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质量调研问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2页。

2.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共23分)
大自然生生不息,四季紧物类不胜收。

阅读以下刻面四季之美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之美】春雷降阵、草木萌动。

雨淅淅历历,柳树()地绽出了新芽。

开始是小米粒模.样,然后握成小小拳头,再接着舒展为一瓣瓣嫩黄,一个个村舍就茏罩着青青的烟雾了。

【夏之美】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当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的雨点就打来了,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滿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桨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署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秋冬之美】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看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

而冬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冷酷无情的,冬雨却是温和敦厚的。

他不慌不忙地莅临,融化着积雪残冰:他不紧不慢地下落,洗刷着尘块污垢:他不疾不徐地降落,准备着春的到来。

1.请用正楷字将文中画线的句子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确的一项是()(3分)
A.模.样(mú)
B.粗犷.(guǎng)
C.静谧.(mì)
D.倾.诉(qīn)
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浙历
B.茏罩
C.桨汁
D. 融化
4.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迫不及待
B.悄无声息
C.婆娑起舞
D.兴高采烈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著有散文集《踪迹》、散文诗集《背影》等。

B.老舍,原名舒成春,字舍予,作家,是公认的语言大师。

其作品既包含了温馨的回忆,也包含了理性的批判,主要作品有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天净沙·秋思》一词中,词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借以表达“断肠人”的愁思。

D.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车事家、诗人。

《观沧海》是其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路经碣石山时由感而作。

6.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占诗文名句。

(8分)
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古诗世界,有描写景物的佳句,有真挚悠悠的诗情。

曹操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王湾船行江中,视野开阁,心潮澎湃,吟诵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对偶精妙,情绪饱满;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天涯游子的孤独调怅;土湾在《次北周山下》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思乡之情。

二、活动(共19分)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

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损益。

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

”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

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称积极参加外完成以下任务。

7.图片为“朋”“友”二字的甲骨文。

“朋”“友”的甲骨文写法
“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完,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____________的内涵。

“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一人的手之外另加一人的手,两人牵手,表示友好。

所以“友”字的本义是“乐于助人”。

8.文文要到朋友谭往仪家里玩,文文问谭佳仪:“你妈妈在家吗?”倘若在古代,文文在询问谭佳仪时应称呼谭佳仪妈妈为____________。

9.在自我展示环节,小明写了一段白我介绍,其中有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我叫小明,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

我平时不大出门,喜欢待在家里看书。

【甲】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

我以后要多参与集体活动,【乙】结交并认识一些朋友,【丙】还要向老和同学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己。

我选__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书海畅游
10.在《朝花夕抬》阅读总结会上,七年级1班的学生采用分主题的方式概括散文内容,下列选项中与“五猖会突袭背书伤害童心”一样,契合“童年的痛”主题的一项是()(3分)
A.仙台校国格受辱弃医从文
B.三哼经辗转求得最有爱心
C.遭难父霉遇庸医草菅人命
D.范爱农醉酒溺水告别人世
11.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将恰当的篇目名称填写在对应的位置。

(3分)
①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实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讽和鞭挞的文章是_________
②作者有力的控诉了封建孝道虚伪和残酷的文章是_________
③在《朝花夕拾》中,写“宠物”的文章是_________
12.《朝花夕拾》中有许多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平凡且有弱点,但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

请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具体情书说说人物形象。

(4分)
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共48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3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

景物的描写,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

B.次句叙事,点明愁的由来。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指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第三句以比喻的手法写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普照环宇的明月,带给远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内心凄楚更兼环境萧凉,更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得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不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4.正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的的一项是()(3分)
A.与友期.行期:约定
B.下车引.之引:拉
C.相委.而去委:舍弃
D.则是无信.信:相信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表现了元方懂礼识义的性格特点。

B.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主人公陈元方的聪慧、率真,告诚人们办事要讲诚信。

C.文章结尾“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面得入木三分。

D.《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未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

【乙】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候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②乐岂可不守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魏于是乎始强。

(《文侯与虞人期猎》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刪改)注释:①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

②虽:即使。

③罢;停止,取消。

17.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守期哉
B.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守期哉
C.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守期哉
D.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守期哉
18.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

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勤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这就要求劳动教育创新变革,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

劳动教育还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和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人民日报《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删改)
【材料二】
2021年3月到5月期间。

某市对城区6所中小学的4500名师生就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某市城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调查统计表
【材料三】
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城市学校的劳动教育遇到困难;学生不愿劳动、不会劳动、不爱劳动,劳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不断弱化。

