需求。

二是面临飞速发展的金融科技及日益复杂的行业生态时,金融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复合学习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在专注自身专业领域的同时,能对统计学、计算机、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渗透能力,至少能够理解各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核心逻辑,能够与不同学科背景的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对经济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对高素质经济学类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切。

为了培养适应当今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经济学类人才,各高校纷纷探索和实践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是应用经济类专业的重要特色之一,河南省的高校在应用经济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深度融入实践教学,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河南省的高校中,经济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实习、社会调研、案例分析等形式,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设置在应用经济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河南省的高校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等。

河南省的高校在应用经济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设置了跨学科的课程,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校企合作,培养产学研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河南省的高校在应用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注重校企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参与实际项目等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的企业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和就业前景,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与此高校还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是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河南省的高校在应用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外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发展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学类人才。

河南省地方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思考与路径选择

河南省地方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思考与路径选择

收稿日期:2020-07-03作者简介:陆芳(1977—),女,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河南省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与探索”([2019]-JKGHYB-0090);中原工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教便字〔2019〕17号)为了深入推进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年4月颁布《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正式全面启动我国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一流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在面临世界教育发展新形势下,追求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河南省地方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动因(一)是当前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的是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质量及增强实力,是一种以增强或充实内涵方式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70余年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距离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四个一流”建设目标仍然是任重道远[1]。

因此,此次对一流本科大学和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大契机。

(二)是提高地方高校自身竞争力的必要途径近年来,我国高校出现了管理模式趋同化现象。

尤其是某些地方高校存在办学自主权受限、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

这些问题极大制约了我国高校的竞争力。

对地方高校而言,它们和部属院校相比既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也缺乏更多的办学资源和办学实力。

因此,此次“一流本科”建设是提高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绝佳途径,地方高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对自身面临的内外部制约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和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之路。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12.08•【字号】教高〔2015〕1085号•【施行日期】2015.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教高〔2015〕1085号各本科高等学校:《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财政厅2015年12月8日附件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为贯彻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5〕64号)精神,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意见》(豫政〔2015〕41号)要求,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加快高水平大学和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现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战略、服务河南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接国家战略部署,加强资源整合,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扶强、扶优、扶需、扶特,坚持久久为功,引导支持高校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局部高端突破。

二、基本原则学科是高校学术地位、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

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坚持高标准、高要求、不间断,按照“打基础、上水平、求突破”的总体思路,用十年时间,加大力度,持续投入,建成一批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和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的特色学科。

(一)对接国家计划紧紧抓住国家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机遇,坚持一流标准,汇聚一流队伍,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建设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学科高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局部高端突破。

面向民航的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面向民航的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收稿时间]2018-12-12[基金项目]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zhjy18-33)、“基于CDIO 创新能力培养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标准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zhjy18-34)、“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OBE 理念的郑州航院本科培养方案优化研究(zhjy18-39)。

[作者简介]佀庆民(1983-),男,山东郓城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市安全,民航安全,产品系统安全与可靠性,高等工程教育。

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培养具有明显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民用航空业具有典型的行业特色,是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服务领域之一。

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与模式,对于培养面向民航的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民航业对新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明确了面向民航的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新工科的特点和要求,基于OBE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积极探索专业内涵建设和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

该研究对于打造管工结合优势突出、航空安全特色明显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管工结合;新工科;OBE 理念;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X9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0-0161-03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急需大量能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具有明显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当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和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

河南,临空经济之路如何走

河南,临空经济之路如何走

河南,临空经济之路如何走
岳文海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07(000)12A
【摘要】临空经济,作为一种区域经济模式,它以大型机场为依托,通过直接服务于航空运输业以及集聚相关产业,在空港及空港周边实现经济集聚。

对于河南来说,发展临空经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总页数】3页(P20-22)
【作者】岳文海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1
【相关文献】
1.河南: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越走越宽广——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 [J], 白献民
2.河南乐图乐印:走融合发展之路——访河南乐图乐印数码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遂川 [J], 廖江月
3.走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解读 [J], 陈慧; 刘红涛
4.走更加出彩的校企合作之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托管办学"改革实践纪实 [J], 张红延; 李光远
5.河南:小康之路已走多远——河南小康进程及实现小康目标对策研究(上) [J], 王作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在当前的现状下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本文从特点分析入手,探讨了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强调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以及实践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文章探讨了这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模式,河南省高校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模式、构建、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产学研、协同、教师队伍、实践基地、双师型、意义、影响、展望未来1. 引言1.1 当前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目前,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论导向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脱节、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不匹配等问题。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和一些优秀教师资源匮乏,导致了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整体偏低。

