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奥数

合集下载

初一奥数竞赛题

初一奥数竞赛题

初一奥数竞赛题一、小李和小王一起参加数学竞赛,小李的得分是小王的两倍。

如果小李少得3分,而小王多得3分,则小李的得分就是小王的3倍。

那么小李原来得了多少分?A. 12分B. 15分C. 18分D. 21分(答案:C)二、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的和是7,把这个两位数加上45后,结果恰好成为数字对调后组成的两位数。

试求原两位数是多少?A. 16B. 25C. 34D. 43(答案:B)三、甲、乙两数的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相差多少?A. 20B. 25C. 30D. 35(答案:B)四、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59,那么其中最大的一个奇数是多少?A. 49B. 51C. 53D. 55(答案:C)五、甲、乙、丙三人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人赛一盘。

规定:赢一盘得2分,输得0分,打平各得1分,全部比赛的三盘棋下完后,甲得3分,乙得1分,那么丙得多少分?A. 1分B. 2分C. 3分D. 4分(答案:D)六、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象棋比赛,每两个都比赛一场,规定胜者得2分,平局各得1分,输者得0分。

结果甲第一,乙、丙并列第二,丁最后一名,那么乙得几分?A. 3分B. 4分C. 5分D. 6分(答案:B)七、甲用40秒可绕一环形跑道跑一圈,乙反向跑,每隔15秒与甲相遇1次,乙跑一圈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A. 20秒B. 25秒C. 30秒D. 35秒(答案:C)八、小明从家到学校时,前一半路程步行,后一半路程乘车;他从学校到家时,前1/3时间乘车,后2/3时间步行。

结果去学校的时间比回家的时间多10分钟。

已知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全程是多少千米?A. 5千米B. 10千米C. 15千米D. 20千米(答案:B)九、小明和小亮想买同一本书,小明缺1元5角,小亮缺1元3角。

如果用他们的钱合买这本书,钱正好。

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A. 2元8角B. 3元C. 3元8角D. 4元(答案:A)十、有甲、乙、丙三人所处位置不同,甲说:“以我为坐标原点,乙的位置是(2,3)。

7年级上册数学奥数题

7年级上册数学奥数题

7年级上册数学奥数题一、有理数运算相关奥数题1. 题目计算:公式解析: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公式;公式;公式;公式;公式。

则原式可转化为公式。

可以发现前一项的分母和后一项的分子可以约掉,最后只剩下第一项的分子公式和最后一项的分母公式,所以结果为公式。

2. 题目计算:公式解析:我们根据公式的幂次规律来计算。

当公式为奇数时,公式;当公式为偶数时,公式。

原式中从公式到公式共有公式项。

可以将相邻的两项看作一组,即公式,公式,以此类推。

因为公式是奇数,所以最后剩下一项公式,所以结果为公式。

二、整式相关奥数题1. 题目已知公式,公式,且公式的值与公式无关,求公式的值。

解析:首先计算公式:因为公式,公式。

所以公式展开式子得:公式合并同类项得:公式即公式,提取公因式公式得公式。

因为公式的值与公式无关,所以公式的系数公式。

解方程公式,公式,解得公式。

2. 题目若公式,公式,求公式和公式的值。

解析:(1)求公式的值:因为公式。

已知公式,公式。

所以公式。

(2)求公式的值:因为公式。

已知公式,公式。

所以公式。

三、一元一次方程相关奥数题1. 题目解方程:公式解析:先从最外层开始去括号:两边同时乘以公式得:公式。

移项得:公式。

再两边同时乘以公式得:公式。

移项得:公式。

两边同时乘以公式得:公式。

解得公式。

2. 题目已知关于公式的方程公式的解为正整数,求公式的整数值。

解析:首先将方程公式变形为公式。

解得公式。

因为方程的解公式为正整数,所以公式是公式的正因数。

公式的正因数有公式、公式、公式。

当公式时,公式;当公式时,公式;当公式时,公式。

初一常考的50道奥数题题目

初一常考的50道奥数题题目

初一常考的50道奥数题题目1.水果超市运来苹果2500千克,比运来的梨的2倍少250千克。

这个超市运来梨多少千克?2.A、B两地相距300千米,甲车从A地出发24千米后,乙车才从B地相向而行。

已知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2千米,若甲车是上午8时出发,两车相遇时是几时几分?3.家店商场运来一批洗衣机和彩电,彩电的台数是洗衣机的3倍,现在每天平均售出10台洗衣机和15台彩电,洗衣机售完后,彩电还剩下120台没有售出,运来洗衣机、彩电各多少台?4.小民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使一。

段路程后,立即沿原路以每小时30千的速度返回原出发地,这样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5.粮店运来大米,面粉共3700千克,已知运来的面粉比大米的2倍多100千克,运来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6.一队少先队员乘船过河,如果每船坐15人,还剩9人,如果每船坐18人,则剩余1只船,求有多少只船?7.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画幅蜡笔画。

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8.某校航空模型小组在飞机模型比赛中,第一架模型飞机比第二架模型飞机少飞行480米.已知第一架模型飞机的速度比第二架模型飞机的速度快1米/秒,两架模型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分别为12分和16分,这两架模型飞机各飞行了多少距离?9.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120米.甲乙两人同时同地通向出发,多少分钟后他们第一次相遇?若反向出发,多少时间后相遇?10.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已知A,B 两地相距24千米,甲乙两人的行进速度之比是2:3.问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11.已知甲,乙两地相距290千米,现有一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30分钟后,另有一辆摩托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问摩托车出发后几小时与汽车相遇?12.小东到水果店买了3千克的苹果和2千克的梨共付15元,1千克苹果比1千克梨贵0.5元,苹果和梨每千克各多少元?1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0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甲比乙早1小时到达中点。

