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这首古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这首古诗
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的题目是风,全诗却没有出现一个风字。
前两句
写风的季节性功能,风能让百花绽放,能令万木凋零;后两句写风的气势,也写风所到之处所形成的壮丽景观,万竿起舞,江浪千尺。
诗歌描绘出风
善变的性格,时而柔弱,时而彪悍,时而多情,时而冷酷。
这首诗在数字
的使用上有所夸张,但运用得特别巧妙,把风的情态描摹得活灵活现。
这首诗是唐朝宰相、诗人李峤所写。
李峤出生在隋唐时期五大门阀家族之一的赵郡李氏,从小就受到很好
的文化熏陶,加上天资聪颖,下笔写文如有神助,与当时的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为“文章四友”。
正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引起了武则天的重视,多次任命他为宰相。
李峤一生宦海沉浮,历经高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朝。
关于
李峤的为人,褒贬不一,颇有争议。
李峤,少年丧父,侍母至孝,为孝子的典范。
年少时,李峤有一次梦
中捡到两支笔,从此开始变得有文采起来,二十岁便考中了进士。
在当时
有名的文人当中,他是年龄较小的。
后来,广西南宁、玉林地区叛军作乱,唐高宗让他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视察军情。
李峤临危不惧,独自深入敌营,
陈说利害,说得叛军头领心服口服,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从这件事可以看
出李峤的胆识和口才。
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人遭受酷吏来俊臣的诬陷而下狱。
几人打
死不肯低头认罪,武则天便派李峤和大理寺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等人
核查此事。
张德裕明知道狄仁杰等人是被冤枉的,但他怕得罪人,不敢质
疑此事。
李峤生气地说:“哪能明明知道是被冤枉的,而不为他们申冤呢?这种行为叫作见义不为。
”于是,李峤和张德裕、刘宪一起,向武则天禀
明了狄仁杰等人的冤情。
但这样做却违背了武后的本意,因此,李峤被贬
为润州司马。
批评李峤的人认为,唐中宗恢复皇位后,李峤曾经依附过武则天的宠
臣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后来,又对韦皇后、太平公主以及武三思极度
逢迎,甚至秘密上书,请求处置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将李峤贬为庐州别驾,但李峤的诗却曾经感动
过唐玄宗。
话说安史之乱发生之前,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李隆基因为心情低
落而找来梨园弟子歌舞消遣。
其中,有一位歌女唱的正是李峤的诗:富贵荣华能几时,山川满目泪沾衣。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玄宗便问:你唱的是谁的诗?
歌女回答说:是李峤的《汾阴行》。
唐玄宗对李峤的遭遇也颇有感触,不由得潸然泪下。
临走前说了一句:原来是大才子李峤啊!
又过了两年,因安史之乱而逃往蜀中的玄宗,登上山峰,眺望许久,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李峤的《汾阴行》,此时此刻对它的感慨更深了。
这种兴衰之感,仿佛就是自己现实处境的真实写照,不由得唱了起来,连声称赞说:李峤啊李峤,你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子啊!边说边叹息,连跟在一旁侍奉的高力士听了都为之泪流满面。
李峤善写咏物诗,共写有咏物诗120首,从风云月露到飞鸟、动物、植物、矿物,乃至衣服、器皿等无所不包,大多写得工整典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人一生当中的机遇像风,欢乐和忧愁来去如风,世人的批评和赞扬也容易跟风。
也许诗人李峤早就料到这一点了吧,所以,他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都能够不计较太多的个人得失,不跟风,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去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