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电信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通信2008.1
论坛
Forum
下一代电信网是未来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主体。

作为国家通信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主体的要素包括:安全、可信任,可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可持续/良性发展,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与现有的主流技术可互通、共存、平滑演进;人人可参与创新的网络平台。

1电信网与互联网的发展演进渐行渐近
电信网赖以生存的主营业务—电话业务,也正在
IP化,电信网上承载的业务(企业网的业务)也已完
全IP化。

因此,电信网上业务的全IP趋势已完全确定。

业务趋势的确定也决定了网络技术的使用,电信网将建立在IP技术的基础上。

电信网与互联网采用相同的技术,在IP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各自的业务网。

从设计理念上讲,电信网和互联网对承载网(IP网)的要求和设计理念没有什么差别。

电信网业务的发展和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已经表明,目前的IP网完全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不仅不能满足电信业务发展的要求,事实上也阻碍了互联网业务(如实时业务)的发展和业务范围的进一步开拓。

因此,对承载网(IP网)的要求几乎是一致的,即一个安全的、可
以信任的网,一个可以控制、管理和有服务质量保证的网,具有大规模组网能力。

对业务网的设计而言,其之间是有差别的,最主要的差别是业务网商业模型。

互联网上业务网基本都是以业务网与承载网彻底的分离形态存在,业务网完全不掌控承载网资源,无法提供可预期服务质量的业务,这样的业务网很难有良性商业模型。

电信业务网
的设计是按经营性业务网设计的,但目前的设计与承载网不适配,业务网的开放度非常有限,影响了业务创新。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电信网和互联网都不可能按当前的业务网发展思路走,两者必然是相互借鉴,渐行渐近。

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有基础的,电信网和互联网的承载网(IP网)由于采用的技术相同,使用完全相同的设备,其要求也相同,合一是必然的。

电信网和互联网的业务网在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上各有优缺点,事实上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两个网都建立在IP技术的基础上,业务上相互趋同和相互重叠,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两网合一。

当然,不会是简单的合一到目前的互联网上,也不是合一到目前的电信网,而将会合一到下一代的以I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上。

下一代电信网
蒋林涛(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推荐理由:市场需求和业务需求呼唤下一代电信网。

关键词注释: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在传输资源不再稀缺的情况下,由于采用不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简化了信令、克服了节点设备复杂化、与传送网技术的发展相匹配等因素,IP技术将是下一代电信网的核心技术;下一代网络一定是能融合现有网络现有业务的网络,特别是能承载多媒体业务;下一代网络是可管理可运营的网络。

下一代网是市场需求和业务需求推动的,将是一个以商业运营为其主要目的的网络。

专家指数:★★★★☆
网友指数:30.1
搜索指数:21.2

2008.1数据通信
论坛Forum
2下一代电信网演进方向
电信网和互联网都进入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都在探索下一代网络技术。

从电信网的发展看,传统的TDM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业务融合的发展需求,ATM也不具备引领未来的发展能力。

以IP为核心的电信网技术演进方向于1999年由ITU-T确定为下一代电信网技术演进方向,即:下一代电信网将是一个以IP为核心,可以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融合的全业务网络。

2.1下一代电信网对未来承载网的要求
电信承载网(IP网)是电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无论是电信业务网还是互联网的业务网都要以IP网来承载。

目前的IP网存在严重的问题,实际上无法满足电信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也阻碍和影响了互联网业务的拓展。

其中,安全问题、服务质量问题和大规模组网问题是最需要重点关注和予以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难题,各国都在研究并寻求突破点。

ITU-T提出了对未来分组承载网的技术要求,即Y.2601,它为未来分组电信承载网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下一代电信网对未来承载网的要求是,下一代电信承载网应该是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网络。

网络能保证基本安全性,网络的使用者或建立在其上的业务网无须采用专门的加密技术,即可获得满意的安全度。

下一代电信承载网应能承载目前电信网的全部业务及可预见的将来可能发展的新业务,并可提供完全能满足服务质量要求的承载能力。

下一代电信承载网资源是可知的,网络是可控和可管理的,网络可以运营和可扩展的。

在信息安全方面要能够进行溯源、要自发检查。

下一代电信承载网应能与现有网络共存、互通和平滑过渡。

2.2下一代电信网对业务网的要求
传统电信网的商业模型是清晰的,即按业务收费。

电话网(包括固定/移动电话网)是电信业务网目前唯一完备的网络,其通信功能完整、标准体系完备、监管手段齐全、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也是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宽带业务网是下一代电信网重点发展的业务网,将会构成电信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

电信部门至今没有自己的宽带业务网,处于“有网(承载网)没有业务(业务网)”的状态,故宽带网电信经营者没有具备完整的电信经营能力。

互联网业务是电信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宽带IP电信业务的主体,互联网业务与电信承载网有相当强烈的依存关系。

尽管互联网业务是以寄生网的形式与电信承载网共存,目前还处于良性共存状态,相互依存,但两者的商业模型完全相背。

随着Web2.0,Web3.0和P2P的应用,寄生网的恶性度在增加。

资源无度消耗,使监管难度增加,导致电信网以互联网业务为主体业务的风险大增(包括商业风险和政策风险)。

在下一代电信网中,业务网和承载网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业务网要了解业务承载网的资源分配和使用情况,业务承载网要能感知业务网的资源需求,这个要求将导致下一代电信网整个体系结构的变化。

相关链接:从电信网的发展看,目前所指的下一代网应该是第三代电信网。

第一代电信网是以模拟技术为核心的电信网;第二代电信网是以时分复用数据技术为核心的,但仍然是保持部分模拟技术的混合型的电信网,尽管不彻底,但引入数字技术是第二代网的最大特征;第三代电信网是以分组复用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电信网,是一个完全分组数字化的网络(包括承载网和业务网),分组数字化是第三代电信网的最大特征。


大唐微电子重拳出击接连发布两款新产品
日前,拥有多项芯片核心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在芯片级、模块级、成卡级向客户提供全方位产品、服
务与解决方案的企业—大唐微电子,发布两款新产品:全球首款支持McWiLL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核心处
理芯片DTT6C01B和已经在杭州获得商用的“支持数字电视机卡分离的条件接收CAM卡”。

简讯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