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问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一段总写了三峡地貌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山,再写水。

写水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3、本文虽然以写
水为主,但也写了山。

作者从哪几方面突出山之高?
三个方面:
(1)正面描写:“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侧面描写:“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特定情景:“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4、第一段写山有什么用意?
(1)写山是为写水做铺垫;
(2)交代了三峡水流湍急的原因——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3)山与水互相映衬,描绘出三峡雄奇壮丽的风光。

5、为什么先写夏
季景色?为什么最后写秋天景色?
因为夏季水势大水流急,最能突出三峡雄奇壮丽的风光。

最后写秋景是为了让读者感受三峡萧瑟凄凉、似含秋思的风致,余韵悠长。

6、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山:山高岭连,隐天蔽日。

水:夏季——水涨流急,阻绝交通;
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秋季——水枯气寒,猿声凄凉。

7、本文写景有哪些手法?
(1)大笔点染的手
法,例如写春冬之景,着重“素”“绿”“清”“影”四字,点染出了春冬的清幽秀丽;写秋季的景色,着重“寒”“肃”“凄”“哀”四字,点染出了秋景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一静一动;
(3)正侧面结合: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正一侧;“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正一侧。

8、体会文中“怪柏”的含义?
“怪”的意思是姿态各异,这样写使柏树更富有生命力,突出了
三峡风光奇异、生机勃勃的特点。

9、结尾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萧瑟凄凉的气氛,增强艺术感染力。

(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0、用自己的话
概括三峡景色的特点。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11、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三峡任意一个季节的景色。

春冬季节,长江里回旋着雪白的急流,江湾处形成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极高的山峰上,生
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高悬的瀑布从岩石间飞流直下,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确是趣味无穷。

12、请写出古诗中关于长江的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13.沿溯阻绝和朝
发白帝暮到江陵是否矛
盾?
不矛盾。

前一句是说一般情况下,船只不敢通行;后一句是特殊情况下,船只一旦启航,就可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把一般和特殊两种情况做对比,进一步突出三峡夏季水势大水流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