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九章海洋的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主要的元素:氯、钠、镁、钙、硫、钾 最主要的盐类:氯化钠、碳酸钙、硫酸镁 盐度:一千克海水中溶解的全部盐类物质。
海洋的平均盐度为35 0/00 pH值:海水的pH值在7.6-8.4之间。 海水中的气体: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10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水的性质
洋底地貌 大陆边缘地貌 海岸地貌
洋底地貌的塑造力量主要来自地球的 内动力(构造运动、火山活动……)
大陆边缘和海岸的地貌则与海水的运 动有密切关系。
13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
海水总是永无休止地 运动着。造成海水运动的 动力主要有风、海水的密 度差、温度差、月引力和 地震等。海水的运动按其 运动形式分为:海浪、潮 汐、洋流和浊流。
14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 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物理性质
海水的温度:海水的温度是海洋热能 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水的热能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所以海洋表层的温度较高, 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温 度差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7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质 » 物理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8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的自然环 境分带
生物十分繁盛。
12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地貌极为复杂,在海洋的 不同区域也有明显的不同,根据 海洋的不同地理结构位置,海洋 地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球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
化之中,例如,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岩浆在向上运移,将深处的 物质带向地球表层,使地球表层的物质成分发生变化 。地表物质 在流水、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处带到低处堆积。
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
海水的密度:单位体积中海水的质量 称为海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与盐度 有关。盐度大,其密度也大。海水的 的密度随着纬度和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海水密度差也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 力。
11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2021/7/25
27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浊流
浊流体
浊流:在海水中流动的一种被泥沙搅和的高密度水团。
主要发育在大陆坡。
浊流常发生在河流入海口有大量沉积物堆积的水下
斜坡地带,由于暴风浪、潮流、地震、火山等引发
2021/7/2分5 布局限,对斜坡和海底破坏力强大。
28
海浪
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运动。
• 风浪 • 潮波 • 津浪 • 海啸
破浪区
波长 波长
不对称浪区
对称浪区
2021/7/25
水深大于1/2波长区
15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破浪
2021/7/25
16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浪
海啸:由地震、火山等引发的巨大海浪。
著名的太平洋北赤道洋流,流程长达13000公里 以上,海水由中美洲西岸沿北纬10~20度之间向西流, 直到亚洲东部菲律宾,再由此向北偏转,经我国台湾 省、日本一直流向阿拉斯加海湾。
2021/7/25
23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洋流
大洋中沿相对固定的方向运动的水团。
根据洋流的温度,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凡比 流经地区平均气温高的,称暖流,反之称寒流。
2021/7/25
落潮
涨
潮
( 大 潮
涨 潮
日
月)
落潮
19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潮流
钱塘怒潮
2021/7/25
涨 落潮
潮
(
大
日
月
潮 )
涨 潮
20
落潮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一般,从赤道向两极的洋流为暖流,从两极向赤 道的洋流为寒流。
2021/7/25
24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洋流
大洋中沿相对固定的方向运动的水团。
洋流分表层洋流和深海环流。表层洋流主 要由定向风(信风)引起,深海环流则是由于 海水温度、盐度的差异导致深部海水与浅部海 水之间的循环。赤道地区的暖水流向极地,在 极地冷却、下沉,成为底流贴着海底,流回赤 道,底流在赤道附近温度再度升高,然后再上 升到海面以暖流的形式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由于盐度不同形成洋流的一个例子是从大
西202洋1/7/2进5 入地中海的表层洋流……。
25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2海021/底7/25洋底地貌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海洋的沉积作用
2021/7/25
