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课题: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在本章及物理学体系中地位和作用现象、规律、本质之后的静电场的应用
【物理学体系中地位】
将本节放在第九章与第十章的大单元背景中分析发现,静电场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电学内容的开始,具有承上启下,连接力学与电磁学的重要作用。
静电场内容是将力学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关于相互作用观念、运动观念、能量的观念进一步用于电学。
本节主要是静电现象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需要将必修 1、2 的力学知识与本章前3 节所学的电学知识整合。
本
节
选
用
1.本节结构框架:
2.呈现方式:
既有文字叙述,也有符号表达;既有真实情境下的图片展示,也有物理模型的图示。
3.栏目设置:
四、本节课知识梳理及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目标与教学流程对应图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1环节具体任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预计
时间
2min
教学目标教师活动设计及具体内容学生学习活动
A1.通过字谜的传统文化引入新课,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谜语】连日有雨(猜一气象)雷
【视频】《中国机长》飞机穿过雷雨区的片段。
学生猜字谜;
飞机在穿过含有大量电荷云层时,由于摩擦起电、静电感应或者不幸被雷击中,会在机身上积累大量电荷,这些静电会对飞机的结构、仪器和无线通讯有影响,影响飞机安全。
【问题】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名飞机设计师,你会对飞机有哪些放静电设计呢?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问题,并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设计意图
通过字谜引入雷电自然现象,播放电影片段,提出问题,请学生设计飞机防静电措施。
学生此时无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
过渡语
接下来,我们进入本节课静电的防止与利用内容的学习,看看同学们在这节课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灵感呢?
第2环节具体任务探究静电的防止——尖端放电现象
预计
时间
8min
教学目标教师活动设计及具体内容学生学习活动
K1.了解空气的电离是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大,附近的电场强,使空【演示实验1】放电对比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完成表
格;
气分子中正负电荷分离。
K2.了解尖端放电现象及其成因。
T1.会观察示意图,能归纳导体上电荷的分布特征。
T2.能建立“避雷针”的物理模型,分析尖端放电现象的理论,了解静电防止的原理。
I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尖端放电的基本原理。
【教师讲解】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与导体的形状有关,导
体越尖锐的地方,电荷聚集越多(电荷密度越
大),周围的电场越强。
金属针比金属球更尖
锐,更容易放电。
【提出问题】
生活中有哪些利用金属针更容易放电的
情景呢?
【模拟避雷针实验】
有避雷针无避雷针
【构建模型】
学生理解导体
越尖锐部分,电
荷密度较大,周
围电场越强;
学生思考,并依
据生活经验,回
答问题,预设学
生答案为“避雷
针”;
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对避雷针
产生感性认识;
学生理解空气
电离与尖端放
电的过程;
A2.通过国产飞机防静电技
术,感受中国
强大的科技实
力,增强国家
自豪感和民族
自信心。
【应用】飞机放电刷
回答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在飞机的机翼
和尾翼等容易聚集大量电荷的地方,安装静电
释放器(放电刷),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机
身积累的电荷释放到大气中,防止静电影响飞
机飞行安全。
学生了解飞机的放电刷也是利用尖端放电原理;
设计意图
将教材中尖端放电的原理和其避雷针的应用结合起来,将文字转化为动画,建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尖端放电的原理及应用。
过渡语
飞机的放电刷可以防止静电,那么飞机还有别的防静电技术吗?其实,飞机的金属外壳也可以起到防止静电的作用。
今年5 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大飞机C919 实现商业首飞,这是我国科技实力提升的一大体现。
其中C919 大飞机的亮点之一,就是采用大量先进复合材料和铝锂合金,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也能防止静电吗?这就与我们下面要学习的静电屏蔽有关系。
第3环节具体任务静电平衡
预计
时间
10min
教学目标教师活动设计及具体内容学生学习活动
K3.知道静电平衡状态及形成过程,能够说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内部电场处处为零的特点。
T3.可以进行电场中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运动的分析、推理、归纳得出静电平衡的特点。
【演示实验】“法拉第笼”演示实验
观察演示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1. 用带电的金属球靠近验电器,但不接触,观
察验电器的箔片是否张开?解释现象。
(答案:张开)
2. 用金属网把验电器罩起来,再使带电金属球
靠近验电器,观察箔片是否张开?解释现象。
(答案:不张开)
【提出问题】
之前,我们总是研究两个电荷之间、一个
带电微粒在电场中的表现。
请同学们思考,如
果在电场中放入一个不带电的金属导体ABCD,
金属导体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问题链】
1.将导体放入电场中自由电子怎样移动?
