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春天教案优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1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⑴、激发学生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⑵通过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以及创作过程,学习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2、学问目标: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欢乐,乐于参与表现制造“春”的教学活动;
3、能力目标:够用甜美的声音正确的换气,齐唱《渴望春天》,偿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教材分析:
⑴《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喜爱的抒情、开心、流畅的歌曲,是奥地利有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在1791年用诗人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同年,作曲家就逝世了。
当时他贫病交加,心力瘁尽,处于他短促人生的严冬残年,然而这首歌却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唱歌的心情,丝毫没有晦暗的阴影,布满了对幸福和光明将来的憧憬,也反映了莫扎特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⑵歌曲为D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轻愉快泼的6/8拍子写成。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学方法:听唱教学法、视觉图象法、欢乐教学法。
课型: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活动课。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花环、花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观赏约翰。
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
当春天的旋律在我们耳旁响起,春天的画面消失在我们的眼前,绿草成荫,鲜花绽放,鸟儿欢唱,多么令人神往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感受音乐家对春天的渴望和期盼,一起走近生机勃勃的春天。
版书课题《渴望春天》并介绍作品。
《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少年儿童喜爱的歌曲,是奥地利有名作曲家莫扎特在1791年用诗人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
二、了解作曲家莫扎特。
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查找的关于莫扎特的生平、主要作品等资料。
(利用多媒体把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肖象、简介以及奥地利维也纳的风光展示给学生)。
三、倾听歌曲《渴望春天》
提出问题:
1、这首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歌曲表达了少年儿童喜爱大自然、渴望鲜花开放、小鸟唱歌春
天到来的美好心情。
)
2、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情绪演唱?
(欢快、光明、活泼、流畅)
3、歌曲的拍子以及节奏的特点是什么?
(6/8、弱起)
四、教授歌曲:
1、老师范唱歌曲《渴望春天》。
请学生找出正确的换气位置、变化音以及主要的节奏型。
(版书主要节奏型并引导学生练习)
2、用弹奏钢琴,学生采用“哼鸣”的方式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熟悉歌词,同学们跟音乐有感情的朗诵歌词,请一位同学根据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其他同学击掌打节拍。
4、跟钢琴伴奏逐段练唱歌曲。
提示:
⑴、留意音准、换气。
⑵、用“心”感受,用“情”演唱。
(老师准时指出学生消失的问题并加以纠正)
5、媒体的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感受和体验歌曲欢快、光明、活泼、流畅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
6、检查课堂效果,请同学分组演唱。
五、课堂音乐活动:
1、学生设计演唱方案并进行表演。
(请同学依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的速度、力度、声音进行变化)
2、学跟随音乐用形体动作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
(老师供应花束)
3、作曲家用音乐给我们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渴望,古往今来,也有许多文人墨客用文字抒发他们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熟悉的关于春的诗句。
(多媒体出示有关春的诗句)
六、小结:
同学们,春天是美好的,她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欢乐。
《渴望春天》在用心向我们做着诠释,而这样欢快的音乐让我们很难与最终贫病交加而离开人世的莫扎特联系起来,可就是这位宏大的音乐家曾经说过(学生齐读):“生活的苦难压不跨我,我心中的欢乐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欢乐注进音乐,为的是让全世界感到欢乐。
”我想这应当是他生命的最强音。
他短暂的一生不仅留给我们许多惊世佳作,而且教给我们每个人应当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人生。
最终,让我们在《渴望春天》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版书设计:
渴望春天
1=D6/8弗贝克词
欢快活泼流畅莫扎特曲
×│××××│×·××
×│×××××│×·××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在反复倾听、唱歌《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开心的情绪。
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忱,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公平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学问,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简洁的创作尝试。
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共享和制造的欢乐。
教材分析:
莫扎特所写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实、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既轻快、活泼,又不过分张扬;曲式结构单纯、紧凑,恰倒好处,没有一个多余的音符;音乐素材的运用节省而富于表现力,第一、二、四乐句采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第三乐句则运用变化音、离调和音程大跳等手段推动乐句的发展,典型的启承转合句式,从而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在结构上给人简练、舒适、完整的满意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和弦的选择以主、属和弦为主,颜色光明,手法简练,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需通过自己的二度创作,通过自己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通过音乐的声音手段恰如其分地将他们再现出来,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内容
教的活动
学的活动
评价
课前预备
观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
音乐教案-(渴望春天),标签:八班级音乐教案,七班级音乐教案,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抒情、典雅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忙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
学生从无意留意到有意留意,在不经意间领会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制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导入
听赏童声合唱
《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观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和音乐的意境。
倾听《渴望春天》
初步熟悉旋律,熟悉音乐,感受歌曲明朗、开心的情绪。
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留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忱。
展开
简洁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布满了奇怪,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
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
