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宝应县2011-2012中考语文网上阅卷适应性模拟测试试卷 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网上阅卷适应性测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友情提醒:本卷中的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卷中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繁衍.(yǎn)请帖.(tiě)裨.益( pí)鳞次栉.比(zhì)
B.干涸.(hé)咫.尺(zhǐ)隽.永(juàn)分道扬镳.(biāo)
C.湖泊.(bó)殷.红(yān)桑梓.(zǐ)满载.而归(zài)
D.恻.隐(cè)湍.急(tuān)粗犷.(kuàng)面面相觑. ( qù)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的一句是()(2分)
A.这一带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大沙”的地方(《汉书·匈奴传》)。
B.“创建文明城,要从遵守交通规则做起,”交警叔叔认真地说:“这既是文明行为,又是珍爱生命。
”
C.它们从谁家来?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D.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王老师处心积虑
....地搜集、筛选了许多题目。
B.2010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正式启动,老百姓“看得起病”的愿望终于可以如愿以偿
....。
C.扬州借助运河申遗这一平台,大力推广展示各方面成就的举措初获成效,各省市的旅游者纷至沓来
....。
D.居高不下的房价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沉重负担,人们要求平抑房价的呼声也一直不绝如缕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分)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的力度。
B.搜狗拼音、双拼、全拼、五笔、智能ABC等输入法,是电脑用户中很受欢迎的中文输入法。
C.清华大学采用网络测试的方式,让考生在网上与教授“高谈阔论”,然后由多名教授投票推荐,最后学校决定是否录取。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与英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中的主人公都具有“硬汉精神”。
B.夏洛克、奥楚蔑洛夫分别是英国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法国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的人物形象。
夏洛克是世界文学作品中著名的吝啬鬼,奥楚蔑洛夫则是“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代表。
C.《马说》《黔之驴》都出自“唐宋散文八大家”的韩愈之手,两篇文章都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着昏庸无能、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讽刺以及怀才不遇的愤懑。
D.朱自清,现代作家,江苏扬州人。
他的散文清丽朴素,自然真情,其中《春》《背影》《绿》等经典名作,给我们带来无限美好的精神享受。
6.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研究《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可以发现,校车安全问题首次在国务院条例层面系统地从制度、措施上得到梳理:,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从源头上保障校车安全;,确保校车使用安全;,严格责任追究。
①强调建立健全校车安全标准体系②明确了法律责任③明确对校车使用实行许可制度④明确了校车安全管理体制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7.根据拼音用正楷在田字格内写汉字。
(4分)
作家茅盾认为读一本书至少读三遍:第一遍鸟kàn(),即通读;第二遍细jiáo(),即精读;第三遍消化,即弄通。
哲学家卢梭把读书归nà()为“六字”:chǔ()存、比较、批判。
8.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2),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散入珠帘湿罗幕,。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7)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辞官离京却不忘报国壮志的诗句是,。
9.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每空4-6个字)(4分)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
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温、“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答:①②③④
10.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分)
根据江苏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现场评估的规定程序,3月12日,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县城乡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及社区教育中心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达标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
(1)为营造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氛围,某校设计校门口电子显示屏内容时,只拟出了一则标语的下句,请你帮忙完成上句。
(要求:使上下句语言较工整,字数相等)(2分)
上句:下句:超越梦想,实现宝应新跨越。
(2)假如专家组中的某一位客人在校园里遇到你,向你询问中学生练太极拳(宝应特色运动项目)有哪些好处时,你准备怎样回答?(3分)
二.、阅读理解(53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11--12题。
(5分)
【甲】《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乙】《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1.两首词都写到了燕子,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12.两首词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③。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④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
微之⑥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⑧)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篱笆墙。
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
④泰:安适。
⑤忧望:挂念,盼望。
⑥微之即元稹,白居易的好友。
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
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九江市)时期。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⑴窥谷忘反.()⑵流水周.于舍下()
⑶不能殚.记()⑷信.手把笔()
14.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尽在其.中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飞泉落于.檐间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
C.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以.幽阴深邃奇(《于园》)
D.封题之.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也哉(《陈涉世家》)
15.翻译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
(6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分)
(2)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2分)
(3)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2分)
16.根据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3分)
(1)甲、乙两文最能概括所描写的山水之景共同特点的一个字是。
(1分)
(2)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山水小品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
除此以外,甲文还表达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5分)
一勺清汤胜万钱
①鲫鱼——中国著名的淡水鱼之一,以肉质细嫩鲜美而位列中国人的食用鱼之前茅。
A唐代杨晔《膳夫经手》载说:“脍(鱼)莫先于鲫,鳊、鲂、鲷、鲈次之”,诚非虚言。
鲫鱼还因它衍生出许多的有趣民俗以及对人体有多种保健医疗功效,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
②鲫鱼之得名,颇耐人寻味。
“鲫”字结构中有“即”字,是因鲫鱼流动时往往成群相“即”尾随而进,“即”字含义之一是“靠近”、“达到”,成语“可望不可即”中的“即”正是此意。
“即”加上“鱼”字偏旁就成“鲫”了。
中国古代,鲫鱼又称为“鲋鱼”,也是因为它们游动时喜相“附”而行,“附”字的“阝”偏旁
换为“鱼”字就成为“鲋”了。
也正因鲫鱼成群“相即”、“相附”游动的习性,古人据此所造“过江之鲫”一词,形象而有趣地用于形容“众多”。
③由于上述特点,中国历史上和鲫鱼相联系的若干有趣民俗,也因之而衍生。
④两千年前,B《仪礼·士昏礼》记载:“士昏礼……鱼用鲋,必肴全。
”古代,“昏”与“婚”字通用。
对上述记载,古代学者解释为:“云鱼用鲋者,义取夫妇相依附也;云肴必全者,义取夫妇全节无亏之理。
”也就是说,男女结婚喜宴的食品中,须有鲋(鲫鱼),并且必须用完整未腐坏的烹饪。
之所以如此要求,是寓意为夫妇互相依附,婚姻美满。
⑤“鲫”谐音“吉”,民间在喜庆时,往往喜采用鲫鱼做菜肴,冀望诸事吉利;有的人家给孕妇、产妇进食鲫鱼菜肴,同样也是冀望吉祥,所以,鲫鱼又有“喜头鱼”、“喜头”之称。
而产妇食鲫鱼不仅是补益产妇和婴儿身体,更有意义的是能有效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一举数得,何乐不为。
⑥此外,“鱼”和“余”字读音相同,用鲫鱼做菜肴、做摆设,寓意吉利、吉祥,也寓意“年年有余”。
⑦用鲫鱼烹饪之菜肴,无不给食用者以美味之享受,而鲫鱼汤尤为突出。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李觯(zhì)(1686—1762),曾任山东滕县的知县多年,卸职之后,迁居扬州卖画度余年。
一日,他应“扬州八怪”另一画家郑板桥(1693—1765)之邀,到其住家餐叙,在品尝其美味鱼汤之后,啧啧称善,即兴赋诗:“作宦山东十一年,不知湖上鲫鱼鲜。
今朝尝得君家味,一勺清汤胜万钱。
”欣喜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17.请分条列出人们喜爱鲫鱼的原因。
(3分)
18.