2. 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会导致什么情况?
3. 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会一直进行下去吗?
4.导体内部最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回答问
题;
学生意识到金
属笼确实可以
实现静电屏蔽;
学生产生认知
冲突,迫切想要
知道原理;
学生在教师引
导下,通过回答
问题链中问题,
探究得出静电
平衡形成过程;
【答案】
1.导体两侧出现的正、负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与电场强度E
方向相反的电场,其电场强度为E ’
2.感应电荷的电场和外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总的电场减弱。
在叠加电场的作用下,任有自由电子不断运动,直到导体内部各点的电场强度E=0 为止,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不在发生定向移动。
这时,导体达到静电平衡。
【静电平衡】
1.静电平衡状态:发生静电感应的导体,导体中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2.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电场的特点: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处的电场强度不为零,表面处的电场强方向跟导体表面垂直。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法拉第笼”演示实验,认识到金属笼有静电屏蔽的作用,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再由前面所研究的电荷之间、一个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表现顺势转入研究金属导体在电场中表现,理解静电平衡形成过程及特点,为后面解释静电屏蔽奠定知识基础。
过渡语
研究了金属导体在电场中的表现,有了静电平衡的知识基础,接下来我们看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罩住金属笼的验电器金属箔片不张开”现象。
第4环节具体任务探究静电的防止——静电屏蔽
预计
时间
10min
教学目标教师活动设计及具体内容学生学习活动
K4.了解静电屏蔽现象及其成因。
T4.能依据“法拉第笼”的实验,建立带空腔的导体在电场中的物理模型,分析静电屏蔽的原理。
【建构模型】
空腔导体在电场中的物理模型
【静电屏蔽】
1.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内部的电场强度处处
为零。
若是带空腔的导体,导体壳内空腔里电
场强度也处处为零,无论外部电场是什么样
的,导体内部都不会有电场。
2.静电屏蔽的两种情况
(1)导体内空腔不受外界电场的影响(内屏
蔽)
(2)接地导体空腔内部电场强度不影响外部
空间(外屏蔽)
学生在老师的
指导下构建物
理模型,归纳得
出静电屏蔽的
特点;
学生理解静电
屏蔽的类型分
为内屏蔽与外
屏蔽;
A3.通过“法拉第笼”静电屏蔽实验,了解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拓宽对物理学史的认识。
【物理学史】
法拉第“法拉第笼”
1836 年,电磁学奠基人、英国物理学家—
—迈克尔·法拉第,发明的一个由金属或者良
导体形成的笼子。
【应用介绍】
1.高压线屏蔽:
高压输电时,在三条输电线的上方还有两
条导线,它们与大地相连,形成一个稀疏的金
属“网”,把高压线屏蔽起来,使其避免雷击。
2.防静电服:
高压电线上作业的工人需要穿戴含金属
丝织物的防护服
学生了解“法拉
第笼”及其发明
者——迈克
尔·法拉第,拓
宽对物理学史
的认识;
学生尝试利用
静电屏蔽的原
理解释野外高
压输电时的高
压线屏蔽。
设计意图
学生利用所学静电平衡知识,解释最开始“法拉第笼”演示实验的现象,理解静电屏蔽的基本原理,改变金属是导体不能实现防止静电的错误认知,同时向学生介绍静电屏蔽的一些应用。
过渡语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静电有危害我们生产生活的一面,但也有对我们有利的一面,需要我们合理的去利用静电。
第5环节具体任务静电的利用——静电吸附原理
预计
时间
8min
教学目标教师活动设计及具体内容学生学习活动
K5.了解静电吸附现象及原理。
T5.能依据模拟静电除尘实验,建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物理模型,分析静电吸附的原理,了解静电利用的原理。
I2.观察模拟静电集尘演示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推理【演示实验】模拟静电除尘
自制实验装置
有大量烟雾烟雾消失
塑料瓶中充满大量烟雾,将感应起电机正
级和负极分别和铝片和塑料瓶中的金属棒连
接,快速摇动起电机手柄,可以看到瓶中烟雾
消失,最后可以看到有烟灰附着在塑料瓶壁
上。
【静电吸附】
1.在电场中,带电粒子受到静电力的作用,向
着电极运动,最后会被吸附在电极上。
2.带电微粒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问题:
(1)极板间的电场方向?
