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2018年02月05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十一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社科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报纸广告、印刷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如今,几乎在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充斥着广告的身影,它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
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属于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已经相当发达。
“当日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这是《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的情节。
也许主人公武松以及作者施耐庵对这个场景并不会认为有什么特别,但那面招旗其实是一张构思独特、创意高超的酒旗广告,”三碗不过冈”的广告语更是巧妙地道出了酒的质量。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随着商业的兴起,广告也随之产生。
只不过由于战争的原因,再加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与商业经济都一同处于停滞状态。
到了中国历史五个时期中最鼎盛的唐宋时期,这种局面有了明显的改善。
唐朝国力强盛,相继出现历史上称道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商业规模扩大,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超越以往城市、市镇繁荣,产生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
为唐宋时期的广告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一时期的广告丰富多彩,竞争加剧,使得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在纷乱错杂的唐宋广告中,大概可以分为五种形式。
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唐宋的诗词中,出现最多的当属“招幌”。
这种东西又称望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扩展的各种行业标记的专称,是旧时商店的重要标志。
如酒幌、理发幌、膏药幌等。
除了“招幌”之外,唐宋时期的商人对招牌字号非常重视。
招牌是商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是传家之宝,他们会倾全力来保护和珍惜招牌的信誉,因此在招牌形式与制作上也非常讲究。
除了上述两种之外,唐宋时期的广告形式还有欢门、灯箱、印刷广告等。
其中欢门就如同与目前搞大型庆祝时使用的冲气拱门,而灯箱广告则是在灯笼上题字用作广告宣传。
值得一提的是印刷广告,随着纸张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宋朝时期就出现这种新的广告形式,在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带有私人标记,既有工匠的籍贯、姓氏,又有生产作坊的记号、产品介绍等。
同样的瓷器,有铭文的总比没有的好。
多一个铭文就会多传达出一份信息。
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对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厌倦,但假如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瓷器上作广告,那就能让人耳目一新了。
唐代的长沙窑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铭文;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花口瓶,腹上刻有“丁道刚作瓶大好”。
这样的自吹自擂,一点也不比现代广告逊色。
相对明清瓷器上的“玉堂佳器”、“美玉雅玩”、“奇珍如玉”
等等,却没有唐人的直率,反而给人一种羞羞答答的感觉。
有人认为,瓷器上的广告说明了当时行业竞争的激烈。
备受人们喜爱的诗词铭文瓷器的出现,也是行业竞争的结果。
湖南望城县唐代铜官窑出土有几百件铭诗的瓷壶,诗的体裁主要有五言、六言两种,其中大部分是五言诗,有近50种字体以行楷为主,不见草书,更不见篆书,说明识读的对象主要是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
壶上已发现唐朝著名诗人的诗3首,而且,这些诗绝大部分未收入《全唐诗》。
有人称这些诗为出土的唐诗,是陶瓷诗的鼻祖。
(节选自《探索·发现中国千年前的广告》有删改) 【小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今的广告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实作为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就已经相当发达。
B. 早在先秦时期,广告就产生了,由于战争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在随后很长一个时期里广告曾经一度处于停滞状态。
C.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在“景阳冈武松打虎”这一情节中,巧妙设计让武松看到“三碗不过冈”的招旗来宣传酒的质量。
D. 唐宋时期广告的发展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齐头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竞争的加剧,广告的形式、样式远远超过了先秦两汉。
【小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唐宋时期的商人在招牌形式与制作上非常讲究,因为招牌是他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象征。
B. 瓷器上的铭文,让人耳目一新,明清瓷器上的铭文与唐代瓷器上的铭文相比,表意上显得委婉含蓄。