七年级经典的奥数题三篇

七年级经典的奥数题三篇

七年级经典的奥数题三篇七年级经典的奥数题篇一1、甲,已两人要走完这条路,甲要走30分,已要走20分,走3分后,甲发现有东西没拿,拿东西耽误3分,甲再走几分钟跟乙相遇?2、甲,乙两辆汽车从A地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6千米,乙每小时走48千米,若甲车比乙车早出发2小时,则乙车经过多少时间才追上甲车?3、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从a地出发至1千米时,发现有物品以往在a地,便立即返回,去了物品又立即从a地向b地行进,这样甲、乙两人恰好在a,b两地的终点处相遇,又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0.5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4、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00千米两地相向而行,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小时行40千米,两列火车行驶几小时后,相遇有相距100千米?5、甲每小时行驶9千米,乙每小时行驶7千米。

两者在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向背而行,几小时后相距150千米?七年级经典的奥数题篇二1、甲、乙两队挖一条水渠,甲队单独挖要8天完成,乙队单独挖要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走,余下的甲队在3天内完成,乙队挖了多少天?2、某工程队预计30天修完一条水渠,先由18人修12天后完成工程的1/3,如果要提前6天完成,还要增加多少人?3、一项工程,甲2小时完成了1/5,乙5小时完成了剩下的1/4,余下的部分由甲、乙合作完成,甲共工作了多少小时?4、一个水池,甲、乙两管同时打开,5小时灌满,乙、丙两管同时开,4小时灌满,如果乙管先开6小时,还需要甲、丙两管同时开2小时才能灌满(这时乙管关闭),那么乙管单独开灌满水池需多少小时?5、师、徒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9个,徒弟每小时加工个,完成任务时,徒弟比师傅少加工120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七年级经典的奥数题篇三1、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

甲每小时行20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

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

问全程长多少米?2、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走需15天,乙走需12天。

精选初一奥数题五篇

精选初一奥数题五篇

精选初一奥数题五篇1.精选初一奥数题篇一1.任意改变某三位数数码顺序所得之数与原数之和能否为999?说明理由.2.设有一张8行、8列的方格纸,随便把其中32个方格涂上黑色,剩下的32个方格涂上白色.下面对涂了色的方格纸施行“操作”,每次操作是把任意横行或者竖列上的各个方格同时改变颜色.问能否最终得到恰有一个黑色方格的方格纸?3.如果正整数p和p+2都是大于3的素数,求证:6|(p+1).4.房间里凳子和椅子若干个,每个凳子有3条腿,每把椅子有4条腿,当它们全被人坐上后,共有43条腿(包括每个人的两条腿),问房间里有几个人?5.求不定方程49x-56y+14z=35的整数解.6.男、女各8人跳集体舞.(1)如果男女分站两列;(2)如果男女分站两列,不考虑先后次序,只考虑男女如何结成舞伴.问各有多少种不同情况?2.精选初一奥数题篇二1.由1,2,3,4,5这5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中,有多少个大于34152?2.甲火车长92米,乙火车长84米,若相向而行,相遇后经过1.5秒(s)两车错过,若同向而行相遇后经6秒两车错过,求甲乙两火车的速度.3.甲乙两生产小队共同种菜,种了4天后,由甲队单独完成剩下的,又用2天完成.若甲单独完成比乙单独完成全部任务快3天.求甲乙单独完成各用多少天?4.一船向相距240海里的某港出发,到达目的地前48海里处,速度每小时减少10海里,到达后所用的全部时间与原速度每小时减少4海里航行全程所用的时间相等,求原来的速度.5.某工厂甲乙两个车间,去年计划完成税利750万元,结果甲车间超额15%完成计划,乙车间超额10%完成计划,两车间共同完成税利845万元,求去年这两个车间分别完成税利多少万元?3.精选初一奥数题篇三1.一队少先队员乘船过河,如果每船坐15人,还剩9人,如果每船坐18人,则剩余1只船,求有多少只船?2.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画幅蜡笔画。

七年级奥数题10道巨难

七年级奥数题10道巨难

七年级奥数题10道巨难摘要:1.介绍七年级奥数题的难度2.列举10 道巨难的奥数题目3.分析这些题目的难点4.提出解决这些题目的建议正文: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奥数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尤其是七年级的奥数题,难度相对较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很高的要求。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10 道七年级奥数题中的“巨难”题目,并分析它们的难点以及如何解决。

1.题目一: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求证:abc = (a+b+c)(a+b-c)(a-b+c)(-a+b+c)。

2.题目二:一个车队行驶在无限长的直线道路上,每辆车的速度是前一辆车的2 倍,如果第一辆车的速度是1,那么第10 辆车的速度是多少?3.题目三:已知函数f(x) = x^3 - 3x^2 + 2x - 1,求解f(x) 的零点。

4.题目四:有一个矩阵,其元素满足:a1b2 + a2b3 + a3b1 = 0,a1c2 + a2c3 + a3c1 = 0,求证:矩阵的行列式为零。

5.题目五:一个球体的半径是1,一个立方体的边长是1,求球体可以放入立方体的最大角度。

6.题目六: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5 项和为15,前10 项和为55,求第15 项的值。

7.题目七:一个凸多边形的所有内角和为(n-2)×180°,求证:这个凸多边形至少有一个对角线存在,使得该对角线的两端所在角的和大于180°。

8.题目八:已知函数g(x) = x^2 - 3x + 2,求解不等式|g(x)| < 1 的解集。

9.题目九:一个机器人从原点出发,每次向右移动一个单位,然后向上移动一个单位,问机器人在第n 次移动后,离原点的最大距离是多少?10.题目十:已知一个正整数n,满足n^2 - n + 1 可以被4 整除,求证:n^2 - n + 1 可以被8 整除。

