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2019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归纳点及测试题型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归纳点及测试题型应对
(一)拼音部分:
1、区分音近字:
方法:读准字音,注意发音方法;同桌互读,注意要留心听并互相正音。
2、读准本册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字音。
方法:读教材后的词语表和生字表,注意要加强带拼音听写。
题型:读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读音、多音字
(二)识字部分:
1、复习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方法:(1)音序查字法:先要知道要查字的大写字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再写出该字的音节(不用标声调);最后查出该字的音节所在的页数。
(2)部首查字法:先要知道要查的字的部首,并数数该部首的笔画,在部首目录里查处该部首的页数;找到相应部首后,再数除部首外有多少画;最后查处该字所在的页数。
2、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方法:(1)区分同音字:如:“坐”——“座”,先要了解各字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或词义填空;也可以根据字的偏旁部首区分字义;还可以用广州话去区分。
(2)区分形近字:如:“担”——“坦”,可用生字找不同的方法区分;可根据字的偏旁部首理解字义,识记生字;也可以联系有关的词义区分。
题型:形近字组词(自己编形近字再组词)
(3)区分多音字:如:“盛”(chénɡshènɡ)掌握生字的多个读音,联系实际,读准字音,再组词识记。
3、一字多义。
方法:利用查字典了解生字的多个意思,再根据句意填上正确的意思。
还可以把该字的几个意思逐一套进句中,再选出一个使句意明确清楚的解释。
4、改正错别字
方法:错别字多出现于形近字或同音字,在修改句子中的错别字时,要注意逐个字认真判断,尤其是形近字或同音字要特别注意结合上下文去判断。
如:同学们向高高漂杨的国旗敬礼。
()→()()→()
题型: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错别字下面划横线,在括号或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
(三)词语部分
1、理解词义
途径:(1)查字典弄懂字义。
词语是由字组成的。
字的意义常常决定词语的意义,所以要弄懂词义,首先要弄懂字义。
如:“无微不至”这个词语,只要弄懂“微”是细小的意思,“至”是到的意思,我们就可以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是“没有一个细小的地方不(照顾)到”。
(2)结合上下文。
有些词语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才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它的意思,即要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实际去理解2、积累词语
1)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以及园地中的四字词语。
(P81)(P99)(P131)
2)AABB明明白白、高高兴兴(P99)
ABAB商量商量、检查检查
ABB亮晶晶、白茫茫(P131)
ACBB心事重重、喜事洋洋、风尘仆仆
不A不B不慌不忙、不知不觉、不紧不慢(P99)
(注意AB不能为反义词。
)
又A又B又肥又厚、又香又脆、又说又笑(P99)
(注意AB不能为反义词。
)
3)带反义词的四字词语(P81)
远近闻名、黑白相间、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头重脚轻、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左邻右舍、里应外合
(四)句子部分
1、理解句子的意义,不能把句子单独抽出来脱离文章孤立地去理解,应该把它放在文章中,联系文章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句子有三种方法:1)抓重点词语进行分析。
2)抓主要点进行分析。
3)抓质疑进行分析。
2、几种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比喻句的特点是:通常用“像”、“好像”、“好比”、“如同”、“像……一样”、“仿佛”。
如: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见《秋天的雨》)
注意:1)有“像”、“好像”等的词语,不一定就是比喻句,要看是否具备本体和喻体。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事物。
3)要求指出比喻句中的“把什么比作什么”或“用什么比喻什么”时,它们的写法是“把本体比作喻体”“用喻体比喻本体”。
(2)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如: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见《花钟》)
(3)排比
排比就是把几个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排列在一起,中间通常用分号连接。
如: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见《富饶的西沙群岛》)
(4)反问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已经确定的意思。
如: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见《科利亚的木匣》)
补充:典型句式(总分)
其实就是中心句。
3、积累自己喜欢的对联、古诗词、名言警句。
背诵课文以及园地中出现的对联、古诗词、诗人朝代、名言警句。
(P15)(P32)(P35)(P49)(P64)(P69)(P81)(P84)(P90)(P98)(P114)(P131)
题型:积累课外内的名言警句、把句子写具体(的地之分)、句型仿写
(五)标点符号
1、熟练掌握句号、逗号的使用方法
2、掌握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例: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里什么事。
“是的。
”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六)阅读部分
(1)要让学生懂得怎样读书,知道读书的语调,语气。
不能出现拖音,读错字、加字、漏字。
(2)学会复述课文,培养口述能力。
平时复习课要进一步练习。
(3)训练学生留心听,学会听话,能在听后会按要求填空,不会填错或乱填。
(4)要学生学会阅读短文。
要做到:
1、认认真真读,细心想。
2、再看看阅读要求,并展开想象,按要求做。
3、答案在短文中找。
4、遇到联想的想象题,一定要展开想象再做。
并做到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用好标点符号。
(七)习作部分
本学期的习作有8篇:
(1)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有趣的事、高兴的事)。
(2)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3)画图写内容。
(以写秋天的景色为主)
(4)观察日记
(5)传统文化的由来
(6)写吸引人的地方(旅游景点)
(7)写童话故事
(8)内容不规定(可以写人、写事、写景物等)
复习方法:
1、先复习本学期写过的作文。
2、要让学生一定要审清题目,知道习作的要求,写什么,怎样写。
3、写事表人的文章,一定要开头总起句,再具体写一、二件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事,最后总结段。
4、写观察日记,一定要有观察的时间及观察的事物,注意日记的格式。
5、写景物的文章,要注意交待景物的地点,那里风景如何吸引人,要用上学过的好词好句。
6、写童话故事的文章,内容一定要想象合理,语句通顺,不能错漏百出。
7、写传统文化的由来,一定要交待清楚传统节日的时间,传说(来历)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它的传说怎样,最后结尾成为传统的节日.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7 页共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