29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21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洋流
大洋中沿相对固定的方向运动的水团。
2021/7/25
22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洋流
大洋中沿相对固定的方向运动的水团。
洋流宛如海洋中的河流,宽数十至数百公 里,水层厚度可达数百米,流程上万公里,流 速每小时1~3海里(1海里=1852米)
中保存着人类用来认识地球演变历史的丰富 资料。
通过海水和洋流的动力破坏海底和滨岸带,
同时又将其破坏的产物带到海盆中一定的部
位沉积下来——这个过程称为海洋的地质作
用。
2021/7/25
6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海水的沉积作用
2021/7/25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2海021/底7/25洋底地貌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
海水总是永无休
止地运动着。造成海
水运动的动力主要有
风、海水的密度差、
温度差、月引力和地
震等。海水的运动按
其运动形式分为:海
浪、潮汐、洋流和浊
流。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
海水总是永无休止 地运动着。造成海水运 动的动力主要有风、海 水的密度差、温度差、 月引力和地震等。海水 的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 为:海浪、潮汐、洋流 和浊流。
26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浊流
浊流:在海水中流动的一种被泥沙搅和的高密度水团。 主要发育在大陆坡。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分为:浮游生物、游泳
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这些生物在生命活动
中,需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新陈代谢和呼吸
作用。氧和阳光主要集中分布在浅海区和深海
区的表层水域,所以在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区,
所有海的面积的总和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拥有人类所必需 的大量食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水具有强大的动力,不断雕塑着不同的海 岸,对沿岸进行破坏。
海洋是沉积作用的最主要场所,大量来自陆 的碎屑物质被搬运到海洋沉积。这些沉积物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
洋是指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水体。它具有深度大、面 积广,不受大陆影响等特征,并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独立的潮汐系统和洋流系统。
海是指位于大洋边缘,与大洋保持一定沟通的、被大 陆、半岛、岛屿或岛弧及其他水下高地所隔开的水域。海 的深度比大洋小,它既受大洋主体的影响,又强烈地受大 陆的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及大洋稳定。位于大洋边缘 与大洋保持了相对自由的沟通的,被称为边缘海,如东海、菲 律宾海、加勒比海等;深入大陆内部,通过海峡与相邻的海洋、海 湾进行有限沟通的水域称为内陆海,(如渤海、波罗的海等)一些 虽然与大洋没有直接沟通,但在第四纪曾经与大洋保持过 沟通的大的水域,因为是第四纪的残余海盆,也可以称为 海 。 (如里海、咸海等)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动力地质作用 。 产生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地球本身,
主要有旋转能、重力能、热能、化学能,上述能源统称为内能; 二是来源于地球以外的能源,主要有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等, 这些来自地球以外的能源统称为外能,外能造成大气降水并引起 一系列与水的多种形式有关的地质作用营力环境(水气、地表径流、 地下水、冰川、海洋与湖泊)和相应的地质作用。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自然环境分带
滨海带 浅海带
高潮线
大
低潮线
陆
架
200m
半 深 海 带
大 陆 坡
2500m
大陆基
深海带
9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水的性质
» 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化学性质
第十一章 构造运动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
第七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第八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第十三章 变质作用
第十章 2021/7/25 风的地质作用
3
普通地质学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海质洋学是地球水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水体体积占整 个 水 圈 总 体 积 的 97% 以 上 。 总 面 积 占 整 个 地 球 面 积 的 70.8%
海水总是永无休止 地运动着。造成海水运 动的动力主要有风、海 水的密度差、温度差、 月引力和地震等。海水 的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 为:海浪、潮汐、洋流 和浊流。
18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潮(汐)流
潮汐:全球性的海水作周期性的涨落的现象。
潮汐是由日月引力和地—月系统旋转的离心力的合力——称 “引潮力”——造成。
内能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有构造运动及地震、
岩浆活动作用和变质作用。外能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 作用。它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等多种过程 。
2021/7/25