这些题目涵盖了七年级奥数的多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组合等。

对于这些难题,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观察和发现题目中的规律,同时要有耐心和毅力。

数学初一奥数题及答案

数学初一奥数题及答案

数学初一奥数题及答案题目一:数列问题题目描述:有一个数列:2, 4, 7, 11, ... 这个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解题思路:观察数列可以发现,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依次为2, 3, 4, 5, ... 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差值的公差为1。

因此,第n项与第1项的差值是1+2+3+...+(n-1)。

答案:首先计算第10项与第1项的差值,即1+2+3+...+9,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公式为\( S = \frac{n(n+1)}{2} \),代入n=9得到\( S = \frac{9 \times 10}{2} = 45 \)。

所以第10项是2 + 45 = 47。

题目二:几何问题题目描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ABC中,∠C是直角,AC=6,BC=8,求斜边AB的长度。

解题思路:根据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 AB^2 = AC^2 + BC^2 \),代入AC=6,BC=8,得到\( AB^2 = 6^2 + 8^2 = 36 + 64 = 100 \),所以AB = √100 = 10。

题目三:逻辑推理问题题目描述:有5个盒子,每个盒子里装有不同数量的球,分别是1, 2, 3, 4, 5个。

现在将这5个盒子重新排列,使得每个盒子里的球数都比前一个盒子多1个。

问:重新排列后的盒子里球的数量分别是多少?解题思路:由于每个盒子里的球数都比前一个盒子多1个,我们可以从最小的数开始排列,即5, 4, 3, 2, 1。

答案:重新排列后的盒子里球的数量分别是5, 4, 3, 2, 1。

题目四:组合问题题目描述: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10个,现在要从中选出5个球,求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解题思路: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可以使用组合公式\( C(n, k) =\frac{n!}{k!(n-k)!} \)来计算,其中n是总数,k是选出的数量。

答案:首先考虑不考虑颜色的情况下,从30个球中选出5个球的组合数为\( C(30, 5) \)。

初一奥数竞赛题

初一奥数竞赛题

初一奥数竞赛题第一篇:初一奥数竞赛题第一题:小明班上有30个学生,他们的身高从135cm到165cm不等。

如果把所有学生按照身高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找出第15个和第16个学生的身高分别是多少?解答:首先将学生的身高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然后找出第15个和第16个学生的身高即可。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知道第15个学生的身高比前面14个学生高,比后面15个学生低。

同理,第16个学生的身高比前面15个学生高,比后面14个学生低。

假设学生的身高从小到大排序分别为:1 cm, 138cm, 140cm, 142cm, 145cm, 148cm, 150cm, 152cm, 154cm, 155cm, 156cm, 157cm, 160cm, 162cm, 165cm根据排序,可以得出第15个学生的身高为157cm,第16个学生的身高为160cm。

某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进行扩张,每年增加员工人数。

已知第一年员工人数为100人,计划第二年增加20%,第三年增加25%,第四年增加15%,第五年增加10%。

请计算未来5年后公司的员工人数是多少人。

解答: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可以使用逐年增长的方法来计算公司未来5年后的员工人数。

第一年员工人数为100人,第二年增加20%即为100人乘以1.2,得到120人。

第三年增加25%即为120人乘以1.25,得到150人。

第四年增加15%即为150人乘以1.15,得到172.5人(取整数部分,即172人)。

第五年增加10%即为172人乘以1.1,得到189.2人(取整数部分,即189人)。

所以,未来5年后公司的员工人数为189人。

第三篇:初一奥数竞赛题班级里有10位同学,他们的成绩依次是80、75、85、90、70、92、88、86、80、78(满分为100分)。

请你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

解答:要计算他们的平均成绩,我们将所有同学的成绩相加,然后除以同学的数量即可。

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我们得到的成绩之和为80+75+85+90+70+92+88+86+80+78=804分,而同学的数量为10。

简单初一奥数题(10篇)

简单初一奥数题(10篇)

简单初一奥数题(10篇)1.简单初一奥数题篇一1、兄妹二人同时从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

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学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

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2、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

第一次两车在距B地7千米处相遇。

相遇后,两车继续向前行驶,当两车分别到达B,A两地后立即返回,返回时在距A地4千米处相遇。

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3、龟兔赛跑,同时同地出发,全程20000米,乌龟每分钟爬行80米,兔子每分钟跑800米,兔子跑了一会儿就在途中睡觉,醒来后立刻以原速向前跑。

(1)若兔子不想输给乌龟,则它在途中多只能睡多少分钟?(2)如果兔子在途中要睡1.5小时(乌龟和兔子的速度保持不变),且兔子不输给乌龟,则路程至少为多少米?4、甲、乙、丙三个小分队都从A地到B地进行野外训练,上午6时,甲、乙两个小队一起从A地出发,甲队每小时走5千米,乙队每小时走4千米,丙队上午8时才从A地出发,傍晚6时,甲、丙两队同时到达B地。

那么丙队追上乙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5、王明从A城步行到B城,同时刘洋从B城骑车到A城,1.2小时后两人相遇。

