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5篇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5篇材料)
第一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思路综述】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感情充沛,语言精警。

从单元设计来看,学习本文,在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深入领会他言行一致的崇高品格和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学习文章的结构技巧和选材技巧。

二、教法分析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裁剪得体,语言生动凝练,感情充沛,可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认识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
的光荣。

”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

(板书课题)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4.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
学态度(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

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
1.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片或多媒体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2.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学生自读
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精当、凝练。

3.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第二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
七下语文第12课
共2学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课型:新课执笔:执教:审核: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与举重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包含的激情。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走进闻一多。

教师讲解为主,要点让学生记下。

1、作者简介
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99岁高龄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
臧克家(1905~2004)。

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长达80年之久。

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

2、简介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

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等。

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周恩来亦如此)。

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3、所以这篇文章展现给我们的是:大师笔下的大师──巨人心中的巨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闻一多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疏通字词,把生字词划下来,读记5分钟,可考核。

校(xiào 校规;jiào 校订)壳(kã 弹壳;qiào 地壳)
藏(cánɡ 躲藏;zànɡ 宝藏)行(hánɡ 行列;xínɡ 行动)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
七下语文第12课
共2学时
⑵ xiá暇hâ赫kuī窥pãnɡ pài澎湃shuò硕mí弥piǎo漂jiǒnɡ炯
⑶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2、梳理文章结构。

三个要点可由教师提出,学生在文中找具体表现。

a口的巨人(三本书学者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b行的高标(革命家
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c言行一致
参加游行示威
第二课时
承上节课理清文章脉络。

活动式。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闻一多恪守着怎样的“说”和“做”的原则?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文章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闻一多恪守着“做了不说,做了再说”和“说了就做”的原则。

从中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著战士。


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使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

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


三、研读课文,理解闻一多
1、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著的段落。

教师:提起闻一多先生,我们头脑当中首先显现出来的是他怒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手枪,拍案而起的镜头。

但实际上,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的身份是学者、诗人。

他治学严谨,才华横溢、学贯中西,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文章的那一部分最能表现他的这一特点?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
七下语文第12课
共2学时
默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把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成就卓著的语句滑下来,并进行圈点批注。

2、研读表现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的段落,同样勾出重要句词。

教师:一个如此“血性”的男儿,很长一段时间竟能“沉寂”下来做学问,甚至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种性格反差看似悖理,实则不然。

1925年,恩一多先生在给梁实秋先生的一封信中,他这样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又被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倍之,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汽水堪任之!”可见,文艺多先生是想从谈所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渊源中,寻找出医治我们民族病症的药方。

闻一多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她的祖国,爱她的民族。

”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用她的言和行终生时间这着句话,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一下闻一多那种大义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

3、探究闻一多前后的“变”与“不变’。

① “变”:(做学问和革命有什么变化?)在“说”与“做”方面前后判若两人──前期潜心研究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

做学问的时候,他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潜心钻研,无声无闻;干革命的时候,他起草传单,发表演说,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这种变化源于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② “不变”:(始终不变的是什么?)闻一多前后外在表现的变化却有着不变的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他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始终如一的。

四、品味语言,研究闻一多。

教法以教师讲为主,适当让学生仿
写。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赋予感情和音乐美。

1、生动形象: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2、精炼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开头引用的闻一多自述中的“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与第5段“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和第6段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是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实际上也就不但是“言”,也是“行”了。

一个“说”字,竟然表达这么多的意思!这种结合一定语言环境灵活地赋予同一个词以不同含义的表现手法,是耐人寻味的。

3、富于感情:
这篇文章的叙述、描写抒情化,令人无法分清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情。

例如,“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说它是记叙未尝不可,但洋溢着赞美之情。

又如,“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显然是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

又如,“饭,几乎忘了吃”,本来是极平常的一句赞语,但紧接着跟上一句“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形成了对比,意蕴就丰富多了。

同样,“夜间睡得很少”,“惜寸阴”,这种句子原也并不怎么精妙,綦江区东溪中学导学案
七下语文第12课
共2学时
但跟着一个情犹未尽的“分阴”,给人的感觉就不一般了。

由于作者带着强烈的感情,能把平常的语句变得不平常了。

4、富于音乐美:
① 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警报迭起,形势紧张”,等等。

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 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动不响,无声无闻”,“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

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5、夹叙夹议的写法:
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

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

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

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

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五、拓展延伸,纪念闻一多
1、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2、从古到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者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理想追求的诗句,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

要求学生抄记积累。

①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 陶渊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③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④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⑤ 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教师小结: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古人保全了自身的高尚品德,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文学名著,当然值得我们歌颂。

闻一多先生不顾自设难为,投入到革命热潮中去,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更值得我们钦佩。

让我们用诗歌般感情真挚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那份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去讴歌那些在平凡工委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祖国默默奉献的人吧!
3、以闻一多的口吻拟写墓志铭。

(用闻一多的口吻,与生前为自己拟写一则墓志铭,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对祖国对人民深厚的情感。

要注意的是,既然以闻一多的口吻来写,语言风格就必须符合人物的个性。

闻一多是一个刚性之人,富有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因此墓志铭的语言风格也应当富于阳刚之美。


第三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课前准备:
收集臧克家、闻一多的背景常识,了解他们的主要事迹和作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此环节谈话导入,意在告诉学生要全面地看问题。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人物访谈的节目,我也让学生谈谈一位人物,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学生谈的多是她在表演方面的成就,我告诉他们,她生前为人和蔼,正气,诚恳,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她
“赵大妈”,在她去世后,人们都称赞她的一生是“德艺双馨”。

接下来,我请学生看两幅图片,我国文学上的两位大家---------闻一多、臧克家。

屏幕出示学生介绍。

(介绍不全的,教师可补充。


如:闻一多是五四运动以来知识分子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介绍老师闻一多的散文,共同探讨闻一多的人生。

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指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2、让学生说预习课文后,认为本文围绕人物的哪些方面写了哪些事情?
(这一环节在于,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回答,明确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做了再说
学者优秀
做了不说
闻一多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先说后做
革命家大勇
敢说敢做
质疑问难:
此环节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并鼓励其他学生答疑,补充,最后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作答。

如:
1、解释字词
写照高标诗兴不作目不窥园精神食粮一反既往慷慨淋漓
2、理解句子: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的含义。

2)“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怎样理解“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
3)为什么说“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

”?
4)“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大门”指什么?“跨出大门”和“跨进大门”各指什么?
5)理解这句话“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合作探究性学习:
(此环节目的是解决目标2)
上课时我们一起探讨过赵丽蓉老艺术家光辉灿烂的人生,在本文,作者也处处流露着闻一多先生的人格魅力,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总结出闻一多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分组讨论,教师集中讨论结果:
A、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作为学者:
研究古籍,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研究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小结: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B、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小结: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C、其他方面: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拓展延伸: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言必行,行必果等
联系学生实际,让他说出平时在说和做方面有不恰当的事吗?教师继续引导他谈今后如何打算做得更好。

对!言行一致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你想让自己拥有高尚的人生吗?老师我个人认为,高尚的人不仅仅能做到这些,所以,我送给大家一句话:
人生是一种追求,一种不懈的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良好的修养,高雅的情趣,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质。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芳邻,以希望为哨兵,认准自己的目标,义无返顾勇往直前。

总结写法:(让学生自己总结)
夹叙夹议
前后照应
精心剪裁,详略得当等
总结:2004年2月我国文坛上又陨落了一颗璀璨的明星,就是本文作者,课下收集阅读臧克家的事迹和作品,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作业:
1、继续探讨臧克家的艺术人生。

2、阅读闻一多诗集。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