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剧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奇怪。
复听《渴望春天》两遍。
师:“下面请再次观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1男声合唱2童声合唱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1热情激动2明朗开心3低沉悲伤
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
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
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终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请全体学生参与思考,避开音乐课成为特长生的课堂的现象。
学习作品的`风格
老师布满感情的演唱歌曲。
弹奏《渴望春天》,让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
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开心的情绪。
体会对美好春天憧憬的心情。
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便律动。
增加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深化
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赞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无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布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决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学习作品的结构
师再放歌曲录音,最终帮忙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消失,并在师的帮忙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熬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
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介绍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为摆脱大主教的掌握而斗争,悲惨的生活,乐观的精神,创作出许多美好的作品
师布满激情的叙述:
世间上唯恐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苦痛有着如此鲜亮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困、疾病、嫉妒、倾轧等种种坎坷,特殊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
学生专心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
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
缅怀一代音乐大师。
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肃然起敬,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剧烈的兴趣。
拓展
尝试创作a+a1+b+a2结构的小短歌,巩固所学学问
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依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要求留意:
1、词曲风格要统一。
2、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3、最终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老师帮忙记谱。
完成后各组唱唱,共同评议,准时进行表扬鼓励。
通过创作实践打破了作曲的神秘感,巩固会用所学学问,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剧烈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
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
老师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利用下节音乐课,召开一次以“莫扎特”为主题的班会,以文字、图像、音响、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展开活动。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使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够展开交流和互动,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收集的成效和意义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3
一、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音版《音乐》七班级下册第六单元“春之声”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深受儿童的喜爱;以儿童纯真的稚气,
活泼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春色、繁花盛开、小鸟齐鸣的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的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进行的旋律为基础,协作着活泼、跳动的6/8节拍,流畅清楚、美丽洗练、布满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
二、教学设计思路
以“感受春天(创设情景)——体验春天(唱歌春天)——表现春天”为主线展开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唱歌曲《渴望春天》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丽、流畅,演唱抒情、愉悦的特点,体验并将自己融入春天的怀抱中。
三、教学目标
1、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欢乐,乐于参与表现制造“春”的音乐活动。
2、能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渴望春天》,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3、知道莫扎特在音乐上的主要贡献。
认识变音记号和倚音。
四、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
歌曲情感的表现。
六、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观赏法、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八、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情境创设)
1、播放宋祖英《田野的春天》让学生感受乐曲欢乐热情、布满活力的情绪。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啊?
生:热情、布满活力春季!春天!
2、让学生说出①说出描写春天的词语。
②说出描写春天的诗句。
生:略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文学的角度,运用听、说的情景导入,营造春的氛围,帮忙学生自然地走近春天,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置身在春的怀抱中,为后面的歌曲观赏作了情感铺垫。
二、体验——春(唱歌《渴望春天》)
1、出示课题《渴望春天》,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师: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你的眼前消失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鲜花、布谷鸟等
师:歌曲使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秀丽春天的画卷,五月的阳光、鲜花还有松林。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总体描述,为后面的歌曲观赏和学习作了情感铺垫,能更好的激起学生渴望春天来临的急迫心情和渴望学习歌
曲的急迫心情。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好听的歌曲是哪位作曲家创作的?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依据收集的资料,认识莫扎特。
①走进莫扎特
②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剧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介绍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奇怪,也引起学生对这位坚强乐观的大师敬意,为歌曲做好情感的铺垫,同时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
3、再次倾听歌曲,请同学们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1、男声齐唱2、童声齐唱3、女声齐唱
B、歌曲的情绪:1、热情激动2、抒情明朗开心3、低沉愁闷
C、歌曲的拍号:1、3/42、6/83、3/8
4、学唱歌曲旋律
①老师示范,用“啦”哼唱旋律
②学生用“啦”哼唱旋律(坐姿)
师:旋律消失了那些音乐符号?
生:升号、前倚音、休止符、连音线等
③让学生用唱名视唱旋律
师:同学们唱了这首歌曲旋律之后,那么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
为几个部分?
