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主岭市普通高中高二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学科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一部分共有30题,每小题2分,总计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注意对材料含义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人,不要把水当作镜子,而应当把人民当作镜子”,体现了作者强调统治者制定统治措施要把“民”的反映作为政策好坏的借鉴,即“当于民监”,反映的是儒家的主张。
分析选项,A是墨家的主张;B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C符合题意;D 是到家的思想。
所以应选C。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2.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些告诫统治者的从政名言出自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中“上好礼”,“上好义”,“其身正”可知,告诫统治者要重视礼义、作民之表率,才能赢得民众信服,这是儒家的主张,B项正确;道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符题意,A项错误;法家主张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不符题意,C项错误;墨家主张尚贤、尚同,不符题意,D项错误。
【点睛】解题关键是需要学生能理解各家的政治主张的区别。
3.汉儒董仲舒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构成新的儒学体系,对儒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结合时代背景和思想的内在逻辑性,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 )
A.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B. “大一统论”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性三品论”
【答案】B
【解析】
董仲舒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大一统”,认为“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把儒家思想从一个学派改造成巩固国家政权、实现国家统一所需要的新儒学,B正确;“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排除AC;董仲舒人性论的最后落脚点是强调王道教化对于万民成善的决定性作用,不符合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排除。
4.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
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 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
C. 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 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熹平石经”为人们校对版本、规范文字提供了准确的范本,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故体现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而是强调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排除A。
“熹平石经”是刻于石碑上的官定儒家经本,而不是书画艺术,排除B。
汉武帝时期,
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排除D。
5.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
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
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 世界本原之争
B. 治学方法之争
C. 理气关系之争
D. 道统思想之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与“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可知,二者讨论的是治学方法的不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未涉及到世界本原之争,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理气关系之争,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道统之争无关,排除D项。
【点睛】由于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因此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和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
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因此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6.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心。
其心本无昧也,而欲为之蔽,习为之害。
故去蔽与害而明复,匪自外得也。
”该思想家可能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顾炎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材料中有“以明其心”一处表明该思想家做学问的目的或方式是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到真理,属于心学的代表,选项中只有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
7.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其民主性的是
A.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 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 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 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理解分析能力。
A项反映的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未涉及推翻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C项是经济上工商皆本的主张,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项主要是对君主权威的否定;只有B项最符合题中要求,强调的是“民贵君轻”。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
8.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答案】C
【解析】
李贽的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但是依然是属于封建士大夫的范畴,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只是要剔除宋明理学当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东西,并未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故选C。
李贽的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都是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都宣扬了个性解放和自由。
因此ABD均正确。
【考点定位】必修三·明清批判思潮和文艺复兴运动
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
……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印刷术的发展
B. 科举制度完善
C. 造纸术有突破
D. 图书成为商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技成就。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宋代士大
夫家藏书多,而书属于印刷品,这是由于印刷术的发展而造成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藏书多和科举制度完善无直接的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造纸术有突破是在东汉而非宋代,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强调藏书多而未强调图书成为商品,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10.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理论
B. 重实用
C. 重民众
D. 重实验
【答案】B
【解析】
结合《九章算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可知,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应用而忽视理论研究,故答案为B。
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1.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拜金主义盛行
D. 轻商思想淡化
【答案】B
【解析】
文学是社会的镜子,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关
注世俗的现实生活,这种社会的变迁带来了文学观念和形式内容的变化,世俗小说更加繁荣。
因此B符合题意。
ACD项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材料所涉现象的主要的原因。
故选B。
12.《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
A. 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 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 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 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从材料“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知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描写,体现出的是一种现实主义;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与题干描述没有联系。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诗经》
13.下图是中国古代“教”、“学”两字字形的变化,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
在此,不变的含义指
A. 字体的笔画顺序
B. 字体的结构部件
C. 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
D. 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汉字在历史上对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学”两字有变化的字形,却有不变的含义,即重视文化价值的历史传承,故C正
确;从图中明显看出“教”、“学”两字笔画不一样,A错误;B反映的是表面现象,不是“不变”的实质含义,排除;变化的字形无法体现出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排除D。
14.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元代杂剧具有浓厚的世俗化、生活化特征,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精练的艺术特色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是否由民间艺术家所创作,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元代杂剧的生活化,不是诗书的平民化,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15.牛顿经典力学的成就之大使它本身得以广泛传播,此后,人们开始用力学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学的原理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
这反映出牛顿经典力学
A. 推动了自然界各领域的进步
B. 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C. 推动了文艺复兴在英国的发展
D. 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依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经典力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材料“将一切运动的原因都归结为力,自然界就是一架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着的机器。
”,可见牛顿经典力学使得人类对自然和社会有了一种绝对化的认识。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不同的规律。
故材料主要表明牛顿力学对人们认识观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故选B;,牛顿经典力学只是物理学的成就之一,所以A表述错误;C时间不符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不同的规律,所以D表述错误。
故选B。
考点:十九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的成就·牛顿经典力学
16.“假如两个质量很大的钢球相互接近,其原因是:两个钢球没有时,周围的时空犹如一张拉平的网,两个钢球出现后把这张时空网压弯了,于是两个钢球就沿着弯曲的网滚到一起来了。
”这一解释的科学理论依据是
A.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C. 普朗克量子论
D. 爱因斯坦相对论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爱因斯坦相对论与时空论有着密切的联系,D项正确;A.项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证明重力是一样的,与材料时空论无关,排除;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时间空间是绝对,与材料矛盾,排除B;普朗克量子论与材料时空论无关,排除C。
所以选D
17.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二者的学说都
A. 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B. 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C. 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D.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牛顿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即开创了近代经典力学,而达尔文的进化论打破了造物主创世界的神话论,都给神学以沉重的打击,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故C项正确。
牛顿与工业时代不符,排除A。
进化论还没有得到科学实验的验证,排除B。
进化论的提出是在启蒙运动开展后,排除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探索生命起源之谜·达尔文与进化论。
18.达尔文《物种起源》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反对,下图是当时讽刺达尔文的一幅漫画.
