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示理论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_闫爱花

合集下载

英汉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图式论解释

英汉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图式论解释

英汉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图式论解释英汉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图式论解释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产生的由于语言使用不当或语言选择不当而导致的交际失误。

在英汉交际中常见的语用失误类型有指称失误、表达失误和礼貌失误。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三种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图式论解释。

1. 指称失误指称失误是指用词不准确或不当,导致对所指事物理解不清的失误。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常常出现指称失误。

例如,汉语中的“老外”用来指称外国人,在英语中是不礼貌和冒犯的。

这种失误来源于不同文化中对称呼的差异。

图式论解释:图式是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知识结构,用于理解和组织经验。

在语用交际过程中,人们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来解释和理解他人的说话,但由于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会根据不同的图式进行解释。

指称失误可以解释为图式不匹配所导致的。

对于不同文化中的人来说,他们根据不同的图式对语言进行解读,从而产生了指称失误。

2. 表达失误表达失误是指使用错误的语言结构或表达方式,导致表达的含义与预期不符的失误。

例如,英语中表示“我喜欢你”可以使用“Ilike you”这种直接的表达方式,但在汉语中,直接说“我喜欢你”会显得太直接和冒犯,通常会使用更委婉的表达方式,如“我对你有好感”。

图式论解释:在表达失误中,图式起到了解释和理解的作用。

不同语言对经验的组织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人们根据自身的图式来进行表达。

由于文化的不同,不同文化中的人使用不同的图式来表达自己的语义和意图。

表达失误可以解释为文化图式不匹配所导致的。

人们使用自己的图式去理解对方的表达,从而产生了表达失误。

3. 礼貌失误礼貌失误是指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礼貌规范的认知不同,导致的交际中的失误。

在英汉交际中,不同文化中的礼貌规范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当别人邀请你去他们家做客时,通常会说“I’d love to”表示欣然接受邀请,而在汉语中,直接说“我愿意”可能会显得太直接和不得体。

从图示理论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_闫爱花

从图示理论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_闫爱花

2007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7(总第106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06[收稿日期]2007-07-10[作者简介]闫爱花(1972-),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从图示理论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闫 爱 花(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摘 要] 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拓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理论。

本文从图示理论入手,分析了英汉翻译中产生误译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减少误译,提高翻译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图示理论;英汉翻译;译者;误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7)06-0056-02 一、引言图示理论(schema theory )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重视,它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

目前,在我国该理论已被广泛用于外语教学的阅读理解、听力理解研究。

本文从图示理论入手,分析了英汉翻译中产生误译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减少误译,提高译文质量有效措施。

二、图示理论简介图示理论(schema theory )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早在1781年,心理学家康德(Kant )就提出了图示的概念。

他认为图示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时才具有实际意义。

后来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 )在《记忆》一书中指出:“图示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

”[1]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 E.Rumelhar )把图示理论发展成了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

图式理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图式理论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
外语外文
课 程 教 育研 究
图式理论对 英语翻译教 学 的启 示
于龙 波
( 山东师 范大学外 国语 学院 山 东 济南 2 5 0 0 1 4 ) 摘要】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 , 图式理论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结合英语翻译教 学中存在的问题 , 从图式理论的角度进行
切入 试 图为英语 专业翻译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
的作 用 : B a r t l 验 的积 极 的 组
图式理论指导 下的翻译教 学