A(1—8小节)B(9—16小节)单二部结构
设计意图:视唱能加深对歌曲旋律的印象,通过唱旋律对分析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哼唱,让学生从整体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丽、流畅,演唱活泼、跳动的特点。
让学生边听边划拍子,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感受6/8拍的强弱规律。
5、学唱歌曲,再次倾听歌曲,《渴望春天》
①生跟着音乐轻声演唱歌曲(唱歌的姿态、状态)
②生跟着琴演唱歌曲,并找出唱不足的地方给予指导
6、处理歌曲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这首歌曲,那么我们应当怎样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6、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处理,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唱歌的心情,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需通过准确、流畅、自如、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和弹唱,从而将作品所蕴藏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义深刻而有意味地传达给学生。
7、拓展
①让学生说出或唱出描写“春天”的作品。
②作业:回去收集“春天”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唱其他的春天歌曲,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多
有关于“春”的作品,将学习从课内延长至课外,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感受春天给人带来的美感,并得到更深的感悟。
三、表现——春(实践创作)
1、让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现春天。
(朗诵、绘画、舞蹈、器乐等形式)。
2、分小组进行创作。
3、学生分小组逐一展示,老师鼓励给予确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绘画、舞蹈、赞美春天歌曲的表演唱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欢乐,在各种音乐活动中表现春天,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春的气息,通过小组合作表演,即发挥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制造力、表演才能以及团结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四、总结: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4
班级:初一班级下学期
教学内容:《渴望春天》
教材分析:
《渴望春天》是一首抒情的少年儿童歌曲。
是奥地利有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在1791年用诗人奥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
同年,作曲家就逝世了。
当时他贫病交加、心力瘁尽,处于他短促人生的严冬残年。
然而,这首歌却以孩子纯真稚气的甜美口吻,生动、明朗的音乐语言,表现出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鲜花开放、小鸟唱
歌的心情,丝毫没有晦暗的阴影,布满了对幸福和光明将来的憧憬,也反映了莫扎特的本质思想和世界观。
歌曲为D大调,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春潮》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最明朗、最乐观的歌,咏唱了春潮不可遏止的活力。
它不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写景之作,而是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到来前,俄罗斯激荡、高涨的社会情绪的生动反映。
《北国之春》(日)井出博作词,远藤实作曲,是一首演歌调风格的歌谣曲。
作于1977年并在一年后流行日本全国。
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歌曲,唱歌人是为了求学或谋生而离开北方农村的年轻人,他在南方城市思念家乡的春天,归心如箭。
歌曲的民族颜色浓烈,每段歌词都相同的最终一句旋律扣人心弦
《春之歌》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无言歌中最为有名的一首。
它描写大地回春,万物清醒,到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目标:
以“春”为主题,使学生通过唱歌春天的'歌曲,观赏春天的乐曲,来查找春天,发觉春天,感悟春天。
能够用甜美、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愉快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观赏《春潮》、《北国之春》、《春之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
教学难点:歌曲情感的表现。
教具:钢琴、多媒体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听赏歌曲《渴望春天》
提问:
这首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这首歌曲的拍子是什么?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你都知道哪些咏唱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学生听赏后回答:
唱歌教学
学唱歌曲
学唱一声部歌谱。
按节奏朗读歌谱。
学唱歌谱。
消失的问题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分辨:
(留意“是”、“罗”的音准。
)
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
1、提问:
(1)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什么?(A+B两段体。
)
(2)A、B段的旋律、节奏特点是什么?应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
绪来演唱?
2、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
学生自我评价
观赏歌吟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一)《春潮》(俄)
1、提问:
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它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写景之作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老师小结:
歌曲《春潮》是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最明朗、最乐观的歌,奔放有力的歌声,咏唱了春潮不可遏止的活力――不等斑斑残雪从田间最终消逝,便向沉睡的岸边哗哗奔去。
它不是一首通常的抒情写景之作,而是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到来前,俄罗斯激荡、高涨的社会情绪的生动反映。
(二)《北国之春》(日)
提问:
(1)这首歌曲反映的内容是什么?
(2)这首歌曲的体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
老师小结:
(1)这是一首思念家乡的歌曲,唱歌人是为了求学或谋生而离开北方农村的年轻人,他在南方收到妈妈寄来的包裹和捎来的话语后,情不自禁地惦念年老的父母,思念未能吐露真情的心中人,思念家乡的春天,归心如箭。
歌曲的民族颜色浓烈,每段歌词都相同的最终一句旋律扣人心弦。
这首歌曲写于1977年并在一年后流行日本全国。
(2)这是一首演歌调风格的歌谣曲,演歌调是日本大众歌曲中的一种。
歌曲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用与日本民间唱法有联系的粗大的发声法演唱;二是歌曲旋律中具有日本民族民间歌曲独特的拖腔。
(三)《春之歌》(德)
1、提问:
(1)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什么?
(2)这首乐曲的体裁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老师小结:
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三部曲式。
这首乐曲的体裁是“无言歌”。
“无言歌”也称“无词歌”,是小型器乐曲的一种独特体裁。
它追求器乐声乐化。
唱歌性的、浪漫歌曲式的曲调,是这种作品的中心。
美国舞蹈家邓肯常常用此曲即兴表演舞蹈。
创作活动:
学生分组:
运用《春之歌》或《渴望春天》即兴创作表演舞蹈。
用诗歌或绘画等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悟。
小结、下课
渴望春天教案优秀5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倾听、唱歌《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开心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忱,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公平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欢乐,乐于参与表现制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预备:
观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忙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
学生从无意留意到有意留意,在不经意间领会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制造一种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