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八年级初二数学上册《三元一次方程组》名师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三元一次方程组
1.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一、情境导入
《九章算术》分为9章,并因此而得名.其中第8章为“方程”,里面有这样一道题目(用现代汉语表述):3束上等的稻,2束中等的稻,1束下等的稻,共出谷39斗;2束上等的稻,3束中等的稻,1束下等的稻,共出谷34斗;1束上等的稻,2束中等的稻,3束下等的稻,共出谷26斗.
问上、中、下三种稻,每束的出谷量各是多少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下列方程组中,是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x 2-y =1,y +z =0,xz =2
B.⎩⎪⎨⎪⎧1x +1=1,1y +z =2,1z +x =6
C.⎩⎪⎨⎪⎧a +b +c +d =1,a -c =2,b -d =3
D.⎩⎪⎨⎪⎧m +n =18,n +t =12,t +m =0
解析:A 选项中,方程x 2
-y =1与xz =2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为2,不符合三元一次
方程组的定义,故A 选项不是;B 选项中1x ,1y ,1z
不是整式,故B 选项不是;C 选项中方程组含有四个未知数,故C 选项不是;D 选项符合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故答案为D.
方法总结:满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条件:(1)方程组中一共含有三个未知数;(2)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3)方程组中共有三个整式方程.
探究点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解下列三元一次方程组:
(1)⎩⎪⎨⎪⎧z =y +x ,①2x -3y +2z =5,②x +2y +z =13;③
(2)⎩⎪⎨⎪⎧2x +3y +z =11,①x +y +z =0,②3x -y -z =-2.③
解析:(1)观察各个方程的特点,可以考虑用代入法求解,将①分别代入②和③中,消去z 可得到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2)观察各个方程的特点,可以考虑用加减法求解,用①减去②可消去z ,用①加上③也可消去z ,进而得到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1)将①代入②、③,消去x ,得⎩⎪⎨⎪⎧4x -y =5,2x +3y =13.解得⎩
⎪⎨⎪⎧x =2,y =3.把x =2,y =3代入①,得z =5.所以原方程组的解为⎩⎪⎨⎪⎧x =2,y =3,z =5.
(2)①-②,得x +2y =11.④
①+③,得5x +2y =9.⑤
④与⑤组成方程组⎩
⎪⎨⎪⎧x +2y =11,5x +2y =9. 解得⎩⎪⎨⎪⎧x =-12,y =234.
把x =-12,y =234代入②,得z =-214
.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 =-12
,y =234
,z =-214.
方法总结: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难点在于根据方程组中方程的系数特点选择较简便的方法.(1)一般地,若某一方程的系数比较简单,可选用代入法;
(2)若方程组三个方程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或成倍数时,可选用加减消元法,但要注意必须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否则所得的两个新方程虽然都含两个未知数,但由它们组成的方程组仍含三个未知数,并未达到消元的目的.
探究点三: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某汽车在相距70km 的甲、乙两地往返行驶,因途中有一坡度均匀的小山.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2.5h ,而从乙地到甲地需要2.3h.假设汽车在平路、上坡路、下坡路的时速分别是30km 、20km 、40km ,则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上坡路、平路、下坡路的长度各是多少?
解析:题中有三个等量关系:①上坡路长度+平路长度+下坡路长度=70km ;②从甲地到乙地过程中,上坡时间+平路时间+下坡时间=2.5h ;③从乙地到甲地的过程中,上坡时
间+平路时间+下坡时间=2.3h.
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上坡路、平路、下坡路的长度分别是xkm ,ykm 和zkm.
由题意,得⎩⎪⎨⎪⎧x +y +z =70,
x 20+y 30+z 40=2.5,z 20+y 30+x 40
=2.3.解得⎩⎪⎨⎪⎧x =12,y =54,z =4.
答: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上坡路是12km ,平路是54km ,下坡路是4km.
方法总结: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汽车在往返行驶的过程中,如果从甲地到乙地是上坡路段,那么从乙地到甲地时就变成了下坡路段.
三、板书设计
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类比学习,让学生感受把新知转化为已知、把不会的问题转化为学过的问题、把难度大的问题转化为难度较小的问题这一化归思想,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能力。
良好的学习态度应该包括:
1、主动维持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2、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3、诚挚尊重学习的对象,整合知识点。
4、信任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学习复习计划。
5、不急于求成。
做题反思。
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
遇到错的题(粗心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最好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因此,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养成,应该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学有所成者,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