传授翻译技巧 的同时 。 注重文化背景的传授
良好 图式的重要步骤 翻译教 学 中.除 了对翻译技 巧进行传 授. 对目 标 语 国 家人 文历 史、 社会 文化 、 风 土人 情 的介 绍也 非 常重要. 让学生有更 多地了解, 从而在头脑中对许 多 概念有所 认识 . 在翻 译 中可 以用合 适 的、 相 同的 文化 概念 的 内容代 替 . 从 而有效提 高翻译质量 这个过程可 以采取 多种手段 . 如 以纪 录片 、 电影 为 内容 的影视 鉴 赏 : 可以举行话剧 表 演 , 外 国文化 节等等与文化 背景相 关的活动 但必须强调一点 . 这个 工作 必 须是 一个长期的活动 . 在潜移默化 中提 高而不可急功近利。 二、 对相 关理论应该有所介绍 翻译教 学讲求技巧 。 这些技巧 与语 言学 。 二语 习得 等 多方 面理论密切相关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要培养好的翻译 者. 对于相关理论的掌握也至关重要。 翻译理论及相关理论是 翻译教 学的重要部分 。 图式理论对翻译的作用 巨大 . 所 以在翻 译教 学 中. 除 了教师 自己掌握 图式理论 外 . 让 学生 了解 图式理 论. 对于他们有效地运 用 。 更好地指导翻译 活动有指导作 用。 三、 在翻译 实践过程 中注意理解和应用 在掌握 了理论 。 熟悉 了相 关的 文化 背景之后 , 在翻 译 实践 中, 如 何去运 用 , 如何 有效地发 挥 图式的作 用 , 又是摆在 翻译 教 学之 前的 问题 图式是 以宏观 整体的 角度在 头脑 中建立起 来的. 这 正与翻译的整体性相 联 系。翻译 的过程 不是词与 词 。 句与 句的简单连接 . 而是要从 整体的角度去统筹思考 在翻译 过程 中。 激 活相 关的 图式 . 掌握 其 中的逻辑 关 系和 内在联 系 。 既有助 于对原 文的理解 . 也 可以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 以在 翻译 实践 中一 定要 注意理解和应 用 图式理论 相应 的激活英 汉 两种 图式 . 在这一过程 中, 教 师应该起到 引导作用。 图式理论作 为近年来研 究的热点 . 在 外语教 学、 文化 交流 体 会 到 翻 译 的 乐趣 中起 了重大作 用 因此 . 在翻 译活动 中, 我们完全 可以结合 图 在 图式理论 的指 导下 . 我们可 以 其 实翻译 活动并不是 简单地把 一种语 言机械 的转化 成 另 式理论对翻译 教学进 行指导 。 种. 其 中涉及到对不 同文化的理解和传播 传统 的翻 译教 学 更有效地 解决翻译教 学 中存在 的固有问题 . 使 翻译真 正成 为 难 以让学生真正做 到这一点就在 于其未能 注意到 图式 的重要 种文化 交流 . 更 好 地 实现 翻 译 的 “ 信达雅” 。 作 用。未能建立起 目标 语的 图式 。 或者这种 图式较 少 , 在翻 译 参考 文献 : 过程 中就会遇 到令人 费解的地方 . 从 而导致翻译失误 很 多翻 『 1 1 皮亚杰, 结构主 义 , 商务 印书馆, 1 9 8 4 许钧 , 译 事探 索与译 学思考 , 北 京: 外语教 学与研 究 译在语 法上 没有任 何错误 . 可是仍 然让人 看的 费解 这 一点尤 2 0 0 2 其在英 文 电影和 电视剧 的字幕翻译 中犹能体现 . 比如在 《 阿甘 出版 社 . 『 3 1 蔡 基 刚, 重视 大 学英语 翻译 教 学 提 高 学生英语应 用能 正传》 中阿甘 从 中国回到 家后“ 1 wa s a n a t i o n a l c e l e b r i t y , f a mo u s e v e n t h a n Ca p t a i n Ka n g a r o o ” . Ca p t a i n K a n g a r o o是 美 国 当 时 一 力m, 中国翻译, 2 0 0 3 ( 1 ) 『 4 1 朱晓芸. 图式理论 下的翻 译教 学m . 科技信 息, 2 0 1 1 , 3 个非 常出名的动 画片主人公 。 可谓 家喻 户晓 . 但是我 们在翻 译 是 如果译成 “ 我 比袋鼠船长还 出名” 就让人 一头 雾水 但如 果

略谈图式理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运用与启示

略谈图式理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运用与启示
语 言 学 的 相 关 理 论 引 入 翻译 研 究 , 助 于 加 深 对 翻 译 过 程 有
的 理 解 与 认 识 。而 其 中 最 具 活 力 的 理 论 之 一— — 图 式 理 论, 自其 衍 生 以来 , 一 直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阅 读 理 解 中 , 而 就 从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和 研 究 的 对 象 。认 知 图 式 概 念 抽 象 且 内涵 深 广 , 何 与人 的思 维 活 动有 关 并 影 响 思维 活 动 的认 知 内容 , 任 都 可 以被 视 为 是 认 知 图式 。而 翻 译 活 动 正 是 一 种 复 杂 的 思
笔 者认 为 , 式 理 论 在 英 汉 翻 译 实 践 中 发 挥 着 举 足 轻 图 重 的 作 用 。 翻译 活动 是 用 一 种 语 言 表 达 另 一 种 语 言 的转 换 过 程 , 种 过 程 “ 表 面 上 看 是 一 种 语 言 活 动 , 从 翻 译 的 这 从 但 主 体— — 译 者来 看 , 译 实 质 上 是 一 种 思 维 活 动 ” 范 勇 , 翻 ( 20) 0 1 。背 景 知 识 的 多 寡 , 识 面 的 宽 窄 , 息 量 的 大 小 等 知 信 图 式 内 容 都 会 直 接影 响 到译 者 翻译 活动 的成 败 。译 者 翻译 活 动 的 过 程 可 分 为 两 个 阶 段 : 码 和 编 码 。第 一 阶 段 , 解 解
三、 图式 理 论 对 英 汉 翻 译 实 践 的 作 用 与 启 示
理 论 来 指 导 翻 译 的具 体 实 践 问题 。本 文 试 从 图式 理 论 这 一 视 角 来 探 讨 认 知 图式 对 英 汉 翻译 的作 用 及 启 示 。 二 、 么 是 图 式 及 图 式 理 论 什 图式 (c e ) 词 来 源 于 希 腊 语 , 早 出 现 在 古 希 腊 Sh ma一 最 哲 学 和心 理 学 著 作 中 。 这 一 认 知 心 理 学 术 语 最 早 由 康 德 ( a t1 8 ) 出 , K n ,7 1 提 他认 为 图式 是 连 接 概念 和感 知对 象 的纽

英汉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图式论解释

英汉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图式论解释

英汉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其图式论解释英汉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指因者口交犯下的言,如法、、搭配、文法及修等。

