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一专题二周测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一专题一、二周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的产物
B.它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失望
C.当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病开始暴露
D.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2.下列对应项中不正确的是()A.舒伯特——“歌曲之王” B.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狮子”
C.高尔基——“俄国革命的镜子” D.凡·高——“扑向太阳的画家”3.贝多芬为献给拿破仑而作的一首名曲是() A.《第三交响曲》 B.《第五交响曲》 C.《第六交响曲》 D.《第九交响曲》4.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雅典推行贵族政治,关于贵族统治在政治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占据首席执政官的地位②执政官一直是终身任职
③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形同虚设④贵族把持了最高决策机关元老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5.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年收入150麦斗的平民,它可以 ( ) 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③当选为陪审员④在战争中提供骑兵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雅典共和国时期,人们根据社会上不同人群的生活主要区域给予不同的称号,下列对应准确的是 ( ) A.“平原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B.“山地派”一贵族,“平原派”一平民,“海岸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C.“海岸派”一贵族,“山地派”一平民,“平原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D.“平原派”一贵族,“海岸派”一平民,“山地派”一工商业奴隶主
7.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 ( ) ①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确立了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制
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8.假设李三是秦国的商人,他会遇到哪些事情 ( ) ①做生意时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②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③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④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9.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 ) A.改变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10.“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人说惠王”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11.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的“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

其实质是 ( ) A.统一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 C.思想文化专制 D.打击旧贵族的势力12、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

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和认识,正确的是( )
①改革就是要彻底的革除旧的、传统的一切东西②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③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④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

根据这一制度,富人(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

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定权。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百余年间,雅典始终遵循着他开辟的这条道路,继续进行一些民主改革,终于使雅典成为一个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政治民主、文化昌盛的居领导地位的希腊城邦。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其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别指哪些人?(8分)
(2)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4分)
(3)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如何?(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主要作了哪些规定?试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12分)
(2)材料二、三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2分)
(3)材料三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6分)
34、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其中梭伦改革、商鞅变法都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

材料一:
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三:废井田,开阡陌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4分)(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的什么内容?(4分)
(3)你认为材料一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2分)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 DCABB 6-10 ADBDA 11-12 AB
二、非选择题:
13、(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作为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富人:工商业奴隶主;穷人:下层平民(8分)
(2)看法:①梭伦改革体现了梭伦高超的政治智慧。

梭伦改革采用中庸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梭伦改革并不是完全公正的。

下层公民不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二者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4分)
(3)发展历程: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6分)
13、(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品粮,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推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12分)
(2)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分)
(3)“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2分)作者持否定态度(2分);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2分)
34、(1)性质:奴隶制民主改革;新兴地主阶级改革。

(4分)
(2)内容:梭伦的“解负令”、商鞅废除井田制(4分)
(3)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2分)
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2分)
(4)共同因素: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任意一点得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5 DCABB 6-10 ADBDA 11-12 AB
二、非选择题:
13、(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作为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富人:工商业奴隶主;穷人:下层平民(8分)
(2)看法:①梭伦改革体现了梭伦高超的政治智慧。

梭伦改革采用中庸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梭伦改革并不是完全公正的。

下层公民不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二者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4分)
(3)发展历程: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为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时,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6分)
13、(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品粮,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推行郡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12分)
(2)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分)
(3)“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2分)作者持否定态度(2分);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2分)
34、(1)性质:奴隶制民主改革;新兴地主阶级改革。

(4分)
(2)内容:梭伦的“解负令”、商鞅废除井田制(4分)
(3)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2分)
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2分)
(4)共同因素: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任意一点得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