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杂种优势退化原因及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杂交高粱制种低产劣质原因及高产优质途径

杂交高粱制种低产劣质原因及高产优质途径
面, 并提 出 高产 优 质 途 径 有 重 视 亲 本 繁 殖 . 严格选地 隔离, 加 大 肥 2 . 3加 大 肥 料 投 入 : 高粱制种 田每 h m 需施优质 农家肥 6 0 4 料投入 。 搞 好 花期 预 测 . 确保全苗壮苗 。 防 治 病 虫鼠 害 7个 方 面 。 7 5 t , 过磷酸钙 7 5 0 k g , 尿素 1 5 0 k g , 硫 酸钾 7 5 k g作 基肥 , 生 育 期 间
关键 词 : 高梁; 制种 ; 高产 ; 优质 ; 途 径
高粱 是我 国主 要 的粮 食 作 物 和 饲 料 作 物 , 也 是 重 要 的酿 酒 原 料, 高 粱 种 子 的优 劣 直 接 影 响 高 粱 产 量 , 搞 好 高 粱 杂 交 制 种 工 作 是提 高 高 粱 产 量和 品质 的重 要环 节 。 1 . 低 产 劣 质 原 因 1 . 1亲本纯度 低: 由于亲本种 子 的多代繁殖 引起分 离 , 纯度 连 年 下 降 , 不 育 系可 分 离植 株 高 大 的不 育 株 和 半育 不 育 株 等 , 小 花败育加 重, 恢 复系 株型变小 , 穗部 畸形 , 花粉 减少 , 散粉能力 下 降, 严重影响授粉结实 , 同 时 因不 育 系 和 保 持 系 株 型 、 籽 粒 都 十 分 相似 , 收获时易产生机械混杂, 使不育系里混有保 持系, 给 去杂 和 制种 纯度 造 成 严 重威 胁 。 1 . 2隔 离 条 件 差 : 有 些 制 种 区 隔 离 条 件 达 不 到 技 术 规 程 要 求, 造 成种 子 纯 度 低 , 同 时 群 体 结 构 不 合 理 也 会 严 重 影 响 制 种 产 量, 密度过大, 则通风透光性差 , 形成 郁 闭 徒 长 , 影 响结实; 密 度 过 小, 则 无法充分发挥 增产潜力 , 难 以高产 , 父母 本行 比不 当, 也 能 形 成 制种 低 产 。 1 . 3肥 料 投 入 少 : 肥料 投入 不足 , 施肥 方法 不合 理 , 单 一施 肥, 基 肥 与 追 肥 比例 不 恰 当 , 都 会 影 响 种 子 的产 量 和 品质 。 1 . 4花 期相 遇 不 良: 因 不育 系 和 恢 复 系对 气 候 、 土壤、 栽 培条 件 变 化 的反应 差异 性而 常 常导致 花期 不遇 或相 遇不 良, 授 粉结 实率 低 。 1 . 5播 种 方 法 不 当 : 高粱不育系种子 抗逆性差 , 易粉籽 , 若 播 种 时间、 深 度、 方法不恰 当, 极 易造 成 缺 苗 断 垄 , 使 制 种 田因 严 重 缺苗而减产 。 1 . 6病 虫 鼠害 严 重 : 制 种 高 粱 苗 期 易遭 受 鼢 鼠和 地 下 害 虫 危 害, 生 育 中 后 期 易 发 生 蚜 虫 和 黑穗 病 。 1 . 7去 杂 不 彻 底 : 去 杂 不 彻 底 是 杂 交 高 粱 种 子 纯 度 差 的 主 要 原 因, 特别 是混入不育 系里的保持系 , 若 在 花 期 不 认 真 辨 认 或 稍 有疏忽 , 就很难彻底去净。 2 . 高 产 优 质 途 径 2 . 1 重视亲本繁殖 : 亲 本 种 子 质 量 高低 对 制 种 产 量 和 质 量 都 起 着至 关重 要 的作 用 , 亲本 ( 三 系) 繁殖 必须 按照“ 原 原种一原 种一繁殖亲本一制种 ” 的过 程 操 作 , 原 种 繁 殖 田应 采 取 选 择 单 株 、 分 系 比较 、 混 系 繁 殖 的“ 三 圃法 ” , 繁殖 一年 用多年 , 减 少 繁 殖 代 数 , 防 止 生 物 学 混 杂 和 机 械 混 杂 , 亲 本 繁 殖 田 隔 离 距 离 不 少 于 5 0 0 m , 对 不 符合 标 准 的 亲本 繁 殖 田要 坚 决 予 以 报 废 。 制 种 田尽 量 选用柱头生活力强 , 抗 病 高产 的 不 育 系 组 合 , 如V 4 A和 6 2 2 A不 育 系, 这些 不 育 系 高抗 丝 黑穗 病 , 而且柱头生活力长达 1 0 d 左右 , 易 做到花 期相遇 , 制种产量 高, 而 3 1 9 7 A不 育 系 则 黑 穗 病 和 小 花 败 育严重 , 柱头生活 力弱 , 制种产量低, 一般不宜选用 。 2 . 2 严 格选地隔离 : 高 粱 制 种 田要 选 择 地 势 平 坦 , 土壤肥沃 , 保水保肥 , 稳产保 收, 排灌方便的川 I 台地 。 隔离是保证种子纯度 的 关键技术措施 , 制种 田四周 4 0 0 m以内不 能种植其他 高粱 。 合理密 植是 高粱 制种高产 的有 效措施 , 陇东地 区的制种实践证 明 , 高粱 制种 密度 以行 距 4 0 c m , 株距 2 0 c m , 父母 本总 留苗 1 2 5 0 6 3株 / h m 2