2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第四章 风化作用
2021/7/25
17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2海021/底7/25洋底地貌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
海洋的平均盐度为35 0/00 pH值:海水的pH值在7.6-8.4之间。 海水中的气体:氧、二氧化碳和硫化氢
10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水的性质
洋底地貌 大陆边缘地貌 海岸地貌
洋底地貌的塑造力量主要来自地球的 内动力(构造运动、火山活动……)
大陆边缘和海岸的地貌则与海水的运 动有密切关系。
13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
海水总是永无休止地 运动着。造成海水运动的 动力主要有风、海水的密 度差、温度差、月引力和 地震等。海水的运动按其 运动形式分为:海浪、潮 汐、洋流和浊流。
14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 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物理性质
海水的温度:海水的温度是海洋热能 的一种表现形式海水的热能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所以海洋表层的温度较高, 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温 度差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7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质 » 物理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8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的自然环 境分带
生物十分繁盛。
12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地貌极为复杂,在海洋的 不同区域也有明显的不同,根据 海洋的不同地理结构位置,海洋 地貌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球每时每刻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
化之中,例如,地下深处高温高压的岩浆在向上运移,将深处的 物质带向地球表层,使地球表层的物质成分发生变化 。地表物质 在流水、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处带到低处堆积。
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甚至整个地球的物质组成、
海水的密度:单位体积中海水的质量 称为海水的密度。海水的密度与盐度 有关。盐度大,其密度也大。海水的 的密度随着纬度和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海水密度差也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 力。
11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2021/7/25
27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浊流
浊流体
浊流:在海水中流动的一种被泥沙搅和的高密度水团。
主要发育在大陆坡。
浊流常发生在河流入海口有大量沉积物堆积的水下
斜坡地带,由于暴风浪、潮流、地震、火山等引发
2021/7/2分5 布局限,对斜坡和海底破坏力强大。
28
海浪
海水有规律的波状运动。
• 风浪 • 潮波 • 津浪 • 海啸
破浪区
波长 波长
不对称浪区
对称浪区
2021/7/25
水深大于1/2波长区
15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破浪
2021/7/25
16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浪
海啸:由地震、火山等引发的巨大海浪。
著名的太平洋北赤道洋流,流程长达13000公里 以上,海水由中美洲西岸沿北纬10~20度之间向西流, 直到亚洲东部菲律宾,再由此向北偏转,经我国台湾 省、日本一直流向阿拉斯加海湾。
2021/7/25
23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洋流
大洋中沿相对固定的方向运动的水团。
根据洋流的温度,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凡比 流经地区平均气温高的,称暖流,反之称寒流。
2021/7/25
落潮
涨
潮
( 大 潮
涨 潮
日
月)
落潮
19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潮流
钱塘怒潮
2021/7/25
涨 落潮
潮
(
大
日
月
潮 )
涨 潮
20
落潮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一般,从赤道向两极的洋流为暖流,从两极向赤 道的洋流为寒流。
2021/7/25
24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洋流
大洋中沿相对固定的方向运动的水团。
洋流分表层洋流和深海环流。表层洋流主 要由定向风(信风)引起,深海环流则是由于 海水温度、盐度的差异导致深部海水与浅部海 水之间的循环。赤道地区的暖水流向极地,在 极地冷却、下沉,成为底流贴着海底,流回赤 道,底流在赤道附近温度再度升高,然后再上 升到海面以暖流的形式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由于盐度不同形成洋流的一个例子是从大
西202洋1/7/2进5 入地中海的表层洋流……。
25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2海021/底7/25洋底地貌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海洋的沉积作用
2021/7/25
29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21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洋流
大洋中沿相对固定的方向运动的水团。
2021/7/25
22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洋流
大洋中沿相对固定的方向运动的水团。