C. 宋朝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印刷广告,大都带有私人标记,对工匠和手工作坊的信息都有相关介绍。
D. 铜官窑出土有几百件铭诗的瓷壶,其中近50种字体既不是草书,更不是篆书,这主要是为了便于文化不高的广大群众来识读。
【小题】下列不含有唐宋时期主要广告形式的一项是
A.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 长安酒榜醉后书,此日骋君千里步。
C. 旗亭雪中过,敢问当垆娘。
D.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答案】
【小题】C
【小题】C
【小题】D
【解析】
【小题】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项由原文“也许主人公武松以及作者施耐庵对这个场景并不会认为有什么特别”可知“《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设计这一情节并不是宣传酒的质量。
【小题】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由原文“在如今能够看到的宋代文物中,大都带有私人标记,既有工匠的籍贯、姓氏,
又有生产作坊的记号、产品介绍等”可知“私人标记”与“对工匠和手工作坊的信息都有相关介绍”是并列关系,并非包含关系。
【小题】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中“酒旗”就是酒幌,B“酒榜”就是酒店的招牌、匾额,C项“垆娘”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题型】现代文阅读
【备注】
【结束】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
诩年十二,能通《尚书》
....。
早孤,孝养祖母。
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
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
”
相乃止。
后祖母终,服阕
..,辟太尉李府,拜郎中。
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
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设令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攻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带丧服而不事家业为下。
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
迁怀令。
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诩有将帅之略,
迁武都太守
..,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
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
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
盐米丰贱,十倍于前。
永建元年,代陈禅为司隶校尉。
数月间,奏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
孟生、李闰等,百官侧目,号为苛刻。
三府
..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
诩上书自讼曰:“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罚者人之衔辔。
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臣将从史鱼死,即以尸谏耳。
”顺帝省其章,乃为免司空陶敦。
诩好刺举,无所回容,数以此忤权戚,遂九见谴考,三遭刑罚。
而刚正之性,终老不屈。
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
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临终,谓其子恭曰:“吾事君直道,行已无愧,所悔者为朝歌长时杀贼数百人,其中何能不有冤者。
”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B. 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C. 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D. 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更相委远/百姓怨穷/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臣所发举/臧罪非一/二府恐为臣所奏/遂加诬罪
【小题】下列对文中画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简称“书”,与《诗》《礼》《易》《春秋》合称“五经”。
B. 服阕,古代守丧时的礼节,指在守丧期间要穿丧服,忌穿鲜艳,丧服一般用粗麻布做成。
C. 太守,是秦至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后来也作为刺史或知府的别称。
D. 三府,三公府简称。
东汉曾设太尉、司空和司徒,并称三公,亦泛称国家最高行政长官。
【小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诩孝敬长辈。
他早年丧父,担负起奉养祖母的责任。
国相认为他非凡出众,打算任用他为府吏,他却因祖母年老需亲自奉养而婉拒。
B. 虞诩治理有方。
他任朝歌长时,设计平息贼乱,众称神明。
他担任武都太守时,抚恤百姓,仅用两三年就让武都人口增加,物丰价低。
C. 虞诩刚正不屈。
他任司隶校尉时不畏权贵,弹劾多人,百官为之惧怕,都说他过于严厉刻薄;他也因此遭到弹劾,但并不屈服。
D. 虞诩自省悔过。
他面对三府对自己的弹劾能够主动检举自己,而对平息朝歌叛乱时可能错杀无辜之事,他耿耿于怀,临死都不能释然。
【小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诩始到郡,户裁盈万,及绥聚荒余,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余户。
(2)数月间,奏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
百官侧目,号为苛刻。
三府劾奏诩盛夏多拘系无辜,为吏人患。
【答案】
【小题】A
【小题】B
【小题】D