高粱种性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高粱种性退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2繁 育 原 、 种所 使 用 的原 种 是 否纯 正 、 良 可靠 , 接 关 直 系 到 所 繁 育 种 子 的 质 量 , 以 繁 育 纯 度 高 、 量 好 的 原 种 所 质
道 , 育 系 空 间 隔 离 20 n, 实 率 仍 达 5 6 。 由 此 可 不 5 l结 .%
见 ,生物 学 混 杂 是 高 粱 种 性 退 化 的 一 个 重 要原 因 】 。
行 了探 讨 。
种 , 殖 田内 去 杂 去 劣 不 彻 底 , 杂 株 种 子 得 以 逐 代 扩 大 繁 使 散 粉 杂 交 或 回交 , 果 必 然 会 导 致 品 种 退 化 。有 的虽 然 进 结 行 了选 择 , 并 未 掌 握 被 选 择 品 种 在 不 同 时 期 的 特 征 特 但 性 , 目的进 行 选 择 , 样 会 加 速 种 性 的 退 化 。 如 高 粱 间 盲 同 苗 时 把 表 现 有 杂种 优势 的杂 株 认 为 壮 苗 选 择 留 下 来 ; 种 选
1 3 机 械 混 杂 .
是 防 止 高 梁混 杂退 化 和 长 期 保 持 品 种 种 性 的 一 项 重 要 措


z 。c s 。・ s s~, 4 s
文 章编号 : 0 3— 8 3 2 1 )5— 3 3—0 10 4 0 ( 0 0 0 0 5 2
高梁 种 性退 化 的原 因及 防止 措施
张 海 燕 , 桂 香 , 红 梅 张 史
( 西 省农 业 科 学 院 高 粱研 究 所 , 山 山西 晋 中 000 ) 36 0
摘要 : 种性 退化 是 农 业 生产 中存 在 的 一 个 普 遍现 象 。 随 着 种植 年 限 的增 加 , 何 作 物 品 种 都 不 可 避 免 地 产 生 任 种 性 退 化 现 象。 本 文 介 绍 了高 粱 种性 退化 的原 因 , 出防 止 高 粱 种 性 退 化 的 措 施 , 对 防 止 高粱 种 性 退 化 的 提 并

优良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对策

优良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对策

优良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对策
优良品种退化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是指在繁殖使用中优良品种
特性逐渐地变化,导致特性变差,质量下降,以致逐渐失去其价值的
过程。

原因主要有三类,即环境逆境因素、不当繁殖操作和病毒等病
原体的影响。

环境逆境因素是优良品种最主要的退化原因,例如:暴雨、低温
等等。

优良品种在遭受严峻的天气条件时,可能减少产量,熟度减慢,甚至出现变异等情况,从而导致质量变差。

另外,不当的繁殖操作也是优良品种退化的重要原因。

优良品种
可能因为不同诱发因素形成了某种突变,在繁殖过程中注定变异,最
后形成了新的突变品种。

这种情况极易给种植者带来麻烦,会显著降
低生产效率,造成投资损失。

最后,病毒等病原体的影响也会使优良品种性状退化。

例如,植
物细菌病、烟煤病毒病、梨斑症等植物病毒会攻击优良品种,导致株
型改变,色泽不统一,产量降低,耐受性变弱,从而导致优良品种性
状退化。

要防止优良品种退化,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积极改
善种植环境,防护工作要及时;其次,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采取有效
的防治措施以防止病害的扩散;最后,种植者应加强对优良品种的日
常管理,及时识别优良品种变异,保护优良品种的性状和价值。

以上是关于优良品种退化原因及防止对策的介绍,只要正确采取
有效的措施,我们就可以有效地防止优良品种退化,维护优良品种的
品质和价值。

农作物品种的混杂退化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农作物品种的混杂退化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农作物品种的混杂退化原因及其防止措施作者:悦金锋翟俊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1期悦金锋 1 翟俊2品种混杂,是指一个品种中混进了不同于本品种的其他品种或作物的种子,造成品种纯度降低,种子质量变劣。

如小麦矮抗58中混进了周麦22号,周麦24号甚至混进大麦、燕麦等种子。

退化是指优良品种的种性变劣,并遗传到下一代,造成原有品种在农业生产的利用值降低或丧失的现象。

判断一个品种是否退化,主要看该品种种性在遗传上是否变劣。

而品种的种性,不仅受其本身遗传性的支配,还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某个品种受涝、栽培措施不当、肥力失调等外界因素影响。

也会使品种变矮或变高。

穗子变小,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但其遗传性并没有发生变化。

下年若遇到正常自然条件和良好的栽培条件,又会恢复原有的优良性状,这不能看作该品种退化。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1、机械混杂。

机械混杂包括种间混杂和品种混杂,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

种间混杂主要是指繁育品种中混进了其他作物或杂草种子等,如小麦种子混入了大麦、燕麦等,这种混杂较易发现和区别。

品种混杂是指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间发生的混杂。

这种混杂难以区分,不易清除,因此,也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机械混杂是在种子处理、播种、收割、脱粒、翻晒、装运、贮藏等过程中,不按良种繁育技术规程操作或疏忽所造成的。