到英汉交际中的用失,者往往把它型:即直接失和喻失。

本文失行,用图式论的理解。

首先,篇文章直接失的原因和涵行。

直接失指的是使用者在口交犯下的言,包括法、、搭配、文法及修等。

例,一英汉交际的使用者想表“你他非常友善”,他可能“You be friendly to him”,而他句就是一直接失。

其原因是,即使言使用者有足的量,但他可能由於某原因(例如情因素)的搭配出疏忽。

接著,本文也喻失。

喻失指的是使用者用一比喻的方式背口交的例,犯下的言失。

例,使用者想表“他到了消息,感到很”,他可能“He heard the news and shocked”,而他句就是一喻失。

其原因是,由於此句的表方式涉及到使用者目接收者之的言理解和文化域,若表方式目接收者有所出入,致失。

最後,本文用图式行解,的解用失的原因。

於直接失,图式,失的根源是使用者言功力不足以的搭配把握出偏差。

至於喻失,图式,由於使用者和目接收者之的言理解和文化域的差,致口交容的不和,生失。

上所述,用失是指使用者在口交犯下的言,可直接失和喻失。

直接失的原因是使用者言功力不足,而喻失的原因是由於使用者目接收者之的文化通不良。

图式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用失的原因,以期改善英汉交际水平提供性考,使使用者能正地表自己的意思。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引言图式理论概述图式理论起源于认知心理学领域,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尔提米(Bartlett)首次提出。

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记忆复杂的信息。

在翻译领域,图式理论被引入到翻译研究中,用以解释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决策,并分析翻译中的问题和难点。

在图式理论的框架下,翻译被视为是一种认知活动,翻译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决策受到各种图式的影响。

翻译图式可以是与语言和文化相关的知识结构,也可以是与特定任务和情境相关的认知模式。

通过对翻译图式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翻译活动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翻译实践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国内学者还关注图式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

他们发现,图式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决策,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图式,可以加强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图式理论在翻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路径。

国内学者还关注图式理论与翻译技术的结合应用。

他们发现,图式理论可以与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工具和机器翻译系统相结合,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通过将图式理论引入到翻译技术领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模拟人类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和决策,为翻译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尽管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需要加强对图式理论在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的深入研究。

尽管学者们对图式理论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案例分析,但对于图式理论在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评估。

需要加强对图式理论与翻译技术的结合应用的深入研究。

随着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图式理论与翻译技术的结合应用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需要深入探讨图式理论在翻译技术中的作用和意义,开发并应用相应的翻译工具和系统,推动翻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从认知图式看汉英习语翻译

从认知图式看汉英习语翻译

从认知图式看汉英习语翻译认知图式是一种揭示有关认知过程和结构的理论框架,近年来,认知图式理论在汉英习语翻译研究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翻译研究方法基本上是基于文本的,它们的研究内容更多是关注翻译的形式,尤其是文本级别的问题,并且忽略读者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因此读者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很难真正的将语言的意义传达给接受者,而认知图式则正站在读者的角度,发掘读者对翻译的理解,从而更有利于研究翻译时的经验性和认知性。

首先,从概念角度看,认知图式理论可以把汉英习语翻译比作一个图式系统,即“源语目标语”这样一个图式,读者在此图式中是“目标语源语”之间的转换,认知图式在处理这种形式的习语翻译时,重要的是理解源语中所包含的意义,习惯的表达方式,再通过图式的形式将其转换到目标语的表达中,从而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的理解翻译中的内容,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其次,从终端读者的角度来看,认知图式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能够把不同类型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观念嵌入到翻译这一过程中,而这种认知图式可以大大降低非母语人士对汉英习语翻译的困难程度。

非母语读者在理解语言时,需要关注不仅仅是本地文化的不同,更要需要考虑语言的历史,文化,以及习惯性的使用,如果没有更好把握根本的认知模式,则很难把文本中的内容表达出来。

因此,认知图式理论在翻译研究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传达汉英习语,还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融入到外文翻译中,从而充分体现多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从而推动文化交流和发展。

最后,当对汉英习语翻译进行研究时,认知图式也有不少的局限性。

第一,认知图式的分析方法太过理论性,大部分的分析依赖于读者的主观认知,这也造成了认知图式模型研究的结果性绕圈不可靠性,当文化和语言更新变化时,认知图式的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二,由于认知图式的分析主要是依靠读者主观认知,因此有可能使得大量的模糊性,从而影响到认知图式本身的准确性。