怎样让孩子爱上劳动教育?重庆市人民小学用10多年的实践做出了回答。

人民小学从劳动课抓起,率先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

半月谈记者旁听了一堂劳动教育融合课《舌尖上的数字奥秘》。

“孩子们,你们知道鱼香肉丝的味道有哪些吗?”在课堂上。

老师从鱼香肉丝的味道入手,引导学生们动手研究菜谱中调查项目
统计数据 学生对开设劳动课的看法
很有必要 没有,瞎耽误功夫 无所谓或讨厌 13% 16% 71% 学校劳动教育课的开设情况
开设了 未开设 不清楚 33% 33% 34% 学校是否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考核
科目
是 否 不清楚 3% 79% 18%
糖、醋的“少许”“适量”到底多少。

每一组的同学再根据之前设想的糖醋比例,现场炒制。

“如果今天要制作2000份鱼香肉丝,这怎么做呢?”孩子们议论纷纷:一份一份,太慢了;雇100个厨师,一人20份,成本又太高了。

老师通过小视频揭晓了答案:餐饮公司根据对数万家庭的问卷调查得出了鱼香肉丝的最佳配比,然后使用智能机器人炒制。

短短的一堂课,老师把劳动实践、科学、数学、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让孩子逐渐爱上劳动教育。

人民小学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还将家校连接起来,让孩子在学校学、回家做。

让孩子明白劳动是学习的一部分,不是一次性的活动。

为此,编写了《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按照各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围绕学生衣、食、住、行等,梳理各年级任务清单,要求孩子一学年下来至少掌握2项生活技能。

同时,人民小学打破城乡“围墙”。

与农村学校共享劳动教育资源。

为了加强城乡交流,人民小学和10所乡村小学少年宫结对,建立劳动教育联盟校。

整合城乡资源,不仅让城里的孩子走出去,也帮助衣村的孩子走迸来。

(选自半月谈《杨浪浪:让城里娃爱上劳动课》有删改)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劳动教育。

B.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立德、增智、强体、育美。

C.劳动教育对于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D.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求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

20.下列对材料二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部分学生讨厌劳动课,但家长很重视劳动教育。

B.学生自身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的学习,但学校老师高度重视。

C.大部分学生知道学校开设了劳动教育课,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

D.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开设劳动课很有必要,大部分学校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

21.材料一强调劳动教育要创新变革。

请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说说人民小学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创新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
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嘛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

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邻居都还在梦中。

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

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

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

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

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地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摘编自《老海棠树》)22.读完全文,你觉得奶奶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答出两点即可?请简要说出根据。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概招第③至⑦段中奶奶在老海棠树下所做的主要事情。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品析第⑧段划线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本文用“老海棠树”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60分)
26. 2024年,对你来说是重要的。

过去的这半年一定有许多让你记忆深刻的人和事,也会有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

无论是过去发生的,还是即将到来的,都值得去记录。

请以“我的2024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不少于600字;
(2)字迹不整,书写规范,注意标点符号。

答案
1. 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即可。

2. D(“倾诉”的“倾”应读“qīng”)
3. D(A项“浙历”应为“淅沥”;B项“茏罩”应为“笼罩”;C项“桨汁”应为“浆汁”)
4. A(“迫不及待”形容心情急切,符合语境;“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婆娑起舞”形容盘旋跳起舞来的飘逸优美的姿态;“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此处形容柳树急切地绽出新芽,用“迫不及待”更合适)
5. C(A项散文集《背影》应为《背影》,散文诗集《踪迹》应为《踪迹》;B项老舍原名舒庆春;D项曹操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6.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 “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友好(或志同道合等)的内涵。

8. 倘若在古代,文文在询问谭佳仪时应称呼谭佳仪妈妈为“令堂”。

9. 【甲】处,改为: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

(或:这次《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知道了许多交友的方法。

)【乙】处,改为:认识并结交一些朋友。

【丙】处,改为:还要向老师和同学虚心请教。

(任选一处修改即可)
10. C(A项“仙台校国格受辱弃医从文”体现的是鲁迅的爱国情怀和人生选择;B项“三哼经辗转求得最有爱心”体现的是长妈妈对鲁迅的关爱;C项“遭难父霉遇庸医草菅人命”写出了鲁迅父亲生病时遭遇庸医延误治疗,导致父亲去世,这是童年的痛苦经历,符合“童年的痛”主题;D项“范爱农醉酒溺水告别人世”主要体现的是对朋友命运的感慨)
11. ①《无常》;②《二十四孝图》;③《狗·猫·鼠》
12. 【示例一】阿长: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人。