相遇后继续前进,刘洋到A城立即返回,在第一次相遇后45分钟又追上了王明,两人再继续前进,当刘洋到达B城后立即折回。

刘洋追上王明后两人多长时间再次相遇?2.简单初一奥数题篇二1.在上、下行轨道上,两列火车相对开来,一列火车长182米,每秒行18米,另一列火车每秒行17米,两列火车错车而过用了10秒钟,求另一列火车长多少米?2.有两列火车,一列长140米,每秒行24米,另一列长230米,每秒行13米,现在两车相向而行,求这两列火车错车时从相遇到离开需几秒钟?3.快车长80米,慢车长70米,如果同向而行,快车车头接住慢车车尾后,又经过15秒才穿过;如果相向而行,两个车头相接后,又经过6秒可以相离,问两车每秒各行多少米?4.某列车通过360米长的第一个隧道用了24秒,接着通过216米长的隧道用了16秒,(1)求列车的长度和速度。

初一奥数题

初一奥数题

初一奥数题1. 题目:某校有100个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得63分,其中男生平均得60分,女生平均得70分,问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答案解析:已知男女生的平均分数,可以通过方程式求解。

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出以下两个方程:(1) x + y = 100 (男生和女生的总人数)(2) 60x + 70y = 63(x + y) (男生和女生的总分数)将方程(1)代入方程(2),解得:y=40, x=60。

所以,男生有60人,女生有40人。

2. 题目:有一个两位数,其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3,如果这个两位数大于20小于40,求这个两位数。

答案解析:设十位数为x,则个位数为x+3。

根据题意,这个两位数大于20小于40,可以列出不等式:20<10x+(x+3)<40。

解得x=2或x=3。

因此,这个两位数是25或36。

3. 题目:某校初一年级有甲乙丙三个班,甲班有50人,乙班和丙班各有45人,求三个班学生的平均人数。

答案解析:要求三个班学生的平均人数,先求总人数再除以总班级数。

已知甲班有50人,乙班和丙班各有45人,所以总人数为50+45+45=140人。

总班级数为3个,所以平均人数为140/3=46.67人。

4. 题目:有一个两位数,其各位数字之和为9,若将这个两位数加上27,恰好成为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换后的两位数,求这个两位数。

答案解析:设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9-x。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10x+(9-x)+27=10(9-x)+x。

解得x=5,所以这个两位数是54。

5. 题目:一个三位数除以9余7,除以5余3,除以4余1,求这个三位数。

答案解析:设这个三位数为x,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9m+7(m为整数)x=5n+3(n为整数)x=4p+1(p为整数)将这三个方程式分别表示成关于m、n、p的方程式,解得m、n、p的值,然后将这些值代入原方程式中即可求出x的值。

初一数学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奥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正整数?A. 0B. 1C. -1D. 2答案:B2. 一个数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A. 0B. 1C. -1D. 2答案:A3.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A. 0B. 正数C. 负数D. 0和正数答案:D4. 两个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A. 都是正数B. 都是负数C.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D. 以上都有可能答案:D5.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正数,那么这个数:A. 一定是正数B. 一定是负数C. 可以是正数或负数D. 以上都不对答案:C二、填空题6. 一个数的立方是-8,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27. 一个数的倒数是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

答案:1或-18.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这个数可以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5或-59.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0或110.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或______。

答案:正数或0三、解答题11. 已知一个数的3倍加上5等于20,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x,则3x + 5 = 20,解得x = 5。

12. 一个数的一半加上4等于10,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y,则(1/2)y + 4 = 10,解得y = 12。

13. 一个数的平方减去这个数等于8,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z,则z^2 - z = 8,解得z = 4或-2。

14. 一个数的4倍减去这个数等于35,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w,则4w - w = 35,解得w = 35/3。

15. 一个数的立方加上这个数等于64,求这个数。

答案:设这个数为m,则m^3 + m = 64,解得m = 4。

七年级数学奥数题八套(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奥数题八套(附答案)

七年级数学奥数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56分.以下每题的4个结论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题后的圆括号内) 1.在-|-3|3,-(-3)3,(-3)3,-33中,最大的是( ). (A)-|-3|3 (B)-(-3)3 (C)(-3)3 (D)-332. “a 的2倍与b 的一半之和的平方,减去a 、b 两数平方和的4倍”用代数式表示应为( )(A)2a+(21b 2)-4(a+b)2 (B)(2a+21b)2-a+4b 2(c)(2a+21b)2-4(a 2+b 2) (D)(2a+21b)2-4(a 2+b 2)23.若a 是负数,则a+|-a|( ),(A)是负数 (B)是正数 (C)是零 (D)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 4.如n 是正整数,那么表示“任意负奇数”的代数式是( ). (A)2n+l (B)2n-l (C)-2n+l (D)-2n-l5.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 、B 、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l ,那么|a+1|表示( ). (A)A 、B 两点的距离 (B)A 、C 两点的距离 (C)A 、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D)A 、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6.如图所示,数轴上标出若干个点,每相邻两点相距1个单位,点A 、B 、C 、D 对应的数分别是整数a 、b 、c 、d ,且d-2a =10,那么数轴的原点应是(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7.已知a+b =0,a≠b,则化简ab(a+1)+ba (b+1)得( ). (A)2a (B)2b (C)+2 (D)-28.已知m<0,-l<n<0,则m ,mn ,mn 2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 ).(A)m ,mn ,mn 2 (B)mn ,mn 2,m (C)mn 2,mn ,m (D)m ,mn 2,mn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84分)9.计算:31a -(21a -4b -6c)+3(-2c+2b)= 10.分解因式=ll.某班有男生a(a>20)人,女生20人,a-20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12.在数-5,-3,-1,2,4,6中任取三个相乘,所得的积中最大的是 13.下表中每种水果的重量是不变的,表的左边或下面的数是所在行或所在列水果的总重量,则表中问号“?”表示的数是14.某学生将某数乘以-1.25时漏了一个负号,所得结果比正确结果小0.25,则正确结果应是 .15.在数轴上,点A 、B 分别表示-31和51,则线段AB 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16.已知2a x b n-1与-3a 2b 2m (m 是正整数)是同类项,那么(2m-n)x = 17.王恒同学出生于20世纪,他把他出生的月份乘以2后加上5,把所得的结果乘以50后加上出生年份,再减去250,最后得到2 088,则王恒出生在 年 月.18.银行整存整取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年利率是2.25%,某人1999年12月3日存入1 000元,2000年12月3日支取时本息和是 元,国家利息税税率是20%,交纳利息税后还有 元.19.有一列数a 1,a 2,a 3,a 4,…,a n ,其中a 1=6×2+l;a 2=6×3+2;a 3=6×4+3;a 4=6×5+4; 则第n 个数a n = ;当a n =2001时,n = .20.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都是小于120的质数,则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七年级奥数试题(一)答案 一、1.B 2.C 3.C 4.C 5.B 6.B 7.D 8.D 二、9.一6a+1 06,10.一43.6, 11.男生比女生多的人数,1 2.90, 13.1 6,14.0.1 2 5,15.-151,16.1,17.1988;1. 18.1022.5;101 8,,19.7n+6;2 8 520.2,8 9,8 9或2,7 1,1 07(每填错一组另扣2分).七年级奥数试题(二)一、选择题1.已知x=2是关于x 的方程3x-2m=4的根,则m 的值是( ) (A)5 (B)-5 (C)1 (D)-12.已知a+2=b-2=2c =2001,且a+b+c=2001k ,那么k 的值为( )。