从图式理论角度探析英汉习语翻译

从图式理论角度探析英汉习语翻译

很 多词有相 同 的 内涵 意 义但 有 相异 的外延 意 义。在 英语
里, 人们认为狗是人类忠 实的朋友 , 常以狗的形象来 比喻人 的行 为 , 多关 于狗 的 习语并 无 贬 义 , E e o a t 很 如 vr dghsi y s dy以及 L v e l em o , a oem , v ydg 等等。然 而 , 汉语里 , o 在 狗是
() 1 两种文化 图式 相同或相似 人类都 生活在地 球上 , 们可 能有 相似 的感情 和经 历 他 以及相似 的感知体验 , 因此 , 们会 以相似 的方 式去表 达事 他
物。在英语和汉语 中 , 有些 习语有相 同的内涵和外延 意义 , 在人们头脑 中具有 相 同或相 似 的图式 。也 就是 说 , 自两 来
1 图 式 理 论 概 述 .
图式概念 的提 出可以追溯到 1 纪。18 年 , 国古 8世 71 德
典哲学家康德提 出了图式 的哲学意义 。图式 在心理学 上 的 研究始于 2 纪 3 O世 O年代 。英 国心理 学 家 F B re 将 图 . at t lt
acsei ear at t i l nh
及文 学传统上 。这些差异导致人们 对相 同的事物 有不 同的 感受 , 同样 的表达方式 可能 有不 同的 意义 。这 也是为 适应新客体 。图式分 为形
式 图式 和内容图式 。形式 图式包 括词汇语法 , 等 , 等 内容图 式包 括社 会 、 文化 和世 界知识 , 等等。能否正确 理解译 文与

读者是 否具有 这 两种 图式有 密 切关 系 。习语 翻译 的过 程 中, 人们通常可 以把握形 式图式 , 就是词汇 和语 法通 常没 也
i o be w t f h i t u l ae s nr d r

文化图式角度英汉翻译分析

文化图式角度英汉翻译分析

交 流才会发 生 。而在 交流 时 ,不仅 要 求言语合 乎语 法 、还要井 艮 据 情 、形成 融洽 师生 关 系的 良好途 径 。 四 、结语 谈话的对象、场合有所变通,表情和肢体反应也要洽如其分,这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 战。所以教 师主要还是 以参与 学校 必须确立 培养创 遗 陆人 才的素质教 育 目标 ,从 传授 、继 为重 ,标 准 可稍襁放 宽 ,让 学生根 据课 本 内容 编写对 话 ,并与 同 承 已有的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 桌之 间进 行 角 色扮 演练 习 ,重 点在 于鼓励 学生 更 多地 去创 造、去 能力的创 新教 育 。英语教 师要将 创新教 育理 论 与本 学科 紧密结合
去对 一 些 源 文选 择好 的译 法是 必然 的 。
【 关键词 】文化 图式 翻译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G 7 1 8 . 3
引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0 8 9( 2 0 1 5 )0 2 - 0 1 0 6 — 0 2
s h a v e e a r s , 表 示隔墙 可 能有人 偷 听 , 恰 与 中文 里 /隔墙 有 耳 , 具有
使用,能够在具体角色之和情境之中体验到英语的价值和魅力。
起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积极探 索提 高学生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
( 三 )交流展 示 的新途 径 ,让他们 找到语 言学 习的快 乐。 参 考文 献 : 中学生在 接 受课 堂知识 以外还 应适 当地进 行课 外 阅读 ,如 一 【 1 ] 陈光 勇 . 新课 改 下农村 中学英语 教 学的 困惑及 思考 U ] . 中 些英文报 纸 、杂志 、外 国名 著的 简读本 等 ,以扩充 自己的知识 面 , 积 累更 多的词 汇和 语法 。那 么教 师就 可 以定期 开展 交流展 示会 , 学生英语 ( 高 中版 ) . 2 0 1 2 ( z 1 ) . 对学 生课 外 的英语 学 习进 行检 查 ,比如好 书推 荐会 、英 文电影推 『 2 1 王军旺 , 白玲 娜 . 农 村 中 学英 语教 学 中存在 的 问题及 应对

在图式理论指导下克服语用失误

在图式理论指导下克服语用失误

在图式理论指导下克服语用失误作者:李晓燕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11期一、语用失误随着语用学研究的广泛和深入,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现象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1983年,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在其论文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中首先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

Thomas对语用失误下的定义是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即无法正确理解对方所说的话。

她的文章为分析语用失误和文化迁移建立了理论框架。

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补充。

何自然指出:“语用失误不是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钱冠连认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

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

”所以,简单地说,语用失误就是指脱离特定的语境,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而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的语言语用中的失误。

这种失误显然会形成一定的交际障碍,影响交际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人类文化学、跨文化交际、跨文化语用、语际语用、会话分析等众多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地讨论了与语用相关的问题。

我国对语用失误成因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三个角度展开:文化成因论,迁移成因论,教学成因论。

总体来说,大部分研究仅停留在文化现象的事例分析上,而言语交际是一个认知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包含多因素的动态过程,但从认知的角度来把握语用失误的研究却不多见。

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我们要从更多、更新的视角对语用失误现象进行更广更深更全面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外语教学领域,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因此,本文在以往我国传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图式理论,来简要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以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从图式理论看汉语四字格的英译

从图式理论看汉语四字格的英译

从图式理论看汉语四字格的英译作者:苏琦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4期摘要:作为汉语中独有的语言结构,四字格是汉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它文字简洁、结构对称、音调和谐,极富表现力,也十分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

由于英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汉语四字格特别是汉语成语的英译给译者带来了一些困难。

文以图式理论为指导,对译者翻译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使用释义法、整合法等对汉语四字格进行翻译。

关键词:图式理论;汉语四字格;翻译0 引言作为汉语中独有的语言结构,四字格是汉语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无论是古典名著还是公众演讲,四字格俯拾即是。

