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同步复习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知识点梳理
【核心素养目标】:
1.能选取实验证据说明、论证质量守恒定律,能基于元素、分子和原子等微观视角进行说明和论证。
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相关的现象。
2.能根据实验事实用文字和符号描述、表示化学变化。
描述化学方程式的特征,能说明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表达的含义。
说明配平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能基于守恒和比例关系推断化学反应的相关信息,依步骤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学会梳理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要点,建构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思维导图】:
【知识点归纳】
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验证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1.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实质:−−−→−−−−→−−−→分裂重新合聚集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 物 3.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变化
易错点拨:
(1)“化学反应”是前提。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参加反应”是基础。
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如蜡烛燃烧剩余的石蜡不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
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气体也应考虑在内。
(4)“质量守恒”是目的。
此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教材实验:
实验一:铜和氧气反应
反应原理:2Cu + O2 加热 2CuO
实验现象及分析: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反应前后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结论: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实验成功的关键: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气球的作用:平衡气压。
没有安装气球的后果:橡皮塞被弹开。
实验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
反应原理:Fe + CuSO4 = FeSO4 + Cu
实验现象及分析: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实验结论:m1=m2。
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
该装置不用密封,因为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中没有气体。
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钠反应
反应原理: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实验现象及分析:固体粉末溶解,有气泡冒出反应后天平向右偏移。
实验结论: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易错点拨: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所选的化学反应,反应现象要明显(说明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3)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进行实验,则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4)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造成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有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呈现不同状态,其质量没有计算在内(如:参加反应的或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反应装置气密性不好,使得部分物质进入或逸散,造成质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