初一数学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奥数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奥数试题及答案题目一:数列问题题目描述:一个数列的前三项为2, 3, 4,从第四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三项的和。

求第10项的值。

解答:首先,我们可以列出数列的前几项:2, 3, 4, 9, 16, 35, 61, 122, 253, 509第10项的值为509。

题目二:几何问题题目描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直角边长分别为6和8,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斜边的长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c = \sqrt{a^2 + b^2} \]将已知的直角边长代入公式:\[ c = \sqrt{6^2 + 8^2} = \sqrt{36 + 64} = \sqrt{100} = 10 \] 所以,斜边的长度为10。

题目三:逻辑推理问题题目描述:有5个盒子,编号为1到5。

每个盒子里都装有不同数量的球,但每个盒子里的球的数量都不超过10。

现在知道以下信息:1. 盒子1里的球数是盒子2的两倍。

2. 盒子3里的球数是盒子4的两倍。

3. 盒子5里的球数是盒子1的两倍。

4. 所有盒子里的球数加起来是50。

求每个盒子里各有多少个球。

解答:设盒子1里的球数为x,根据条件1,盒子2里的球数为x/2。

根据条件3,盒子5里的球数为2x。

现在我们有以下等式:\[ x + x/2 + 2x + (50 - x - x/2 - 2x) = 50 \]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x=10。

所以:盒子1有10个球,盒子2有5个球,盒子3和盒子4的球数我们还不知道,但它们的和是20(因为50 - 10 - 5 - 20 = 15)。

由于盒子3的球数是盒子4的两倍,我们设盒子4有y个球,那么盒子3有2y个球。

所以:\[ y + 2y = 20 \]解得y=6,所以盒子4有6个球,盒子3有12个球。

题目四:组合问题题目描述:一个班级有15个学生,需要选出5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求有多少种不同的小组组合方式。

解答: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可以使用组合公式来解决:\[ C(n, k) = \frac{n!}{k!(n-k)!} \]其中n是总人数,k是小组的人数。

完整版)初一奥数题集(带答案)

完整版)初一奥数题集(带答案)

完整版)初一奥数题集(带答案) 奥数1、求(-1)^2002的值。

答案:12、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000的值不能是多少?答案:03、计算2007-[2006-{2007-(2006-2007)}]的值。

答案:20094、计算(-1)+(-1)-(-1)×(-1)÷(-1)的结果。

答案:-15、计算(-1)^2006+(-1)^2007÷-1^2008的结果。

答案:06、计算-2÷(-2)^2+(-2)的结果。

答案:07、计算3.825×-1.825+0.25×3.825+3.825×0.的结果。

答案:-2.58、计算2002-2001+2000-1999+…+2-1的值。

答案:10019、计算-1÷2.5×(-0.75)^(-1)÷(-1)×(-1)的结果。

答案:0.610、计算-5×+6×的结果。

答案:11、计算2-2+2-3+2-4+…+2-9+2^10的值。

答案:102212、计算(1/3)+(2/4)+(3/6)+…+(n/n+1)的值。

答案:n/(n+1)13、计算1×2×3+2×4×6+7×14×21/2的结果。

答案:10514、求x+1+x-2的最小值及取最小值时x的取值范围。

答案:最小值为-1,x的取值范围为[2,∞)。

已知实数$a,b,c$满足$-1c>a$,求$c-1+a-c-a-b$的值。

解题思路:将$c-1+a-c-a-b$化简,得到$a-2c-b-1$,然后根据题目中的不等式关系,将$a,b,c$表示成$c$的形式,代入化简后的式子中,即可得到答案。

具体步骤如下:由题意得:$c-1c>a$,即$b-a>a-c$,$b-c>c-a$。

将$c-1+a-c-a-b$化简,得到$a-2c-b-1$。

初一奥数题及答案

初一奥数题及答案

初一奥数题及答案初一奥数题通常包含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巧,适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一学生的奥数题目及答案:题目1:数字问题小明有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到5。