语言学家陆志韦于1956年提出“四字格”这个术语。

汉语是象形表意文字,一个字一个音节。

四字格,顾名思义就是有四个音节。

语言学家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中写到,在语音上四音节可分为2+2、3+1和1+3三种,结构上属于并列、偏正和动宾三种。

他同时指出“2+2的四音节也是现代汉语里的—种重要的节奏倾向”(吕叔湘,1989,p.189)。

现在人们广泛认为四字格即四字词组,其特征表现为:文字简洁、凝练;结构对称、整齐、严谨;音调和谐、内涵丰富、表现力极强(胡开宝、郭鸿杰,2007,p.81)。

由于英语中没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汉语四字格特别是汉语成语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一些困难。

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现代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被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用于解释阅读理解。

但是将图式理论用于指导汉英翻译实践,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

笔者的汉英翻译实例选取了吴建民、施燕华合著的《我与世博有缘》一书中的四个章节。

该书于2009年8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以该翻译实践为研究来源,本文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对译者翻译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翻译《我与世博有缘》中遇到的成语等汉语四字格,探讨在语篇视角下如何对其进行翻译。

1 文献综述1.1 图式理论综述英国心理学家F.C.Bartlett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了“图式”概念。

从图式理论视角分析背景知识对英汉口译的影响

从图式理论视角分析背景知识对英汉口译的影响

从图式理论视角分析背景知识对英汉口译的影响作者:张华慧王怡凡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20年第07期【摘要】本文主要探究背景知识对口译的影响,从而提升译员在译前准备阶段对背景知识的重视程度,并在口译过程中合理应用背景知识。

本研究以图式理论为框架,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探究背景知识对口译的影响,实验变量为每组受试所给背景知识的多少。

同时,笔者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平均值法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应用图式理论解释实验结果,从而推导出如下实验结论:有背景知识的译员之口译表现好于没有背景知识的译员;有大量背景知识的译员之口译表现好于有少量背景知识的译员;译员吸收背景知识、建构内容图式的能力因人而异。

【关键词】口译译前准备;背景知识;图式理论【作者简介】张华慧,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口笔译;王怡凡,大连外国语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课题学生负责人,研究方向:口译。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翻译项目中译者修改行为模式的历时性研究”(项目编号:2019JYT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 2019年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JSJG2019-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文系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劃项目资助的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中外毕业生毕业季直播交换平台”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引言“图式”(schema)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包含了一个情景或事件的典型信息的结构性表征(史密斯, 192, 2017)。

背景知识准备是口译译前准备的重要环节,对口译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张吉良, 14, 2003)。

近年来,多位学者结合图式理论,从不同角度对背景知识与口译表现的关系展开了研究。

刘件福分析了背景知识在口译中的作用,并用图式理论进行了解释。

他在研究中发现,背景知识与口译成效呈正相关(74, 2001)。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作者:黄雁来源:《文教资料》2012年第03期摘要:源自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已被广泛运用于阅读研究。

本文将图式理论运用于翻译研究之中,提出翻译即图式翻译的观点。

图式翻译的过程包括源语图式解码和目的语图式再编码。

因此,从图式的角度来理解,翻译就是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图式转换过程。

关键词:翻译图式理论源语目的语1.引言近二三十年来,有一种理论对语言阅读模式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那就是“图式理论”。

早在1781年, Kant就提出了“图式”的想法,他在自己的著作《纯推理批评》中指出:“新的概念必须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建立关系,才会变得有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英国认知心理学家Bartlett最早应用“图式”的概念,经过实验,他认为我们对语篇的记忆并不是基于直接的复制而是解释性的,这一解释过程运用所接触语篇中的信息连同与手头语篇相关的过去经验一起构建出一种思想表达。

这里所指的过去的经验并不是单一的事件或经验的简单堆积,而是组织好的并易于驾驭的。

他把这一结构块(也就是以往事件或经验的功能性编组,这种编组总能在任何有机的、相适应的交际应答中起作用)称为“图式”。

Brown和Yule将它定义为可以激活以理解篇章的知识结构。

Cook则认为“图式”是头脑中的“先验知识”或“背景知识”。

McCarthy 则认为新的知识必须与现存的知识框架相联系才会得以处理加工,高效的读者往往激活必要的知识框架来对所读文本进行解码。

随着图式理论的发展,中国学者也开始对图式理论展开研究。

刘明东教授认为:“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信息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编码都依赖于人脑中已存的信息图式、框架或网络。

”张怀建、黄建滨认为,图式可以比作一个庞大的档案系统,它把个人的知识经验分门别类贮存在大脑中。

大脑接收一个新的信息后,便会设立一个新的文化夹,或把新的信息输送到现存的先验图式之中。

2.图式理论与翻译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这种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活动,但从翻译的主体即译者的角度来说,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

