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一、选择题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
【解析】各国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不会出现趋同,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下以冷战为主,世界局势虽然紧张,但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不是以军事冲突的加剧为主要趋势,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等事件,体现的是美苏两国实力的较量,故C项正确;两极格局下美苏关系紧张对抗和缓和交替出现,敌对意识的淡化不是贯穿两极格局确立与解体的主线,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4·重庆文综·12)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
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解析】A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且“持续增长”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日本目前并不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的比例较高”和“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的信息可以看出,伴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日本积极主张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这反映了其成为政治大国地位的野心,故C项正确;D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4·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解析】“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可以得出“单级”的世界格局,“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
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可以得出“多级”的世界格局,故A项正确;题中一再强调“合作”或者“联合行动”,并没有涉及诸强争霸,故B项错误;“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可以得出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同样受到其他大国的牵制,故C项错误;“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多级世界中大国并不是实力相当,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3·浙江文综·22)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
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
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解析】具体解析如下:
【答案】C
5.(2012·江苏单科·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
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解析】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要求在国际事务中增加日本的发言权,改变“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形象的呼声日益高涨。
上述情况反映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行动。
【答案】B
6.(2011·重庆文综·23)自“9·11”事件以来,一方面,恐怖主义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认识不断提高。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恐怖组织所造成的伤害有所显现 B.部分国家强烈谴责恐怖主义活动
C.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D.恐怖主义是“20世纪的政治瘟疫”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恐怖主义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强调的是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义的态度和立场的了解;A项说法有误;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致反对的极端主义势力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时间应该是21世纪。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答案】C
7.(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解析】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高瞻远瞩地对世界局势作出正确判断,这些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想理论,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正确处理我国在21世纪的建设与安全问题上提供了理论指导。
本题中ABD三项都可以逐一排除,A项美苏关系全面缓和说法与事实不符;B项说法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D项改革开放的方针确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据此,本题选C项这一有关战争与和平的正确理论思想,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的环境。
【答案】C
8.(2011·江苏单科·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由此可以看出( )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许多国家对美军击毙“基地”组织领导人表示支持,并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说明①④正确。
②从材料中看不去来,③只能说恐怖主义遭重创,但不能说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9.(2011·重庆文综·39)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时代的主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朝鲜半岛自分裂以来,民族饱尝对抗分裂之苦。
“相约千年”的朝鲜和韩国首次首脑会晤,(2000年)6月15日在平壤落幕。
双方在共商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的大计上初结硕果,签署了《共同宣言》。
北南首脑会晤的这一成果,利及北南、东北亚和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人民日报》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导致朝鲜半岛出现分裂的直接原因;(2分)归纳这次首脑会晤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并指出其重要意义。
(4分)
【答案】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
在民族的和解与团结、交流与合作、和平与统一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签署了《共同宣言》。
进一步缓和了朝鲜半岛的局势,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0.(2011·浙江文综·39)(26分)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8分)
【答案】(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
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