他随机抽取一张,问抽到数字3的概率是多少?答案:小明有5张卡片,每张卡片被抽到的机会是相等的。

只有一张卡片上写有数字3,所以抽到数字3的概率是1/5。

题目2:几何问题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求正方形内切圆的面积。

答案:正方形内切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内切圆的半径是4厘米的一半,即2厘米。

圆的面积公式是πr²,所以内切圆的面积是π*(2厘米)² = 4π平方厘米。

题目3:逻辑推理问题有5个盒子,分别标有数字1到5。

每个盒子里都装有一个球,球的颜色分别为红、黄、蓝、绿、紫。

已知:1. 红球不在1号盒。

2. 黄球不在2号盒也不在5号盒。

3. 蓝球在3号盒。

根据以上信息,哪个颜色的球在哪个盒子里?答案:根据条件3,蓝球在3号盒。

由于黄球不在2号盒也不在5号盒,所以黄球只能在1号或4号盒。

由于红球不在1号盒,所以黄球在1号盒,红球在4号盒。

剩下的绿球和紫球分别在2号盒和5号盒,但根据题目条件无法确定具体哪个颜色在哪个盒子。

题目4:数列问题一个数列的前几项是2, 4, 7, 11, ...。

这个数列的第6项是多少?答案:这个数列的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多2, 3, 4, 5, ... 等依次增加的自然数。

第5项是11,所以第6项是11 + 6 = 17。

题目5:组合问题有8个不同的球,需要放入3个不同的盒子中,每个盒子至少有一个球。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答案: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可以通过组合数学中的插板法来解决。

首先给每个盒子分配一个球,剩下5个球需要分配。

我们可以在5个球之间插入2个板子来分割成3组,每组至少有一个球。

这样,问题就变成了在4个位置(5个球和2个板子之间的空隙)中选择2个位置放置板子的组合数,即C(4,2) = 4! / (2! * (4-2)!) = 6种不同的放法。

七年级上数学奥数题

七年级上数学奥数题

七年级上数学奥数题一、有理数运算相关。

1. 计算:(-1)+2+(-3)+4+·s+(-99)+100- 解析:- 我们可以将相邻的两项看作一组,即(-1 + 2)=1,(-3+4)=1,以此类推。

- 从1到100共有100个数,两两一组,可以分成100÷2 = 50组。

- 每组的结果都是1,所以原式的结果为50×1=50。

2. 计算:1 - 2 - 3+4 + 5-6 - 7+8+·s+97 - 98 - 99 + 100- 解析:- 把原式每四项看作一组,(1-2 - 3 + 4)=0,(5 - 6-7 + 8)=0,依此类推。

- 因为100÷4 = 25,所以原式共有25组。

- 每组结果为0,所以原式的结果为0。

3. 计算:(1)/(1×2)+(1)/(2×3)+(1)/(3×4)+·s+(1)/(99×100)- 解析:- 因为(1)/(n(n + 1))=(1)/(n)-(1)/(n + 1)。

- 所以原式=(1-(1)/(2))+((1)/(2)-(1)/(3))+((1)/(3)-(1)/(4))+·s+((1)/(99)-(1)/(100))。

- 去括号后可以发现中间项都可以消去,只剩下1-(1)/(100)=(99)/(100)。

二、整式相关。

4. 已知A = 3x^2-2x + 1,B = 5x^2-3x + 2,求2A - 3B。

- 解析:- 首先将A = 3x^2-2x + 1,B = 5x^2-3x + 2代入2A-3B。

- 2A-3B = 2(3x^2-2x + 1)-3(5x^2-3x + 2)。

- 展开式子得6x^2-4x + 2-(15x^2-9x + 6)。

- 去括号得6x^2-4x + 2 - 15x^2+9x - 6。

- 合并同类项得(6x^2-15x^2)+(9x - 4x)+(2 - 6)= - 9x^2+5x - 4。

经典的七年级奥数题三篇

经典的七年级奥数题三篇

【导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或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简称奥数。

奥数体现了数学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更强。

下⾯是为⼤家带来的“经典的七年级奥数题三篇”,欢迎⼤家阅读。

经典的七年级奥数题篇⼀ 1.加⼯⼀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

由于改进了⽣产技术,实际每天加⼯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任务,⽽且还多加⼯了100个。

他们实际加⼯零件多少个? 2.甲、⼄⼆⼈加⼯⼀批帽⼦,甲每天⽐⼄多加⼯10个。

途中⼄因事休息了5天,20天后,甲加⼯的帽⼦正好是⼄加⼯的2倍,这时两⼈各加⼯帽⼦多少个? 3.甲、⼄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时⽐⼄车多⾏20千⽶。

途中⼄因修车⽤了2⼩时,6⼩时后甲车到达两地中点,⽽⼄车才⾏了甲车所⾏路程的⼀半。

A、B两地相距多少千⽶? 4.甲、⼄两⼈承包⼀项⼯程,共得⼯资1120元。

已知甲⼯作了10天,⼄⼯作了12天,且甲5天的⼯资和⼄4天的⼯资同样多。

求甲、⼄每天各分得⼯资多少元? 5.⽤汽车运⼀堆煤,原计划8⼩时运完。

实际每⼩时⽐原计划多运1.5吨,这样运了6⼩时就⽐原计划多运了3吨。

原计划8⼩时运多少吨煤?经典的七年级奥数题篇⼆ 1、⼩明步⾏上学,每分钟⾏70⽶,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明的⽂具盒忘在家中,爸爸带着⽂具盒⽴即骑⾃⾏车以每分钟280⽶的速度去追⼩明。