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汉译英中的典型错误

运用错误分析理论分析大学英语汉译英中的典型错误
例 8.My grandpa drink a great deal. 例 9.I am not sure whom should we ask for help. 例 10.One of the main reasons of hunger used to (be)lack of transportation. 以 上 错 误 产 生 的 原 因 主 要 来 自 四 个 方 面 :1)过 度 概 括 指 学 习 者泛化目的语的某些规则而造成的混合性错误。 例 7 是由于学习 者将第三人称单数变位泛化应用于现在时变位所导致的错误。 2) 忽略对于规则的限制指学习者对规则掌握不完全,使用时忽略语 法规则的限制而犯的错误。 例 8 是由于学习者忽视了第三人称单 数后动词要变位而犯的错误。 3)不完整的应用规则指当我们产生 某种句子结构时往往需要不止一条规则或是不同程度上应用一 条规则。 例 9 是由于学习者将助动词和主语在疑问句中倒装的原 则被应用于宾语从句而犯的错误。 4)对于概念的错误假设指学习 者尚未理解甚至误解目的语的语言规则。 在例 10 中学习者知道 lack 是动词,但不能理解使用规则: lack 作及物动词直接加宾语; 做 不 及 物 动 词 ,表 示 “缺 乏 ”的 意 思 ,主 要 和 in 一 起 用 于 现 在 时 。 同时,lack of 不能单独使用。 3.3 其他错误。 还有一些错误是由于学生感到要表达某些超 过他现有语言知识所能表达的内容,而求助于某些交际策略产生 的。 例如学生在汉译英练习中对于不会翻译的词往往采用回避策 略,表现在用某个词代替或直接不翻译。
干问题〔J〕. 外国语, 1994(5): 1-7. 〔3〕 浙江大学编著. 新编 大 学 英 语 (第 二 版 ). 2004. 北 京 : 外

阅读心理学论文

阅读心理学论文
在语言理解时,读者借助记忆中激活的知识结构来填补文中未表达出的细节内容,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目的。图式的变量约束作用使人们在认知和理解外界事物时,思维被限定在一定方向和范围内,由图式提供总体框架为有效推理出。缺省值”提供帮助。表现在阅读理解上,就是迅速准确理解语言材料。
4、从图式理论看阅读理解中的困难
内容图式指对文章标题和主题的熟悉度,又称主题图式(Wallace 1992)。根据文章内容或主题,图式知识就可建立起来。对主题是否熟悉直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内容图式的激活与否在理解中至关重要。作者想当然认为读者与其享有某些内容图式,若读者缺少,理解就会遇到困难。
大量研究表明内容图式在外语阅读理解具有重要作用,Johnson(1982)认为读者更容易忆起一篇主题熟悉的文章。语言图示涉及词法、句法、修辞等知识;内容图示则包括社会、历史、宗教、文化等知识。语言对阅读理解固然重要,但一些看似简单却无法从字面上理解的语言“疙瘩”,则要靠文化背景知识来解开,因为词意离不开特定文化环境。缺少这些知识就会出现认识单词却无法理解文章整体或深层意思的现象。因此对语篇信息的摄取依赖于人们已有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和与语篇有关的社会背景。
B:Well,the postman has been already.(Brown&Yule,1984)
如果读者没有激活适当的图式,就不会明白B的回答是什么意思。但一旦读者了解到了邮差每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经过,就会明白B的回答是以邮差的经过来暗示一个大概的时间。
3、3 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补充作用
了解了图式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那么阅读理解中所遇到的困难又是什么导致的呢?
4、1图式缺失
图示空缺是指读者大脑中没有与文章相应的图式,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读者专业以外的技术文章或者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章时。此时,读者可能并不具有适合于该文章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就不可能了解文章的内容。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国内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综述
图式理论是由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和列维希(Luria)发起的一种心理理论,旨在解释个体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认知时所使用的基本模式和策略。

该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尤其是在教育、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

在翻译研究领域,图式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翻译是一个认知过程,译者在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信息时,会使用与其之前的经验和背景相关的模式和策略。

换句话说,翻译可以被看作一种图式化的思维模式,其中,源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会在译者的认知中被编码为一种基本的模式,并在译者的作品中被反映出来。

在翻译层面的图式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尝试将图式理论应用于翻译过程的探究中,以解释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语言、文化和认知背景对翻译行为的影响。

以下是最常见的三种研究方法:
1. 模式分析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和文化模式能够反映出其文化背景和认知素养,因此,可以用模式分析法来分析这些经验和策略对翻译行为的影响。

2. 表示研究法:通过对翻译产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研究,可以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图式和策略。

由此可以推断出对应的认知模式,其中应包括译者对不同语言的特定文化和语言模式的理解。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中的运用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中的运用
邵均
【期刊名称】《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心理学的图武理论早已被创立为一种颇有影响的阅读理论.近年来该理论被引入我国的阅读教学中并产生了好的效果.本文概述了图式理论的一些基本概念,着重阐明了图式理论在英语教学中对阅读理解和翻译的影响.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邵均
【作者单位】南京市幼儿高等师范女子中专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运用 [J], 李锦
2.议图式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运用 [J], 宋占春
3.探析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运用 [J], 沈跃
4.探析图式理论在中职英语阅读理解教学中的运用 [J], 沈跃;
5.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中的运用 [J], 邵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图示理论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

从图示理论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

从图示理论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
闫爱花
【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拓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理论.本文从图示理论入手,分析了英汉翻译中产生误译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减少误译,提高翻译质量的措施.【总页数】2页(P56,60)
【作者】闫爱花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从图示理论的视角看《围城》翻译中的创造与背叛 [J], 高媛媛
2.由一则误译看语境分析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J], 贺学耘
3.从关联理论看英汉互译中的误译现象 [J], 邵杰
4.从误译实例看英汉翻译中的语境教学 [J], 陈德用;张瑞娥
5.从合作原则视角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 [J], 杨雄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意象图式与英汉翻译中的句式迁移

