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9(含答案或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开卷检测试题9(含答案或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1·枣庄学业考试)学校每周都有一次升国旗仪式,每当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都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历史上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
A.七届二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3.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词汇是( )
A.土地农民新解放区
B.志愿军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
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国歌
D.西藏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
4.(2011·宿迁中考)辽宁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大跃进运动
5.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2011·河北中考)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 ,农林水利占
7.6% ,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 ,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7.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9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2010·徐州中考)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 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2010·广州中考)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大跃进” D.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10.有人根据下图编了一首顺口溜:“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2011·呼和浩特中考)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代表的精神被称之为“铁人”精神,其典型特征是( )
A.科学发展
B.与时俱进
C.艰苦拼搏
D.集体主义
12.小说《悲欢世界》中写道:童玛丽从北京给王汉发来一封电报,电文很简单:“王、张、江、姚已入笼。”“笼”就是监狱的意思,这是北京人自行创造的“暗语”。这一“暗语”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二月抗争 B.“四五”运动
C.粉碎“四人帮” D.一月革命
13.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自然灾害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中,为什么毛泽东非常鲜明地强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请你给材料二的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
(4)你能阐述一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吗?
15.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
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神奇逆转】
材料二
(2)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重大挫折】
材料三
(3)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