此外,前茬作物自然落粒、施用混有不同品种及杂草种子的、未充分腐熟的厩肥和堆肥也是造成机械混杂的重要原因。

2、生物学混杂。

由于机械混杂或品种间隔离不严格,发生了天然杂交(即串花)造成混杂。

此种混杂能使品种的纯度或典型性及产量和品质等降低。

各种作物都可发生生物学混杂。

异花授粉作物的混杂一般主要是由生物学混杂引起的,而且混杂程度发展很快。

机械混杂越严重,天然杂交机会就越多。

在机械混杂与生物学混杂的双重影响下,良种将会很快发生混杂退化,失去原有的一致性和丰产性。

3、品种本身的变异和自然突变。

农作物品种的遗传性,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变异的一面。

高粱育种的发展现状

高粱育种的发展现状

高粱育种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高粱的需求增加,高粱育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高粱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其育种的发展对于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粱育种的现状、挑战和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粱育种的现状高粱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的高粱新品种。

目前,高粱育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逆性育种:由于高粱生长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成为育种的重要目标。

研究人员通过选择耐旱、耐寒、耐盐碱等抗逆性强的品种,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的高粱新品种。

2. 抗病虫害育种:高粱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如高粱叶枯病、高粱纹枯病等。

因此,培育抗病虫害的高粱品种是高粱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抗病虫害的种质资源,利用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的方法,培育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高粱新品种。

3. 提高产量和品质: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是决定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通过选择高产和高品质的亲本材料,利用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研究人员努力提高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以满足人们对高粱的需求。

二、高粱育种的挑战高粱育种面临着一些挑战,限制了其进展的速度和效果。

主要挑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研究不足:高粱作为一种次粮作物,其研究相对较少,基础研究不足。

这给高粱育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限制了高粱育种的进展。

2. 遗传背景复杂:高粱的遗传背景相对复杂,遗传进程不易控制。

这使得高粱育种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 缺乏高效的育种手段:目前高粱育种主要依赖传统育种方法,如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这些方法存在着效率低下、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高粱育种的需求。

三、高粱育种的前景虽然高粱育种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粱育种的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分子育种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分子育种成为高粱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粒用高梁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粒用高梁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困难 。
不 是 非常 强硬 ,这 样 就 会 导 致 茎 干 倒 伏 情 况 比较 严 重 ,而 且 大 多数 品种 的 根系 都 不是 很 发达 , 大多 数 的 品种都 没 有足 够 的气 生
根 , 因此造 成倒伏 的情 况 比较 严重 。 ( )对 于抗 逆 性 的育 种 重 视度 不 够 , 因 为高 粱 的抗 逆 性 比 4 较 强 ,一 般 都是 种在 生 长条 件 比较 差 的地 方 , 因此 ,种 植 者对 于 高梁 的抗 逆 性就 会 忽视 ,因此 对 于环 境 的变 化情 况 不 是非 常 的适 用 ,所 以应 该加 强 高粱 对 于抗 逆 性环 境 的选 择 ,并 且 要加 强高 粱 抗 病虫 的特 性 。 ( )对于 高粱 种子质 量 的创新 方法 上还 需要加 强 , 由于对 于 5 高粱 上 的投 资经 费 没有 充 足 的投 资 ,并 且研 究 人 员不 是非 常 多 , 缺少 交 流 , 因此 在 人 工杂 交 组合 上做 的很少 ,并且 种 植 的植株 也
( )在 遗传 基础 上 是 比较 狭 窄的 ,而且 资源 比较贫 乏 ,因 为 1 我 国现 在 所应 用 的 亲本 系 大 部分 都 是 印度 和 中 国的高 粱类 型 ,所 在 麦穗 的 大 小和 麦穗 的 数量 。所 以 ,种植 者和 培 育 者应 当从产 量 以应 该 在选 择 上 适 当 的拓 宽 资源 的 范 围, 从而 提 高杂 交 的优 势 和 的这些 构 成 因素 上来 下 功夫 进 行培 育 ,只 有 各个 因 素 能够 协调 好
以上 ,如 果高 粱 作 为饲 用 并且 食用 的话 , 由于 有 的品种 所 含 的单 3粒 用高粱的主要 育种 对策 宁含 量 是 比较 高 的 ,所 以就 要 降低 单 宁 的含 量 ,并 且要 提 高 蛋 白

杂交高粱混杂退化的原因与提纯复壮

杂交高粱混杂退化的原因与提纯复壮

过程 中极 易发 生 天 然 杂交 ( 串粉 ) 。其杂 交 率 的高低依 环 境条 件 和 品 种 种 性 而 异 , 天 高 温 比阴天 低 温 杂交 晴
率低 , 熟 品 种 比晚 熟 品种 杂 交 率低 。此 外 , 早 紧穗 品种
应 的父 本 ( 持 系 或恢 复 系 ) 子依 次种 成 穗行 圃。穗 保 种 行 圃 2行 区 , 距 5 m, 距 3 m, 行 种 5 行 0c 株 3c 每 O株 。 开 花前 , 据每 一测 交 穗行 的典 型性 和一 致 性 , 根 将 不育系套袋 4 O穗 , 交 种 套袋 5穗 , 持 系 和恢 复 系 杂 保 套袋 1 0穗 。 开 花 盛 期 , 集 套 袋 的 典 型保 持 系 花 粉授 给套 袋 采 的典 型 不 育 系 株 , 对 授 粉 3 5穗 , 成 ~ 剩下 的套 袋 不 育
严 , 可 能造 成 人 为 的机 械 混杂 。 都
1 3 种 性 变 化 .
遗 传 和 变 异 是 一 对 矛 盾 , 受 时 间 、 点 、 件制 是 地 条
约 的 。如果 杂 交 高 粱种 植 的 自然 条 件和 栽 培条件 发 生 变化 , 会 影 响到 杂 交 高粱 的 自身变 化 , 就 可能 改变 表现 型, 也可 能 改 变遗 传 型 。 现 型 的改 变在 短期 内一 般不 表 会使 种 性 发 生 变异 , 如 果 长期 下 去 或 外 界 条件 变 化 但 足 以引起 遗 传 型发 生 改 变 时 , 会引 起种 性发 生变异 , 就 变 成 另一 种类 型 , 就 失 去 了 它 的利 用价 值 。 这
维普资讯