意象图式与英汉翻译中的句式迁移

意象图式与英汉翻译中的句式迁移作为人类经验的一部分,语言往往被抽象为某些种类的意象图式。

英汉语言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前者的句子以主谓结构为中心,体现出一种线性顺序图式。

英汉翻译过程中,译者从阅读开始会自然建立起英语原文句子的线性顺序图式;由于意象图式在认知中的显著性以及汉语缺乏相应的图式,译者往往将这种线性顺序图式直接迁移至译入语,导致译文成为“翻译腔”。

译者唯有强化两种语言在图式结构上的差异意识,才能克服这种句式上的迁移。

标签:意象图式英汉翻译线性顺序图式迁移作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意象图式在意义建构以及思维和推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已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在诗歌研究、文学批评、语法理论以及语言神经理论中,研究者们大量运用了意象图式概念。

由于翻译活动与译者的认知体验密切相关,在翻译研究中引入意象图式概念及相关理论具有较高价值。

一、意象图式意象图式是由Mark Johnson(1987)提出来的。

他认为,意象图式是“一种不断重现于人类感知和运动经验的动态模式,这种模式赋予人类经验连贯性并使之具有结构”。

意象图式源于人类自身的体验,是人类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时抽象和概括而来的。

一方面,意象图式是人类身体直接经验的结果,先于人类的概念活动;另一方面,意象图式又是一种拥有意义且相对简单的结构,不仅能为人们直接理解,而且有自身内在的逻辑。

意象图式虽然称为“意象”,却并非具象的产物,也不受制于具体语境,而是一种抽象的、非细节化的结构,因而被称为“图式”。

Lakoff(1987:267)归纳的意象图式主要有:“容器图式”“路径图式”“连接图式”“力量图式”“平衡图式”以及揭示和反映各种方位和关系的“上—下图式”“前—后图式”“整体—部分图式”“中心—边缘图式”“线性顺序图式”等。

Evans(2006)也曾将意象图式归纳为“空间”“容器”“运动”“平衡”“力量”“同一/多样性”“一致”和“存在”等八类。

不管如何分类,意象图式都是作为人类共有的结构而广泛存在于经验世界中,其形成基于大量、一般且普遍的现实经验,有非常显著的体验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7(总第106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06[收稿日期]2007-07-10[作者简介]闫爱花(1972-),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从图示理论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闫 爱 花(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摘 要] 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拓展,图式理论被逐渐发展成一个重要的理论。

本文从图示理论入手,分析了英汉翻译中产生误译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减少误译,提高翻译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图示理论;英汉翻译;译者;误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7)06-0056-02 一、引言图示理论(schema theory )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图式理论被逐渐重视,它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研究结合的产物。

目前,在我国该理论已被广泛用于外语教学的阅读理解、听力理解研究。

本文从图示理论入手,分析了英汉翻译中产生误译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减少误译,提高译文质量有效措施。

二、图示理论简介图示理论(schema theory )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

早在1781年,心理学家康德(Kant )就提出了图示的概念。

他认为图示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概念只有同人们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时才具有实际意义。

后来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Bartlett )在《记忆》一书中指出:“图示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

”[1]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D. E.Rumelhar )把图示理论发展成了一种系统完整的理论。

该理论指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毫无意义,它只指导听者或读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思,即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对新事物的理解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示相吻合,如果不吻合,我们就无法理解输入的新信息。

[2]比如,当我们提到“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大跃进”时,四五十岁以上的中年人都明白,而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却可能不知所云,因为前者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有这方面的图示,而后者却不具备。

图示有三种类型:语言图示、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

语言图示是指读者对原文语言的掌握程度,如词汇和语法的知识等。

内容图示也称主题图示,指读者对文章主题和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包括相关的文化内涵、风俗习惯、地理知识、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

形式图示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的了解程度。

在英汉翻译中,主要涉及到译者的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

三、从图示理论看英汉翻译中的误译翻译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原文的理解与译文的表达。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不理解就不能表达。

对中国译者来说,英汉翻译的难点在于正确地理解英语原文,这是翻译界的共识。

由于理解错误而造成的误译的例子很多,即使在一些书刊杂志上,也常常会出现误译。

从图示理论来看,英汉翻译中产生误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图示空缺图示空缺是指译者大脑中没有与英语原文相应的图示,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译者所翻译的是自己专业以外的技术文章或者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章时,例如:Most of the food we eat is turned into glucose for our bodies to use for energy.The pancreas ,an organ near the stomach ,makes a hormone called insulin to help glucose get into your body cell.When you have diabetes ,your body either doesn’t make enough insulin or can ’t use its own insulin well.(我们摄取的大多数食物都被转化为葡萄糖,以供我们的身体用作能量。

胰腺是胃附近的一个器官,能产生一种叫做胰岛素的激素以帮助葡萄糖进入你的身体细胞。

当你患糖尿病时,你的身体要么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要么不能很好地利用自身的胰岛素。