19.将文中画线的A、B两处引用的文字调换位置行吗?为什么?(2分)
20.文章以画家李觯的诗句“一勺清汤胜万钱”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
21.我们学过“汉字”专题,了解了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请仿照例句,从下面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写出你的联想或想象。
(2分)
集(“隹”鸟的变形)、雨、鹊
例句:一个“鲋”字,让我感受到鱼儿成群相即相附游动的习性。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6题。
(17分)
孤独的舞者
Zhangsha(著)蒋智润朱佳音(译)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
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
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
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
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
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
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
...。
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
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
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
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
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
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
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
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
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
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
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
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下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
....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
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选自《读者》)
22.短文第①段运用精彩的比喻描绘出秋景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23.请结合短文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文字的具体内容。
(4分)
(1)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
...。
(用文中的话回答)
(2)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
....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
24.短文第③段划线的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矛盾吗?为什么?(3分)
25.思考短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生命状态,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分)
26.在感悟冰心的《成功的花儿》和短文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的基础上,请结合生活实际,从“代价的巨大”这
三、作文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世界上有很多种植物,而大部分植物都会开花。
当花朵绽放时,不管花朵是大还是小,不管色彩是艳丽还是素淡,我们都能发现它的美丽。
每一朵花在绽放时,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请以“绽放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选一个角度阐明自己的思想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A
7、瞰、嚼、纳、储
8、(1)羌笛何须怨杨柳(2)学而不思则罔(3)直挂云帆济沧海(4)狐裘不暖锦衾薄
(5)吴楚东南坼(6)燕然未勒归无计(7)奉命于危难之间(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①以人为本②生态和谐③空间舒适④生活节能。
10. (1)(共3分)点燃激情,推进教育现代化。
(语言工整、通顺2分,体现“教育现代化”内容1分,字数不相等不得分)
(2)(共3分)示例一:叔叔(爷爷)您好,欢迎您到我校来考察,我认为中学生打太极拳不仅能强健筋骨,
提高人体伸展和平衡能力等,还能减轻疲劳,减轻精神压力。
示例二:叔叔(爷爷)您好,我认为中学生打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活跃思维,还可以让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有礼貌1分,观点正确1分,语句简明、通顺1分。
回答合理即可。
)
11.不同。
《浣溪沙》中燕子归来点明时令已到暮春,《蝶恋花》中燕子双飞则反衬出人的孤独。
12.《浣溪沙》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时之意,感慨抒怀之情。
《蝶恋花》则传达出作者暮秋怀人之情,离恨相思之苦。
13.(1)同“返”(2)环绕(3)完全、详尽(4)随意
14.(2分)D(助词,的; A代词,这/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 B介词,在/介词,
对、向 C连词,表目的/介词,因为)
15.(6分)
(1)湍急的河流像箭一般,(1分)凶猛的浪花像奔驰着的马。
(1分)。
(2)(我)于是建造草堂一座(1分),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1分)。
(3)平生老朋友,距离我万里(1分),一时间世俗的思念,此时突然产生(1分)。
16.(1)绝(1分)
(2)甲文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乙文表达了作者对挚友微之的怀念和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旷达之情(2分,甲、乙各答出一点即可,意近即可)。
22.(共3分)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萧瑟冷清的景象。
(1分)为下文蝴蝶的出场作铺垫,并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了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孤独舞者的坚强。
(2分)(大意相近即可)
23. (1)具体内容是指“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
(2分)
(2)“花骨朵儿”比喻执着追求生命价值,永不懈怠的人们。
(或:比喻在寂寞里付出汗水和辛劳的人们。
或:比喻平庸卑微的人们。
)(2分)(大意相近即可,未答出“比喻”修辞也给满分。
)
24.(共3分)不矛盾(1分),因为“美丽”指孤独的舞者轻盈、优雅的舞姿;“忧伤”指孤独的舞者旋舞过程中的孤独,无人欣赏与喝彩。
(2分)(或:不矛盾,因为文中说“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
)
25.(共2分)赞美了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表达了生命重在价值的观点。
(大意相近即可)(2分)26.(共4分)此题是开放性题目,能结合生活实际(2分),从“代价的巨大”这一角度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1分),语句通顺(1分)即可。
示例略。
25.作文评分标准,同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