种 子科 技 ・
・适 用 技 术 ・
杂交高 梁混杂退化的原 因与提纯复壮

高粱制种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粱制种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生物技术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选育抗病、 抗虫、抗逆性强的品种, 提高高粱的抗性和产量。
制种技术培训
加强制种技术培训,提高 制种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 术水平。
高粱制种田的未来发展前景
专业化发展
未来高粱制种田将更加专业化 ,形成专业化的制种基地和区
域,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
国际化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和管理经验,推动高粱制种技 术的进步和发展。
加强宣传推广
总结词
加强宣传推广可以增加高粱制种田的知名度,通过广告、宣传单、网络推广 等方式进行。
详细描述
在制种田周边区域进行广告宣传,如制作广告牌、发放宣传单等。同时,利 用互联网进行推广,如通过社交媒体、农业网站等途径宣传高粱制种田的特 色和优势,提高其知名度。
拓展销售渠道
总结词
拓展销售渠道可以扩大高粱制种田的市场份额,通过参加农 业展会、寻找代理商、拓展线上销售等方式实现。
推广先进的制种技术
推广先进的制种技术可以提高制种质量和产 量。例如,采用杂交制种技术可以提高品种 的遗传品质和纯度,提高制种产量和效益。
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如合理密植、科学施 肥等,也可以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同时, 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
民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技能。
建立完善的种子质量检测体系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高 粱产品的需求增加,高粱制种田的 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制种业的 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高粱制种田的重要性
• 高粱制种田对于保障高粱生产的良种供应、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优良的高粱品种可以显著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解决措施

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解决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9年第1期89工 作 研 究DOI:10.16815/ki.11-5436/s.2019.02.066以及当地环境给其带来的种植影响,因此要关注提高优化高粱产能。

关于高粱育种仍然有必要兼顾多层次的相关要素,其中包含非生物性以及生物性的各项要素。

1、全面创新高粱育种资源在目前的高粱育种基本趋势下,技术人员有必要侧重于综合性的资源创新,要全面搜集高粱育种必需的各项技术资料。

通过实现整体上的资源改良处理,应当能显著优化高粱育种能够达到的综合育种效果,同时还可以侧重培育某些新型的高粱作物品种[5]。

技术人员应妥善筛选并且整理现存的各类高粱作物种类,以便于选择适用于高粱育种的良好育种基因,从而对于作物的基础群体进行全面创建。

技术人员如果可以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高粱育种资源,则有助于减少盲目育种组配。

同时,技术人员还可以察觉到某些亲本的作物关系,显著增强高粱作物本身具备的配合力。

在进行育种操作时,应当更多着眼于妥善配置外部资源以及野生作物资源,发掘全新的高粱作物基因,从而实现良种的高效利用。

2、注重综合性育种技术的研发近年来,各地的高粱专业育种单位进行合作,致力于培育高产、高抗、高品质的高粱新品种。

在全面增强协作与研发下,高粱育种当前能够达到的整体育种效果显著提升。

例如,高杆高粱的抗倒伏性状全面增强,关键在于选择厚度与粗度较大的高粱作物根茎,作物就会呈现相对更优的抗倒伏特征。

同时,有关部门针对研发新型的高粱育种技术也要给予更多投入,投入较高比例的研发资金扶持现阶段的育种技术创新。

3、选择合适的育种方式选择育种方式的侧重点应包含育种密度、作物抗病性、耐密性与抗倒伏性等相关特征[6]。

高粱作物的合理密植有必要将其限定于每平米15-20株以内,以便高粱作物可以吸收足量的养分,且保证合理的光合作用效率。

此外,技术人员还需及时淘汰某些性状不良的高粱作物,全面保持较好的作物性状。

三、结语截至目前,粒用高粱育种涉及到的有关育种方式已经实现了突显的改进,有助于增强高粱作物的抗病性特征,促进高粱作物的增产。

我国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粒用高粱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
86 0 5 g h 表 1 。 2 .k/ m ( ) 1 1 植株 性状 .
关 键词
粒用高粱; 育种 现 状 ; 问题 ; 策 对
高 梁 是 主 要旱 粮 作 物 之 一 , 是 重要 粮 饲 作 物 也
和酿造 原料 。高梁 光合 效率 高 、 杂种 优势 强 , 有 抗 具 旱、 耐涝 、 耐盐 碱 和 耐瘠 薄 等 多 重抗 逆 性 。 目前 , 高
标 志雌性 系 及其恢 复 系及 优势 组 合多 份 。可使 蓖麻 单 产水 平较 大 幅度地 提 高 , 加 了农 民收 入 , 进 蓖 增 促
麻 产业 发展 , 蓖麻 这 一 可再 生 的生 物 能 源 得 以 大 使
转4 A标 志雌 性 系 。
3张维锋 .蓖麻 杂种 优势 利用 途径 的商 榷 .山西 农 业科 学 ,96, 18
( 0):3 ~1 1 1 4
4朱 国 立 , 明 勋 . 蓖 麻 核 型 雌 性 系 8 —1 .中 国 油 料 ,9 9,1 顾 6 3 18 4
( )7 3 :3
5朱 国 立 , 顾名 勋 .蓖 麻 标 记 雌 性 系 的选 育 及 其 遗 传 性 .中 国 油 料 ,
1 9 , 5 3 : 3~2 9 04 ( ) 2 6
6奚蕴馥 .雄性 不 育蓖 麻 的选 育 及利 用简 报 .内蒙 古农 业 科技 ,
18 1 9 7,
7张维锋 , 梁一剐 .蓖麻单雌 性状遗 传研究 .遗传 ,9 3 1 ( ):8 19 ,5 2 2

