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常德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常德市中考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历史的中考试卷,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结构严谨,活泼清新。
稳是指考试范围,试题难易度等都没有多大变化。
变是指考试题型和试题数,取消了判断题,选择题由原来的30道减为20道,但试卷所考查的知识点却没有减少。
材料题和问答题涉及知识面广,有层次,充分体现了试卷的结构严谨,形式活泼的特点。
一、试卷的主要特点
首先,依纲扣本,内容严谨,形式活泼。
试题考查的都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无偏题怪题。
考点覆盖充分,每一道题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均涉及到几个知识点。
如选择题第12题就考查了《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三个考点。
严格依照课程标准和考纲,做到题题有出处,问问有依据。
如选择题第5题秦、隋、元三个朝代的相似之处、第9题的新中国建立后的各个时期的特征,教材虽没有直接表述,但课程标准却有明确要求,考查学生做到来源于书本,但又高于书本的原则,切实的符合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要求。
题材上更是大量使用图片,文字图画齐聚试卷,使得试卷生动形象。
如第2题的都江堰图,第8题的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图,第11题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图等等,题目形象直观,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全面考查。
其次,难易适宜,活而不难,强调基础更重能力。
所有题目考试考后反映都感觉良好,考试平均分也不错,表明考试的基础性教强。
虽是开卷考试但几乎没有直接从课本找到答案的试题,都是提供图文等材料,通过相关的历史史实,让学生经过比较归纳等思考得到答案。
较好的考察了学生阅读,信息有效提炼的能力,推理概括的思维能力。
再次,知行合一,由课本延伸课外视野宽阔。
主观题主在考查学生能力的掌握,不仅是考生考试,更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引领。
体现了出题者的良苦用心,以宽阔的视野引导师生学习历史不应是死记硬背,而是独立思考,得到独立见解的科学。
第21题要求考生思考中国在近代化过程向西方学习的几个阶段,第22题考查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影响等,第23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史几次“分”与“合”。
第24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第25题世界近现代史。
这些试题都是要求考生从课本走出来,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试卷分析及试卷评价:
1、试题难度评价表
2、试卷综合评述,今年的历史试卷,既严格地遵循了课标和考纲,又一如既往地体现了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基础性、创新性,探究性、教育性。
在充分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试卷总体上结构严谨、贴近现实、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和时代气息,试题活而不难,既贴近学生,又拉开差距,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开卷考试的特点,也满足了升学考试的需要。
3、考生答题质量分析
①考生答题质量情况。
从考生得分和卷面答题看,许多学生能正确列举史实,分析完整准确,表达简洁书写工整的试卷。
但也发现这么些问题。
一是学生知识结构混乱,考点记忆不清楚导致史实不准确。
如第9题,新中国建立后每个时代的流行语。
二是不能完整有效的提出有效信息,审题不清,阅读理解能力差。
如第22题第3小问,你认为奥巴马与罗斯福在应对危机的措施上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三是学生表达拖沓冗长不简洁。
许多题目就是按照资料和书本照抄,如第23题第1小问,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为巩固这个统一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基本没有取舍,泛泛而谈,更不用说有自己的语言。
②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学生不去理解题目,只知照搬照抄,教师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知识的理解。
教师只重史实,不重知识的系统化教学。
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不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三、今后教学建议
1、教师要深研课标和考纲。
深研课标和考纲是能指明我们的教学方向,广读书籍能增强我们的人文素养,思考是培养兴趣和能力的途径。
课标和考纲是骨架,人文素养是血肉,思考是灵魂,三者的结合才是活生生的历史。
2、教师既要教历史史实,也要教历史概念,更不要忘了解题指导。
历史教学讲究史,史是基础,识是目的。
历史史实的学习是历史教学的基础但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在史实的基础上理解形成历史认识。
3、教师要对考点进行整理,列出专题。
考点是点,专题是面,历史时间是线,只有点线面的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