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利工程作为建筑业的基础工程也迎来了更
好的发展机遇。
面对越来越多的施工项目和施工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管
理与监督工作,确保采取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手段,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更高质量地完成施工项目。
本文将主要对水利工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展开
深入的分析研究,探索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从而为水利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
更多有利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水利信
息资源,包括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等环节,提高水利
工程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和共享程度,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面升级。
信息化建设打
破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对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进一步进行优化、升级,
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例如,河流水资源的
统一调度、防汛抗旱等指挥等都是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通过信息化
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只需要借助各种信息化设备对施工过程的信息进行收集,轻
松地实现现场控制,保持对施工情况的动态化关注。
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动着我国
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发展。
其次,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有利于
促进社会就业的发展。
信息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信息产业和信息劳动者,他们的就业问题也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
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为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更多的动力。
最后,水利工程
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
础性产业,通过高水平、高质量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的效率,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损耗,改变传统的高耗能发展模式,为国民经济的发
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撑。
2构建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1共享资源的要求
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多方参与其中,各方会根据自己的职责做好相应工作,如此各
方往来产生的文件日益增多。
然而由于各方并不能够完全了解工程概况,所传播
的有用信息也有限,无法进行后续工作。
资源共享困难是工程建设史上长期困扰
人们的难题,适时整合资源完成资源优化配置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迫切需要。
就工程而言,只有加快构建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够脱离现有困境,信息管理系统一
经建立,各方人员出于工作需要自发调动信息,不再浪费时间与精力与其他方取
得联系,这样一来工作效率能够显著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2.2管理决策时效性的要求
随着建设过程的持续进行,跟进工程信息分析越来越重要,工作人员需要在短时
间内实时汇总分析各种情况,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导致思维活动下降,信息分析错
误时有发生。
另外工程最终决策需要再统计数据分析后完成,计算量过大信息整
理与分析时间延长,这样以来难以保证管理决策的时效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势
必要去构建信息管理系统。
在实际工作中系统可以借助网络虚幻形式自行生成报表,将分析后的信息第一时间上传到管网中,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投入。
工程管理人员掌握实际信息做出及时反应,下达决策任务,为科学有效处理
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信息管理系统更具智能化与电子化,可以实时跟踪工作流程,以便及时进行比较分析和动态调整。
3当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不能够将问题简单归咎于某一方面,应当全方面、多角度地研究问题,找出建设过程的次要矛盾和主要矛盾。
比如,水利工程建设人员队伍建设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工作人员没有按照信息化发展要求行事,由于其思维方式没有进行实施变革,最终难以发挥信息手段的价值。
此外,当前水利信息化建设具有信息资源不足这一明显特征;水利工作管理涉及决策资源优化配置,业务种类较多,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各种专业数据库建设不够理想,以往掌握的信息过于静态化,收集过来的信息价值不高,此外信息积累工作不够全面规范,原始观测信息和档案保存不当,基础数据库建设受限,严重影响整个水利工程管理发展进度;另外一方面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阶段,建设过程中避免出现纰漏,信息化建设缺乏规范性,没有科学合理的信息共享机制作为支撑,产生了信息壁垒,做信息交流出现重重阻碍。
4新时期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策略
4.1高效应用互联网和通讯技术
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一直受到水利工程管理者的重视,其高效应用能够帮助管理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得到快速传输和分析。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应当重视这一作用,不断引进先进的互联网和相关通讯技术,实时收集和传输水利数据、水利图像和水利三维模型等,并且加强相关水利数据信息的整理、储存及分析。
同时,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上,还应当注意将临近区域的各大水利工程信息共享,达到水利信息统筹分析和水资源协调配置的效果。
4.2高效应用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当中可以凭借其中的模式分析、数据整理分析及空间信息分析等技术,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生成准确的三维图形及实时地理数据,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明确的管理和建设参考。
地理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上尚为高新技术,其高效应用可以对相关水利信息作出综合性汇总和分析,实时化预判水利动态,并且对空间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在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要更为高效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按照管理工作对区域水利情况绘制比例图纸,并对地区之间、地区内部各水利工程信息进行连接,帮助水利系统各单位更加高效的实现水利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发挥的越来越明显,减少甚至杜绝水资源浪费的情况。
同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还应当向流域内河流、湖泊及相应地形进行建模、绘制等,并统计准确的水利数据,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
4.3高效应用卫星定位技术
水利工程管理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已经有几十年的历程,在应用过程中显示出定位精准、传输速度快及适用性强的突出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无线电定位,使用卫星进行定位能够取得更为准确的坐标数据,受到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干预较小,出现水灾等自然灾害后,卫星将实时进行定位和信息传输。
基于此,水利工程管理应当高效应用卫星定位技术,监测范围覆盖水利工程全部辐射区,持续为水利工程传输实时的地理、时间及空间数据,并且联合已有的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达到实时调控水资源、实时处理灾情及动态化监控水域信息的效果。
5结论
与以往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相比较,信息化管理能够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平和功能发挥效果,并且在互联网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及卫星定位技术等的具体支持下为水利工程的科技水平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新时期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持。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通过各类信息技术的高效应用,不断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卜芸芸.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兰台内外,2018(05):3-4.
[2]袁园.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8(18):245.
[3]张琪梅.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8(06):84.
[4]张亮.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