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湘乡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湘潭市湘乡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模
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
B.向试管中加固体粉末
C.点燃酒精灯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参考答案:
B
略
2. 以2-溴丙烷为原料合成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是
A.加成—消去一取代 B.取代一消去—加成
C.消去—加成—取代 D.消去—取代一加成
参考答案:
C
略
3. 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且不为1)时,其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
A.烷烃
B.饱和一元醇
C.饱和一元醛
D.饱和一元羧酸
参考答案:
B
略
4.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
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平衡时,C 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p
B.A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加
参考答案:
B
略
5. 纳米科技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人们会利用纳米级(1—100 nm,1
nm=10-9 m)粒子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粒子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参考答案:
B
略
6. 中国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将C60分子组装在一单层分子膜表面,在﹣268℃时冻结分子的热振荡,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首次“拍摄”到能清楚分辨碳原子间
单、双键的分子图象.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一定既含σ键又含π键的是()
A.N2 B.CO2 C.C2H6O D.H2O2
参考答案:
B
考点: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分析:一般来说,单键只含有σ键,双键含有1个σ键和1个π键,三键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结合对应物质的结构解答该题;
A.氮气的结构式为:N≡N;
B.二氧化碳的结构式为O=C=O;
C.根据C2H6O的结构式可知两个碳原子饱和时氢原子数为:2×2+2=6,说明结构中无双键;
D.H2O2的结构式为H﹣O﹣O﹣H,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结构式为N≡N,含有1个σ键和2个π键,但不是化合物,故A错误;B.结构式为O=C=O,含有2个σ键和2个π键,故B正确;
C.根据C2H6O的结构式可知两个碳原子饱和时氢原子数为:2×2+2=6,说明结构中无双键,只含单键,所以不含π键,故C错误;
D.结构式为H﹣O﹣O﹣H,只含有σ键,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的分类,为高频考点,注意把握σ键和π键的区别以及形成原因,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7.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参考答案:
D
考点:电解原理.
专题:压轴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此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装置,电解时的阴极反应为:2H++2e﹣═H2↑,或
2H2O+2e﹣═H2↑+2OH﹣,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总反应为:2NaCl+2H2O2NaOH+Cl2↑+H2↑,阴极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以此回答题中各项问题.
解答:解:A、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说明铅笔做阴极,反应为:
2H++2e﹣═H2↑,或2H2O+2e﹣═H2↑+2OH﹣,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故A错误;
B、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该电解池中,铅笔做阴极,铂片做阳极,故B错误;
C、铅笔做阴极,反应为:2H++2e﹣═H2↑,或2H2O+2e﹣═H2↑+2OH﹣,有氢气产生,故C 错误;
D、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说明铅笔做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a为负极,则b为正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及应用,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从反应的现象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入手来解答,注意把握电极反应和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
8. 等物质的量的Na和Al两种金属加入足量的水中,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金属AI无剩余 B.c(Na+)=c(AlO-2)
C.所得溶液呈碱性 D.Na的物质的量是0.6mol
参考答案:
B
略
9. 已知反应: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
②2Na(s)+O2(g)=Na2O2(s)△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时,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反应: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
参考答案:
D
略
已知:①10. 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参考答案:
C
略
11.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H<0,达到甲平衡。
在仅改变某一条
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是加入适当催化剂的变化情况 B.图Ⅱ是扩大容器体积的变化情况
C.图Ⅲ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D.图Ⅲ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
D
略
12. 下列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2S在CuSO4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S2-= CuS↓
B. H2SO3的电离方程式:H2SO32H++SO32-
C. HCO3-的水解方程式:HCO3-+H2O H2CO3+OH-
D. CaCO3的电离方程式:CaCO3 Ca2++CO32-
参考答案:
C
13. 材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物品与对应的材料相匹配的是
A.光导纤维——硅酸盐材料B.透明饮料瓶——合金材料
C.纯棉织物——合成纤维材料D.橡胶轮胎——有机高分子材料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A.光导纤维是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材料,A错误;B.透明饮料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是合金材料,B错误;C.纯棉织物主要成分是棉花,不是合成纤维材料,C错误;D.橡胶轮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答案选D。
14. 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一定量的NaOH固体后,该离子数目能增加的是()D
A.HS-B.NO3- C.NH4+ D. CO32-
参考答案:
略
15. 用下列方法制取氢气,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冬天,块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B.冬天,粉末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C.夏天,块状锌与2 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D.夏天,粉末状锌与2mol·L一1硫酸溶液反应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右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
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一些新制的无水硫
酸铜粉末,并加入约20 mL无水乙醇;锥形瓶B中
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硫
酸;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器。
当打开
分液漏斗C的活塞后,由于浓硫酸流入B中,则D中
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此时水浴加热,发生化学反应。
过几分钟,无水硫酸铜粉末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的气体从F顶端逸出,点燃气体,有绿色火焰。
试回答:
(1)B逸出的主要气体名称__________;
(2)D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E管的作用是;
(4)F管口点燃的气体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5)A瓶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的原因
是;
(6)由A中发生的反应事实,可推断出的结论
是。
参考答案:
(1)氯化氢(2)干燥氯化氢气体(3)导气,冷凝乙醇蒸气(4)CH3CH2Cl (5)乙醇与氯化氢反应生成的水被无水硫酸铜吸收后形成胆矾
(6)写出该方程式,说明醇中羟基可被氯化氢分子中的氯原子取代。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周期表前20号元素中,某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差3,周期数相差1,它们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
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参考答案:
Na2O、K2S、MgF2、CaCl2
【解】形成化合物时原子数之比为1∶2时,可能是A2B型、AB2型,因原子序数相差3,故化合价一奇一偶,化合价可能是+2价与-1价或+1价与-2价,所以推断出它们是Na2O、K2S、MgF2、CaCl2。
18.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二十世纪奥地利和德国物理学家泡利、洪特分别提出了核外电子排布的“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十九世纪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作用力。
从此化学从“实验经验型”上升到对物质结构的理论探究。
这对科学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略
19. (1)为了提高生活用水的质量,自来水厂常用Cl2和FeSO4·7H2O 对水进行消毒、净化,以改进水质。
简述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试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以下事实:
①改进碱性土壤用石膏。
②盛NH4F试剂要用塑料瓶而不能用玻璃瓶。
③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
参考答案:
(1)Cl2与Fe2+反应生成Fe3+,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一起沉积到水底,达到净化水的目的;同时过量的Cl2与H2O反应生成HClO,可杀灭水中的病菌。
离子方程式:2Fe2++Cl2===2Fe3++2Cl-,Fe3++3H2O Fe(OH)3(胶体)+3H+,Cl2+
H2O H++Cl-+HClO。
(2)①土壤显碱性是因为CO32-+H2O HCO3-+OH-,加入石膏,其中的Ca2+与CO32-结合生成难溶性CaCO3而消除产生碱性的根源:Ca2++CO32-===CaCO3↓。
②NH4F遇水发生一定程度的双水解,生成的氢氟酸腐蚀玻璃:F-+H2O HF+OH-,NH4++H2O NH3·H2O+H+,H++OH-===H2O。
③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水解显碱性,促进铵态氮肥中的NH4+的水解,生成
NH3·H2O:CO32-+H2O HCO3-+OH-,NH4++OH-NH3·H2O,NH3易挥发而降低了N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