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炙韭菜子温补肾阳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炙韭菜子温补肾阳作用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分析酒炙韭菜子的温补肾阳作用。

方法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中药韭菜子的历史和现代炮制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韭菜子酒炙工艺的研究。

结果:但在药效学对比研究上表明经酒炙后其延长肾阳虚的耐寒死亡时间和增加交配能力的作用比生品和盐炙品强。

结论众所周知,传统中药韭菜子有温补肾阳的功效,并且不同的炮制处理,其药效则不同,酒炙后能对肾阳虚者耐寒能力和肾阳虚者交配能力有显著提高,说明古人采用炒制并有“酒糊为丸,盐汤送服”用药要求兼具了盐炙和酒炙两种炮制辅料的综合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标签:酒炙韭菜子;温补;肾阳;作用;分析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606-01
一韭菜子药用概述
韭菜子为百合科植物韭菜干燥成熟的种子,又叫韭子或者韭菜仁,性味辛甘。

在我国韭菜子入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有补肝肾、暖腰膝、助阳、固精等功效与作用。

常常用于治疗阳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腰膝酸软、冷痛、白带过多。

民间常用韭菜治疗身体虚弱、肺结核盗汗、噎嗝反胃、妇女产后血晕、吐清水及跌打刀伤肿痛、神经性和过敏性皮炎、新生小儿硬皮症等。

虽然韭菜子的功效与作用不少,但是阴虚火旺者忌服。

韭菜子最早的炮制方法是“酒浸焙”,在《华氏中藏经》中已有记载,方中的韭菜子以“酒浸三宿,滤出焙干,杵为末”的方法来出来,发展到宋代,韭菜子有“酒煮炒干,酒浸烘焙”,并且还有不加任何辅料直接炒和蒸熟炒的方法。

到了元代,中医中还首创了以枣并酒炮炙韭子,在明代的时候,又提出了韭子“以醋汤煮”的方法,能够有效治疗腰酸背痛,夜间多尿,消瘦等,并一直沿袭到至今,现代人仍在运用,目前韭菜子生品较少应用,临床多用盐炙品,几乎无酒炙品应用。

本课题对酒炙韭菜子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研究,并且对酒炙韭菜子主要药理活性,观察酒炙韭菜子在理化性质上有无明显变化,并初步阐明韭菜子温肾助阳药效物质基础。

二酒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

酒性味甘辛,大热。

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具有活血通络、散寒、去腥的作用。

故酒炙法多用于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及动物类药物。

2.1酒炙法的主要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临床上常用的一些苦寒药,性本沉降下行,多用于清中、下焦湿热。

酒炙后不但能缓和寒性,免伤脾胃阳气,并可借酒升提之力引药上行,而能清上焦邪热。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酒制能改变药物组织的物理状态,有利于成分的浸润、溶解、置换、扩散与溶出过程的进行,即可产生某些”助溶”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临床上常用的一些活血祛瘀、通络药多用酒炙,一方面使酒与药物协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而增强疗效。

2.2酒炙的一般制药方法
1.先拌酒后炒药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酒拌匀,稍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炒制容置器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此法适用于质地坚实的根及根茎类药物。

2.先炒药后加酒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加热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洒一定量的酒炒干,取出晾凉。

此法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

酒炙法的操作方法,一般多采用第一种方法,因第二种方法不易使酒渗入药物内部,;加热翻炒时,酒易迅速被挥发,所发一般少用,只有个别药物用此法。

酒炙法所用的酒以黄酒为主。

酒的用量:一般为药物每100kg,用黄酒10~20kg。

3.矯臭去腥一些具有腥气的动物类药物,经酒炙后可除去或减弱腥臭气。

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3.注意事项
3.1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匀闷润过程中,容器上面应加盖,以免酒被迅速挥发。

3.2若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3.3药物在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一般用文火,勤加翻动,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晾凉。

三酒炙韭菜子温补肾阳的探究
1.一般材料和方法韭菜子采自于本市郊区,并经本医院中草药研究室研究人员鉴定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种子,初步建立的韭菜子酒炙工艺是:每100kg 药材加入55kg酒水(黄酒:水=10:45),常温闷润6小时后置于预先加热的150℃
炒置容器内,炒制15分钟,翻炒频率为40次/min。

2.动物是昆明种的小白鼠,雄性,体重为22g;Wistar大鼠,雄性,体重是100g,均是来自于本医院实验动物中心。

3.酒炙韭菜子“温补肾阳”作用有效部位是“醇水双提—乙酸乙酯浸出物+黄酒”;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并分析得出盐炙和酒炙存在某些化学成分上的差异。

4.结果传统中药韭菜子在一定程度上有温补肾阳作用,不同的炮制处理,其疗效产生不同的影响:盐炙后,可显著提高肾阳虚小鼠肾上腺皮质功能;酒炙后能对肾阳虚小鼠耐寒能力和肾阳虚小鼠交配能力有显著提高,说明古人采用炒制并有“酒糊为丸,盐汤送服”用药要求兼具了盐炙和酒炙两种炮制辅料的综合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合理性。

研究发现,韭菜子的温补肾阳作用配上辅料黄酒后能够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酒炙后“温补肾阳”有效作用部位是“醇水双提—乙酸乙酯浸出物+黄酒”。

5.讨论
肾阳虚证是肾脏阳气不足,温煦功能减弱所引起,临床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阳痿早泄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常见于哮喘、泄泻、虚劳、水肿、癃闭、阳痿、带下,以及西医的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肠炎、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慢性心衰等疾病,韭菜子作为一种常用的补肝肾重要,具有很好的温肾壮阳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即酒炙韭菜子,以期起到温补肾阳的最佳效果,并通过实验证明其具有可行性的价值,酒炙韭菜子的温补肾阳作用具有其进一步探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俊达;韭菜子盐炙前后温补肾阳的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2]于艳;;韭子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年01期
[3]肖静;王毅兴;高建东;黄迪;邵命海;何立群;;肾阳虚证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王成永,时军,桂双英,王姝婧;韭菜子提取物的温肾助阳作用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