当前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培养路径,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河南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经济总量居全国前茅。

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在河南省的培养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如培养模式单一、教学资源不足、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完全契合等。

需要对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河南: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启动

河南: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启动

河南:中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启动
佚名
【期刊名称】《职业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9
【摘要】近日.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
项目实施办法(试行)》.并成立了项目办公室。

据河南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董学胜介绍.教师企业实践实行“师带徒”模式.企业实践基地为每位实践教师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师傅).采取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小组研讨、技能培训、上岗操作和演练、参与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形式进行.实践项目每期6个月.青年教师须脱产连续进行。

参加企业实践的青年教师要按照“双师型”专业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结合企业实践探索改进专业教学方法和途径.撰写不少于4000字的实践报告.完成一项本专业教学改革案例设计。

【总页数】1页(P111-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1
【相关文献】
1.河南省成功举办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成果展示活动
2.河南省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3.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
的思考4.职业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333研训”模式的建构——基于中职护理
专业国培项目的实践5.对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的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
刘文锴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13(000)024
【摘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教育先行。

高等教育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河
南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三大战略区域的大好机遇,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努力在汇聚人才、培养人才、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大有所为,自觉肩负起为实现中原梦、实现中原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重要使命。

【总页数】1页(P9-9)
【作者】刘文锴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对加快培养高
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思考2.以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助推河南经济腾飞--高等学校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座谈会侧记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学用
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18年度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和先进中央驻豫单位的通报5.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表扬2020年度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优秀和先进中央驻豫单位的通报(豫政〔2021〕30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收稿日期:2018-05-01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5GGJS-194);2018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82400410198)作者简介:魏冉(1976-),女,河南郑州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临空经济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研究。

一、河南省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困境及原因河南省内高校除个别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学外,多属河南省多学科综合性院校,本科层次基本都有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应用经济学学科所属专业。

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密切、缺乏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是省内高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

分析其原因,脱离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尚未形成办学特色是根本。

二、临空产业发展下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向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带来诸多机遇,也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新要求。

例如四川航空、海南航空、上海航空以及新郑机场、白云机场等均表示需要临空经济产业升级及产业转型、临空物流及中转、临空低碳物流、临空物流实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基于该现状,高校应用经济类专业应遵循临空经济及临空产业的发展路径,承担起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逐步凝练并形成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并适合自身办学条件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向[1]。

例如临空产业与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包括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临空经济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等培养内容;航空物流方向,包括特色产品物流、航空快递物流、国际中转物流等培养内容;临空国际贸易实务方向,包括临空贸易国际结算、进出境货物报关、进出境货物跟单等培养内容。

三、以临空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特色人才培养课程模式1.理论课程模式改革。

适度调整培养计划。

课程科目的设置原则,要符合教育部关于经济类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与要求,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课程遴选的标尺;同时又要根据郑州航空港区临空产业发展的用人需求,实现专业教育与应用教育、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例如国际贸易专业可以增设国际物流、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商理论与实务、临空产业经济等突出专业培养特色的课程。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特色培养方向一致的前沿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更新。

强化现有课程内容与区域经济发展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学以致用,实现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

同时,相应地推进教材建设,选用国内外精品教材,围绕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区的具体特点及发展需要,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现有问题的探讨,组织优秀教师编写专业教材、习题集等,尽快使教材与教学相匹配,并以此推动本专业特色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改革与优化教学模式,适应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体现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增强专业技能等基本原则基础上,力求符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2]。

例如,在理论教学中,以临空产业的规划、临空经济区低碳物流业发展、临空自贸区与综合保税区的海关管理与报关等内容为例,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习题教学、专题报告等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这种围绕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造力,而且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魏冉(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系统与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7)摘要:郑州航空港区临空产业的发展为省内高校应用经济类本科人才培养特色指出了方向。