)这是一段介绍糖尿病的文字,其中有大量的医学术语。

译者难以读懂,这是因为他大脑中没有储存相关方面的语言图示,产生了图示空缺,因此,非专业译者难以理解原文,很可能把术语译错,产生误译。

(二)图式过于简单译者大脑中的图示太简单,只能部分理解英语原文,由此也可能造成误译。

例如:They bury the hatchet until the next election campaign.这句话按照字面意思就会误译为:他们埋葬战斧直到下一轮竞选活动的战幕拉开。

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由于译者大脑中“bury the hatchet ”这一词组的图示过于简单造成的,只知其语言图示,而不知其内容图示,就看不出这个词组中所隐含的历史文化因素。

事实上,“bury the hatchet ”源于印第安语的“tomahawk ”,是印第安人用作武器和工具的一种石斧,印第安勇士在战斗中用它投向侵略者,杀死一个敌人就在斧柄上刻上一道痕迹。

当他们与敌人媾和时也会带上这种石斧,在媾和地点以极为隆重的仪式把它埋入地下来象征对和平的(下转第60页)直接译成“Please keep off the flowers.”(4)还有一个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的标示语“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翻译成的英语是“G o to work happily,come back safely.”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根本理解不了这句话的真正用意,我们不妨译为“Safety comes first!”四、啰嗦冗繁标示语作为一种起提示、指示、警戒等作用的语言形式,其读者往往具有临时性。

因此,标示语必须简短,以使读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了解信息。

同时,由于标示语的受众是各行各业受教育程度深浅不一的普通人,这也对其创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通俗易懂,尽量使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所要传达的信息,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一目了然。

下面几个例子就有画蛇添足之感。

(1)某商店里的提示语“谨防扒手”被译成“Take VeryG ood Caution over Pickpockets”,用词太多反而削弱了警示的语气,不妨译为“Watch out for Pickpockets”。

(2)某公共告示“小心地滑”被译为“To Take Notice of Safe;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后又有人提出改译为“Watch Y our Steps,Slippery Sidewalk”。

前者不但太啰嗦,而且误把“safe”当“safety”用;后者前半句也是蛇足。

其实译为“Wet Floor”就会使看到的人小心注意了。

(3)某展览馆里“濒危鸟类”被译为“Dangerous Bird”(危险的鸟类),也有人主张改译为“A Rear Bird Threat2 ened by Extinction”,甚是繁琐。

笔者认为应该译为“En2 dangered Bird”。

五、其他问题1.拼写错误有些标示语中出现拼写错误,或遗漏掉个别字母,或把较长的单词拆成两截,看后让人一头雾水。

如某餐馆菜单上的“Weicome”实为“Welcome”(欢迎光临)之误,某娱乐场所的“Enter Tainment”应为“Entertainment”(娱乐),某旅游景点咨询处的“IN FOMA TION”实为“IN FORMA2 TION”之误。

2.用词错误某工厂生产区一块警示牌上写着“严禁烟火”,下面用英语翻译道:“NO FIREWOR K”(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个翻译很容易给受众造成一个误导:这里不能放烟花,但吸烟、点火等等可以随便。

所以最好还是改译成“NO FIRE!”3.语法错误某地铁窗玻璃旁写道:“Break the glass in times of e2 mergency!”翻译这条标示语的人显然是把“in times of”当成“in time of”(当……的时候)来用了,却不知“in times of”这个短语根本就不存在。

还有某水果店门口的大标牌上赫然写着“Fruit”,而表示多种水果应该用“f ruit”的复数形式,所以出售各色鲜果的店应该采用“Fruits”。

4.汉语拼音替代错误很多地方的地名、街道名称都用诸如“CHAN G J IN G J IE”“LAODON G LU”等等的汉语拼音来标示,就连北京天安门前的“东长安街”“西长安街”也用了“DON G CHAN G AN J IE”“XICHAN G AN J IE”这样的“英语”。

这种用汉语拼音来冒充英语现象产生的负面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英语标示语不仅是初到中国的国外友人了解中国的第一个窗口,更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国际化程度和文化内涵的直观体现。

因此,在如今崭新的国内国际环境中,我们应该尽量使用标准化、规范化的英语标示语,创建一个良好的国际语言环境。

这不仅是建设国际化都市和国际化旅游胜地的必备条件,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对外开放、与世界接轨的重要途径。

[参 考 文 献][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焦宇炜,张永欢.开封旅游景点英语标示语使用状况亟待改善[N].开封日报.2005-08-24.[3]吕和发.公示语的汉英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4,(2).[4]Stephen L.J.Smit h.文化碰撞[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3.[5]赵小沛.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赵湘.中英标识语的文化差异与语用翻译[J].外语教学.2006, (3).[责任编辑:朱君安](上接第56页)美好愿望。

这样,“bury the tomahawk”就变成停战和平的同义语而被吸收到英语里。

此后“toma2 hawk”被英语里的“hatchet”所代替,直到今天,美国每次大选结束之后,敌对党派仍会说“bury the hatchet”,表示双方需要偃旗息鼓,停止对抗,以求和平共处。

[3]由此可见,该例句表面上看似简单,实质上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译者如果没有了解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只凭着大脑中简单的语言图示从字面上去理解,自然会把原文译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