爸爸出发⼏分钟后追上⼩明? 2、甲、⼄、丙三⼈都从A城到B城,甲每⼩时⾏4千⽶,⼄每⼩时⾏5千⽶,丙每⼩时⾏6千⽶,甲出发3⼩时后⼄才出发,恰好三⼈同时到达B城。

⼄出发⼏⼩时后丙才出发? 3、四年级同学从学校步⾏到⼯⼚参观,每分钟⾏75⽶,24分钟以后,因有重要事情,派张兵骑车从学校出发去追。

如果他每分钟⾏225⽶,那么⼏分钟后可以追上同学们? 4、两名运动员在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

甲每分钟跑250⽶,⼄每分钟跑200⽶,两⼈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45分钟甲追上⼄。

环形跑道⼀周长多少⽶?如果两⼈同时同地背向⽽⾏,经过多少分钟两⼈相遇? 5、我骑兵以每⼩时20千⽶的速度追击敌兵,当到达某站时,得知敌⼈已于2⼩时前逃跑。

初一数学奥数题

初一数学奥数题

初一数学奥数题摘要:一、初一数学奥数题的概述1.初一数学奥数题的概念2.初一数学奥数题的特点二、初一数学奥数题的分类及解析1.计算类题目a.整数计算b.小数计算c.分数计算2.几何类题目a.点、线、面的性质b.角度计算与证明c.三角形与四边形3.代数类题目a.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b.因式分解与整式运算c.分式与二次根式4.组合类题目a.排列组合b.逻辑推理c.抽屉原理三、初一数学奥数题的解题技巧与策略1.仔细审题,理解题意2.分析题目,找出解题关键3.运用合适的方法和技巧解题4.检查答案,确保正确性四、初一数学奥数题的意义与作用1.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正文:一、初一数学奥数题的概述初一数学奥数题,是指在初一数学课程基础上,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题目。

这类题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一数学奥数题的分类及解析1.计算类题目计算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初一数学奥数题中的计算类题目包括整数计算、小数计算和分数计算等。

2.几何类题目几何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和几何证明能力。

初一数学奥数题中的几何类题目包括点、线、面的性质、角度计算与证明以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等。

3.代数类题目代数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和解方程能力。

初一数学奥数题中的代数类题目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与整式运算以及分式与二次根式等。

4.组合类题目组合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初一数学奥数题中的组合类题目包括排列组合、逻辑推理和抽屉原理等。

三、初一数学奥数题的解题技巧与策略1.仔细审题,理解题意在解答初一数学奥数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确保对题目的要求、已知条件和问题有清晰的理解。

2.分析题目,找出解题关键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解题的关键点,明确解题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B
博大教育初一数学奥数题
一、选择题
1.平面上有5个点,其中仅有3点在同一直线上,过每2点作一条直线,一共可以作直线( )条
A .6
B . 7
C .8
D .9
2.平面上三条直线相互间的交点个数是 ( )
A .3
B .1或3
C .1或2或3
D .不一定是1,2,3
3.平面上6条直线两两相交,其中仅有3条直线过一点,则截得不重叠线段共有( )
A .36条
B .33条
C .24条
D .21条
4.已知平面中有n 个点C B A ,,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E F D A ,,,四个点也在一条直线上,除些之外,再没有三点共线或四点共线,以这n 个点作一条直线,那么一共可以画出38条不同的直线,这时n 等于( ) (A )9 (B )10 (C )11 (D )12
5.若平行直线AB 、CD 与相交直线EF 、GH 相交成如图示的图形,则共得同旁内角( )
A .4对
B .8对
C .12对
D .16对
6.如图,已知FD ∥BE ,则∠1+∠2-∠3=( ) A .90° B .135° C .150° D .180°
第7题
二、填空题
7.如图,已知AB ∥CD ,∠1=∠2,则∠E 与∠F 的大小关系 ; 8.平面上有5个点,每两点都连一条直线,问除了原
有的5点之外这些直线最多还有 交点 9.平面上3条直线最多可分平面为 个部分。

10.如图,已知AB ∥CD ∥EF ,PS GH 于P ,∠FRG=110°,则∠PSQ = 。

11.已知A 、B 是直线L 外的两点,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的交点个数是 。

12.平面内有4条直线,无论其关系如何,它们的交点个数不会超过 个。

三、解答题
13.已知:如图,DE ∥CB ,求证:∠AED=∠A+∠B
14.已知:如图,AB ∥CD ,求证:∠B+∠D+∠F=∠E+∠G
第 5 题
第 6 题
15.如图,已知CB ⊥AB ,CE 平分∠BCD ,DE 平分∠CDA ,
∠EDC+∠ECD =90°,求证:DA ⊥AB
16.平面上两个圆三条直线,最多有多少不同的交点? 17.平面上5个圆两两相交,最多有多少个不同的交点?最多将平面分成多少块区域?
18.一直线上5点与直线外3点,每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最多确定多少条不同直线?
第 15 题
19.平面上有8条直线两两相交,试证明在所有的交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小于23°。

20.平面上有10条直线,无任何三条交于一点,欲使它们出现31个交点,怎样安排才能办到?画出图形。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训练(12)答案
1. 5个点中任取2点,可以作4+3+2+1=10条直线,在一直线上的3个点中任取2点,可作2+1=3条,共可作10-3+1=8(条)故选C
2.平面上3条直线可能平行或重合。

故选D
3.对于3条共点的直线,每条直线上有4个交点,截得3条不重叠的线段,3条直线共有9条不重叠的线段
对于3条不共点的直线,每条直线上有5个交点,截得4条不重叠的线段,3条直线共有12条不重叠的线段。