3 拓展 了“ 系法" 两 杂交蓖麻育种技 术平台
刘 晓辉 , 山 大 学 , 东佛 山 市 江 湾 一路 1 佛 广 8号 李 继 洪 , 讯 地 址 同第 1作 者 通 基 金 项 目 : 家 8 3计 划 项 目(0 4 A 4 20— ) 国 6 20 A 2 13 2

高粱交种优势退化原因及解决方法

高粱交种优势退化原因及解决方法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6期摘要世界上高粱的杂种优势利用始于1933年,目前,我国高粱杂交种种植面积占高粱种植总面积的70%。

但随之出现了杂交高粱退化的问题,其原因一是制种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二是不育系小花的败育和杂交一代小花不实,以及亲本本身杂合基因的分离等。

解决的办法是首先应三系同时提纯,把配合力和性状典型性作为提纯选择的中心环节;另外,就是用中国高粱转育不育系可减轻小花败育,即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降雨、光照、土壤水分和肥力,也可以减轻小花败育和小花不实的问题。

关键词高粱;杂种优势;退化;原因;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S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6-0046-02Causes and Solutions of Sorghum Heterosis DegradationLI Yan GU Rong(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aiyuan Shanxi 030032)Abstract Sorghum heterosis utilization began in 1933,and at present ,China′s hybrid sorghum planting area accounts for 70%of the total area of sorghum planting.However ,hybrid sorghum deterioration appears.One cause is the biological mix during seed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second is abortion of floret sterile line ,infertility of hybrids flowers ,and isolation of parent hybrid gene ,etc.The solution is that the three-line should firstly be purified at the same time ,with combining ability and shape typicality as a central part of purifying selection.Besides ,transferring sterile line could reduce floret abortion through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temperature ,rainfall ,sunlight ,soil moisture and fertility.Key words sorghum ;heterosis ;degeneration ;cause ;solution高粱杂种优势退化原因及解决方法李燕顾蓉(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太原030032)高粱是世界上主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

高梁亲本混杂退化原因与提纯复壮的方法

高梁亲本混杂退化原因与提纯复壮的方法

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但由于对种子防杂保纯的重视程度不够,种子混杂退化问题依然严重,常造成减产减收[1-2]。

对于杂交种来说,亲本种子的好坏决定杂交种子的优劣,只有亲本种子优良,才能保证杂交种在生产上快而持久地发挥增产作用[3]。

亲本种子常常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其混杂退化,特别是异交和常异交作物经过多代繁育更容易发生混杂退化[4]。

种子出现混杂或者退化后,植株的生长不整齐,影响产量的经济性状变差,对病害的抵抗能力降低,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丢失;随着混杂退化的程度加大,产量的下降幅度越大。

亲本种子特别是不育系混杂带来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去杂不及时就会导致杂交种混杂[5-6]。

为了确保杂交种种子的纯度,制种单位需在去杂、去劣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不仅费力、费时,还难以保证种子的质量。

因此,要重视亲本混杂问题。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品种(系)混杂退化的原因。

现将亲本混杂退化原因、预防方法及提纯复壮方法总结如下。

1亲本混杂退化原因亲本混杂退化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普遍存在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和繁育体系以及生物本身的自然特性,导致混杂越来越严重。

发生混杂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机械混杂在播种、收获、脱粒、保管等种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若任何一个环节把关不严,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人为的机械混杂,进而降低种子的质量。

1.2生物学混杂生物学混杂即一个品种(系)与其他品种的花粉发生自然杂交后而造成的混杂。

高粱的授粉在一般颖外进行,花开放的时间较长,柱头的授粉能力维持的天数超过10d ,因此,在此阶段,自然杂交发生的几率就较高。

高粱具有较高的异交率,一般约为2%,对于一些国外品系,异交率则会更高。

1.3自然变异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

在种子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也会发生自然变异,而变异的性状大部分是不利的,因此要及时地淘汰不良的性状。

1.4不正确地选留种子在人工留种的过程中,操作者未根据本品种特有的性状进行选择,造成了误选,导致了某些优良性状被淘汰,而某些不良的性状被保留,造成品种退化。

影响高粱饲用价值的主要内在因素及其利用措施

影响高粱饲用价值的主要内在因素及其利用措施

影响高粱饲用价值的主要内在因素及其利用措施作者:郭琦,梁笃,张一中,等来源:《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1年第2期DOI:10.16815/ki.11-5436/s.2021.05.056基金项目:晋中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Y19201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育种工程项目(17yzgc030);山西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晋教科[2016]5号)。

作者简介:郭琦(1985-),男,汉族,山西汾阳,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糯高粱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梁笃(1981-),山西交城,本科,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粱遗传育种及高粱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张一中(1986-)男,山西浑源,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粱遗传育种,高粱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

郭琦,梁笃,张一中,柳青山*(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 高粱是重要的粮食和动物饲料,对生存环境要求不高,在许多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正常生长,被认为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作物之一。