该漫画出现的原因是
A. 进化论学说不科学
B. 进化论挑战了传统
C. 时人广泛接受进化论
D. 达尔文否定了拉马克
【答案】B
【解析】
【详解】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人类起源于古猿,挑战了教会宣扬的上帝创造万物学说,图片即是宗教人士借此讽刺达尔文的观点,故B项正确;进化论学说不科学,这个表述错误,A项错误;《物种起源》发表后,并未得到当时人的广泛接受,C项不符史实,错误;达尔文是在拉马克学说基础上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意义。
19.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新的创新。
这里的“它”是指
A. 水车
B. 万能蒸汽机
C. 石油
D. 电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产生巨大的动力”“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第一次释放自然力量”可知,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的万能蒸汽机,B项正确;水车受地理条件限制,A项错误;石油
用于内燃机产生动力,且出现较晚,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电力出现较晚,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合题干中第一次释放出的力量,D项错误。
20.《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中说道:“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这说明
A. 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 科技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 改良蒸汽机的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D.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进步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C、D均与材料不符,故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条件
21.蒋经国曾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是要缔造一个均富、安和、乐利的社会。
有的人还把它解释为“自由、民主、均富”等。
这里的“均富”思想
A. 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
B. 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
C. 成为国民党的执政理念
D. 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答案】A
【解析】
【详解】“均富”思想是要改善民众的生活,体现民生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是推翻清政府,实现独立,民权主义是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正确;“均富”思想只是要避免贫富差距过大,和农民阶级的绝对平均主义有本质不同,B项错误;“均富”思想只是有的人对三民主义解释的一方面,不能推断它是国民党的执政理念,C项错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民权主义,D项错误。
22. 1912年4月,孙中山说:西方国家虽然富足,“但这些国家国内贫富间的悬殊仍极明显,所以革命的思潮常激动着这些国家的国民。
如果不进行社会革命,则大多数人仍然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为防止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出现,孙中山后来提出的办法是()
A. 反对帝国主义
B.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 实行国共合作
D. 实行普遍公民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针对西方国家的贫富间的悬殊问题孙中山后来提出的办法是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材料中的“进行社会革命”也是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23. 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A. 民主主义国家 B. 新民主主义国家
C. 资本主义国家
D. 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相关内容的了解以及解读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毛泽东所叙述的
这种国家形式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是一种过渡的国家形式,选项中符合材料要求的只有B项,
即新民主主义国家。
而其余三项中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并不一定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
生且不是过渡的社会形式。
【考点定位】毛泽东思想。
24.某班同学在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 新三民主义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对,这是孙中山晚年提出;C不对,这是邓小平提出;D不对,这是江泽民提出。
用排除法即可。
或者理解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时间上也符合题意。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理论
25.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时发表重要讲话:“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该讲话的本质目的在于
A. 指出“文革”时期盛行个人崇拜
B. 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 全面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D. 否认“两个凡是”的思想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关键信息“思想僵化,迷信盛行”。
l978年,“文革”虽结束,但“两个凡是”仍然阻碍着经济恢复与发展。
邓小平强烈反对个人崇拜,强调从本国实际出发的重要性,即肯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故答案为B。
26.1984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南方谈话”中能
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B. 社会主义的本质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检验真理的标准
【答案】B
【解析】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题干说的是不管什么方法,只要把问题解决的就是好方法,即主要能促进经济发展,就是好方法,故答案选B。
题干没有涉及科技问题,排除A;现代企业制度定义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题干没有体现,排除C;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题干没有体现,排除D。
27.“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
你认为这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A.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 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中国人进入太空”可知,是中国载人航天的成功,B项正确;“东方红一号”并未载国人进入太空,A项错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体现了核技术的发展,C项错误;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不能体现载人进入太空,D项错误。
28.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地的是
A. 核武器技术
B. 生物工程技术
C. 地质学技术
D. 运载火箭技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通过“吴刚”“嫦娥”可以看出这一“浪漫情景地”是月球,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情景地的是航空航天技术,D项运载火箭技术是航天运输工具,其用途是把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与材料相符,正确。
A、B、C项均与航空航天技
术无关,与材料不符,均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教育·现代中国的科技·运载火箭技术
29.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
这一现象表明我国
A. 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B. 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
C. 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D. 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
【答案】D
【解析】
材料强调为适应大众化的需求,兴起“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可见此现象表明中国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D项正确。
材料提及网络艺术,但未体现其成为主导,A项排除。
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网络艺术的兴起,不代表文学创作的成熟,C项排除。
30. 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
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A. 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客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俄国农民的状况,因此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题干中没有直接反映反动农民运动或倡导资产阶级革命,AB理解错误;题干中更没有提到无产阶级,D理解错误。
【考点定位】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后)第II卷(非选择题)
(第二部分共有两道题,总计40分)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