故共有21条不重叠的线段。

故选D
4.由n 个点中每次选取两个点连直线,可以画出2)
1(-n n 条直线,若C B A ,,三点
不在一条直线上,可以画出3条直线,若F E D A ,,,四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可以画出6条直线, ∴
.382632
)
1(=+---n n 整理得 2n .0)90)(10(,090=+-=--n n n ∵ n+9>0 ∴,10=n ∴选B 。

5.直线EF 、GH 分别“截”平行直线AB 、CD ,各得2对同旁内角,共4对;直线AB 、CD 分别“截”相交直线EF 、GH ,各得6对同旁内角,共12对。

因此图中共有同旁内角4+6=16对
6.∵FD ∥BE ∴∠2=∠AGF
∵∠AGC=∠1-∠3
∴∠1+∠2-∠3=∠AGC+∠AGF=180° ∴选B 7.解:∵AB ∥CD (已知)
∴∠BAD=∠CD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 (已知)
∴∠BAD+∠1=∠CDA+∠2(等式性质)
即∠EAD=∠FDA ∴AE ∥FD
∴∠E =∠F
8.解:每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这5点最多可组成10条直线,又每两条直线
F 第 5 题
第 6 题
只有一个交点,所以共有交点个数为9+8+7+6+5+4+3+2+1=45(个) 又因平面上这5个点与其余4个点均有4条连线,这四条直线共有3+2+1=6个交点与平面上这一点重合应去掉,共应去掉5×6=30个交点,所以有交点的个数应为45-30=15个
9.可分7个部分
10.解 ∵AB ∥CD ∥EF
∴∠APQ =∠DQG=∠FRG=110° 同理∠PSQ=∠APS
∴∠PSQ=∠APQ-∠SPQ=∠DQG-∠SPQ =110°-90°=20°
11. 0个、1个或无数个
1)若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就是L ,则公共点的个数应是无数个;
2)若AB ⊥L ,但L 不是AB 的垂直平分线,则此时AB 的垂直平分线与L 是平行的关系,所以它们没有公共点,即公共点个数为0个;
3)若AB 与L 不垂直,那么AB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L 一定相交,所以此时公共点的个数为1个
12.4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1+2+3=6个交点 13.证明:过E 作EF ∥BA
∴∠2=∠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E ∥CB ,EF ∥BA
∴∠1=∠B (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这两个角相等)
∴∠1+∠2=∠B+∠A (等式性质) 即∠AED=∠A+∠B
14.证明:分别过点E 、F 、G 作AB 的平行线EH 、PF 、GQ ,
则AB ∥EH ∥PF ∥GQ (平行公理) ∵ AB ∥EH
∴ ∠ABE =∠BEH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
等)
同理:∠HEF =∠EFP
∠PFG =∠FGQ
∠QGD =∠GDC
∴ ∠ABE+∠EFP+∠PFG+∠GDC =∠BEH+∠HEF+∠FGQ+∠QGD (等式性质)
即 ∠B+∠D+∠EFG=∠BEF+∠GFD
15.证明:∵DE 平分∠CDA CE 平分∠BCD ∴∠EDC=∠ADE ∠ECD =∠BCE (角平分
线定义)
∴∠CDA +∠BCD=∠EDC+∠ADE+∠ECD+∠
BCE
=2(∠EDC+∠ECD )=180° ∴ DA ∥CB
又∵ CB ⊥AB ∴ DA ⊥AB
C
第 15 题
16.两个圆最多有两个交点,每条直线与两个圆最多有4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不同的交点,即最多交点个数为:2+4×3+3=17
17.(1)2个圆相交有交点2×1=1个,
第3个圆与前两个圆相交最多增加2×2=4个交点,这时共有交点2+2×2=6个
第4个圆与前3个圆相交最多增加2×3=6个交点,这时共有交点2+2×2+2×3=12个
第5个圆与前4个圆相交最多增加2×4=8个交点
∴5个圆两两相交最多交点个数为:2+2×2+2×3+2×4=20
(2)2个圆相交将平面分成2个区域
3个圆相看作第3个圆与前2个圆相交,最多有2×2=4个不同的交点,这4个点将第3个圆分成4段弧,每一段弧将它所在的区域一分为二,故增加2×2=4块区域,这时平面共有区域:2+2×2=6块
4个圆相看作第4个圆与前3个圆相交,最多有2×3=6个不同的交点,这6个点将第4个圆分成6段弧,每一段弧将它所在的区域一分为二,故增加2×3=6块区域,这时平面共有区域:2+2×2+2×3=12块
5个圆相看作第5个圆与前4个圆相交,最多有2×4=8个不同的交点,这8个点将第5个圆分成8段弧,每一段弧将它所在的区域一分为二,故增加2×4=8块区域,这时平面最多共有区域:2+2×2+2×3+2×4=20块
18.∵直线上每一点与直线外3点最多确定3×5=15条直线;直线外3点间最多能确定3
条直线,
∴最多能确定15+3+1=19条直线
19.将这8条直线平移到共点后,构成8对互不重叠的对顶角,这8个角的和为180°
假设这8个角没有一个小于23°,则这8个角的和至少为: 23°×8=184°,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这8个角中至少有一个小于23°,
∴在所有的交角中至少有一个角小于23°
20.平面上有10条直线,若两两相交,最多可出现45个交点,题目要求只出现31个交点,就要减少14个交点,则必须出现平行线,若某一方向上有5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可减少10个交点;若有6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可减少15个交点;故在这个方向上最多可取5条平行线,这时还有4个交点需要减去,转一个方向取3条平行线,即可减少3个交点,这时还剩下2条直线和一个需要减去的点,只须让这2条直线在第三个方向上互相平行即可。

如图这三组平行线即为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