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要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要求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
小学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小学阶段的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学时
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及测试内容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
学生作品的方式。
主题一:信息获取
主题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主题三:信息资源管理
主题四:信息技术与社会
★上述表中题型:
A对应于了解水平与模仿水平,
B对应于理解水平与独立操作水平,
C对应于迁移应用水平与熟练操作水平。
2016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