她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也不好,还懂得许多繁琐的规矩,这些都体现了她的粗俗和好事。

但她为“我”买来《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体现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一面。

【示例二】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一个正直、热情、没有民族偏见的人。

他关心鲁迅的学习和生活,认真批改鲁迅的讲义,纠正鲁迅的解剖图,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热情和认真负责。

他对来自中国的鲁迅没有丝毫的歧视,体现了他的正直和没有民族偏见。

【示例三】范爱农:范爱农是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他正直、倔强,但又有些孤独和愤世嫉俗。

他对辛亥革命充满期待,但革命后又感到失望和无奈,最后落水而亡。

他的经历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心态。

13. C(“我寄愁心与明月”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是比喻)
14. D(“信”在这里是“信用”的意思)
15. (1)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16.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17. C
18. 共同主题:强调做人要讲诚信。

分析:【甲】文中陈太丘与友人约定中午见面,友人未按时到达,还对陈太丘的儿子元方无礼,元方指出友人的错误,友人感到惭愧。

【乙】文中魏文侯与虞人约定打猎,即使天下雨,魏文侯还是决定前往赴约,体现了他的诚信。

两文都通过具体事例,告诫人们要遵守约定,讲诚信。

19. B(“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劳动创造中才能立德、增智、强体、育美”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只是说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进一步彰显其综合育人价值)
20. D(从材料二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13%的学生认为开设劳动课很有必要,79%的学校没有把劳动教育课程作为考核科目,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劳动课不重视,大部分学校也不重视劳动教育课程的考核,D项正确;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家长对劳动教育态度的表述;B项“学校老师高度重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21. ①将劳动教育纳入必修课,开设劳动教育融合课,如《舌尖上的数字奥秘》,把劳动实践、科学、数学、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②编写《家庭劳动教育指导手册》,按照各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梳理各年级任务清单,要求孩子一学年下来至少掌握2项生活技能,将家校连接起来。

③打破城乡“围墙”,与农村学校共享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劳动教育联盟校,整合城乡资源。

22. ①勤劳能干:奶奶一生都在老海棠树下劳动,糊纸袋、补花、扫院子等。

②善良慈爱:对“我”关爱有加,给“我”做饭,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

③渴望进步:坚持学习,想要跟上时代,有自己的工作。

④执着倔强:坚持劳动,不愿意闲着,即使年纪大了也不放弃。

(答出两点即可,性格特征2分,依据2分)
23. (1)奶奶在树下糊纸袋。

(2)奶奶在树下补花。

(3)奶奶在树下洗菜。

(4)奶奶主动扫院子、扫街。

24. 这句话通过对奶奶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奶奶在面对“我”不耐烦的态度时的失落和惭愧。

“小心地凑”“半天目光都不移动”写出了奶奶对知识的渴望和小心翼翼,而“立刻不语”“低头盯着报纸”“眼里竟全是惭愧”则体现了奶奶因“我”的话而受到的打击和内心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对奶奶的伤害以及事后的懊悔。

25. ①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②老海棠树是奶奶生活的见证者,它承载着奶奶的故事和情感,象征着奶奶的勤劳、善良、渴望进步等品质,有助于塑造奶奶的形象。

③“老海棠树”蕴含着作者对奶奶的思念和愧疚之情,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26. 【作文示例】
我的2024年
2024年,是我人生中不平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我经历了许多挑战,也收获了满满的成长和感动。

上半年,我面临着学业上的压力。

新的课程难度加大,作业量也增多了,但我没有退缩。

我每天早早起床,背诵课文和单词,晚上则在台灯下认真完成作业,遇到难题时,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放弃,而是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明白了,只要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学校里,我还积极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

我加入了学校的书法社团,在那里,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一起练习书法,交流心得,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一次书法比赛中,我获得了二等奖,这让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除了学习和社团活动,我也更加注重和家人的相处。

周末的时候,我会帮父母做一些家务,陪他们聊天,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我发现,父母为了我们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他们的爱是无私的。

我也更加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希望能让他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2024年,我也有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

我希望自己在学习上能更上一层楼,考上理想的高中。

我还想学习一门新的乐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我期待着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回顾我的2024年上半年,有欢笑,有泪水,有收获,也有遗憾。

但这些都是我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我也期待着2024年下半年能有更多的精彩和惊喜等待着我。

我的2024年,是充满希望和梦想的一年,我将带着这份热情和勇气,向着未来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