该文简要介绍了山西省高粱种植现状,分析了酚类化合物、醇溶蛋白、植酸与植酸磷物这几种物质对高粱饲用价值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高粱饲用价值的有效措施,以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粱;饲用价值;影响因素;酚类化合物;植酸;植酸磷;醇溶蛋白;单宁郭琦,梁笃,张一中,等. 影响高粱饲用价值的主要内在因素及其利用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5):88+90.高粱在发达国家大多数用于制作动物饲料,一些中美洲国家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中国则用于酿酒和酿醋。

高粱中的3种物质对食用高粱的动物消化系统会产生不利影响,影响动物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1]。

而高粱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淀粉被蛋白质包裹,因此会进而影响动物对淀粉的吸收。

国内目前对饲用高粱的研究较少,应加大研究力度,提高高粱的饲用价值。

一、山西省高粱种植现状山西是高粱种植大省,种植面积占全国高粱种植面积的10%。

高粱亲本混杂退化原因与提纯复壮的方法

高粱亲本混杂退化原因与提纯复壮的方法

高粱亲本混杂退化原因与提纯复壮的方法作者:高士杰李继洪陈冰嬬柴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19期摘要从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自然变异、不正确地选留种子等方面总结了高粱亲本混杂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退化及提纯复壮的方法,以期促进高粱的高产。

关键词高粱;亲本混杂退化;提纯复壮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49-02种子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但由于对种子防杂保纯的重视程度不够,种子混杂退化问题依然严重,常造成减产减收[1-2]。

对于杂交种来说,亲本种子的好坏决定杂交种子的优劣,只有亲本种子优良,才能保证杂交种在生产上快而持久地发挥增产作用[3]。

亲本种子常常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导致其混杂退化,特别是异交和常异交作物经过多代繁育更容易发生混杂退化[4]。

种子出现混杂或者退化后,植株的生长不整齐,影响产量的经济性状变差,对病害的抵抗能力降低,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丢失;随着混杂退化的程度加大,产量的下降幅度越大。

亲本种子特别是不育系混杂带来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去杂不及时就会导致杂交种混杂[5-6]。

为了确保杂交种种子的纯度,制种单位需在去杂、去劣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不仅费力、费时,还难以保证种子的质量。

因此,要重视亲本混杂问题。

为了做好此项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品种(系)混杂退化的原因。

现将亲本混杂退化原因、预防方法及提纯复壮方法总结如下。

1 亲本混杂退化原因亲本混杂退化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普遍存在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和繁育体系以及生物本身的自然特性,导致混杂越来越严重。

发生混杂退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机械混杂在播种、收获、脱粒、保管等种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若任何一个环节把关不严,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人为的机械混杂,进而降低种子的质量。

1.2 生物学混杂生物学混杂即一个品种(系)与其他品种的花粉发生自然杂交后而造成的混杂。

高粱籽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高粱籽粒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摩 亏 学报 2 0 1 7 , 7 ( 2 ) : 6 — 1 0
J o u r na l o fAg r i c u l t u r e www. c a a j . o r g
高梁籽粒 品质Βιβλιοθήκη 状杂种优 势及相 关分 析 高 鹏, 程庆军, 田承华 , 高海 燕 , 张俊 珍 , 史 丽娟 , 平俊 爱
( S o r g h u m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h a n x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S h a n x i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 o r S o r g h u m G e n e t i c s a n d er G m p l  ̄m
的杂种优 势以负向优 势为主 , 总淀粉和单 宁的杂种优势 以正向为主 ; 高粱籽粒 中脂肪含量和单宁含量
之 间达 到极 显 著 正 相 关水 平 , 总淀粉 和 其 他 品 质性 状 之 间都 达 到 极 显著 负相 关 水平 ; 蛋 白质含 量 与低
亲、 中亲和 高 亲值都 呈 不显 著 正相 关 , 脂 肪含 量 与低 亲值 呈 不 显著 负相 关、 与 中亲值和 高亲值 均 呈极 显
G a o P e n g , C h e n g Q i n g j u n , T i a n C h e n g h u a , G a o H a i y a n , Z h a n g J u n z h e n , S h i L  ̄ u a n , P i n g J u n a i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高粱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 山西晋中 0 3 0 6 0 0 )

高粱杂交制种低产劣质原因及优质稳产技术措施

高粱杂交制种低产劣质原因及优质稳产技术措施

高粱杂交制种低产劣质原因及优质稳产技术措施作者:赵永红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04期辽宁高粱杂交育种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高粱种植规模逐渐扩大。

但是,高粱在杂交制种过程受气候、地力等环境条件影响,历年杂交高粱制种单位面积产量相差很大,稳产目标难以实现。

本文对高粱杂交制种多年出现的低产劣质原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实现优质稳产目标提出了建议。

1.1 低产原因1.1.1 土壤基础地力条件差。

由于高粱杂交制种需要隔离条件,为了与生产田不产生冲突,育种田多数选择在偏远且土壤基础地力较差的地块。

1.1.2 耕地土壤污染。

多年来,由于农田除草剂、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1.1.3 繁种田缺苗。

一方面,高粱不育系种子抗逆性差,易粉籽,若播种时间、深度、方法不恰当,极易造成缺苗断垄,使制种田因严重缺苗而减产。

另一方面,部分制种田亲本纯度低,去杂期间,为了保证制种质量,大量砍掉杂株,导致缺苗,引起减产。

1.1.4 生产管理措施跟不上。

一是施肥方式随意,缺少配方施肥技术。

二是种植密度不合理,有的密度过大。

1.1.5 花期相遇不良,授粉结实率低。

一方面因不育系和恢复系对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变化的反应差异性而常常导致花期不遇或相遇不良。

