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随着工程项目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显得更为重要,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提升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优良的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按期完成,下面,勤学我给大家整理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
施工进度的管理
在进行土建结构、设备安装等过程时,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工作,不能将某项工作独立出来,每项工作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施工现场由项目经理和各责任人共同进行协调和监督,从而确保工程在规定期限内完成。
如有必须要可以将其负责的工作项目细化,并依据施行经验对该项工作编制以天为单位的工作计划,以确保工程任务有条不紊的进行。
施工质量的管理
质量的管理,是对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建筑成品的审核。
施工人员的质量管理,是对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资格证件、质量教育、及经验技术经验的质量的检验,其次是项目经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协调。
建筑材料要具有按照相应审批制度办理的审批手续,在进场使用前通过检测,并得到监理单位认可。
施工的每道工序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施工中出现问题应第一时
间与监理单位进行协调,迅速进行整改,每个工作阶段都要按照国家建筑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并且做好拍照留底工作。
关于建筑成品在与其他建设任务进行交叉作业的时候,要确保现场成品的原有质量不遭损坏,充分利用施行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实现对建筑成品的质量管理,给予建筑成品应有的质量确保。
施工安全的管理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有相应的安全方案,施工现场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消防设施的维护工作,施工时按时巡检很重要。
施工现场的用料要按照规范合理堆放,并做好清洁工作,把施工现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
现场预留消防通道,消防通道上不能堆放任何施工材料及施工用具,一旦有紧急状况,要保证通道畅通。
在管理过程中,各负责人应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使项目实施阶段得到更好的管理,保证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建设项目的财产安全。
并依据负责人实际的经验对施工现场的用地进行合理规划。
2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一)工程项目管理理论
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工程的最优管理,依据工程项目实际的施工状况,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中的内在管理逻辑,科学的对工程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
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这样一来,不仅能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有序性,还可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在制定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施工环境、施工技术、管理方法、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等,因此,管理人员要充分的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并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完善。
(二)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结构类型
职能式组织结构: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管理结构类型,其建立的依据是工程项目管理中工作任务的相似性,职能式组织结构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职能式组织结构主要应用在外界环境比较稳定的工程项目管理中,这是因为关于这类型的工程项目管理来说,其管理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其他类型的工程项目管理则都不能应用该管理方法结构类型。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职能式组织结构具体的管理办法是分层,并对每个层次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有效的避免了推卸责任现象的出现。
项目式组织结构:随着工程项目的发展,建筑企业会同时进行多个工程项目施工,这样一来,职能式组织结构就不能满足工程项目发展的必须求,由此产生了项目式组织结构。
在实际的应用中,项目式组织结构发挥自身的特点,实现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项目式组织结构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矩阵式组织结构:这是最受管理者欢迎的管理方法。
随着工程发展的复杂化,使得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矩阵式组织结构就是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项目实际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职能,将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很多的优势,比如避免资源浪费、工程层次清楚、管理范围明确等。
3理论与经验的应用点
策划与决策
在该工程进行公开招标,关于中标建筑公司的选择,应该选择同类行业中资质条件与经验信誉最优的建筑公司,关于监理公司的筛选标准应该同样严格,在工程的最初阶段就要奠定优良的基础,给予工程项目应有的保证。
一项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在工程的起步阶段就应该慎重选择符合标准的建筑公司、监理单位等与工程有关的单位。
然而因该案例项目在某阶段施工中却没有具体的制定方案,可见该工程选择的相关单位并没有尽其义务,并没有出台应有的施工制定方案,没有从根源处给予项目应有的保证,这也是事故发生的最根本原因。
而该案例中的监理单位――工苑监理公司,其驻工地总监理工程师无监理资质,这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监理工程师仅凭经验是不可以上岗的,还要具备相应专业资质,二者兼具才有上岗资格。
关于所有的工
程项目,在项目能平稳起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每一阶段的工作是安全的。
施工准备
建筑单位关于项目经理部的组建要慎重,尤其是项目经理与项目副经理的筛选要实际视察其应具备的资质,及其是否参加过类似项目的建设,工作经验是否丰富。
该案例已经说明搭设时没有施工图纸,也没有进行技术交底,是直接由项目经理决定并指挥施工的,如果该工程项目经理熟知相关理论知识,在没有施工方案、图纸及交底工作前不进行施工,严谨按照流程进行指挥工作,则可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可见该工程在选择项目经理及副经理的时候可能只重视到二人的工作经验,并未过多合计二人理论知识方面的相应资质。
从而项目经理仅依据个人经验指挥施工,而其指挥并不符合理论规范,致使事故发生。
项目实施
该案例中首先其施工现场的部分支架和扣件不符合质量标准。
其次施工阶段模板支架搭设无施工方案、制定图纸、专项施工技术交底,仍然进行施工,导致支架搭设严重脱离制定要求,支架承载力、强度刚度严重不够。
然而在施工完成后也没有进行验收。
大型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施工也并未按程序进行,其方案缺乏必要的细部构造图、具体说明及计算书。
该工程的施工阶段的管理混乱,工程监理并未尽其监理义务,在没有对模板支撑方案检察的
状况下就同意施工,模板支撑施工完成后没有验收即签发浇捣令,该项目的监理工作属严重失职。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也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在发生事故时没有按照顾有方案进行有效的现场控制,从而造成多名工作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
施工阶段坍塌原因的分析
①支架搭设不符合标准。
水平连杆数量严重不够,尺寸过大且底部并未设置扫地杆,致使主梁次梁交又域承受荷载过大,导致立杆失稳倒塌。
②梁的底模放置位置不正确。
由于梁底模位置失误,使荷载在传递过程中支架承载力加大,从而加剧搭设支架的局部失稳。
③屋盖固定连接不够。
屋盖的下模板支架与四周建筑结构的固定连接不够,因而加剧屋盖的晃动,致屋顶坍塌。
监理工程师并未检察施工方案,在施工结束后尚未验收就盲目签字,同意进行下阶段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