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质教育及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素质教育及培养

一、文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自由人”为目的,而“全面发展”是个体实行创造活动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而亨利纽曼则生活在公元19世纪,

但在这漫长的历史跨度期间,有一种教育思想却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

自由教育哲学。它认为教育的目标应立足于追求个人全面完善的发展,

它以“自由学科”(LiberalArts)为核心课程。自由教育的目的是通过

这种教育训练以形成使人终身受益的良好品质。如纽曼所言,在这种教

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人将能更好地完成生活赋予他们的责任,会成为更

有理智感、责任感,更明智、活跃的社会成员。

在西方,自由教育还被表述为文雅教育、博雅教育、文科教育、人文

教育等。自由教育实际上是西方教育的基础与核心。1945年哈佛大学

一个委员会在题为《自由社会中的普通教育》的报告中提出,“今日美

国教育的首要问题是把博雅和人文的传统注入我们整个教育体

制。”1998年,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纪念北大100周年校庆的演讲中说:“首先,请允许我说明我称之为‘人文学习’的重要性……最佳教

育不但应有助于我们在专业领域内更具创造性,它还应该使我们变得更

善于深思熟虑,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所以,当我们思考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赶上西方国家的时候,我们诚然

要在具体的科技、学术领域中学习西方先进的创造性的成果,但是,更

带有根本意义的是要在教育思想上、观点上吸取他们成功的经验。从

教育理论传承的观点看,我国提出的文化素质教育,是同具有时代意义

的自由教育观相通的。表面看来,文化素质教育与人的创新水平似乎没

相关系,人的创新行为在多数情况下也的确是与专业教育相关,并在专

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坚实的文化素质教育,人的创造性就会缺乏基础。

第一,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而个性化是创

造性培养的基石。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特

点,从人43自身需要来培养,受教育者的基本天赋、兴趣爱好、志向、知识、水平等是不同的,有些方面差别很大。增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提供丰富、多元化的知识和训练内容,突破统一、刻板的培养模式,从而发掘学生的专长和潜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有个性、有专长的人才,使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大凡有创造性成就的人,都有鲜明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所以,美国学者阿兰布鲁姆指出:“如果学生选择的不但仅限于那些当时流行的或者是职业发展所提供的内容,而是那些注重能够使自身全面发展的选择,那么大学生活是令人神往迷醉的,他能够成为他所期望成为的一切,去关照和思索自己的种种选择。”1实际上关于建立理想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观点,关于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与人的实践活动、创造活动的全面性相统一的观点,正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基础,也理应是当前展开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出发点与归宿。

第二,学生从文化素质教育中可获得日后工作或实行创造性活动所依赖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态度。纽曼以前热情地赞誉过自由教育的“普适性”,他说:“受过自由教育的人能够做很多事情,因为受过自由教育的人已经学会了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他的品位雅致、判断力准确、洞察力敏锐。”2“他能够通览所有的知识,从更高的高度看待自身学科,他不会以其他学科的对手的姿态说过度的话,并从中获得一种明晰,一种思想的广袤、自由和自足,从而以一种哲学方式对待本身从事的学科。”3科学发展史印证了这点,很多学术大师、科学巨匠的成就都与其宽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有直接的关系。

二、严密的思维方法训练有助于形成创造性活动的动力机制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在谈到一个成功者的经验时说:“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持续发现新的东西。所以,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创造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多年来,有为数众多的专家学者们纷纷致力于探研天才人物所作的丰功伟绩和构思问题时采用的思维策略。研究者们在对1904名

天才大师人物详尽分析研究后注意到,他们的智商总分往往并不是很高,重要的是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差异。文化素质教育致力于给予学生一定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训练,这是学生创造性迸发的动力机制和创造实验的航标。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里的理论思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这个论断无论对一个

民族,还是对每个人,都是真理。哲学是人类文明活动的灵魂,也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创造性的灵魂。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是中外社会科学领域创造性的大师,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李四光等是中外自然科学创造性的大师,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努力遵循和发现

客观规律,大胆突破传统的认知与观点,做到有重大的发现、发明与创造。他们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核心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

有解放思想,便不可能从旧有成见、习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如不是从

实际出发,依靠科学的实践与科学的思维去探求客观世界,便永远不能

求得真知,实现科学的突破。而协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哲学思维正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理应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训练,协助他们学会全面地、动态地、发展地看问题,使他们在今后的科学实践中能够超越日常经验的狭隘界限和原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的框架,突破原有知识与观点的限制和束缚,推动创造

性思维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

同时,协助他们牢固地树立起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敢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此外,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有效结合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给予学生一定

的逻辑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研究表明,发明创造往往是先发散后会聚的思维过程,而在发明创造者聚合思维的过程中,必须广泛地使

用归纳、演绎、类比、外推乃至以推出悖论为结果的逻辑推理形式,才能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个点是不言而喻的。发散思维要

以逻辑思维为中介和调节器,发散思维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美国心理

学家S阿瑞提说过:“独特性如果没有自我批评来加以修正就可能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