【小题】(1)虞诩起初到郡任职时,当地仅(才)有一万户。
等到他安定聚集荒野之外的百姓,招还流落失散之人,二三年间,便增加到四万多户。
(2)数月之间,上奏弹劾太傅冯石、太尉刘熹、中常侍程璜、陈秉、孟生、李闰等人,百官畏惧,都说他非常苛刻。
三公弹劾虞诩盛夏拘捕许多无罪者,成为吏民祸患。
【解析】
【小题】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断句的能力。
解答断句题首先要了解语句大意。
该句大意是:如今州推说委任郡,郡推说委任县,相互委派,百姓怨恨无穷,朝廷却以苟且纵容为贤明,尽节为愚蠢。
臣所检举的,不止一种罪过,二府恐怕被臣所举奏,于是便加以诬陷。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断点判断正误。
该句“今州曰任郡郡曰任县”中两个“曰”是动词“推说”的意思,‘任’是“委任”的意思,故而,不应在“曰”字后面断开,排除CD。
AB两项的区别在“以苟容为贤尽节为愚”一句,该句中“贤”与“愚”相对应,依据句式对称,应在“贤”后断开,排除B。
【小题】本题考查识记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服阙: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小题】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项中“面对三府对自己的弹劾能够主动检举自己”理解有误,“自讼”是“自我辩解”的意思。
【小题】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翻译题要抓住句子中的采分点。
(1)“裁”,通假字,通“才”;“绥”,安定。
(2)“侧目”,畏惧、害怕;“拘系”,逮捕;“为”,成为。
【题型】古诗文阅读
【备注】
【结束】
(二)古代诗歌阅读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小题】对全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 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
人。
D. 第八句化用杜甫诗句浑然无迹,实写作者悲凉处境,突出对部属的美好祝愿。
E. 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小题】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CD
【小题】①送别之情。
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
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
②先公后私的情怀。
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解析】
【小题】
【小题】
【题型】古诗文阅读
【备注】
【结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题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
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2)《长恨歌》中表示两个人天长地久,永不变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3)《阿房宫赋》中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3)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解答该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语,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抟”不要写成“传”,“连理枝”不要写成“联理枝”,“覆压”不要写成“覆盖”。
【题型】名篇名句默写
【备注】
【结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十字勋章
(法)巴比塞
由于一次非常成功的偷袭,我们进入了加拉各村。
村子里只剩下一些妇孺老弱。
只有几个漆黑的人影儿在墙上警戒着。
大家隐蔽在矮茅屋后面,子弹上膛,步枪平托,一切就绪。
在我前面,有两个黑人坐在一条长凳上,背靠着墙,默默无声,一动也不动地紧偎着。
我瞄准了右边那一个,暗自思忖道:他们两人没完没了地在谈些什么呢……
一声号令!我们的步枪从四面八方同时发射,有如晴天霹雳。
时间并不长,两分钟而已,这些漆黑的人影儿,全都呜呼哀哉,被打发回老家去了。
他们好像钻进了地底下,又好像烟雾似的,风吹云散了。
我却记得很清楚:两个黑人,在我前面,我举起步枪,瞄准了其中一个。
这两人后来我又见到了:因为我几乎绊倒在他们身上。
就在前不一会儿,他俩还不言不语,模样真够滑稽,现在却变成了尸体,倒在长凳下。
这是两个小黑人,一男一女,身子蜷缩,相互紧抱着,酷似两只紧握住的手……是一对恋人!这件事总是不以我的意志为转移,萦绕在我的脑际,以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我不禁有好几次以此来说笑逗趣。
后来,我的脑子完全糊涂了:狂食暴饮,呼嚎吼叫,手舞足蹈,挤鼻子弄眼儿,乱蹦乱跳。
突然,脑壳上一阵剧痛……我跌倒了……不省人事。
六个星期以后,在圣路易医院我才恢复了神智:一天早晨,我睁开了两眼,四周呈现出一片白色,散发着一股碘酒气味。
此后旁人陆陆续续地告诉我所发生的惨剧:我们的连队过于疏忽,滞留在那被征服的村子里,而且倒地酣睡。
因而,回家来的敌人杀尽了我们全部的人,全部,一个也没剩。
“那么我呢?”我问。
他们告诉我,说运气救了我,一所茅屋倒塌了,断墙土块把我压倒在下面,但是却把我遮盖住了。
第二天,远征军的主力重新占领了村子,洗劫了全村,终于把罗洛贝族人杀得一干二净,还从掩盖着我的坍塌的碎块堆里,拉着我的两腿,把我拖了出来。
……不过更妙的事还在后头:总督来到我的床前,亲手颁发给我五等荣誉勋章。
没多久,我伤愈了:我迫不及待地想佩戴着我荣获的勋章回到故乡去。
盼望已久的日子来到了:七月的一个清晨,我抵达维勒福城。
我穿上了我原来的那件军大衣,挂上了我的新勋章,昂着头,迈着方步。
天啊!多么了不起的欢迎会!车站,乐声响连天,列着队的少女,年幼的和年轻的,全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摇着旗子,挥着花束。
人们把我拥到市政厅去进午餐。
席前,席后,没完没了的演说,所谈全是关于我一个人的事。
大家称我:“塞内加尔的英雄”。
大家散了席,外面还有陪送的人群,他们一直排到村镇的尽头,言之无物的演说,巴尔贝大爷的敬酒,最后是一场令人受不了的拥抱,这样,大家才散了……我终于在朦胧的夜色中,独自来到了工厂区附近。
我沿着教堂旁边的小石子路走回家。
