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2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教材内容分析
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

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面对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为其他西方国家解决危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课程标准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这次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政是为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兄弟,能施舍我一角钱吗?》。

教师:这首歌最早出现在1932年在纽约舒伯特剧院首演的《有关美国的史料》这一讽刺时政的音乐剧中,并广为流传成为大萧条时期的圣歌。

那么,又是谁临时受命,力挽狂澜拯救了美国,他是怎么拯救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设下悬念,有兴趣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
人称为“繁荣年代”。

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

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

”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一、危机暗藏,积重难返——美国往地狱里冲
播放:(视频资料)《1929大崩盘》。

教师:这场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和地点?首当其冲的是哪个经济领域?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胡佛曾说过:“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那为什么不到十年,世界最繁华的地方却成了经济危机中的重灾区?
(设计意图:本视频对30年代大危机有一个形象的介绍,有助于学生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表现,从而为学习新政的内容作铺垫。


展示:
材料一 1920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人拥有。

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二 1933—1934年美国政府烧毁了160万个车皮的谷物、咖啡豆和2、5万吨食糖,宰杀、抛弃了大牲畜2300万头,羊500万只,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

美国百万富翁用玉米和小麦代替煤作燃料。

教师:结合视频和材料,分析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学生:贫富分化严重;供给和需求矛盾冲突;缺乏政府的调控。

教师:这场危机有什么特点呢?
展示: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学生: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展示:1929-1945年美国的失业率、一名工人的家庭生活的一角、经济危机中工人罢工、希特勒上台
思考:请根据图片和教材知识,总结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分析史料,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同时,也为后面的罗斯福新政做铺垫。


二、临危受命,重拳出击——“新政”把美国拉回人间
展示:
美国人民不是束手无策,在此紧急关头……我将为人民实行新政,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演说词
教师:罗斯福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信念临危受命,成为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他究竟用什么灵丹妙药使病入膏肓经济起死回生呢?
学生:实行新政。

角色扮演:结合引发危机的原因分角色、分组思考新政采取的措施?
(情境1)银行倒闭,金融瘫痪,如果你是银行家,你希望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救市方案?
(情景2)如果你是小工厂老板,你希望政府如何控制盲目竞争,保护你的利益?
(情景3)如果你是农民,辛苦劳作,但农副产品价格极低,希望政府采取怎样的决策?
(情景4)如果你失业了,但不愿意接受简单救济,希望政府既兼顾你的尊严又能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吗?
展示:
教师:罗斯福对工业调整,来防止盲目生产引起生产过剩,成为新政的中心措施。

展示: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二“新政不是一种社会主义,而是资本主义的续命剂……新政只要把资本主义已经锈了的车轮,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转动。


——马星野《美国新政成绩之总检讨》(1936年)
教师:罗斯福“秘方”独到之处在哪里?
学生: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教师:罗斯福新政是否能够“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为什么?
学生:不能,其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设计意图:引用罗斯福的内心独白,较有说服力地进行主动探究,自觉得出新政的实质,避免了教师空洞的说教。


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新政”功过任人说
展示:
材料一从美国自身来看,罗斯福新政期间,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居世界首位…危机带来的恐慌基本结束;一些法令暂时改善劳动人民的社会和经济地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材料二从世界历史上来看,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大国崛起》
教师: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分析罗斯福新政带来的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提高了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做到“论从史出”。

同时,培养学生客观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著名历史学家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国家,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为此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学生: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改革开放。

教师:结合本节学习的内容,谈谈新政留给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对新政内容的理解与升华。


六、课堂检测
测试题目一:
材料一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材料二所谓的“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的所确定的自由放
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出资扶植大企业,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结合所学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当时的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2)罗斯福新政从什么时候开始?新政目的是什么?
(3)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二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新”在哪里?
(5)材料三是对什么行业的调整?在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谁?
(6)这样做起到了什么作用?
测试题目二:完成《助学》相关内容。

七、板书设计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危机暗藏,积重难返——美国往地狱里冲
二、临危受命,重拳出击——“新政”把美国拉回人间
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新政”功过任人说
八、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有两个亮点:第一是恰当而新颖的情景导入和情境创设;第二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了探究问题和学生活动,相关知识和结论由学生自主及合作探究得出。

具体分析如下:
1、在导入新课部分,通过情境设置,播放歌曲,这样可以通过视听刺激学生,使学生初步了解经济危机,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我将本课整合成三目,在知识方面引导学生从相关图片、史料、影像资料和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我采用角色扮演方式来突破,避免枯燥的识记,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记忆,我认为效果良好。

4、巩固训练题将本课的考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