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1.行动研究定义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概念注释
(1)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
(2)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
(3)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
就是活生生的课堂。
(4)行动研究计划具有发展性,开展过程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
(5)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质。
行动研究的类型和适用范围
3. 行动研究的类型
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
分为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分别为: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 ( 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 )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
4.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
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
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多个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
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
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的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
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
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具体表现为:
(1)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
(2)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4)学校管理评价;
(5)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娇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5.行动研究的特点
(1)研究目标: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主体:教师。
强调做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3)研究方式:强调教师与专家相结合。
开展群体教科研。
协同攻关、共同研究。
(4)研究程序:自我反思,螺旋式上升。
(5)研究方法:理论与实践、定性与定量。
(6)研究性质:属于应用研究。
强调自我反思。
具有广泛的兼容性。
集各种研究方法于一体。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7)研究策略:边教学边研究。
理论与实践间地有效转换。
因枝振叶、沿波溯源、探骊得珠。
(8)研究问题:直接性(师生同步学习);特殊性(冷中求热、热中求冷:记忆、背诵、技能训练);微观性(开口要小、挖掘要深)。
(9)研究环境:课堂。
(广义:学校、家庭、社会)但要以学校课堂作为统摄研究全过程的枢纽。
6.行动研究发的基本步骤:
(1)计划——根据数学需求拟定研究目标和试验对象
(2)行动——教师培训、教学设计研究 、上课实践
(3)观察——试验研究过程日记、试验可录像和课堂记录
(4)反思——分析录像、阶段总结、找出问题和改进策略
7.行动研究操作模型
8.行动研究的反思(或讨论)
“行动研究的反思”的主要任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对原先的“分析”、“计划”和“实施”进行必要的调整。
调整需要建立在对行动研究的评价的基础上。
对行动研究的评价,大致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
(1)问题界定是否明确?
(2)行动的操作定义是否清楚?
(3)研究计划(教学设计)是否周详?
教学计划1 行
动 反
思 观察 教学计划2
行 动 反
思
观察
(4)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
(5)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误?(6)研究的效度和信度如何?
(7)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慎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