夜色已降临,我不时地眨着眼睛,两眼还在冒金星,难道是他们的香槟酒和他们错综复杂的大道理把我的神智搞糊涂了吗?我多少有点像某些小说中的人物,忘却了自身的一段经历:我忽然忘记了自己的功勋,就像我全然不曾有过什么功勋似的。
……这时,在一个拐角上,我透过昏暗的月色,发现有两个人,互相
紧偎着坐在庄园里的一条长凳上,他们像是手拉着手,谁也不说话;不过,他们似乎沉湎在一种共同的寂静之中,仿佛全神贯注于一件重要的事情。
朦胧的夜雾中,一点也看不清他们的模样,只能分辨出他们的形体和察觉出他们胜似语言的那种内心的交往。
“哎呀!”我叫了一声,又站住了。
两眼直望着村镇深处的这个拐角,骤然间我恍如看见了另外一个村庄,现在它已被消灭殆尽,这个村子和全体居民,最要紧的是那两个小黑人,都已从这地球上消逝了。
他俩曾经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眼前,虽然只看到他们的形体,只察觉到他们那种心灵相通的默契……这对小黑人,由于夜色的简化作用,就和这里的两个人影一模一样。
这两个影子,那两个黑人……我会发现他们之间有一种联系,这实在是太傻了,但我确是发现了。
人们酒喝得过量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天真,头脑也简单起来,我一定是相当醉了,因为这种可笑的联想,本来应该使我发笑的,却使我哭了。
我的手伸向十字勋章,把它从胸前摘了下来,很快地塞进口袋深处,好似一件偷来的东西。
【小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我”是站在故事内部的参与者角度来讲述故事的。
B. “我狂食暴饮,呼嚎吼叫,手舞足蹈,挤鼻子弄眼儿,乱蹦乱跳。
突然,脑壳上一阵剧痛……我跌倒了……不省人事。
”是由于战争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
C. 小说择取一个普通的战争场景,反映了极为深刻的历史问题,我既是害人者,也是被害者,理应受到军事法庭和道德法庭的双重审判。
D. 小说笔触深沉严肃,语言凝练干净,构思精巧,篇幅短小精悍, 全篇对战争及勋章着墨不多,但读后让人深深感到战争的罪恶。
【小题】“我”在小说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单概括。
【小题】“战争”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母题之一,因为“战争”使得文学作品内涵显得更为丰富而深刻,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答案】
【小题】C
【小题】战争中的幸存者。
亲历战争的残酷,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由最初对战争的迷狂到最后意识到战争的罪恶。
【小题】总观点:战争是反人类、反人性的侵略野蛮行为。
①战争对和平的破坏:法国这次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
或村落的宁静彻底失去了。
②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我”在战斗中已成为了一个战争狂。
或者法国国内人们对“我”的功勋的崇拜,却忽略了这枚勋章浸透着非洲人民的鲜血。
③战争对爱情的毁灭:“我”打死了一对非洲恋人。
文末对另一对恋人的描写,表现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悔悟与负罪感。
④战争对生命的蔑视:整个村落的生命都倒在了“我方”的枪口之下,我方战士并以此为乐。
【解析】
【小题】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C项“理应受到军事法庭和道德法庭的双重审判”主观臆断。
【小题】本题考查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结合文中的叙述性语句,从人物的身份、地位、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抓住小说中作者在文中议论,或作者借助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对他的评论进行提取或概括。
该题可以从亲历战争的残酷、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获得十字勋章、摘下十字勋章等事件中概括。
【小题】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该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所反映的主题,提出总的观点,即反对侵略战争。
然后结合文本阐述对“反人类、反人性侵略战争野蛮行为”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
“全都呜呼哀哉,被打发回老家去了” 说明了战争对生命的蔑视;“是一对恋人!这……以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夜晚,我不禁有好几次以此来说笑逗趣”说明战争扭曲侵略者的心灵;“多么了不起的欢迎会!车站,乐声响连天,……摇着旗子,挥着花束”说明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虽然只看到他们的形体,只察觉到他们那种心灵相通的默契……这对小黑人,由于夜色的简化作用,就和这里的两个人影一模一样”说明了战争对爱情的摧残。
【题型】现代文阅读
【备注】
【结束】
四、语言文字运用
课内基础知识检测
14.【题文】下列选项中,字形和画线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训诂.(gū) 迤逦央浼酒馔怙恶不悛
B. 胆怯祈.祷(qǐ) 元宵讥诮战战兢兢
C. 胴.体(dòng) 干燥拮据胡诌力能扛鼎(gāng)
D. 处.理(chŭ) 清泌禅让蕴藉垂涎三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训诂(gǔ),B祈(qí)祷,D处(chǔ)理。
【题型】语言知识基础
【备注】
【结束】
15.【题文】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感吾生之行.休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既克,公问其故.
C. 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之.二虫又何知
D. 自矜.功伐犹蒙矜.育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副词,将要/名词,行为,B缘故缘由,C助词,的/代词,这,D动词,夸耀/动词,怜悯。
【题型】古诗文阅读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