另一方面,父母本配比不合理,在开花期间,由于风向、气温等原因,一些繁育地块出现中间结实率高,而周边结实率非常低的现象。

1.2 劣质原因1.2.1 亲本退化。

小花败育加重,恢复系株型变小,穗部畸形,花粉减少,散粉能力下降,嚴重影响授粉结实。

1.2.2 隔离距离不够。

有些制种区隔离条件达不到技术规程要求,造成种子纯度低。

1.2.3去杂不彻底。

去杂不彻底是杂交高粱种子纯度差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混入不育系里的保持系,若在花期不认真辨认或稍有疏忽,就很难彻底去净。

2.1 使用质量高的亲本种子亲本种子质量高低对制种产量和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杂交高粱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提高杂交高粱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

提高杂交高粱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措施摘要针对目前杂交高粱种子生产中存在诸多影响种子质量和产量的因素,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相对应的技术措施,以期有效提高杂交种质量和产量,促进高粱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杂交高粱;种子生产;产量;质量1 亲本种子质量必须达标高粱是雌雄同花的常异花授粉作物,其杂种优势的利用以“三系”配套模式为主,利用不育系和保持系配置,繁殖不育系,再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生产种子,直接用于大田生产[1]。

但在这2个种子生产繁殖过程中往往存在隔离不达标、技术规程落实不到位、抓苗不齐等问题,造成繁殖的不育系、恢复系纯度达不到GB4404.1—2008的要求,即高粱杂交制种使用的不育系、恢复系种子纯度不低于99.0%的标准。

而亲本种子质量高低直接决定杂交种子质量好坏。

因此,必须严格按照高粱亲本种子繁育规程,生产达标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种子,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杂交种子。

2 严格杂交制种隔离设置高粱制种母本自然异交率较高,特别是在花期,受自然风速、风向的影响较大,外来花粉容易导致污染。

因此,生产中用山峦、村庄或果园等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空间隔离,确保隔离达到300 m以上[2]。

高秆作物隔离一般以玉米为主,间隔宽度不少于100 m,并且要保证该作物在高粱散粉期达到理想隔离高度(3 m 以上)。

也可采取种植高纯度的父本进行隔离,必要时也可当采粉区使用。

3 协调父母本花期3.1 制种田选择高粱不育系植株矮小,生长势较弱,对土壤要求较严。

为获得高产,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易于管理、便于防止鸟兽危害的地块。

注意避免重茬,以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尽量要集中连片种植,利于授粉提高结实,以保证制种产量。

3.2 确定父母本适宜播种期对引进的新组合,为达到适期播种,应了解父母本的特征特性。

在高粱生产中,调节播种期应该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需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长短,并掌握母本盛花期比父本早2~3 d为度,来调整父母本播期[3]。

杂交高粱混杂退化的原因与提纯复壮

杂交高粱混杂退化的原因与提纯复壮

杂交高粱混杂退化的原因与提纯复壮
李秀慧
【期刊名称】《种子科技》
【年(卷),期】2002(020)005
【摘要】@@ 近年来由于大田高粱面积相对减少,高粱杂交种需求量不大,因此各种子部门对高粱提纯复壮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种子混杂退化,产量下降.而制种单位为了保证种子纯度,在制种过程中不得不花费大量的劳动力来割除杂、异株,费力费时且不说,质量仍很难保证.可见,对高粱种子不断提纯复壮乃当务之急.
【总页数】2页(P293-294)
【作者】李秀慧
【作者单位】晋中市榆次区种子公司,山西,晋中,030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4.038
【相关文献】
1.高粱亲本混杂退化原因与提纯复壮的方法 [J], 高士杰;李继洪;陈冰嬬;柴民
2.康青三号青稞混杂退化原因及良种提纯复壮繁殖程序 [J], 杨树萍;陈安茹
3.荔浦芋品种混杂退化原因及提纯复壮措施 [J], 覃素异;何小兰;江发茂;邱祖杨
4.棉花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及提纯复壮 [J], 张忠波;刘贞贞;平文超;李洪民;王安录;李洪芹;柴卫东
5.探析棉花品种混杂退化的相关因素及提纯复壮措施 [J], 韩冀; 魏玉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粱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粱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粱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降低劳动成本的建议1育苗的问题本次高粱育苗先采用直播方式,后又采用育苗移栽。

总结起来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没有用药剂包衣。

这会使很多病菌在苗期这一脆弱阶段侵入幼苗体内,直接导致中后期病虫害严重,大大提升了种植成本;二是揭膜时间过晚。

这使得高粱幼苗长长不长粗,严重影响高粱移栽后的成活率,尤其是发给农民种植的高粱苗,我大致调查过,我们每把有200根苗,等我们发到农民手中,他们种下去后真正成活的,估计不到三分之二!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浪费!当然,直播和育苗各有利弊,宜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用哪种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点播,需要注意:1.底肥不是或少施,2.用草覆盖陇上,防止因连续下雨使种子周围土壤板结而影响发芽率。

明年需要注意的是,提前把高粱种子发放到农民手中,同时做好建立种植户农民档案和高粱收购合同签订的相关工作。

2移栽前土地的整理一是松土后到移栽前这段时间没有使用除草剂撒施然后炕田,加上今年雨水特别多,而高粱对农药特别敏感,等高粱种下去后又不敢喷洒农药,导致田里的杂草疯长;二是大田排水沟不尽合理,主要是部分大沟不够深不够宽,小沟不够深,导致田地积水,高粱苗成活后生长受阻。