研究认为,省内高校应凝练适合临空产业发展需要及自身办学条件的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并提出包括课程模式、激励模式及支持模式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及改革方法,以特色实现院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临空产业需求;应用经济类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216-02———基于临空产业发展需求导向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for Students Major in Applied Economics in HigherInstitution in Henan Province—Based on the Demands of Airport IndustryWEI Ran(System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Management,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Henan 450007,China)Abstract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should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developments of airport industry in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y Zone,especially in higher institu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stitutions should search the training directions based on the demands of airport industry and self-conditions,and proposes the modes and reform methods to the system of curriculum,motivation and support so a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higher institution.Key words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methods of reform;demands of airport industry;majors of applied economics的关键和支点,深刻体现“促进区域发展、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专业特色方向[3]。

2.实习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平台硬件和软件建设。

首先应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在基于临空经济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操作环节,比如在实验室中建立诸如仓储、物流、税收、海关、商检等虚拟职能部门,让学生分别承担不同企业或物流节点的职能。

其次要配套地更新实验教学软件,目前经济类或管理类各专业使用的模拟实验教学软件仍然相对比较简单,因此不断升级软件,或者与其他高校、企业合作设计开发出更接近当前本领域实际业务条件的教学模拟软件,是本专业特色方向体系改革中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通过增设对口实习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等方式,优化实践环节,扩大实习范围。

例如,实习环节中可以增加实地参观与学习的环节,增强学生对外贸重要物流环节的感性认识。

此外,利用航空港临空经济区的区位优势,组织学生参观航空口岸或是铁路货运口岸,认知集装箱货运站、海关监管港口等场所;安排学生在实习期间赴物流公司或保险公司实践进出口货物的询价、报关及投保等工作;帮助学生联系海关和检验检疫局等监管机构,实地感受报关和检验检疫工作。

四、满足临空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激励模式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人才激励模式的创新途径。

考查课程和实习实践课程的考核应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课堂和试卷的考核方式。

特色人才培养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激励模式,首先应要求学生根据临空产业特色方向选修对应的专业任选课。

专业任选课应基于促进学科交叉,扩展学生思路的原则,面向所有经济类学生开放;其次,专业任选课与实习实践课程的考核内容中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与特色方向相对应的实践学时,或是于课堂展示相应的项目论证报告或计划书,这样既突出了人才培养专业方向的特色,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索鼓励学生考取专业职业资格证的激励措施。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本专业特色方向领域的国家、省学科竞赛以及考取国家级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具体措施的操作中,可采用依据学科竞赛的赛事等级以及比赛成绩或是职业资格证书认证情况抵扣学分的新模式。

例如,学生参加“外贸跟单职业能力大赛”,如果取得一等奖则可以抵扣1学分;学生通过高难度的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则可以折算为2学分,如国际认证的“跟单信用证专家资格考试(CDCS )”。

五、基于临空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人才培养支持模式特色人才培养支持模式,主要包括科研平台支持、人力资源绩效制度支持以及政策导向支持等特色内容。

科研平台支持指教师围绕学院或专业的部署,凝练其科研方向。

创建相关的协同创新中心是目前公认的途径,各高校应基于教师研究方向凝练出若干特色方向,并引导教师围绕特色方向开展科研工作,建设相关特色团队或相关方向协同创新中心等有效载体。

例如,中原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基于临空经济特色,培育了临空经济与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临空经济理论创新研究、临空经济与郑州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等特色研究方向,支持教师围绕这些方向开展科研研究。

人力资源绩效制度支持指奖励或支持教师特色方向科研成果或活动等内容的制度支持方式。

如对于教师符合特色方向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或支持;教师协助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或校企产学研合作的给予表彰或奖励;或是在考核或聘岗等环节设计差别化指标,对教师促进专业特色方向发展所做贡献给予奖励等。

政策导向制度支持表现为支持特色方向建设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为引进相关人才提供绿色通道;搭建平台促成高校与航空港区机构或企业开展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给予特色专业在办学条件、实习实践平台资源配置优先等待遇,全方位促进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参考文献:[1]王璐.经济学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辽宁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例[J].中国报业,2011,(1):114-115.[2]孟凡生,肖振红,李瑛玫,李谭,韩冰.“互联网+”背景下工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以会计课程为例[J].教育探索,2017,(2):81-83.[3]关娜,吴永祥.临空产业发展特色与现实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3-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