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作文普通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作文普通话
《我的老师与普通话》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有不少老师,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语文的李老师,特别是他那一口有特色的普通话。

李老师身材不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常年穿着那几件衬衫。

他一开口说话,那普通话里总是带着一点莫名的喜感。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古诗词。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本来是一句很有韵味的诗,可到了李老师嘴里,这个“斜”字的读音就像是在坐过山车。

按道理他努力地想要读准这个古音,一张口先是把音往“xie”的方向滑,半路上好像意识到不对,又硬生生地把音拉到“xiá”上,那声音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小路上走歪了又被强行拽回来。

全班同学先是一愣,然后哄堂大笑。

李老师自己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扶了扶眼镜说“这古人的读音确实有点拗口啊。


因为他的这个读音“事故”,我们都对这句诗印象特深刻。

每次复习到这首诗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起李老师那独特的发音表情。

课堂上只要说到跟发音有关的东西,李老师就有点小紧张。

他就会拿个小本子把那些容易读错的字词记下来,反复读给我们听。

不过,他的普通话虽然有点小瑕疵,但是他的课却非常有趣。

他讲解课文就像是在讲一个又一个故事,哪怕带着那口音,我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别看他普通话不太标准,他纠正起我们作文中的错误来可是一点也不含糊。

我的作文里常常会出现一些语句不通顺或者用词不当的问题。

有一回我写描写人物外貌的作文,我写道“小明的眼睛大得像铜铃一样。

”李老师看到后,一边读一边做鬼脸地说“这像铜铃的眼睛可有点吓人了啊,用词要准确,咱们能换成明亮的大眼睛嘛。

”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了不少。

虽然他的普通话不是那么完美,但是这也成了他教学过程中独特的一道风景,让人回忆起来就觉得特别温暖有趣。

《普通话在老师课堂上的趣事》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姓赵,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太太,但是她那一口带着方言味道的普通话总能在课堂上制造出不少欢乐的氛围。

赵老师上课总是中气十足。

她讲课的时候有一个习惯,讲到重点就会把声音拖得长长的。

有一次,她在教我们拼音字母“o”,想当年这个字母的读音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争议的时候,赵老师站在讲台上,一只手扶着讲台桌,另一只手在空中画着大大的“o”,然后大声地说:“这个‘o’啊,要读喔——”结果这个“喔”被她读得就像是大公鸡打鸣的声音一样悠长。

不少男同学听了就开始在座位上学着公鸡打鸣。

赵老师就拿着教鞭在桌子上轻轻敲了敲说“安静,咱们这是课堂,不是养鸡场。

”我们都笑得更厉害了。

还有一次作文课,她要求我们描写一种小动物。

我写的是小猫咪,我在作文里写了小猫咪白天懒洋洋的睡觉,晚上却特别精神地抓老鼠。

赵老师在批改我的作文的时候,把我拉到她跟前,用那带着浓浓方言味的普通话跟我说:“你这里啊,用词再准确点。

你看啊,这个‘懒洋洋’你可以改成‘慵懒地’,这样多文雅。

还有啊,这个‘特别精神’可以说‘格外机敏’。

”虽然她普通话不标准,但对于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可一点都不含糊。

有一回,学校要举行朗诵比赛,赵老师为了想让我们班级出成绩,可真是下了大功夫。

她提前很久就开始给我们选朗诵的文章,选好之后就一句一句教我们读。

就她那普通话,在纠正我们发音的时候可费了劲了。

比如“孩子(zi)”她总是读成“孩纸”。

每次纠正完我们,我们还会偷偷笑,她就说“笑啥笑,我这个读音虽然有点差别,但意思你们可不能搞错了。

”就这样,在赵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班的朗诵水平还真有了很大的提高。

她那带着方言特色的普通话和认真教学的态度成了我童年学习生活里难忘的回忆。

《难忘老师的特别普通话和作文课》
记忆中初中的王老师,他的普通话和作文课总是联系在一起,那回忆里充满了趣味。

王老师的脸圆圆的,肚子也有点圆鼓鼓的,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缝。

他一说话,那普通话中夹杂着一点家乡话的调调就让人忍不住想笑。

有一次,他在讲叙事文的写作要求,他站在黑板前,拿着粉笔一边写一边讲“叙事文啊,就要有开头,中间是事情的发展,结尾要总结。

”说到“总结”这个词的时候,他说成了“总解”。

同学们听了一下子就懵了,不明白啥是“总解”。

他看到我们迷惑的表情,又重复了一遍,这时候我们才反应过来,大家都笑起来。

王老师自己也难为情地摸了摸脑袋,又重新强调了一下正确的读音。

那一回写作文,主题是关于童年趣事。

我写我小时候捉泥鳅的故事,我把泥鳅那种滑溜溜的感觉写得特别具体,写我双手一捧,泥鳅就从指缝间溜走了。

王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这段描述,用他那特色普通话表扬我:“你这个描写很好,写出那个泥鳅的滑溜。

你看哦,写作文就要把细节写出来,就像这泥鳅,你能感觉到它从你的指尖跑掉一样。

”听着他的话,虽然那读音有点别扭,但我心里可高兴了。

在讲修辞的时候,王老师想给我们讲讲比喻句,但他举例的时候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他说“这个月亮啊,就像个大饼。

”我们都知道这个比喻有点俗,但是他很认真地接着说“你们看啊,这个大饼圆圆的,月亮也是圆圆的,这就是比喻。

”他看我们在下面偷偷笑,还一本正经地说:“不要笑,这个比喻虽然简单,但是很贴切,当然你们要学会更优雅的比喻。


就这样在他的普通话和他独特的作文教学影响下,我们的作文水平一步步提高,就连那些听他讲话就想笑的瞬间也都成了珍贵的回忆。

他的特别的普通话就像是一把独特的钥匙,打开了我们学习作文的门扉,让我们在作文的世界里探索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