洋流宛如海洋中的河流,宽数十至数百公 里,水层厚度可达数百米,流程上万公里,流 速每小时1~3海里(1海里=1852米)
中保存着人类用来认识地球演变历史的丰富 资料。
通过海水和洋流的动力破坏海底和滨岸带,
同时又将其破坏的产物带到海盆中一定的部
位沉积下来——这个过程称为海洋的地质作
用。
2021/7/25
6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 海水的剥蚀和搬运作用 海水的沉积作用
2021/7/25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2海021/底7/25洋底地貌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
海水总是永无休
止地运动着。造成海
水运动的动力主要有
风、海水的密度差、
温度差、月引力和地
震等。海水的运动按
其运动形式分为:海
浪、潮汐、洋流和浊
流。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
海水总是永无休止 地运动着。造成海水运 动的动力主要有风、海 水的密度差、温度差、 月引力和地震等。海水 的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 为:海浪、潮汐、洋流 和浊流。
26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浊流
浊流:在海水中流动的一种被泥沙搅和的高密度水团。 主要发育在大陆坡。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分为:浮游生物、游泳
生物和底栖生物三大类。这些生物在生命活动
中,需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新陈代谢和呼吸
作用。氧和阳光主要集中分布在浅海区和深海
区的表层水域,所以在水深小于200米的浅海区,
所有海的面积的总和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拥有人类所必需 的大量食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海水具有强大的动力,不断雕塑着不同的海 岸,对沿岸进行破坏。
海洋是沉积作用的最主要场所,大量来自陆 的碎屑物质被搬运到海洋沉积。这些沉积物
海洋是海和洋的统称。
洋是指地球表面连续的广阔水体。它具有深度大、面 积广,不受大陆影响等特征,并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 独立的潮汐系统和洋流系统。
海是指位于大洋边缘,与大洋保持一定沟通的、被大 陆、半岛、岛屿或岛弧及其他水下高地所隔开的水域。海 的深度比大洋小,它既受大洋主体的影响,又强烈地受大 陆的影响,其物理化学性质不及大洋稳定。位于大洋边缘 与大洋保持了相对自由的沟通的,被称为边缘海,如东海、菲 律宾海、加勒比海等;深入大陆内部,通过海峡与相邻的海洋、海 湾进行有限沟通的水域称为内陆海,(如渤海、波罗的海等)一些 虽然与大洋没有直接沟通,但在第四纪曾经与大洋保持过 沟通的大的水域,因为是第四纪的残余海盆,也可以称为 海 。 (如里海、咸海等)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动力地质作用 。 产生地质作用的能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地球本身,
主要有旋转能、重力能、热能、化学能,上述能源统称为内能; 二是来源于地球以外的能源,主要有太阳辐射能和日月引力能等, 这些来自地球以外的能源统称为外能,外能造成大气降水并引起 一系列与水的多种形式有关的地质作用营力环境(水气、地表径流、 地下水、冰川、海洋与湖泊)和相应的地质作用。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洋的自然环境分带
滨海带 浅海带
高潮线
大
低潮线
陆
架
200m
半 深 海 带
大 陆 坡
2500m
大陆基
深海带
9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海水的性质
» 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底洋底地貌 2021/7/25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化学性质
第十一章 构造运动
第五章 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第六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 火山活动
第七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与岩浆的侵入作用
第八章 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第十三章 变质作用
第十章 2021/7/25 风的地质作用
3
普通地质学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海质洋学是地球水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水体体积占整 个 水 圈 总 体 积 的 97% 以 上 。 总 面 积 占 整 个 地 球 面 积 的 70.8%
海水总是永无休止 地运动着。造成海水运 动的动力主要有风、海 水的密度差、温度差、 月引力和地震等。海水 的运动按其运动形式分 为:海浪、潮汐、洋流 和浊流。
18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潮(汐)流
潮汐:全球性的海水作周期性的涨落的现象。
潮汐是由日月引力和地—月系统旋转的离心力的合力——称 “引潮力”——造成。
内能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有构造运动及地震、
岩浆活动作用和变质作用。外能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 作用。它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等多种过程 。
2021/7/25
2
普通地质学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
第四章 风化作用
2021/7/25
17
普通地质学
海洋环境的基本 特征 – 海水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海洋生物面貌 – 海底洋底地貌 – 海水的运动
» 海浪 » 潮(汐)流 » 洋流 » 浊流
– 海洋环境的自 然分带
– 2海021/底7/25洋底地貌
第二篇 动力地质作用 第九章 海洋的地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