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思考原
因;
学生根据所学
的力学、运动
学、电学知识对
电场中的粒子
受力分析,分析
其运动情况,回
答问题;
得出静电吸附的原理。
A4.通过高压静电集尘技术改善工厂空气污染,认识科学、社会、环境的关系。
A5.体验模拟静电植绒小实验,感受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由下级板指向上极板。
(3)忽略重力,带电粒子受力?
答案:电场力,方向竖直向上。
(3)假设有一初速度V
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
如何运动?
答案:类平抛运动。
【建构模型】
两极板间形成很强的电场,其中的空气分
子被电离为带负电的自由电荷和带正电的离
子。
电子遇到尘埃,吸附在一起,向正极板运
动;正离子向负极板运动,在负极板又得到电
子,形成分子。
正极板积累的尘埃越多,在重
力的作用下掉落下来,达到除尘的目的。
【应用介绍】
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静电吸附的应用实
例,比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和静电喷漆等。
静电喷漆
静电复印
学生解释静电
除尘基本原理;
学生了解其他
利用静电的实
例;
【模拟静电植绒活动】
小组进行静电植绒体验活动学生小组体验模拟静电植绒活动,感受静电的利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自制模拟静电植绒装置植绒效果展示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意识,学生认识到利用静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科学·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
过渡语最后,让我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一个回顾与总结吧!
第6环节具体任务课堂小结
预计
时间
2min
教学目标教师活动设计及具体内容学生学习活动
A6.能对关于
静电的防止与
利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回答问题,回顾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同时能对关于静电的防止与利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作业布置1. 查阅“雷火炼殿”的相关内容,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向身边人解释这种现象。
2.课后查阅资料,找一找飞机上的防静电装置还有哪些?(或者寻找自己感兴趣行业领域内有关静电的防止措施和利用技术)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设计上,分析学情,找到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再细化教学目标,将每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相对应,体现并落实物理核心素养。
2. 在过程设计上,将教材的原理和现象解释等文字知识,放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下,并将其转化为模型,用动画演示其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同时还有将真实情景问题抽化为物理模型,从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3. 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4. 在教学效果上,通过自制教具,基于演示实验和学生体验活动组织教学,学生不仅能在真实情境中吸收知识,学以致用,还能亲身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附录1 :自制教具简单说明
一、模拟避雷针教具
组成部分:高压电源、导线、两片金属铝片、带金属针的建筑物、不带金属针的建筑物、绝缘支架、底座、安全手套
二、模拟静电除尘教具
组成部分:感应起电机、铝板、塑料瓶、金属棒、导线、打火机、蚊香(烟雾源)三、模拟静电植绒教具
组成部分:感应起电机、导线、两片金属铝板、塑料板、植物草粉、A4 纸、泡沫底座。
附录2 :本节电子版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