来年可以选择靠近沙场那端的一块地作为示范基地种植几亩地的高粱,同时对开沟排水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3移栽时的问题一是移栽前没有施底肥,待高粱成活转青后缺乏足够的肥力,等把基地的高粱苗全部栽完,再把农民的高粱苗发完,地里的高粱已经严重缺肥表现出苗老叶黄的现象,但是杂草却普遍长起来了,二是种植密度过大,导致中后期生长受阻、易倒伏、产量低。

另外,50亩的面积就全部请农民工来说,栽植的时间线拉的过长,等最后一部分栽完的时候,最开始移栽的部分已经长到了70—90cm了,这就直接导致了同一块地的同一作物生长非常不整齐。

对后期的管理和收割带来一定困难。

4施肥的问题一是农家肥全部来源于在附近农户处的直接购买,直接影响到农家肥的施用面积和效果,二是施肥的制度(次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u i r i f e d t a t h e s a n l e t i me , wi h t c o mb i n i n g a b i l i t y nd a s h a p e t y p i c li a t y a s a c e n t r l a p a r t o l f p u i r f y i n g s e l e c t i o n . B e s i d e s , t r ns a f e r r i n g s t e i r l e l i n e c o u l d r e d u c e l f o r e t bo a r t i o n t h r o u g h i mp r o v i n g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 i n c l u d i n g t e mp e r a t u r e , r a i n f ll a , s u n l i g h t , s o i l mo i s t u r e a n d f e r t i l i t y . Ke y wo r d s s o r g h u m; h e t e r o s i s ; d e g e n e r a t i o n ; c a u s e ; s o l u t i o n
a b o r t i o n f o l f o r e t s t e i r l e l i n e , i n f e t r i h t y o f h y b i r d s l f o w e r s , a n d i s o l a t i o n o f p a r e n t h y d g e n e , e t c . T h e s o l u t i o n i s t h a t h t e t h r e e - l i n e s h o u l d i f r s t l y e b
农 艺学
现代 农业 科技
2 0 1 7年 第 1 6期
高 粱杂 种优 势退 化 原 因及 解 决 方 法
李 燕 顾 蓉
( 山西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 山西 太 原 0 3 0 0 3 2 )
摘 要 世 界 上 高 粱的 杂种优 势 利 用始 于 1 9 3 3年 。 目前 , 我 国 高梁杂 交种 种 植 面积 占高粱 种植 总面积 的 7 O %。 但 随之 出现 了杂 交 高粱 退 化 的 问题 , 其原 因一是 制种 过 程 中的 生物 学 混杂 ; 二是 不 育 系小花 的败 育和 杂 交一 代 小花 不 实 , 以及 亲本 本 身杂合 基 因的分 离等 。 解决 的 办法是 首先 应 三 系同时提 纯 , 把 配合 力和 性状 典 型性 作 为提 纯 选择 的 中心 环 节 ; 另外 , 就是 用 中国 高粱转 育 不育 系可 减轻 小花 败 育 , 即 通 过 改善环 境 条件 , 包括 温度 、 降雨、 光照 、 土壤 水分 和肥 力 。 也 可 以减 轻 小花败 育和 小花 不 实的 问题 。 关键 词 高粱 ; 杂种优 势 ; 退化 ; 原因; 解 决 方法 中图 分类 号 ¥ 5 1 4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o 7 — 5 7 3 9 ( 2 0 1 7 ) 1 6 — 0 0 4 6 — 0 2
Ca u s e s a n d S o l u t i o n s o f S o r g h u m He t e r o s i s De g r a d a i t o n
L IYa n GU Ro n 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S h a n x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T a i y u a n S h a n x i 0 3 0 0 3 2)
高 粱 是 世 界上 主 要 的 禾谷 类 作 物 之 一 , 已有 数 干年 的 栽培历史。 同时 高 梁 也 是 杂种 优 势 利 用较 早和 较 为 广泛 的 农作物之 一 , 杂 交 种 生产 利 用 已 有 6 0余 年 的 历 史 【 l 1 。 据 统 计, 目前 高 粱杂 交种 种 植面 积 占高 粱 种植面 积 的比例 , 全 世 界超 过 5 0 %, 我 国超 过 7 0 %。 中国 高梁 杂种 优 势 的利 用研 究 开始于 2 0世 纪 6 o年 代 初 , 到 印 年代中期 , 遗 杂 号和 原 杂 号 高粱 杂 交 种相 继 在 河 北 、 辽宁等地进行大面 积推广 , 获 得 比 当地 农 家 种 增 产 2 0 %一 6 0 %的 结果 [ 2 1 。 同时 期 山西 省 农 业 科 学院 的牛 天堂 等 高粱 育种 专 家也 育成 了 晋 杂号 高梁 杂 交种 , 在全国近 2 O个 省 ( 市) 得到迅速推广 , 使 中 国高 粱 杂
Ab s t r a c t S o r g h u m h e t e r o s i s u t i l i z a t i o n b e g a n i n 1 9 3 3 , a n d a t p r e s e n t , C h i n a S h y b r i d s o r g h u m p l a n t i n g a y e s a c c o u n t s f o r 7 0 %o f t h e t o t l a ye a a o f s o r g h u m p l nt a i n g . Ho w e v e r , h y b r i d s o r g h u m d e t e i r o r a t i o n a p p e a r s . O n e c a u s e i s t h e b i o l o g i c a l mi x d u i r n g s e e d p r o d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nd a t h e s e c o n d i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