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简史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电陶瓷 是一种能将压力转变为电能的功能陶瓷,
哪怕是像声波震动产生的微小的压力也能 够使它们发生形变,从而使陶瓷表面带电。 用压电陶瓷柱代替普通火石制成的气体电 子打火机,能够连续打火几万次
我们身边的新型陶瓷
压 电 陶 瓷
纳 米 陶 瓷
陶 瓷 刀
陶 瓷 牙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青花瓷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 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 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 焰一次烧成。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 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 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 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 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 种。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北宋定窑的白釉执壶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 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 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 白 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 高的成就。
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 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 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简朴而又华美, 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 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要品种
釉,施釉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 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 层。是用矿物原料(长石、 石英、滑石、高岭土等) 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 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 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 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 度煅烧而成。能增加制品 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 电介强度,还有美化器物、 便于拭洗、不被尘土腥秽 侵蚀等特点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
萧何月下追韩信
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
明朝时期陶瓷文化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 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 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 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 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 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 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瓷器名声响遍全球,欧洲人就把中国也叫作瓷器,而大写其字头,成了China。 是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 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 它具有一系列优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其应用范围是传统陶瓷远远不能相比的,这类陶瓷又称为特种陶瓷或精细陶瓷。 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 瓷器名声响遍全球,欧洲人就把中国也叫作瓷器,而大写其字头,成了China。 隋代-青釉印花带盖唾壶 钧窑—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评价慎高。 Kaolin乃高岭之译音也。 装饰手法有印花、刻划花、贴花等多种技巧。 china又回译成汉文瓷器。 此权为隋代瓷器的典型之作。 汉砖 -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 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左)三彩凤首陶瓶 (右)三彩叶口壶 唐代胡瓶,受波斯文化影响非常突出,具有萨珊式银执壶特征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五大名窑 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
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代-青釉印花带盖唾壶 隋代青瓷继承南北朝青瓷的优良 传统,釉色青绿而透明,釉面有 细碎的片纹,玻璃质感极强。此 唾壶造型敦厚,青釉明亮,所用 印花技法为戳印,花纹简洁浅显 而疏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隋代-青釉兔钮莲瓣纹权 造型端庄,兔形钮栩栩如生,釉面玻 璃质感强,开细碎片纹,模印之纹饰 清晰,布局规整,线条流畅,富于艺 术美感。此权为隋代瓷器的典型之作。
景德镇还有浮梁县的高岭村,没人替它争取,它 却进入洋文。在英文里,olin义为瓷土。景德 镇瓷器最初用高岭村出产的粳米白泥作原料,称 高岭土。Kaolin乃高岭之译音也。后来欧洲人制 瓷器,凡是瓷土,不管哪里产的,皆以高岭称之
陶和瓷的区别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 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 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 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定窑—又称粉定,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 灵山镇,古名定州,所以称定窑,是继唐代 邢窑之後,生产白瓷最好的窑
汝窑—河南省临汝县,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 青瓷窑,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 量也少。器型简单,但釉色温润柔和,在半 无光状态下有如羊脂玉,并截取定窑、越窑 的装饰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秦时期陶瓷文化
陶圈
青瓷鼎
秦兵马俑
汉时期陶瓷文化
汉代陶俑
白虎瓦当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代陶瓷的生产继承了北方青瓷的传统风 格,吸收了南方青瓷的特点,烧制出的器 物品种明显增多,日用瓷器出现了过渡性 的变化,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胎色以灰白 色居多;花纹装饰,除沿袭南北朝时盛行 的莲花纹外,还采用朵花、草叶、卷叶纹, 并在布局上加以穿插、替换;装饰手法有 印花、刻划花、贴花等多种技巧。
陶和瓷的区别
陶器:胎料是普通的粘土,含铁量一般在 3%以上,漫度一般在900℃左右,不施釉 或施低温釉,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
瓷器: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含铁量 一般在3%以下,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 成,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 基本不 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 响
高岭土
青花瓷
中国现代陶艺
我们身边的新型陶瓷
新型陶瓷则采用人工合成的高纯度无机化 合物为原料,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经成型、 烧结和其他处理而制成具有微细结晶组织 的无机材料。它具有一系列优越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性能,其应用范围是传统陶瓷 远远不能相比的,这类陶瓷又称为特种陶 瓷或精细陶瓷。
我们身边的新型陶瓷
明朝时期陶瓷文化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明青花折枝花卉纹大盘
—五大名窑
china又回译成汉文瓷器。
造型端庄,兔形钮栩栩如生,釉面玻璃质感强,开细碎片纹,模印之纹饰清晰,布局规整,线条流畅,富于艺术美感。
景德镇瓷器最初用高岭村出产的粳米白泥作原料,称高岭土。
中国-China的来历
造型端庄,兔形钮栩栩如生,釉面玻璃质感强,开细碎片纹,模印之纹饰清晰,布局规整,线条流畅,富于艺术美感。
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 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 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 类、祭祀礼器类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仰 网韶 纹文 彩化 陶时 船期 形的 壶 》
瓮棺盆
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尖底瓶》
秦汉时期陶瓷文化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瓷器制作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 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 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 温度。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 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 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 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 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越窑—在南方浙江省绍兴,主要制造青瓷; 越窑的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 泽是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
邢窑—在北方河北省邢台,主要制造白瓷。 邢窑所产的白瓷,土质细润,器壁坚而薄, 器型稳厚、线条流畅。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唐三彩 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 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 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 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 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 彩色斑斓。
中国陶瓷简史
深度传媒内部培训资料
中国-China的来历
China-中国 china-陶瓷 China-昌南镇(changnan)-景德镇 在景德镇最为流行的说法是china是汉语昌南
(changnan)(原景德镇名)的音译。随着景德镇精 白瓷大量流传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为中国 的代名词。 其后本镇瓷器外销朝鲜、日本、越南,又其后经 阿拉伯远销到欧洲,皆以产地昌南作为商品名称。 昌南两音,口碑远播,写成法文便是chine,写成 英文便是china。china又回译成汉文瓷器。瓷器名 声响遍全球,欧洲人就把中国也叫作瓷器,而大 写其字头,成了China。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五大名窑
钧窑—河南省禹县,古代称为钧台,明代 称钧州,所以命名为钧窑,传世不多,评 价慎高。
官窑—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 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 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 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 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
唐三彩骑马斗兽俑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左)三彩凤首陶瓶 (右)三彩叶口壶 唐代胡 瓶,受波斯文化影响非常突出,具有萨珊式银 执壶特征
唐三彩骆驼俑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唐 三 彩 骆 驼 商
唐 三 彩 女 骑 俑

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集瓷器之大成
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Kaolin乃高岭之译音也。
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 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 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 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 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 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 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 最光耀灿烂
瓦当 -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 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的图案设计优 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 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 致的艺术品。
汉砖 -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 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 活;其中表现的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 四川省彭山发现的汉墓中,有一种圹砖是专供 筑墓或建隧道使用的,在结构中似乎已经知道 应用物理学上的圆柱中空的道理。
宋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五大名窑
哥窑—浙江省处州的章氏兄弟,哥哥章生 一所烧者为「哥窑」,弟弟章生二所烧者 为「弟窑」,又名龙泉窑或章窑。
哥窑主要特徵是釉面裂纹开片,这种裂痕 是由於釉与胎的收缩率大小的不同有的称 为鱼子纹蟹爪纹,也有的称为百集碎。釉 色有粉青、米色,釉中出现大小气泡,瓷 胎呈黑褐色,口缘显出一道褐色边称为 「紫口铁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